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连词“虽”的语义辨释新视角及策略
1
作者 郭堂英 《语文教学研究》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古汉语连词“虽”的语义辨释,很多读者都一直依据两点:表示事实性让步转折,解释为“虽然”;表示假设性让步转折,解释为“即使”。在实施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理解“虽”,应主动采用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语... 古汉语连词“虽”的语义辨释,很多读者都一直依据两点:表示事实性让步转折,解释为“虽然”;表示假设性让步转折,解释为“即使”。在实施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理解“虽”,应主动采用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语境等综合分析,在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连词“虽”语义辨释 新视角及策略
下载PDF
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以“神祀类”同义词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昭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7期46-49,共4页
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有多方面的价值,可以纠补传统训诂的失误,可以纠补当代大型辞书的失误,可以纠补文化史研究的疏失,可以为古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汉语 “文化同义词” 价值 “神祀类” 训诂
下载PDF
研究古汉语同义词的开创之作——简评《古代汉语同义词辨释论》
3
作者 李艳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黄金贵教授的《古代汉语同义词辨释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以下简称“黄著”)一书,针对以往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小题大做”,第一次对古汉语同义词辨释做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全书结构严谨,引人入... 黄金贵教授的《古代汉语同义词辨释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以下简称“黄著”)一书,针对以往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小题大做”,第一次对古汉语同义词辨释做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全书结构严谨,引人入胜,读后启迪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同义词论》 黄金贵 汉语研究 方法论 书评
下载PDF
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两组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金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78-82,共5页
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两组黄金贵一、财·货·资(货、訾)·贿·路提要“财”,几物总称。“货”,流通的财物,即商品与钱币。“资”,为一定需要而积聚的财物或其他诸物。“贿”,暗藏、私藏的财物,“赂”,为求人酬人... 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两组黄金贵一、财·货·资(货、訾)·贿·路提要“财”,几物总称。“货”,流通的财物,即商品与钱币。“资”,为一定需要而积聚的财物或其他诸物。“贿”,暗藏、私藏的财物,“赂”,为求人酬人而赠送的财物。[同义]《广雅·释诂四上》:“财,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同义词 《史记》 《史记·五帝本纪》 结绳记事 《汉纪》 “志” 汉语 郑玄注 《文选序》
下载PDF
简评《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
5
作者 王建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汉语同义词论》 黄金贵 训诂学专著 析方法
下载PDF
古籍训释辨惑四则
6
作者 朱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针通行教材注本及有关论文在古籍训释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稳妥的看法。内容涉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两方面。
关键词 籍训 汉语 词汇 语法 "恶乎待"
下载PDF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辨析
7
作者 焦长令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91-92,96,共3页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没有同它性质相应的词。由于历时久远,这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语法性质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或作代词、或...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没有同它性质相应的词。由于历时久远,这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语法性质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或作代词、或作副词、或作连词、变化复杂,较难掌握,不少教科书中在具体分析例句时,往往辨析含混,甚或有错,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词的词性和作用作一番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词 无定代词 现代汉语 否定性 副词 具体分析 经传 连词 左传
下载PDF
古汉语虚词音近通用例释之一“而”
8
作者 李载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68-72,共5页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词 基本用法 中心词 假设连词 连接状语 语音根据 经传 动词谓语
下载PDF
古汉语虚词研究史述略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6-88,共3页
古汉语虚词研究史述略陈志明我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法学,可是古人对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现象──虚词,很早就引起了注意,并进行了相当的研究。秦汉时的训诂学家毛亨,他研究《诗经》并为之作注释时,对于《诗经》中许多处在句首或句... 古汉语虚词研究史述略陈志明我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法学,可是古人对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现象──虚词,很早就引起了注意,并进行了相当的研究。秦汉时的训诂学家毛亨,他研究《诗经》并为之作注释时,对于《诗经》中许多处在句首或句尾的词,均未作实在意义的解释,而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词 《虚字说》 汉语语法 《马氏文通》 《助字略》 《说文解字》 《经传词》 语气词 “辞” 《楚辞章句》
下载PDF
“径庭”考辨
10
作者 杨树森 《语文知识》 1995年第1期17-18,共2页
“大相径庭”,《汉语大词典》训释为:“径庭,亦作‘迳廷’。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遊》:‘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清黄遵... “大相径庭”,《汉语大词典》训释为:“径庭,亦作‘迳廷’。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遊》:‘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清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迳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庄子 黄遵宪 说文 王先谦 语义 无极 庭院
下载PDF
《马氏文通》对中国古代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周年
11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6-90,共5页
《马氏文通》通书有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引用,是本书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也有对古人说法的批评,则是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发展。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中国代语法学 《经传词》 继承与发展 《助字略》 《说文》 《论语》 汉语研究》 《虚字说》 王念孙
下载PDF
论从语源辨释同义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雪竹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共4页
黄金贵先生提出用同源推究的方法去辨释古汉语的同义词。这一方法在古汉语同义词的辨释上很有功效。但我们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明确一些问题,否则不能正确发挥其辨释同义词功效。一、对语源的探寻必须正确;二、避免为求异而寻源;三、... 黄金贵先生提出用同源推究的方法去辨释古汉语的同义词。这一方法在古汉语同义词的辨释上很有功效。但我们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明确一些问题,否则不能正确发挥其辨释同义词功效。一、对语源的探寻必须正确;二、避免为求异而寻源;三、语源的差异不完全等于同义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同义词 同源求异法
原文传递
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德森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17,共6页
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是词类转变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此已有所认识,但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讨论。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作浅近的述说。一古汉语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其它代词和非代词。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人称代词。“之”、“其”原本都是... 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是词类转变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此已有所认识,但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讨论。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作浅近的述说。一古汉语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其它代词和非代词。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人称代词。“之”、“其”原本都是指示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汉语 转化 经传 连词 人称代词 语气助词 第三身代词 左传 结构作用
原文传递
假设义类词同义连用举隅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所说的假设义类词,是泛指古汉语中用作“如果”、“倘若”之类假设意义的一批词。其中大多数被今人称作假设连词,如“如”、“若”等。也有一些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如“诚”、“必”等,或称作假设连词,或称作副词;“之”,或称作假... 本文所说的假设义类词,是泛指古汉语中用作“如果”、“倘若”之类假设意义的一批词。其中大多数被今人称作假设连词,如“如”、“若”等。也有一些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如“诚”、“必”等,或称作假设连词,或称作副词;“之”,或称作假设连词,或称作结构助词。撇开这部分词的归类分歧,古汉语中假设义类词为数较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据王克种先生统计,在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裴学海的《古书虚词集释》和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四部书中、共认定了如下61个假设义类词: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类 同义连用 假设连词 史记 三国志 诸侯 汉语虚词 魏书 用例 《经传词》
下载PDF
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古书虚词通解》评介
15
作者 高迎泽 洪波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73-179,共7页
从元末到近代,产生了不少虚词著作。影响比较大的如《经传释词》,阮元说:"恨不能起毛(苌)孔(安国)郑(玄)诸儒而共证此快论也。"(《经传释词》阮序)再如《词诠》首次运用语法观点对虚词进行解释和归类,非常便于利用,所以它至... 从元末到近代,产生了不少虚词著作。影响比较大的如《经传释词》,阮元说:"恨不能起毛(苌)孔(安国)郑(玄)诸儒而共证此快论也。"(《经传释词》阮序)再如《词诠》首次运用语法观点对虚词进行解释和归类,非常便于利用,所以它至今仍然是一部查检和研究古汉语虚词的重要工具书。如果能够对前人的虚词著作进行系统总结,不但能够彰显原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研究 通解 实词虚化 指示代词 连词用法 汉语虚词 义项 虚词用法
原文传递
关于假设义类词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京战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王克仲同志《意合法对假设义类词形成的作用》一文(见《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意合法对语义的影响,并在语言环境这个大背景上研究词义和词类问题,这是很发人深省的。笔者拟就王文中关于假设义类词归属问题的研究... 王克仲同志《意合法对假设义类词形成的作用》一文(见《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意合法对语义的影响,并在语言环境这个大背景上研究词义和词类问题,这是很发人深省的。笔者拟就王文中关于假设义类词归属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浅淡拙见,以就教于大家。正如王文指出:"对假设义类词的词类归属问题,在各家的著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数量相当大。仅《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古汉语虚词》等四部著作中,所认定的假设义类词就有61个。较之英、法、俄、日等语言中的假设义类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意合法 义类 语言环境 语义关系 研究方法 假设条件 中国语文 词义 汉语虚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