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河道展布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川东北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少川
李令喜
+3 位作者
刘懿
袁波
尹青
张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2,I0005,I0006,共13页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道(湖侵体系域两期曲流河河道、高位体系域早期顺直型河道与晚期辫状河河道),古河道为厚层砂岩沉积,测井响应为幅度较大的箱型特征,地震响应为同向轴强振幅不连续,河道内部(沿河道)地震响应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基准面上升旋回时期(自流井组),发育2套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容空间增大,以垂向加积为主,河网密度小(0.050~0.060 km/km^(2)),河道弯曲因数高(1.31~1.48)。基准面下降旋回早期(千佛崖组),物源供给速率增加缓慢,可容纳空间快速减小,沉积动力响应以河道垂向加积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47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减小(平均为1.07),形成高位体系域早期多河道体系的顺直型河道。随基准面的持续下降,沉积物供给快速增加,可容空间持续减小,河道侧向加积与迁移加强,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63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增加(平均为1.32),河道由顺直河网体系演变为曲流河网体系。该结果为定量研究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古河道演变的影响提供技术方法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INPEFA
分频RGB融合
古河道特征
古
河道
演变
中下侏罗统
通南巴背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平面展布以及垂向反射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承芬
孔祥淮
+2 位作者
杨源
张晓波
王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根据采集的3 500km浅地层剖面资料,对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宽度、深度变化特征)和垂向剖面反射特征(反射界面、层序内部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在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和...
根据采集的3 500km浅地层剖面资料,对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宽度、深度变化特征)和垂向剖面反射特征(反射界面、层序内部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在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和古河道典型断面反射特征,初步推测了其起源及形成时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存在一个古河道体系,结合当时古地形及地理位置综合分析,古河道分布与当时海底的地形变化大致对应,推测其中一条走向大致为EW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闽江,另外一条走向为SN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长江支流,具体起源尚待进一步探讨;(2)进一步验证了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研究区从发生海退裸露地表发育古河道到再次遭受海侵形成浅海环境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近岸海域
末次盛冰期
浅地层剖面
古
河道
体系形态
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河道展布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川东北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少川
李令喜
刘懿
袁波
尹青
张斌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2,I0005,I0006,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导项目(P1901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工程项目(2019TNB02-1)。
文摘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道(湖侵体系域两期曲流河河道、高位体系域早期顺直型河道与晚期辫状河河道),古河道为厚层砂岩沉积,测井响应为幅度较大的箱型特征,地震响应为同向轴强振幅不连续,河道内部(沿河道)地震响应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基准面上升旋回时期(自流井组),发育2套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容空间增大,以垂向加积为主,河网密度小(0.050~0.060 km/km^(2)),河道弯曲因数高(1.31~1.48)。基准面下降旋回早期(千佛崖组),物源供给速率增加缓慢,可容纳空间快速减小,沉积动力响应以河道垂向加积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47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减小(平均为1.07),形成高位体系域早期多河道体系的顺直型河道。随基准面的持续下降,沉积物供给快速增加,可容空间持续减小,河道侧向加积与迁移加强,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63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增加(平均为1.32),河道由顺直河网体系演变为曲流河网体系。该结果为定量研究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古河道演变的影响提供技术方法与范例。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INPEFA
分频RGB融合
古河道特征
古
河道
演变
中下侏罗统
通南巴背斜
Keyw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PEFA
frequency division RGB 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rivers
evolution of ancient rivers
Middle-Lower Jurassic
Tongnanba Anticlin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平面展布以及垂向反射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承芬
孔祥淮
杨源
张晓波
王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6079
41676052)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137
DD20160139)
文摘
根据采集的3 500km浅地层剖面资料,对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宽度、深度变化特征)和垂向剖面反射特征(反射界面、层序内部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在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和古河道典型断面反射特征,初步推测了其起源及形成时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存在一个古河道体系,结合当时古地形及地理位置综合分析,古河道分布与当时海底的地形变化大致对应,推测其中一条走向大致为EW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闽江,另外一条走向为SN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长江支流,具体起源尚待进一步探讨;(2)进一步验证了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研究区从发生海退裸露地表发育古河道到再次遭受海侵形成浅海环境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闽北近岸海域
末次盛冰期
浅地层剖面
古
河道
体系形态
特征
Keywords
coastal areas of North of Fujian Province
Last Glacial Maximum
shallow stratigraphic seismic profile
paleo-channels system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河道展布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川东北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为例
孙少川
李令喜
刘懿
袁波
尹青
张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平面展布以及垂向反射特征
徐承芬
孔祥淮
杨源
张晓波
王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