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北地区志留系典型油气藏古油水界面恢复 被引量:20
1
作者 姜振学 王显东 +2 位作者 庞雄奇 张俊 田丰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对研究区作出较...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对研究区作出较为准确的资源评价.应用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方法和定量颗粒荧光(QGF)技术对塔北地区典型油气藏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古油水界面的位置低于现今沥青砂岩段底界的位置,沥青砂岩段底界并不是古油层的底界,在沥青砂岩段之下还有一段古油柱,在油藏破坏过程中,这部分原油运移到构造的高部位了,没有在原地留下沥青;沥青砂的厚度小于古油柱的厚度,这意味着古油藏的规模要大于现今油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志留系 古油水界面恢复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D 定量颗粒荧光(QGF)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良 姜振学 +1 位作者 李峰 王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迪北地区 侏罗系 阿合组 含油包裹体丰度法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古油水界面识别 油藏模式
下载PDF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追溯古油水界面的局限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明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其内在机理和不同地区的古油水界面界线值是否相同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不能盲目应用。应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分析了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认为大多数现今油层的...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其内在机理和不同地区的古油水界面界线值是否相同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不能盲目应用。应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分析了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认为大多数现今油层的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值小于5%,有的油藏仅能建立一期古油水界面,有的油藏无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来自2套烃源岩,因此,至少存在2期油气充注储层过程,即至少应存在2个古油水界面,这表明用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法恢复油藏古油水界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油水界面 成藏过程 水岩作用 局限性
下载PDF
古油水源流稽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良发 《云梦学刊》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古油水起自公安县北古油口,向南流入洞庭湖。古油水的中下游河道现为藕池河中支,流经华容县西陲。1999年版《辞海》关于"油水"、"油口"的注解不符合历史事实。
关键词 古油水 源流 华容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伟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海平 韩立国 王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40,共9页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主要利用储层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和储层热解资料,确定了现今油水界面;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特征分析,推测出古油水界面的位置,分析了古今油水界面的变化,认为中部Ⅰ区块...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主要利用储层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和储层热解资料,确定了现今油水界面;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特征分析,推测出古油水界面的位置,分析了古今油水界面的变化,认为中部Ⅰ区块各油藏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各油藏经历过后期的调整,现今油藏为调整型或残留型油藏,油藏调整是车—莫古隆起演化的结果;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成分对比,表明征1井储层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比较接近,而且甾烷系列化合物指纹和五环三萜烷指纹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庄1井、沙1井的储层含油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中各种生标参数差别相对较大。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庄1井和沙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具有多源多期油气注入的特点,早期油气主要来自于北部盆1井西凹陷,晚期混入了来自于南部昌吉凹陷的油气;征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油水界面 含油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参数
下载PDF
基于定量荧光技术的库车拗陷英买7构造带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凡 付晓飞 +3 位作者 卓勤功 桂丽黎 王媛 芦慧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8,66,共8页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英买7构造带油气调整特征.英买19古近系储层砂岩样品定量荧光光谱响应及流体包裹体观测、储层沥青镜下分析结果表明:英买19有残余油层存在且古油柱厚度大于现今油层厚度,古油藏发育并发生...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英买7构造带油气调整特征.英买19古近系储层砂岩样品定量荧光光谱响应及流体包裹体观测、储层沥青镜下分析结果表明:英买19有残余油层存在且古油柱厚度大于现今油层厚度,古油藏发育并发生原油泄漏;英买1 9现今油水界面在4 706 m处;英买7构造带油气藏早期吉迪克期~康村期以油充注为主,并形成古油藏,晚期库车期开始以气充注为主,天然气经过阶段性充注、气洗改造原有油气藏,古油水界面多次向下调整,后受构造抬升运动影响,最终形成现今凝析气藏.该研究成果为英买7构造带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南部斜坡带 英买7构造带 油气成藏过程 古油水界面恢复 定量荧光技术
下载PDF
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卓 姜振学 李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73-3077,共5页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研究了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结果表明,古油层与现今油层具有很强的QGF荧光响应,利用QGF荧光响应识别出TZ421井存在100m古油层,表明早期油气充注规模大,但后期发生泄漏,导致油水界面上... 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研究了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的定量颗粒荧光响应。结果表明,古油层与现今油层具有很强的QGF荧光响应,利用QGF荧光响应识别出TZ421井存在100m古油层,表明早期油气充注规模大,但后期发生泄漏,导致油水界面上升到现今的3 620m。利用QGF-E荧光响应识别出60m残余油层,说明发生多期古油层泄漏,第一期泄漏使油水界面上升到残余油水界面(3 680m),第二期泄漏发生在近期,形成现今油水界面。现今凝析气层中的强QGF荧光响应表明凝析气顶形成于最后一期天然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残余油层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水界面 残余油水界面 油层泄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广饶潜山周缘油气聚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侠 王建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6,共7页
针对东营凹陷广饶潜山周缘油气成藏期次及富集过程研究难点,展开了成藏关键时刻和油气成藏过程分析。研究中采用多个层系油水界面统计分析及古油水界面恢复方法,明确了各个含油区块的成因关系。馆陶末期和明化镇末期是油气成藏的两个关... 针对东营凹陷广饶潜山周缘油气成藏期次及富集过程研究难点,展开了成藏关键时刻和油气成藏过程分析。研究中采用多个层系油水界面统计分析及古油水界面恢复方法,明确了各个含油区块的成因关系。馆陶末期和明化镇末期是油气成藏的两个关键时刻。由于高砂泥比地层不整合面的遮挡能力十分有限,随着北部生烃洼陷的不断供烃,多层系油藏围绕大型不整合面不断调整,形成了自北向南多层系逐步调整的动态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聚集过程在盆缘区应具有普遍性,这对该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不整合面 成藏期次 古油水界面 动态调整 广饶潜山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成藏期次和过程——来自储层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芷晴 刘华 +2 位作者 马立驰 刘景东 郭志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储量巨大,但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为了探明其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过程,以大王庄潜山带为例,利用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烃包裹体丰度分析等技术,对古生界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区...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储量巨大,但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为了探明其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过程,以大王庄潜山带为例,利用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烃包裹体丰度分析等技术,对古生界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古生界储层烃包裹体发育,奥陶系烃包裹体呈淡黄色、蓝绿色荧光,沿方解石脉及颗粒愈合缝分布,沥青包裹体与油质沥青仅在大古671油藏少量分布,均一温度主峰为80~90℃和100~110℃;石炭—二叠系储层烃包裹体呈蓝绿色荧光,赋存于石英颗粒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结合烃源岩生排烃期可以得出,研究区古生界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晚期(27~25 Ma),为古生界小规模成藏,以奥陶系为主;第二期发生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末期(5~2 Ma),为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大规模成藏。大古671井区附近沥青包裹体的发育以及含烃包裹体有效网格(EGOI)显示古油水界面低于现今油水界面的现象,与明化镇组沉积末期(2 Ma)大1断层的活动有关,导致油气藏发生了局部调整,范围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油水界面 油气成藏期次 潜山油气藏 生界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油气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应用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卓勤功 宋岩 +2 位作者 倪培 郝雪峰 熊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蕴涵着丰富的油气成藏信息,被广泛应用在含油气盆地热史分析、油气成藏研究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含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其正常的埋藏温度,据此计算的成藏时间较晚、流体古压力偏高;含烃流体包裹体多形成于油气... 储层流体包裹体蕴涵着丰富的油气成藏信息,被广泛应用在含油气盆地热史分析、油气成藏研究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含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其正常的埋藏温度,据此计算的成藏时间较晚、流体古压力偏高;含烃流体包裹体多形成于油气充注早中期,有机质成熟度一般低于储层原油的成熟度;早期少量油气充注与晚期大量油气快速充注均难以形成较多的含烃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丰度法确定的古油水界面和成藏期次偏少;盆地晚期高温热液活动有利于驱动油气输导通道中吸附烃的运聚。这些认识对于深化流体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油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温度 成分 丰度 高温热液包裹体 成藏期次 古油水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