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古木别孜断裂变形特征和构造转换 被引量:6
1
作者 帕日地古丽·布苏克 谢会文 +5 位作者 程晓敢 吴超 张欲清 徐振平 林秀斌 陈汉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古木别孜断裂从东到西的变形差异、构造转换及导致其在空间上差异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纪早期古木别孜断裂开始沿着中新统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向南挤...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古木别孜断裂从东到西的变形差异、构造转换及导致其在空间上差异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纪早期古木别孜断裂开始沿着中新统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向南挤压滑脱,并在温宿凸起北缘突破到地表,在断裂上盘形成古木别孜背斜。古木别孜断裂滑移量从东段A—A′剖面的1.21 km向西至C—C′剖面减小为0.39 km,并在古木别孜背斜以西区域完全消失。该断裂的滑移量一部分转换为前锋逆冲量,另一部分被上盘古木别孜背斜所吸收。古木别孜断裂的形成与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的发育和温宿古隆起的阻挡作用有关,而古木别孜构造带自东向西在空间上变形差异受控于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层的发育程度:东段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厚度大,剖面北侧的深部双重构造变形量较多地沿含膏泥岩层向盆地内部滑脱传递;往西吉迪克组含膏泥岩厚度变小,深部双重构造变形量沿含膏泥岩向盆地内部传递逐渐减小;西段D—D′剖面的含膏泥岩不发育,深部双重构造的变形量无法沿吉迪克组向盆地内滑脱传递,深部逆冲断层向地表突破,古木别孜断裂完全消失。古木别孜断裂滑移量向西最终消失是通过侧断坡来实现构造转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古木别孜断裂 变形特征 构造转换 变形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