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侏罗系砂岩成藏古流体特征及其成藏指示意义
1
作者 王祥 张慧芳 +3 位作者 段云江 娄洪 吕惠贤 周思宇 《石油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甫沙8井在侏罗系砂岩中获得工业油流,极大的推动了昆仑山前新层系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化温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进行...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甫沙8井在侏罗系砂岩中获得工业油流,极大的推动了昆仑山前新层系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化温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砂岩储层发育两期烃包裹体,第1期为发黄色、黄绿色荧光烃包裹体,以片状或点状分布,为早期原油充注;第2期为蓝白色烃类包裹体,沿裂隙呈线性分布,为晚期高成熟油气充注。颗粒荧光QGF指数主要介于3~7 pc,说明早期发生过原油充注,指示存在古油藏。QGF-E强度指数分布在9.65~73.89,指示现今为凝析油或轻质油特征,这一特征与蓝白色荧光的液态烃包裹体相对应。烃类共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主要在95~105℃和115~125℃,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模拟结果,表明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在20 Ma以来,以成熟度较低的油气充注为主;第2期在5 Ma以来,主要是高成熟度油气充注。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早期发育古油藏,现今为凝析油或轻质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特征 侏罗系储层 流体包裹体 颗粒荧光定量 油气成藏 柯东构造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中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特征及古流体活动过程
2
作者 陈丽清 吴娟 +4 位作者 何一凡 蒋前前 吴伟 罗超 杜国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及周缘沉积了巨厚的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未来深层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以拉张槽中段及周缘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裂缝脉体中赋存的古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了裂缝脉体的发育特征,通过碳氧同位素测...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及周缘沉积了巨厚的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未来深层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以拉张槽中段及周缘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裂缝脉体中赋存的古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了裂缝脉体的发育特征,通过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古流体的来源及成因,利用盆地数值模拟恢复了地层压力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了筇竹寺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结果显示:绵阳-长宁拉张槽内的GS17井和拉张槽东侧的MX9井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相对不发育,拉张槽西侧W201井发育多组顺层缝和高角度裂缝,被早期方解石和晚期鞍状白云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充填;碳氧同位素结果表明成脉流体与热液和有机质脱羧作用有关;拉张槽内及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筇竹寺组由于原油裂解发育强超压并保存至今,而拉张槽西侧的威远构造虽然也曾经发育过超压,但在晚期构造运动中发生了泄压作用。相较于拉张槽内和高石梯-磨溪地区,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晚期保存条件相对苛刻,需要重点关注局部超压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筇竹寺组 页岩气 裂缝脉体 地层压力 古流体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金侠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1-47,共7页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分隔槽 数值模拟 乌尔逊凹陷 古流体动力场
下载PDF
库车克拉2气田多期油气充注的古流体证据 被引量:41
4
作者 鲁雪松 刘可禹 +3 位作者 卓勤功 赵孟军 柳少波 方世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4,共8页
对库车前陆盆地克拉2气田储集层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岩心显微CT扫描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综合研究克拉2气田多阶段油气充注过程。克拉2气田经历了中新世早中期(N1)原油充注、上新... 对库车前陆盆地克拉2气田储集层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岩心显微CT扫描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综合研究克拉2气田多阶段油气充注过程。克拉2气田经历了中新世早中期(N1)原油充注、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N2)高成熟油气充注与破坏、第四系(Q1以来)高—过成熟煤成气充注的3期成藏过程。储集层中广泛分布的残余干沥青、较发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纳米孔中的残余油、现今气层和水层中较高的颗粒(抽提物)荧光指数、储集层岩石较大的热解值等均是早期原油充注的证据;残余干沥青、含沥青的3相烃包裹体、凝析油轻质正构烷烃大量损失、石蜡质和芳烃等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金刚烷含量异常高等均是早期原油遭受气洗发生脱沥青作用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流体包裹体 充注历史 气洗作用 克拉2气田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29
5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奥陶系—志留系滑脱层古流体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安 欧文佳 +3 位作者 黄惠兰 危凯 李海 陈孝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3,共10页
目前,对于中—上扬子地区奥陶系—志留系滑脱层古流体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成因、地层压力演化过程等,而有关古流体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则较少涉及。为此,通过观测湘鄂西地区奥陶系—志留系露头和钻探岩心的裂缝脉体地质特... 目前,对于中—上扬子地区奥陶系—志留系滑脱层古流体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成因、地层压力演化过程等,而有关古流体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则较少涉及。为此,通过观测湘鄂西地区奥陶系—志留系露头和钻探岩心的裂缝脉体地质特征,分析裂隙形成与滑脱层的关系,应用裂缝脉体包裹体组分、均一温度测试资料研究古流体的形成环境和滑脱层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并建立了滑脱层页岩气聚散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滑脱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硅质岩夹页岩,地层岩石破碎,发育小型揉皱,滑脱层上下硅质岩层共轭垂直节理较发育;(2)滑脱层脉体发育多期次、多类型包裹体,纯水溶液包裹体尤为发育;(3)研究区古大气水沿着滑脱层最大下渗深度超过4 000 m,滑脱带早期捕获了超压条件下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后期捕获常压环境的甲烷和氮气包裹体;(4)记录晚期流体活动的包裹体离子组分具有钠氯系数高、脱硫系数大、变质系数低的特点,表明滑脱层页岩封闭性变差;(5)研究区滑脱层页岩气聚散可分为向斜、宽缓背斜、紧闭背斜等3种模式。结论认为,研究区滑脱层为渗透层,滑脱构造发育的向斜、紧闭背斜不利于页岩气的富集,而宽缓背斜则相对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地区 奥陶纪 志留纪 滑脱层 古流体 包裹体 均一温度 离子组分 页岩气 保存条件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计算油气的充注史和古流体势——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单秀琴 李剑 +3 位作者 胡国艺 陈红汉 罗霞 高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通过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分析及流体势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具有多期连续性充注特征。从晚三叠世中期到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不断注入,烃类组分随埋深由低成熟到高成熟,虽可划分为6期,但应为连续... 通过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分析及流体势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具有多期连续性充注特征。从晚三叠世中期到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不断注入,烃类组分随埋深由低成熟到高成熟,虽可划分为6期,但应为连续充注的一期成藏,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和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是两个大规模天然气充注时期。用VTFLINCPVT模拟软件计算包裹体流体势结果显示,榆32井是长期的低势区,榆43-8井和榆25井等流体势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 古流体 包裹体 榆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延钧 陈又才 +6 位作者 杨远聪 朱江 张茂林 梅海燕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4-101,共8页
本文从板桥凹陷出发,以古流体势动态地描述了油气运移聚集史。建立和讨论了断层在古流体势数值模拟恢复中的处理方法,对有利油气勘探区进行了级别划分,并指出自生自储油气常分布于高势区域。阐明类似板桥凹陷的年青盆地具沉积压实离... 本文从板桥凹陷出发,以古流体势动态地描述了油气运移聚集史。建立和讨论了断层在古流体势数值模拟恢复中的处理方法,对有利油气勘探区进行了级别划分,并指出自生自储油气常分布于高势区域。阐明类似板桥凹陷的年青盆地具沉积压实离心流的特点,水流方向与各期流体势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油气运移 数值模拟 离心流 板桥凹陷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超英 秦伟军 +2 位作者 金晓辉 周瑶琪 陈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19,135,共4页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斜8为该区油气充注时期的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流体 热力学计算 包裹体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大港探区古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学纯 邹海峰 +2 位作者 刘立 杨永昌 孙晓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3-371,共9页
位于黄骅凹陷的大港探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热事件。古流体研究表明 ,本区有两期油气运移过程 ,分别与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构造热事件相对应。两期油气运移过程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和明显差异的流体成分... 位于黄骅凹陷的大港探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热事件。古流体研究表明 ,本区有两期油气运移过程 ,分别与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构造热事件相对应。两期油气运移过程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和明显差异的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早期油气运移以形成液态烃有机包裹体为主 ,流体成分中有机组分含量 (质量分数 )偏低 ( 13 5 %~ 3 7 9% ) ,而无机组分含量(质量分数 )偏高 ( 62 0 %~ 85 9% )。晚期油气运移以形成气态烃和气液烃有机包裹体为主 ,流体成分中有机组分含量 (质量分数 )偏高 ( 3 4 6%~ 73 0 % ) ,而无机组分含量 (质量分数 )偏低 ( 2 6 6%~65 2 % )。早晚两期流体的形成温度、压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晚期的温度和压力均大于早期。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具有较小差异 ,晚期略小于早期。流体包裹体特征、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均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流体包裹体 油气运移 大港探区 气态烃 液态烃 流体成分
下载PDF
古流体恢复及在储集层形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单秀琴 张宝民 +3 位作者 张静 张立平 贾进华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于80μg/g;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存在地区差异,盐度分布范围大,包裹体液相成分中HCO3-含量总体较高而Cl-、SO42-含量分布离散,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较为离散、δD值偏负、δ18O值偏正。这些证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流体来源于表生期大气淡水、被埋藏封存的淡水-海水混合水、海水及浓缩海水,以及沿断裂带上窜的寒武系白云岩层系、蒸发岩系的埋藏卤水;孔洞-溶洞型储集层形成的最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侵蚀、溶蚀,在埋藏期经历了深部热流体不同程度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溶储集层 古流体恢复 储集层形成机理 微量元素硼 包裹体均一温度 包裹体盐度 氢氧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埋深 地层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建章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剑 胡国艺 单秀琴 罗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气势西高东低,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早白垩世末至现今,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 被引量:6
14
作者 谈迎 刘德良 +3 位作者 杨晓勇 方国庆 张交东 李振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依靠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的差异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 ,论证了奥陶系天然气藏落在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 .根据包裹体镜下观察、显微测温数据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数据的内在联系 ,将鄂尔多斯古生界沉积岩... 依靠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的差异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 ,论证了奥陶系天然气藏落在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 .根据包裹体镜下观察、显微测温数据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数据的内在联系 ,将鄂尔多斯古生界沉积岩包裹体划分为 9期次 ,在此基础上 ,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数据计算了研究区 4个期次的古流体势 ,进而根据古流体势判别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期流体运聚情况 .将运用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运聚的方法系统归结为含油气压力系统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 油气运移 沉积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地球化学 沉积相 含油气压力系统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及邻区古流体特征与油气保存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安 危凯 +2 位作者 李旭兵 王保忠 王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通过对桑植—石门复向斜及相邻地区震旦系—三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对比,结合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研究了桑植—石门地区古流体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意义。下古生界围岩87Sr/86Sr部分高于同期海水,也高于方解... 通过对桑植—石门复向斜及相邻地区震旦系—三叠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对比,结合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研究了桑植—石门地区古流体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意义。下古生界围岩87Sr/86Sr部分高于同期海水,也高于方解石脉,表明围岩在裂隙形成之前受到高^(87)Sr/^(86)Sr流体改造。桑植—石门复向斜北翼温泉附近的方解石脉体具高87Sr/86Sr、低δ13C、低δ18O特征,显示大气水参与了方解石脉沉淀,逆断层可能在形成之初就不具封闭性。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均一温度指示,桑植—石门地区上寒武统娄山关组上覆盖层残余厚度小于3 km,不具封闭能力;中寒武统孔王溪组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高盐度表明膏盐盖层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在埋深超过2 km条件下对下伏地层具有较好的封盖能力。桑植—石门复向斜田二垭、向家垭、车坊背斜圈闭、桥头、中坪隐伏圈闭保存条件较好,除田二垭背斜外,可以同时将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作为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保存条件 桑植—石门复向斜 中扬子区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可欣 李贤庆 +4 位作者 魏强 梁万乐 张亚超 李剑 肖中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0-1228,1274,共10页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实验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测试,剖析克深大气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充注。结果表明,克深...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实验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深大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测试,剖析克深大气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充注。结果表明,克深大气田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分别为发亮蓝色荧光的轻质油包裹体与灰黑色的气态烃包裹体。克深大气田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存在130~140℃与150~160℃两个主峰值,相应的古盐度值为16%~10%与12%~4%,表明有两期烃类流体充注,其中天然气高强度充注发生在2. 5 Ma以来。含油包裹体丰度分布在2. 1%~13. 4%之间,QGF指数为2. 2~9. 6,QGF-E强度为20~38 pc,揭示克深大气田形成过程中曾经存在强度较弱的轻质油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深大气田 流体包裹体 颗粒荧光定量 古流体特征 均一温度 油气充注
下载PDF
库车坳陷吐北1井区古流体演化过程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海 赵孟军 +4 位作者 卓勤功 鲁雪松 李伟强 曾芳 赵爱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吐北地区受膏盐岩和断层的综合影响,其流体的历史演化过程复杂,但过去对此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对吐北1井区的储集层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吐北地区受膏盐岩和断层的综合影响,其流体的历史演化过程复杂,但过去对此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对吐北1井区的储集层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恢复了该区的古流体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1第一期为中新世—上新世康村组(N1-2k)早中期(距今16~9 Ma)原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荧光呈黄色、黄白色,各层段的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均大于4,表明储层早期的确存在古油藏;而后期由于膏盐岩被断层切穿使得早期流体逸散,形成储层中的残余沥青,现今的储层表面吸附烃的三维全息扫描荧光光谱普遍显示单峰,也证明早期原油逸散。2第二期为上新世库车组(N2k)沉积晚期(距今3 Ma)天然气和轻质油充注,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石英颗粒边缘的蓝色荧光包裹体以及黑色气态烃包裹体;该时期膏盐岩盖层埋深加大,强烈的塑性流动恢复了盖层的封盖能力,同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圈闭剧烈隆升,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轻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吐孜玛扎北部 流体包裹体 定量颗粒荧光 古流体演化 TSF 膏盐岩 盖层 天然气 轻质油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南缘古流体地质作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伯林 黄志章 +1 位作者 李秀珍 张发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6-332,共7页
笔者通过岩石后生蚀变与气 液包裹体特征研究 ,认为吐哈盆地西南缘中 下侏罗统水西沟群 (J1 -2 sh)地层存在两期明显的古流体地质作用 :早期酸性氧化古流体和晚期碱性还原古流体地质作用。前者造成本区J1 -2 sh地层由“黄色”及“红... 笔者通过岩石后生蚀变与气 液包裹体特征研究 ,认为吐哈盆地西南缘中 下侏罗统水西沟群 (J1 -2 sh)地层存在两期明显的古流体地质作用 :早期酸性氧化古流体和晚期碱性还原古流体地质作用。前者造成本区J1 -2 sh地层由“黄色”及“红色”蚀变岩石组成的层间氧化带的广泛发育 ,该期古流体作用对铀成矿极其有利 ;后者是本区“钙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对铀成矿不利。据气 液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初步认为 :古流体的组成主要是地下水及煤成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古流体 砂岩型铀成矿 后生蚀变 气-液包裹体
下载PDF
雪峰隆起西缘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的古流体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安 蔡全升 +6 位作者 陈孝红 肖七林 李海 彭中勤 苗凤彬 李培军 黄惠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1173,共13页
古隆起周缘页岩生烃时间晚、热演化程度低,已成为中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对雪峰古隆起西缘典型井JD1井寒武系页岩脉体系统采样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从构造保存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 古隆起周缘页岩生烃时间晚、热演化程度低,已成为中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对雪峰古隆起西缘典型井JD1井寒武系页岩脉体系统采样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从构造保存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牛蹄塘组页岩方解石脉FeO、MnO组分自下而上增高,方解石脉δEu也整体具有向上增加的趋势,与牛蹄塘组页岩Fe、Mn元素含量、δEu值自下而上呈降低的趋势刚好相反,表明下部古流体的还原性弱于上部。(2)包裹体群组分中CH_(4)含量、包裹体类型比例中甲烷包裹体比例都指示牛蹄塘组上部页岩的含气饱和度高于下部,显示下部裂缝系统是页岩与外界气水交换的通道。(3)以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和纯CH_(4)包裹体压力计算为基础,揭示了牛蹄塘组在中侏罗世处于超压状态,压力系数最大为1.4;中‒晚侏罗世牛蹄塘组下部水溶液沿破碎带侵入页岩时的埋深为4~4.8 km,致使页岩含气饱和度明显降低、含水饱和度明显上升。雪峰古隆起形成时间早,但是在缺少刚性基底保护的条件下,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强度大,大型断裂发育使之碎片化,大型断裂与牛蹄塘组底部破碎带形成了连通的疏导体系并持续开启,成为页岩气散失的直接通道,导致该区构造保存条件差,不利于页岩气的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隆起 页岩气 构造保存 古流体 包裹体 含气饱和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强 胡伏生 +2 位作者 万力 陈劲忪 史贵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鄂尔多斯北部盆地为例 ,针对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问题 ,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 ,恢复了上古生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推导了考虑多个要素的地下流体三维数学模型 ,并依据不同时期古流体动力场特征 ,初步分析了上古生... 以鄂尔多斯北部盆地为例 ,针对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问题 ,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 ,恢复了上古生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推导了考虑多个要素的地下流体三维数学模型 ,并依据不同时期古流体动力场特征 ,初步分析了上古生界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北部盆地 ,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比较完善地描述古流体动力场的特征和比较准确地指明油气运移和聚集区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演化 动力场 三维数值模拟 油气运移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