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现状及居民保护意识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世兵 刘应竹 +1 位作者 张庆 陈文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3期53-54,共2页
通过对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区与自己生存关系密切的问卷内容认知率较高;对环境保护、保护区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有关知识及法律法规问卷认知率较低;当地吃野生... 通过对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区与自己生存关系密切的问卷内容认知率较高;对环境保护、保护区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有关知识及法律法规问卷认知率较低;当地吃野生动物比其产品利用现象普遍;分析了影响该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的因索,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6条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问卷调查 保护意识
下载PDF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蒙蒙 杨凯悦 周汝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7-9,共3页
以2010年云南省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为基础,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上统计分析2000—2010年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变化特征,计算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且对十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以2010年云南省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为基础,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上统计分析2000—2010年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变化特征,计算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且对十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构成在2000—2005年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在2005~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景观格局指数从侧面反映这一规律。但是,从宏观上讲,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十年间其生态系统构成和景观特征保持不变。生态系统构成在2000~2010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生态格局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下载PDF
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孔德昌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22-26,共5页
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上论述了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保护区内热带湿润雨林、季节雨林、石灰山季雨林、山地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均有着本... 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上论述了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保护区内热带湿润雨林、季节雨林、石灰山季雨林、山地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均有着本区的特点:区系成分复杂而联系广泛,植被类型多样而分布集中,植物种类丰富而密集度大,起源古老而特有种多,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热带雨林 植物多样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及保护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学全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年第3期96-99,共4页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哀牢山南端以东的滇东南高原向东南半岛延伸的结合部,南亚热带与热带的过渡地带。在这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成为我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滇东南—桂西北的核心部位,区内有发育完整,保存完好的...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哀牢山南端以东的滇东南高原向东南半岛延伸的结合部,南亚热带与热带的过渡地带。在这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成为我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滇东南—桂西北的核心部位,区内有发育完整,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在管理中存在许多方面问题,据此提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云南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卫 龙永才 +6 位作者 高歌 李万德 胡远芳 李雪竹 王羽丰 邵施苗 罗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2018年采用样线法对云南古林箐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一年四季的实地调查,共记录鸟类10目45科170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142种(83.53%),夏候鸟10种(5.88%),冬候鸟和旅鸟各9种(5.29%)。保护区繁殖鸟(留... 2018年采用样线法对云南古林箐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一年四季的实地调查,共记录鸟类10目45科170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142种(83.53%),夏候鸟10种(5.88%),冬候鸟和旅鸟各9种(5.29%)。保护区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152种,东洋界鸟类134种,广布种18种,无古北界鸟类。东洋界鸟类中,华南、华中和西南区共有的鸟类54种,华南区和西南区共有的鸟类35种,华南区鸟类28种,西南区鸟类8种,无华中区独有成分,反映出古林箐是华南、华中和西南区区系交错地带,并由华南区向西南区过渡的特点。保护区3种生境中,阔叶林的鸟类丰富度(129)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H′=5.829),表明在古林箐保护区内应优先保护阔叶林。季节变化中,鸟类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108)、春季(103)、冬季(91)、夏季(88),冬季鸟类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鸟类区系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哺乳动物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宇 缪华 +7 位作者 蒋桂莲 姚冲学 王智红 王方 姜志诚 张志中 刘德军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2-839,共8页
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进行为期5个月的持续监测,共收集到哺乳动物照片2 904张,鉴定得到哺乳动物10种,隶属2目6科,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采用时间相对丰富度、日活动差异指数及昼夜指数对鼬獾(Melogale ... 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进行为期5个月的持续监测,共收集到哺乳动物照片2 904张,鉴定得到哺乳动物10种,隶属2目6科,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采用时间相对丰富度、日活动差异指数及昼夜指数对鼬獾(Melogale moschata)、果子狸(Paguma larva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 4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动物均为夜行性动物,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日活动节律。同种物种在不同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差异明显,推测与天气、猎物活动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体现了它们对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活动模式 古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省发现越南趾沟蛙
7
作者 杨云 刘小龙 +4 位作者 饶静秋 贺艳红 韩克国 王剑 袁智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37,共5页
2019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22°45′16.36″N,103°57′43.17″E;海拔1160 m)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标本1号,雄性成体,头体长38.3 mm。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发现,该... 2019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22°45′16.36″N,103°57′43.17″E;海拔1160 m)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标本1号,雄性成体,头体长38.3 mm。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发现,该蛙皮肤光滑,背部褐色,肩上方有“人”形疣粒,体背后部有小疣粒,体腹呈浅黄色,胸、腹部有深色云斑,指端略膨大且无沟,后肢细长,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跗褶部位有小疣,趾端呈小吸盘状且腹侧具沟,趾间全蹼,四肢背面有深褐色横纹,与采集自越南林同省郎边高原(Langbian Plateau,Lam Dong,Vietnam,模式产地)的越南趾沟蛙(Rana johnsi)形态鉴定特征基本一致,仅体型大小稍有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标本与越南趾沟蛙的样本构成单支系,且遗传距离较小(p-distance为0.8%),确定该标本为云南省两栖纲(Amphibia)分布新纪录物种。该物种的发现增加了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属 文山 古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