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牙形石论鄂西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形成时代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志宏 牛志军 +1 位作者 陈立德 黄照先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鄂西二叠纪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粘土层中产丰富的牙形石 ,计有 3属 3种 2未定种 ,标本色泽和被磨损特征等显示它们均为再沉积产物。通过对上述牙形石属种的演化特征、地质时限及产出层位的研究 ,认为该古岩溶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为二... 鄂西二叠纪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粘土层中产丰富的牙形石 ,计有 3属 3种 2未定种 ,标本色泽和被磨损特征等显示它们均为再沉积产物。通过对上述牙形石属种的演化特征、地质时限及产出层位的研究 ,认为该古岩溶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Wordian晚期—Capitanian早期 (M .aserrata带上部—M .postserrata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茅口组 岩溶不整合 牙形石 湖北 地质时限 再沉积特征
下载PDF
桂西古岩溶型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允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桂西地区自寒武纪至三叠纪发生了多次古侵蚀作用,已大致查明有11次沉积间断时期形成了古岩溶面,其中两次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及一次在裂谷拉张期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古水下岩溶作用,造成古生界为主的碳酸盐岩系溶蚀尤其强烈,形成大面积的古... 桂西地区自寒武纪至三叠纪发生了多次古侵蚀作用,已大致查明有11次沉积间断时期形成了古岩溶面,其中两次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及一次在裂谷拉张期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古水下岩溶作用,造成古生界为主的碳酸盐岩系溶蚀尤其强烈,形成大面积的古岩溶面。这些古岩溶面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控制非常明显,部分金矿床虽未直接产于古岩溶面,但其控矿断裂带多与深部古岩溶隐伏带有关系,古岩溶面起到间接控矿作用;主要金矿化的岩性有细碎屑岩、硅质岩、基性及中酸性侵入及喷出岩等,均为硅铝质岩系,而矿化最终底板均为古岩溶面下的碳酸盐岩系。金矿形成机制为:古岩溶潜山构造在后期叠加构造蚀变时,由地层淋滤出的金在古岩溶面及其影响带发生再富集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地区 寒武纪 三叠纪 侵蚀作用 金矿床 岩溶作用 古岩溶面 控矿作用 地质构造
下载PDF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38
3
作者 符必昌 黄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6,T005-T006,共11页
据长期对岩溶及红土化作用等的研究成果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 ,进而深入阐明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演化规律及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演化趋势等 ,在解决岩... 据长期对岩溶及红土化作用等的研究成果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 ,进而深入阐明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演化规律及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演化趋势等 ,在解决岩溶及红土学术界存在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碳酸盐岩与上覆红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古岩溶面 红土化作用 形成模式 演化趋势 气候
下载PDF
贵州戈塘金矿滑脱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松洋 丁俊 +2 位作者 陈明 侯林 张锦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通过对戈塘矿区野外地质现象的实地考察,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茅口组之上的古岩溶面,龙潭组一段为主要的含矿层。茅口组之上的古岩溶不整合面与龙潭组三段与四段之间的面均为层滑构造,龙潭组二段、三段以炭质黏土岩与薄层粉砂岩为主,为... 通过对戈塘矿区野外地质现象的实地考察,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茅口组之上的古岩溶面,龙潭组一段为主要的含矿层。茅口组之上的古岩溶不整合面与龙潭组三段与四段之间的面均为层滑构造,龙潭组二段、三段以炭质黏土岩与薄层粉砂岩为主,为矿区的能干层。叠瓦构造体系是在印支期到燕山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时间段中区域压力由南北向转变为东西向,该体系是多期构造运动的结果。在软弱层中形成的叠瓦状逆冲断层的断裂面处于最大应力状态,呈挤压封闭状态,不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加之岩性的透水性差,对矿液起到了地球化学障的作用,对含矿溶液在层滑构造中的成矿提供了有力条件。另外,软弱层中存在炭质且向上逐渐变薄,当含矿热液经过时,pH值发生改变,热液含金浓度增大,并还原出了络合物中的金并将其吸附,由于进入软弱层中的矿质少,所以在该层中只发现了矿化而未发现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古岩溶面 地球化学障
下载PDF
兴仁-贞丰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卡林型金矿的综合地球物理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津津 胡煜昭 +1 位作者 李伟 王小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65-666,共2页
黔西南兴仁-贞丰地区为我国著名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结合部位,为弥勒-师宗深断裂、紫云-垭都深断裂以及个旧-宾阳深断裂所围城的近三角区域内。构造变形非常复杂,属复合叠加构造变形区,其中... 黔西南兴仁-贞丰地区为我国著名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结合部位,为弥勒-师宗深断裂、紫云-垭都深断裂以及个旧-宾阳深断裂所围城的近三角区域内。构造变形非常复杂,属复合叠加构造变形区,其中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尤其引人注目(索书田,1993;朱志澄,1995)。1黔西南重磁资料特征剩余重力异常显示黔西南存在很多重力高,是正向构造的反映。以-43mGal为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带 卡林型金矿 逆冲断层 深断裂 重力高 兴仁 扬子地台 地震资料解释 三角区域 岩溶不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