-
题名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储层古孔隙面貌恢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明
张功成
陈国俊
陈莹
杨海长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海油研究总院
-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4-1753,共2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26-007-00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年基金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页岩开发利用中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编号:41975117)
“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砂岩物源及其对古红河演变的制约”(编号:42202193)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琼东南盆地渐新世砂岩物源示踪:碎屑锆石U-Pb年龄和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双重约束”(编号:22JR5RA080)联合资助.
-
文摘
关键油气成藏时期的古孔隙面貌对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前人有关琼东南盆地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埋藏—成岩演化过程—储层物性演变规律—关键油气成藏时期的时空匹配关系以及相关的系统性研究甚少。基于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物性分析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陵水组、三亚组和梅山组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影响储层物性的宏观作用(物源、海平面变化、坡折带类型、超压)与微观作用(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划分了成岩演化阶段与成岩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成岩序列法,以孔隙度与时间、深度关系为切入点,将孔隙度增减过程与沉积物形成的“源—渠—汇”过程、成岩演化史、埋藏史三者结合,建立了孔隙度随深度和时间演化的关系,明确了崖城地区关键油气成藏时期储层古孔隙面貌。陵水组古孔隙度分布于2.3%~24.1%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600)×10^(-3)μm^(2)之间;三亚组古孔隙度分布于2.6%~28.4%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0~1 600)×10^(-3)μm^(2)之间;梅山组古孔隙度分布于7.58%~32.62%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500)×10^(-3)μm^(2)之间。同时定量表征了孔隙演化对储层成岩作用强度的响应,以期为该本区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全生命周期
琼东南盆地
崖城地区
古孔隙面貌
定量表征
-
Keywords
Clastic Reservoir
Full-life-cycle
Qiongdongnan Basin
Yacheng area
Paleo-pore features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