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系古沙漠露头遥感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湘东南地区红层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丽芸 黄乐清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393-403,共11页
白垩系古沙漠风成砂岩是近年来湖南省新发现的一种沉积类型,该岩石不仅是特色的旅游资源,而且是全球关注的储能、储碳的重要目标储集层,因此对湖南省古沙漠的空间分布规律深入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引入遥感技术手段建立古沙漠露头遥感特... 白垩系古沙漠风成砂岩是近年来湖南省新发现的一种沉积类型,该岩石不仅是特色的旅游资源,而且是全球关注的储能、储碳的重要目标储集层,因此对湖南省古沙漠的空间分布规律深入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引入遥感技术手段建立古沙漠露头遥感特征的识别及提取方法:以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为主要处理平台,以Sentinel-2A(哨兵二号)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从光谱、遥感指数和地形地貌三个方面分析古沙漠露头的遥感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古沙漠露头的遥感识别。区别于传统的陡直型丹霞地貌,古沙漠遥感影像色调均匀、连片分布,植被和山体阴影皆不发育,具有“顶圆,坡缓”的地貌特征。同时,深入分析古沙漠地貌的岩性特征,结合地质条件辅助约束,实现古沙漠露头的精准识别。通过上述方法,本文解译出湖南白垩系丹霞地貌区的多处古沙漠露头,并从识别结果中选择面积较大的衡阳盆地东缘(渡口地区)和茶永盆地东南缘(郴州市飞天山-高椅岭地区)地区的古沙漠风成砂岩进行了实地验证,效果理想。本文为研究古沙漠空间分布规律提供了高效的途径,是遥感技术在古沙漠地质领域的重要应用,旨在为国内地学界同行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 遥感特征 Sentinel-2A 谷歌地球引擎 随机森林算法 湖南省
下载PDF
古沙漠沉积及其层序单元——以鄂尔多斯白垩纪内陆古沙漠盆地为例 被引量:35
2
作者 程守田 刘星 +1 位作者 郭秀蓉 李志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7-591,共5页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 .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 .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探讨了古沙漠层序地层的构成及其单元的划分 ,并提出了古沙漠成因地层及沉积学研究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盆地 风成沉积生长模式 地政潜水面 古沙漠沉积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风成古沙漠沉积体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守田 刘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古沙漠 风成古沙漠 沉积体系 气候
下载PDF
渤海古沙漠之推测 被引量:18
4
作者 夏东兴 刘振夏 +1 位作者 李培英 赵松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笔者认为,在更新世末期Wurm冰期的盛期,渤海陆架是一片沙漠地区,气候干寒,沙丘广布。强劲的西北风从沙丘分布区吹扬起大量沙尘,这些沙尘沿渤海之东南缘山坡前降落,从而形成了大连、庙岛列岛和蓬莱沿岸的沙漠衍生沉积——黄土。
关键词 古沙漠 渤海 冰期 更新世
下载PDF
风成沙丘间沉积成因类型与风成垂向层序——以鄂尔多斯早白垩世内陆古沙漠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志德 程守田 +2 位作者 蒋磊 李娟 郭秀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依据鄂尔多斯早白垩世内陆古沙漠沉积实例,探讨了沙丘间的成因分类,按照沙丘间底床的表面环境,将沙丘间划分为干旱型、潮湿型和覆水型三种沉积类型,并阐明了其沉积和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成垂向层序模式;鉴于沙漠同一相带的沙... 依据鄂尔多斯早白垩世内陆古沙漠沉积实例,探讨了沙丘间的成因分类,按照沙丘间底床的表面环境,将沙丘间划分为干旱型、潮湿型和覆水型三种沉积类型,并阐明了其沉积和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成垂向层序模式;鉴于沙漠同一相带的沙丘间类型及其沉积组合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进一步建立和阐明了古沙漠分带的风成层序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间底床环境 沙丘间成因类型 风成垂向层序模式 古沙漠分带风成层序样式
下载PDF
江苏白垩系古沙漠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清华 庞飞 史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161-164,共4页
古沙漠沉积是干旱缺雨、植被稀少、风成作用持久强烈等特殊环境下的地质记录。晚白垩世开始,江苏地区进入拗陷演化阶段,其间沉积为典型的拗陷型沉积。赤山期发生准平原化,水位明显干涸,普遍发育沙漠沉积。通过石油钻井及野外地质露头等... 古沙漠沉积是干旱缺雨、植被稀少、风成作用持久强烈等特殊环境下的地质记录。晚白垩世开始,江苏地区进入拗陷演化阶段,其间沉积为典型的拗陷型沉积。赤山期发生准平原化,水位明显干涸,普遍发育沙漠沉积。通过石油钻井及野外地质露头等资料,将赤山组沙漠沉积分为4个亚相,不同沉积亚相沉积特征差异较大。沙丘亚相为具大型斜层理的细砂岩,成熟度高,以风成沉积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勘探表明,风成沙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国内外也陆续发现了与沙漠沉积相关的油气藏,因此,古沙漠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 赤山组 白垩纪 江苏油田
下载PDF
渤海古沙漠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振夏 夏东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4-99,共6页
根据世界沙漠的分布特点和沙漠的发育条件,作者认为晚更新世末期渤海气候干冷,雨量稀少,西北风强盛,松散沉积物丰富,具备发育沙漠的条件.文章从以下方面证明渤海古沙漠的存在:(1)渤海约有四分之一区域为残留砂沉积;(2)在全新世盖层下的... 根据世界沙漠的分布特点和沙漠的发育条件,作者认为晚更新世末期渤海气候干冷,雨量稀少,西北风强盛,松散沉积物丰富,具备发育沙漠的条件.文章从以下方面证明渤海古沙漠的存在:(1)渤海约有四分之一区域为残留砂沉积;(2)在全新世盖层下的更新世砂质沉积具有高倾角的前积纹层;(3)渤海东南缘陆地和岛屿有古渤海沙漠衍生黄土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末次冰期时,渤海中部和辽东湾古沙漠发育程度好,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未发育沙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古沙漠 沉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沉积时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齐骅 李国栋 《西北地质科学》 1996年第1期63-90,共28页
笔者基于一个完整的沙漠盆地内,各种地理景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沉积类型间有机的密切联系,提出并使用沙漠盆地体系和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概念,结合将今论古的原理,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在志丹群洛河组... 笔者基于一个完整的沙漠盆地内,各种地理景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沉积类型间有机的密切联系,提出并使用沙漠盆地体系和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概念,结合将今论古的原理,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在志丹群洛河组和罗汉洞组上段的沉积期间,有两期不同的古沙漠盆地体系和古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存在。根据各种沉积类型和剖面结构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对它们的次级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划分和讨论,重塑了这两期古沙漠盆地体系的古地理环境.依据保存的条件和地表的出露,笔者识别与恢复出洛河期古沙漠盆地体系从现盆地南部向北依次是砾模环境、丘外过渡环境和沙丘环境,而岩漠环境一般是不易被保存的,罗汉洞晚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仅保存有沙丘环境和位于其南、北两侧的丘外过渡环境,而岩漠环境和现盆地市部的砾漠环境未被保存,现盆地北部的砾漠环境可能是未出露。对各种环境中的沉积类型和特征、剖面结构等均作了详尽地叙述和讨论。最后,并指出古沙漠相或古风成相的研究在沉积学的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丹群 沉积时代 古沙漠 盆地体系 地理
下载PDF
内蒙古沙漠葡萄酒产区
9
《新食品》 2016年第31期111-113,共3页
从乌金之海到世界沙漠葡萄酒之都内蒙古地域辽阔,从东到西多个地区都有种植酿酒葡萄,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黄河右岸的乌海市和位于黄河左岸的阿拉善盟。乌海产区在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东临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
关键词 葡萄酒产区 古沙漠 内蒙 乌兰布和沙漠 鄂尔多斯高原 阿拉善盟 库布齐沙漠 酿酒葡萄
下载PDF
甘肃皋兰—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沙漠沉积的特征及其古风带恢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伍皓 崔晓庄 +2 位作者 熊国庆 张予杰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4,共8页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兰—白银—靖远地区 河口群 古沙漠 西风带 鄂尔多斯沙海
下载PDF
古沙漠记录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进展——以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庞军刚 国吉安 +1 位作者 李文厚 李卫红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三级层序单元,反映了两期古沙漠由风成沉积强盛期到衰退期的演化,且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沙漠层序体系域划分的原则是不同沉积体系之间的空间比例中占主导地位的沉积类型。在不同的体系域,冲积、风成和干旱湖泊等沉积体系在空间配置上有很大的差别。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白垩系 鄂尔多斯
原文传递
内蒙古 沙漠日趋缩减 绿洲不断扩大
12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11期1-1,共1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1.5%和34.48%。独特的区位和自然状况,决定了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的长...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1.5%和34.48%。独特的区位和自然状况,决定了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自治区 古沙漠 林业生态建设 绿洲 缩减 荒漠化土地 安全屏障 国土面积
下载PDF
最后两个冰期旋回季风-沙漠系统不稳定性的高分辨率黄土记录 被引量:23
13
作者 丁仲礼 任剑璋 +1 位作者 杨石岭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8,共10页
黄土高原西北部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同时受控于沙漠进退和冬季风强度波动,因此,此区粒度可视为季风-沙漠系统变迁的替代性指标。本研究以2cm为间隔,对李家塬和新庄源S2以上部分做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倒数第二次冰期中的冰阶时段与... 黄土高原西北部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同时受控于沙漠进退和冬季风强度波动,因此,此区粒度可视为季风-沙漠系统变迁的替代性指标。本研究以2cm为间隔,对李家塬和新庄源S2以上部分做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倒数第二次冰期中的冰阶时段与末次冰期类似,存在着频繁的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而末次间冰期这类变化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季风 古沙漠 千年级气候变化 不稳定性
下载PDF
云南西北部丽江—剑川地区古近纪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1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8-1244,共7页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 石英砂具有丰富的颗粒表面特征,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丽江—剑川地区宝相寺组(E2b)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下部样品具水成特征,中部样品具风成特征,上部样品则具经水流改造后的风成特征。结合野外观察结果,从宝相寺组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下部为近源洪积环境、中部为风成沙丘环境、上部为湖泊环境。其中中部样品的石英砂磨圆、分选极好,普遍具有标准的碟形、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是典型的沙漠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剑川地区 近纪 宝相寺组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 古沙漠
下载PDF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福生 彭花明 +1 位作者 陈建平 段怡春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沙漠化是全球气候、地表岩石、区域构造演化所控制的一种地质事件。岩石记录表明 ,古沙漠环境在中生代中期就开始了 ,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 ,中国的沙漠化是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是局部的 ,在... 沙漠化是全球气候、地表岩石、区域构造演化所控制的一种地质事件。岩石记录表明 ,古沙漠环境在中生代中期就开始了 ,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 ,中国的沙漠化是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是局部的 ,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演化 沙漠 古沙漠 沙丘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军刚 李文厚 +7 位作者 国吉安 阮昱 李卫红 常梁杰 龚斌利 王欣月 郭艳琴 马治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利用沉积相及古地理恢复技术,从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古地理演化等方面,对研究区白垩纪的古地理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白垩纪发育的沉积...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利用沉积相及古地理恢复技术,从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古地理演化等方面,对研究区白垩纪的古地理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白垩纪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宜君期仅在南缘的宜君—彬州一带发育有冲积扇;洛河期气候干旱,沉积范围大,主要发育沙漠相沉积,其次发育冲积扇、河流、滨浅湖及丘间(沙漠湖);环河—华池期,沉积范围较早期要小,以辫状河、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是湖泊发育的鼎盛期;罗汉洞期,盆地再次抬升,气候又转向干旱。边部发育冲积扇、河流相,向盆地西南中心逐渐过渡为沙漠相、河流及湖泊相;泾川期,地层分布范围非常局限,残留厚度也不大。气候转向温润,主要发育湖泊相,其次为河流相。同时,本研究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各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为白垩纪鄂尔多斯盆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沙漠 风成沉积 水成沉积 沉积体系 地理演化 志丹群 鄂尔多斯
下载PDF
沙漠中的珍稀植物
17
作者 颜大迁 《科学之友》 2011年第8期56-56,共1页
内蒙古沙漠中有几种极为特殊的植物。别看它们其貌不扬,生长稀疏,不引人注目,却能长期生活在干旱或是土壤盐分多等不利于生存的条件中,有着惊人的抗逆性,被列入国家保护的范围。不怕盐渍的瓣鳞花人们吃菜时,如放盐过多就会发苦。
关键词 珍稀植物 古沙漠 土壤盐分 国家保护 抗逆性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北方干旱区演化及短尺度干旱事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海斌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8-558,共11页
对中国北方干旱区329个古土壤和湖泊沉积物的14C年龄数据的时空分布及频数统计分析表明,从末次盛冰期至冰消期,我国整个干旱区受控于西风带;在全新世,干旱区东部环境变化主要受控于东亚季风系统,而其西部仍属西风控制区。全新世以... 对中国北方干旱区329个古土壤和湖泊沉积物的14C年龄数据的时空分布及频数统计分析表明,从末次盛冰期至冰消期,我国整个干旱区受控于西风带;在全新世,干旱区东部环境变化主要受控于东亚季风系统,而其西部仍属西风控制区。全新世以来,中国干旱区存在至少4次百年至千年级的干旱事件,且干湿变化基本上与全球西风模式区的气候变化相反,而与低纬非洲干旱区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 系  。由于我国干旱区和非洲干旱区的干湿变化均受控于来自低纬热带海洋的夏季风的强弱,  因此 两区干旱事件的同时发生可能与低纬热带海洋的气候变化有关。同时,本文利用14C年龄的时空分布和其它地质资料,初步恢复了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最适宜期我国干旱区的沙漠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干旱区 古沙漠 千年尺度干旱事件
下载PDF
千姿百态的火星
19
作者 Philip R.Christensen 郭凯声 《科学(中文版)》 2005年第9期22-29,共8页
许多人到沙漠探险,为的是一睹其苦寒单调,而我却是为了欣赏它的复杂性.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西部工作,当地的岩石,揭示了地球上最复杂的地质演变史之一.
关键词 火星漫游车 古沙漠 多样性
下载PDF
下肢残疾人 徒步环神州
20
作者 李冬平 董小明 《中国民政》 1994年第10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残疾人 下肢 先天残疾 广西十万大山 六盘山 人事不省 古沙漠 身体残疾 生命色彩 甘肃境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