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卓 姜振学 李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73-3077,共5页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研究了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结果表明,古油层与现今油层具有很强的QGF荧光响应,利用QGF荧光响应识别出TZ421井存在100m古油层,表明早期油气充注规模大,但后期发生泄漏,导致油水界面上...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研究了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结果表明,古油层与现今油层具有很强的QGF荧光响应,利用QGF荧光响应识别出TZ421井存在100m古油层,表明早期油气充注规模大,但后期发生泄漏,导致油水界面上升到现今的3 620m。利用QGF-E荧光响应识别出60m残余油层,说明发生多期古油层泄漏,第一期泄漏使油水界面上升到残余油水界面(3 680m),第二期泄漏发生在近期,形成现今油水界面。现今凝析气层中的强QGF荧光响应表明凝析气顶形成于最后一期天然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层 残余油层 定量颗粒荧光 油水界面 残余油水界面 古油层泄漏
下载PDF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充注历史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卓 姜振学 李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7-434,共8页
塔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给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挑战。为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的油气充注历史,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TZ421井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前者位于-2 510~-2 610m... 塔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给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挑战。为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的油气充注历史,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TZ421井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前者位于-2 510~-2 610m,古油水界面位于-2 610 m,后者位于-2 510~-2 570 m,残余油水界面位于-2 570 m。在TZ103井的现今气水界面之上存在古油层,位于-2 555~-2 605 m,古油水界面位于-2 605 m。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TZ421井中存在厚度100 m的古油层,表明晚海西期轻质油充注规模大,随后在燕山期发生两次泄漏,在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形成凝析气顶。TZ103井现今凝析气层中存在厚度为50 m的古油层,表明在凝析气藏形成之前,在晚海西期有轻质油充注,古油层保存较好,在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形成凝析气藏。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准确地恢复了塔中地区石炭系2期油气充注过程,为油气充注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残余油层 古油层泄漏 充注历史
下载PDF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在致密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渤南低凸起倾末端B油田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庆顺 郭涛 +2 位作者 王思权 李正宇 涂翔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B油田B2井沙二段QGF-Index及QGF-E因储层物性差异性明显,且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二段致密储层的油气充注过程可分为三类:排烃高峰期充分充注型、排烃高峰期欠充注型、未充注型,B2井含油气层为"早晚油气充注型",而测井解释"干层"大部分为"早油气充注型"或"未充注型"。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可在致密储层中有效判识含油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充注史 渤南低凸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