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学思想史背景下环境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兼谈中国环境考古学
1
作者 彭博 《黑龙江科学》 2013年第2期80-82,共3页
面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发展的滞后,我们需要站在考古学发展的宏观框架下重新认识环境考古学的学科定位和作用意义。《考古学思想史》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思想演变来观察学科的发展。笔者将世界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分为萌芽期、... 面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发展的滞后,我们需要站在考古学发展的宏观框架下重新认识环境考古学的学科定位和作用意义。《考古学思想史》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思想演变来观察学科的发展。笔者将世界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分为萌芽期、蓄势期、成熟期,从这一学科的成长史中为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寻找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思想 环境考古学 中国
下载PDF
信而有征: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上的徐旭生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旻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20,共16页
在发掘方法、分析手段与解释体系的完善之外,现代考古学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考古学思想史的自觉。20世纪前期形成中的中国考古学,如何在民族救亡图存的大时代中定义自己的使命?在现代学术形成的过程中,中国考古学如何在历史与哲学、... 在发掘方法、分析手段与解释体系的完善之外,现代考古学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考古学思想史的自觉。20世纪前期形成中的中国考古学,如何在民族救亡图存的大时代中定义自己的使命?在现代学术形成的过程中,中国考古学如何在历史与哲学、在静止的物质文化与动态的古代社会之间架设桥梁?如何在中西思想体系的折冲中营造一套文明观来诠释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古今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旭生 古学思想 传说时代 疑古 信古 夏文化
原文传递
思想是考古学的工具——论俞伟超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爱冰 《东南文化》 2004年第6期6-15,共10页
俞伟超考古学思想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考古学解释体系的初步探索;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文献与实物的二重证据推定;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技术、社会和观念的三重解读以及以此为方法论核心的考古学新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俞伟超 古学思想 古学理论
下载PDF
信而有征: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上的徐旭生
4
作者 李旻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0期23-24,共2页
在发掘方法、分析手段与解释体系的完善之外,现代考古学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考古学思想史的自觉。徐旭生先生(1888-1976)的学术生涯,以其非凡的时空跨度、思想深度以及对现当代中国考古学思想深远的影响,成为探索这些问题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古学思想 现代考古学 发掘方法 思想深度 解释体系 问题的核心 信而有征 徐旭生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论的思想考古学 被引量:7
5
作者 康洁 熊和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102,112,共5页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与库恩的科学哲学分别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揭示了知识话语的冲突机制,因而可视为思想考古学的两个来源。他们的研究存在几个共同的前提性观点:非连续性历史观、非中心化的主体观、实践性的知识观、不确定性的语言观和...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与库恩的科学哲学分别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揭示了知识话语的冲突机制,因而可视为思想考古学的两个来源。他们的研究存在几个共同的前提性观点:非连续性历史观、非中心化的主体观、实践性的知识观、不确定性的语言观和微观性的权力观。这些前提性观点使思想考古学成为当代学者分析与解读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思想古学 福柯 库恩
下载PDF
文化语境的逃离与回归——思想考古学视域下的心理学
6
作者 孟维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61,共6页
将思想考古学这一方法论引入心理学,会带给学界审视和理解心理学视角的深刻转换。以思想考古学方法论为镜,通过对心理学概念系统、基本命题、逻辑推理、话语方式等进行"考古"分析,描述和解构其已有的话语形态,从中会发现和建... 将思想考古学这一方法论引入心理学,会带给学界审视和理解心理学视角的深刻转换。以思想考古学方法论为镜,通过对心理学概念系统、基本命题、逻辑推理、话语方式等进行"考古"分析,描述和解构其已有的话语形态,从中会发现和建构新的话语实践。心理学文化品性的揭示与凸显,为心理学中人的形象回归和对心理学科学的理性辩护与重新解读提供了逻辑前提与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古学 文化品 方法论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中外学者研究中国青铜器之比较
7
作者 田若微 《沧桑》 201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青铜器以及青铜器纹饰历来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在东西方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对青铜器及其纹饰的研究方向和解读也各有千秋。中西方学者本质上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研究态度和研究眼光,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思维... 青铜器以及青铜器纹饰历来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在东西方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对青铜器及其纹饰的研究方向和解读也各有千秋。中西方学者本质上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研究态度和研究眼光,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思维模式,西方学者不同于中国学者的独特见解和另辟蹊径,也给我们开启了别样的思维之门,为中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纹饰 古学思想 比较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数学模型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秦臻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9,152,共9页
本文介绍了考古学研究中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并从考古学思想史的角度追溯了其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进而,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若干个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考古学研究的经典案例,对该方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古学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苏秉琦考古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蒙河 麻赛萍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苏秉琦先生是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本文回顾了他考古学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这种思想缘起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大成于90年代,并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
关键词 苏秉琦 古学公众化思想
原文传递
儒学日本化的一个典型——以古学对《孟子》评价的分歧为中心
10
作者 张晓明 《日本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日本江户古学思想中,《孟子》被排除在山鹿素行“周孔之教”与荻生徂徕“先王之道”之外的同时,又构成伊藤仁斋“孔孟”的关键。特别是从道统学说来看,《孟子》在古学中的地位既不从属于朱子学“孔孟之道”道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不同... 日本江户古学思想中,《孟子》被排除在山鹿素行“周孔之教”与荻生徂徕“先王之道”之外的同时,又构成伊藤仁斋“孔孟”的关键。特别是从道统学说来看,《孟子》在古学中的地位既不从属于朱子学“孔孟之道”道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不同于“四书”理论体系中的权威性,而是江户儒学者根据日本社会政治体制的现实需要对《孟子》做出不同评价的体现。可以说,山鹿素行、伊藤仁斋、荻生徂徕对《孟子》评价的分歧不仅体现了古学与朱子学在道统学说上的冲突,更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思想 《孟子》 山鹿素行 伊藤仁斋 荻生徂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的范式
11
作者 陈胜前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42,共13页
马克思主义是考古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如柴尔德,还影响到过程考古学(如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更影响到后过程考古学(如批判理论、能动性、性别考古等),它是不同考古学的范式的思想源泉。对于中国考古学而... 马克思主义是考古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如柴尔德,还影响到过程考古学(如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更影响到后过程考古学(如批判理论、能动性、性别考古等),它是不同考古学的范式的思想源泉。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它又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指导思想,长期影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但是它与专注于考古材料获取与科学分析而非解释的中国考古学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空缺,因此我们面对再熟悉不过的思想时其实又是陌生的。本文的贡献在于它全面地回顾了世界不同地区考古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种全球的视野正是我们缺少的。结合世界各地的发展,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的发展。从世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一种非常具有批判力的思想,它为被压迫的阶级、民族、或是其他类型群体、乃至个体呐喊,发现那些历史与现实掩盖的真相与知识。阅读此文之后,也许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历史考古学 性别考古 柴尔德 后过程考古学 唯物主义思想 考古材料 古学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