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29
1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计算油气的充注史和古流体势——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单秀琴 李剑 +3 位作者 胡国艺 陈红汉 罗霞 高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通过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分析及流体势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具有多期连续性充注特征。从晚三叠世中期到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不断注入,烃类组分随埋深由低成熟到高成熟,虽可划分为6期,但应为连续... 通过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分析及流体势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具有多期连续性充注特征。从晚三叠世中期到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不断注入,烃类组分随埋深由低成熟到高成熟,虽可划分为6期,但应为连续充注的一期成藏,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和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是两个大规模天然气充注时期。用VTFLINCPVT模拟软件计算包裹体流体势结果显示,榆32井是长期的低势区,榆43-8井和榆25井等流体势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 古流体势 包裹体 榆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延钧 陈又才 +6 位作者 杨远聪 朱江 张茂林 梅海燕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4-101,共8页
本文从板桥凹陷出发,以古流体势动态地描述了油气运移聚集史。建立和讨论了断层在古流体势数值模拟恢复中的处理方法,对有利油气勘探区进行了级别划分,并指出自生自储油气常分布于高势区域。阐明类似板桥凹陷的年青盆地具沉积压实离... 本文从板桥凹陷出发,以古流体势动态地描述了油气运移聚集史。建立和讨论了断层在古流体势数值模拟恢复中的处理方法,对有利油气勘探区进行了级别划分,并指出自生自储油气常分布于高势区域。阐明类似板桥凹陷的年青盆地具沉积压实离心流的特点,水流方向与各期流体势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数值模拟 离心流 板桥凹陷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超英 秦伟军 +2 位作者 金晓辉 周瑶琪 陈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19,135,共4页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斜8为该区油气充注时期的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流体势 热力学计算 包裹体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 被引量:6
5
作者 谈迎 刘德良 +3 位作者 杨晓勇 方国庆 张交东 李振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依靠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的差异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 ,论证了奥陶系天然气藏落在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 .根据包裹体镜下观察、显微测温数据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数据的内在联系 ,将鄂尔多斯古生界沉积岩... 依靠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的差异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 ,论证了奥陶系天然气藏落在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 .根据包裹体镜下观察、显微测温数据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数据的内在联系 ,将鄂尔多斯古生界沉积岩包裹体划分为 9期次 ,在此基础上 ,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数据计算了研究区 4个期次的古流体势 ,进而根据古流体势判别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期流体运聚情况 .将运用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运聚的方法系统归结为含油气压力系统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沉积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地球化学 沉积相 含油气压力系统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古流体势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埋深 地层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建章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剑 胡国艺 单秀琴 罗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气势西高东低,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早白垩世末至现今,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古流体势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书君 刘震 +2 位作者 赵阳 吕优良 牛富玲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沙二段和... 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沙二段和沙三中段在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古流体势演化的关系又不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 古流体势 演化 油气藏分布 孔隙度 埋深 地层压力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研究
9
作者 赵莉萍 李斌 +1 位作者 郭正 李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23-26,146,共4页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130 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89.114 kJ/kg。研究表明,嘉二气藏古流体势分布主要受压力控制,古流体势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温泉场、铁山、雷音铺、铁山坡、黄龙场、亭子铺、金珠坪等低流体势分布区是川东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嘉陵江 古流体势 油气运聚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古流体势数值模拟与应用
10
作者 张胜 陈义才 李延钧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9期167-170,共4页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恢复油气储层的古流体势,阐明了平面二维水相渗流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建立过程。同时,作者以歧口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在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油气势分布特征为例,预测了油气有利分布区。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古流体势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伍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4-29,5,共6页
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 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霍多莫尔、苏德尔特、呼和诺仁、贝西南斜坡等流体低势区运移形成构造油藏,通过断层和砂体向贝西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岩性-构造油藏,向贝西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 古流体势 埋深 压力 毛细管压力 油气运聚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金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8,共7页
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 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大民屯凹陷油气成藏主要烃源区和动力源区,低势区与现今油气田吻合较好,可根据流体低势区预测新的油气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地层压力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金侠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1-47,共7页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 分隔槽 数值模拟 乌尔逊凹陷 流体动力场
下载PDF
柴北缘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宏义 姜振学 +1 位作者 庞雄奇 罗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研究对于追踪油气运移方向和预测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柴北缘地区输导层砂体展布、主要成藏期古流体势、断层倾角和区域盖层分割槽等地质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级差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分割... 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研究对于追踪油气运移方向和预测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柴北缘地区输导层砂体展布、主要成藏期古流体势、断层倾角和区域盖层分割槽等地质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级差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分割槽优势等4种类型优势通道的分布特征以及对油气运移的单因素控制作用,然后进行多因素叠加,综合分析在4种优势通道共同作用下柴北缘地区的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进而优选勘探目标.结果表明: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具有阿尔金斜坡、赛什腾、鱼卡-南八仙3个大规模沉积体系的级差优势通道,同时流压优势通道、分隔优势通道和流向优势通道分布范围广,并且处于昆特依凹陷和伊北凹陷油气的运移指向区,使得该构造带成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其次是鄂博梁Ⅰ号-葫芦山构造带;冷湖七号东、西高点深层构造和葫芦山构造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油气运移 砂体展布 古流体势 断层倾角 柴北缘
下载PDF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勇 王鑫涛 +4 位作者 方世虎 张健 赵孟军 柳少波 白振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6,43,共8页
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 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成藏,第一期主要在中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4~9 Ma),第二期主要在上新世中—晚期(距今约3.7~2.5 Ma);两期油气成藏的古流体势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第一期在吐谷鲁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最低,以聚集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为主,第二期在玛纳斯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演变为最低,以聚集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期次 古流体势 流体包裹体 霍-玛-吐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长2、长6段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青 赵靖舟 柳益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388,共5页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内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推测出储层内烃类充注史,并恢复研究区长6段早...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内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推测出储层内烃类充注史,并恢复研究区长6段早白垩世末期的古流体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延长组内长2段和长6段内主要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对应的地质历史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2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藏形成时间 古流体势 延长组 蟠龙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优势输导体系研究
17
作者 邵伟民 康立权 胡荣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第2期32-32,98,共2页
流体渗流总是沿着渗透性最好和阻力最小的路径运移,即存在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取决于古流体势与地下运移通道(输导体系)的耦合关系。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研究包括油气初次运移、油气输导能量以及输导体系三要素几何特征... 流体渗流总是沿着渗透性最好和阻力最小的路径运移,即存在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取决于古流体势与地下运移通道(输导体系)的耦合关系。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研究包括油气初次运移、油气输导能量以及输导体系三要素几何特征及配置关系研究。并指出,在重点研究各种输导体系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的同时,加强盆地古能量场研究,综合分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揭示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优通道 古流体势 输导能量 配置关系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施立志 吴河勇 +3 位作者 林铁锋 吴海波 王始波 王卓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6,31,共7页
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初次运移机理的分析表明,油气是在烃源层中超压的作用下沿着断层和裂缝运移到扶杨油层。根据约130口井声波测井资料,采用平衡深度法,恢复了青一段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油气... 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初次运移机理的分析表明,油气是在烃源层中超压的作用下沿着断层和裂缝运移到扶杨油层。根据约130口井声波测井资料,采用平衡深度法,恢复了青一段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和方向。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恢复了扶杨油层从嫩江组沉积末到现今的古流体势,并以明水组沉积末期为例,对流体势分布特征及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进行了分析。以古流体势的分布为主要依据,综合生烃和排烃、输导体展布及盖层、圈闭发育特点等因素,预测出了扶杨油层的有利含油气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庆长垣地区 扶杨油层 油气运移 古流体势 平衡深度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进展
19
作者 李兆奇 严杰 孙秀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211-212,共2页
作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亲身研究的体会,系统地论叙了有机包裹体近年来在石油地质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研究油气成藏中的应用:MCI分析法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厘定;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PVT simulation)确... 作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亲身研究的体会,系统地论叙了有机包裹体近年来在石油地质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研究油气成藏中的应用:MCI分析法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厘定;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PVT simulation)确定古流体压力;应用于计算古流体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MCI 成藏期次 流体压力 古流体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