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古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志坤 欧阳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933-936,共4页
黄褐斑(chloasma)属于祖国医学"面尘"、"黧黑斑"等范畴,是当今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疾病,易诊难治。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妊娠、避孕药、氧自由基蓄积、微量元素异常、内脏疾病和局部... 黄褐斑(chloasma)属于祖国医学"面尘"、"黧黑斑"等范畴,是当今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疾病,易诊难治。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妊娠、避孕药、氧自由基蓄积、微量元素异常、内脏疾病和局部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经典古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机理探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治疗 黄褐斑 机理 疗效 微量元素异常 色素沉着性 紫外线照射 内分泌紊乱
下载PDF
补肾古方治疗妇科疾病概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晓娟 石晓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7期615-616,共2页
补肾古方有补肾气的五子衍宗丸、寿胎丸,补肾阴的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养精种玉汤,补肾阳的右归丸、右归饮、金匮肾气丸,补肾精的归肾丸等.药理研究表明,补肾方可改善卵巢和子宫功能、促... 补肾古方有补肾气的五子衍宗丸、寿胎丸,补肾阴的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养精种玉汤,补肾阳的右归丸、右归饮、金匮肾气丸,补肾精的归肾丸等.药理研究表明,补肾方可改善卵巢和子宫功能、促进宫内膜生长,增加雌激素分泌、提高生殖功能,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治疗 妇科疾病 补肾气 围绝经期综合征 卵巢早衰 五子衍宗丸 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下载PDF
活用古方治疗痛证4例报告
3
作者 欧阳晓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07-108,共2页
近年来,痛证即疼痛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末梢神经炎、平滑肌瘤、血管炎、蜂窝织炎、丹毒等)成为继瘙痒性皮肤病后居第2位的常见皮肤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痛证的中医治疗若能做到"辨证求机,专方专药,虫药增效"可有奇效。现... 近年来,痛证即疼痛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末梢神经炎、平滑肌瘤、血管炎、蜂窝织炎、丹毒等)成为继瘙痒性皮肤病后居第2位的常见皮肤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痛证的中医治疗若能做到"辨证求机,专方专药,虫药增效"可有奇效。现举古方专药治验4例报告如下。例1:男,41岁,因全身皮肤痛痒反复4年于2009年7月26日初诊,舌质淡红,苔白根腻。曾诊断为末梢神经炎,先后用甲钴胺、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塞米松及中药补阳还五汤、再造丸等治疗无效。依据患者证舌脉及病史,给予九味羌活汤加味:羌活15 g,防风30 g,细辛6 g,苍术3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治疗 痛证 痛性皮肤病 末梢神经炎 九味羌活汤 活用 专方专药 常见皮肤病
下载PDF
古方治疗神经性耳鸣67例
4
作者 粟茂 高雁鸿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4期40-41,共2页
神经性耳鸣是指患者在无声源及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声音干扰,其可能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内耳淋巴结、神经感觉异常、过敏等原因诱发的听觉末梢器官异常电活动,耳蜗核不规则放电,耳神经阈电位降低等有关。患者伴有耳聋,眩晕... 神经性耳鸣是指患者在无声源及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声音干扰,其可能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内耳淋巴结、神经感觉异常、过敏等原因诱发的听觉末梢器官异常电活动,耳蜗核不规则放电,耳神经阈电位降低等有关。患者伴有耳聋,眩晕,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心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耳鸣 古方治疗 血液循环障碍 异常电活动 神经阈电位 感觉异常 睡眠障碍 心身健康
下载PDF
张学文教授运用古方治疗疑难病症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艳 潘忍宜 张学文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4,共2页
张学文教授从医55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脑病及杂病,善用古方。本文介绍其治疗疑难病症的医案三则,以窥其经验之一斑。
关键词 张学文 疑难杂症 古方治疗
下载PDF
张佩青教授应用古方治疗经验举隅
6
作者 陈明 王海艳 +2 位作者 李莲花 杨馨 张佩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77-378,共2页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学习,受益颇丰,现总结张佩青教授应用古方治疗疾病的验案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治疗 张佩青 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 内科疑难杂症 肾脏疾病 临床经验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古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概况
7
作者 刘辉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3期90-93,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疾病,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OM)属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疾病,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OM)属癌前病变在治疗上方法多种多样,中医治疗本病在辨证在基础上,大多采用以古方为基础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古方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古方治疗冠心病
8
作者 宏人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年第4期54-54,共1页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而心绞痛又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病症...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而心绞痛又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在现代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常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已有针灸和药品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根据临床特点,冠心病心绞痛当属中医"心痛"、"胸痹"等症范畴。《内经》云:"心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古方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化 中西医结合 心脏病 循环血流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 被引量:2
9
作者 董艳 姚魁武 +1 位作者 徐鹏翔 王阶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中由虚证所致者甚多,其虚不仅在心,亦与肾、肝胆及脾胃等脏腑相关,故其治法多以养心定悸为主,或兼调补脏腑,各随其所虚而补之,而古书所载治疗虚悸的方药多而繁杂,其载有虚悸相关内容的古籍有40余部,记载方药400余...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中由虚证所致者甚多,其虚不仅在心,亦与肾、肝胆及脾胃等脏腑相关,故其治法多以养心定悸为主,或兼调补脏腑,各随其所虚而补之,而古书所载治疗虚悸的方药多而繁杂,其载有虚悸相关内容的古籍有40余部,记载方药400余首。将古籍中常用方剂进行整理归纳,便于临床辨证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虚证 古方治疗
下载PDF
采用《武威汉代医简》中古方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雪梅 王海东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2期52-54,共3页
痛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病例,对《武威汉代医简》所载古方中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古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效,且副作用小。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古方辨证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经典古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对安全性影响分析
11
作者 梁洁 姚美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30-233,共4页
将中医经典古方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的价值探究。方法 收录的60例病例样本均为2020.10—2022.10期间我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院后行规范性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并统计不同组别患者在疗效、骨密度和骨代... 将中医经典古方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的价值探究。方法 收录的60例病例样本均为2020.10—2022.10期间我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院后行规范性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并统计不同组别患者在疗效、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中医证候积分间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疗效评测值、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更优,P<0.05。结论 将中医经典古方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工作中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经典古方治疗 治疗效果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芬 李大剑 王晓晓 《河南中医》 2011年第7期821-823,共3页
中医药对月经过少的治疗方法有以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古方加减治疗、自拟方治疗、中药周期疗法、中药颗粒疗法、穴位埋线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通过整体调理,治疗月经过少疗效可观,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关键词 月经过少 辨证论治 古方治疗 自拟方治疗 中药周期疗法 中药颗粒疗法
下载PDF
米逸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 《北京中医》 2007年第5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大方治疗 古方治疗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菊芳 董筠 《河南中医》 2014年第2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对缓解症状、逆转腺体萎缩、预防癌变的疗效。方法:本文对近10 a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概括总结。结果: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对缓解症状、逆转腺体萎缩、预防癌变的疗效。方法:本文对近10 a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概括总结。结果: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专方经验治疗 古方加减活用治疗 自拟经验方治疗 中成药治疗 针灸
下载PDF
入冬趣谈冬温病
15
作者 黄元金 《健康生活》 2010年第11期24-24,26,共2页
明末时期,我国发生过大规模的瘟疫。当时,有不少庸医照伤寒古方治疗,导致部分患者"不死于病,乃死于医",疫情很难得到控制。因此,迫使诸多名医进行了新的探索,新的研究,
关键词 温病 古方治疗 中医学 临床
下载PDF
餐后不适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珉 舒劲 +1 位作者 王争艳 张媛媛 《河南中医》 2021年第6期951-955,共5页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一个亚型。西医认为,PDS的发病机制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e,Hp)感染、脑-肠轴调节功能异常...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一个亚型。西医认为,PDS的发病机制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e,Hp)感染、脑-肠轴调节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促进胃肠动力、促进胃底舒张、消化酶治疗、精神心理治疗等。中医药治疗PDS的主要方法包括辨证运用古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但治疗仍以临床经验为主,尚缺乏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药理研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DS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盲法的临床研究,且对于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理机制研究较少,今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胃肠动力 胃底舒张 消化酶治疗 精神心理治疗 古方加减治疗 中成药治疗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Diseases in Ancient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建平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黄帝内经素问Huangdi Neijing Suwen), crea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to 221 BC) described a phenomenon whereby the eastern, western, northern, southern, ...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黄帝内经素问Huangdi Neijing Suwen), crea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to 221 BC) described a phenomenon whereby the eastern, western, northern,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ere liable to different diseases. It brough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Lv'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Huai Nan Tzu (Huainanzi), and the Regiment of Health (Yangshenglun) in the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ll describe regional diseases such as goiter (endemic goiter) and yellowish teeth (dental fluorosis) as being caused by geologic and climatic factors. Zhang (miasma), first mentioned in the Han Dynasty, was considered related to the summer heat and dampness particular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outh. Zhang was further associated with malaria in the Jin Dynasty. General Treatise on the Etiology and Symptomology of Diseases (Zhubingyuanhou Lun), in the Sui Dynasty, held that as a type of poisonous gas, Zhang was the predisposing cause of malaria, seasonal disease, and barbiers, among other conditions. General Guide (Zhinan Zonglu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garded Zhang malaria as a separate disease. Healthy Prescription in the Southern Wuling District (Lingnan Weisheng Fang), in the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Dynastie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cold Zhang, hot Zhang, and lockjaw Zhang.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Zhang Malaria (Zhangnue Zhinan), in the Ming Dynasty, maintained that cold Zhang was equivalent to malaria, while hot Zhang and lockjaw Zhang were equivalent to cold damage, the latter of which can be treated by prescriptions for cold damage. Records on Zhang gas and Zhang disease decrease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uman Diseases Acclimation diseases Zhang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for dise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