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乾嘉学派正名——从古书通例法看乾嘉学派在科学上的功过
1
作者 马来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2,167,共12页
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着“乾嘉考据学是18世纪中国科学发展阻力”的观点。然而研究表明,乾嘉学派所运用的主干方法——古书通例法具有科学性质,该方法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复兴和对西方科学的消化、吸收。从古书通例法的角度看,乾嘉考据学... 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着“乾嘉考据学是18世纪中国科学发展阻力”的观点。然而研究表明,乾嘉学派所运用的主干方法——古书通例法具有科学性质,该方法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复兴和对西方科学的消化、吸收。从古书通例法的角度看,乾嘉考据学在科学上至少具有四大功劳:1.促成了中国传统科学自立自强的热潮;2.带动了对西方科学的全面消化与吸收;3.更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4.为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乾嘉学派在科学上基本上是沿着前辈的足迹行走在发展中国传统科学的大道上,并且取得了更加骄人的成绩。尽管乾嘉学派具有“西学中源”等缺陷,但总体而言,乾嘉学派在科学上是功大于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例 乾嘉学派 科学功过
下载PDF
新出简帛与古书书名研究--《古书通例·古书书名之研究》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余嘉锡先生的《古书通例》对于古书形成中的许多问题,有很好的研究。近年出土的简帛,证实了余先生的许多研究结论。不过余先生写作《古书通例》时,所面对的主要是疑伪书思潮,他并未见到大批的出土古籍,其书也尚未最后完成;而今天不少学... 余嘉锡先生的《古书通例》对于古书形成中的许多问题,有很好的研究。近年出土的简帛,证实了余先生的许多研究结论。不过余先生写作《古书通例》时,所面对的主要是疑伪书思潮,他并未见到大批的出土古籍,其书也尚未最后完成;而今天不少学者在称赞余先生此书的价值时,多赞颂其预见性,虽有所补充,但是少有就《古书通例》本身做进一步研究者。因此,《古书通例》还有必要借助新出简帛文献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例 余嘉锡 书名
下载PDF
《古書通例》補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鋭 《人文中国学报》 2012年第1期1-23,共23页
余嘉錫先生的《古書通例》之通觀達識,因近年來簡帛古書的出土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然而余先生當時尚未見到大批的簡帛古書,他也因爲反對當時所流行的疑僞書思潮,而在書中有有爲言之之處。於今來看,他的説法既有可資補充之處,也有個别... 余嘉錫先生的《古書通例》之通觀達識,因近年來簡帛古書的出土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然而余先生當時尚未見到大批的簡帛古書,他也因爲反對當時所流行的疑僞書思潮,而在書中有有爲言之之處。於今來看,他的説法既有可資補充之處,也有個别需要商榷之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書通例 余嘉錫 目録學發微 竹簡 帛書
下载PDF
《古书通例》评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126,共4页
余嘉锡《古书通例》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秦、汉代书籍的题名、著者、编撰、附益等体例,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学著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疑古之风甚盛而文献辨伪方法未周,余嘉锡结合少量出土文献,以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前人和... 余嘉锡《古书通例》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秦、汉代书籍的题名、著者、编撰、附益等体例,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学著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疑古之风甚盛而文献辨伪方法未周,余嘉锡结合少量出土文献,以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前人和时贤有关成果,加上个人长期研究古文献的知识积累,对古书体例作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古书体例及其成因,为史料学和文献辨伪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重新认识早期图书馆形态提供了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证明了该书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该书成为认识古书体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例 余嘉锡 文献辨伪 文献学 图书馆史
原文传递
《古书通例》与《孙子兵法》的文本释读
5
作者 黄朴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11-219,236,共10页
对《孙子兵法》文本进行正确的释读与理解,是我们在今天学习和研究这部中国古代第一兵学经典的逻辑起点和认知基础。在这方面,前辈学者有关先秦两汉著作体例问题的考察分析及其相关结论,对我们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余嘉锡先... 对《孙子兵法》文本进行正确的释读与理解,是我们在今天学习和研究这部中国古代第一兵学经典的逻辑起点和认知基础。在这方面,前辈学者有关先秦两汉著作体例问题的考察分析及其相关结论,对我们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一书篇幅并不大,但是在文献学研究领域实具有别开生面、引领风骚的崇高地位,全书提玄钩要,发隐甄微,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足以解疑释惑,惠泽后学,可谓金针度人,功莫大焉!本文尝试遵循《古书通例》一书中所归纳和揭示的古代典籍成书、编纂、流传、演变之通例,从考察相关典型的文字个案入手,对《孙子兵法》文本中所涉及的增益、衍生、附加、异同、流变、错简、组合、类别、序次等问题,予以具体的梳理和分析,追溯其缘由,揭示其概要,辨析其得失,总结其规律,以期为正确阅读《孙子兵法》的文本,进而深化《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例 《孙子兵法》 文本 文献学研究 兵学文化
原文传递
评杨兆贵《〈鹖冠子〉新论》
6
作者 吴学忠 《暨南史学》 2014年第1期470-476,共7页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以来,由于《经法》等四篇有不少文句与《鹖冠子》相同或相近,《鹖冠子》不再像传统一样被视为伪书。海内外学界有几本专门研究《鹖冠子》的专著,主要有孙福喜《〈鹖冠子〉研究》、戴卡琳《解读〈鹖...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以来,由于《经法》等四篇有不少文句与《鹖冠子》相同或相近,《鹖冠子》不再像传统一样被视为伪书。海内外学界有几本专门研究《鹖冠子》的专著,主要有孙福喜《〈鹖冠子〉研究》、戴卡琳《解读〈鹖冠子〉》、杨兆贵《〈鹖冠子〉新论》,还有不少论文。孙书大部分内容说明历代《鹖冠子》学的情况,戴书主要分析了传统认为《鹖冠子》是伪书的原因,进而提出质疑,并从措词明理的角度来分析《鹖冠子》的政治理念。杨书根据先秦古书通例来论述,认为《鹖冠子》不是鹖冠子一人所著,也不是反映鹖冠子一人的思想,它应是一个学派的作品总汇。该书上编从思想主体、成篇年代、学派归属分章逐篇考证《鹖冠子》其中十篇,下编总其成,从主要三方面——《鹖冠子》其书与其人的关系、鹖冠子的理想政治论(这是《鹖冠子》思想最有特色且是最重要的部分)、《鸦冠子》的形上学及其在思想史的地位来论证。这样,《鹖冠子》的历史原貌、学派归属、历史地位得以恢复。文章还根据《鹖冠子》一书涉及的方方面面和其它论文进行比较,指出杨书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鹖冠子》 《〈鹖冠子〉新论》 通例 黄老学派
原文传递
《乐记》篇次、流传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新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6,共6页
《乐记》是我国音乐美学和文艺美学的奠基之作,历来研究者颇多。近年以来,围绕《乐记》的作者、时代、传本、篇次及其与相关典籍的关系等,更是展开了激烈论争。通过仔细比勘现存《礼记·乐记》、《史记·乐书》两种传本的篇次,... 《乐记》是我国音乐美学和文艺美学的奠基之作,历来研究者颇多。近年以来,围绕《乐记》的作者、时代、传本、篇次及其与相关典籍的关系等,更是展开了激烈论争。通过仔细比勘现存《礼记·乐记》、《史记·乐书》两种传本的篇次,笔者认为,二者实则是相同的,其差异是《乐记》错简所致。从古书通例的角度审视《乐记》的编纂、流传问题,刘向校本与《王禹记》可能是两种不同传本,而今本《乐记》与《乐书》可能属于《王禹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书 篇次 通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