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与遗忘:基于演化论视域下古滇青铜器物造型中的文化融合现象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人殊 万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以古滇青铜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论的视域来探讨其造型中所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文化是群体共识所应具备的复杂性特质,“开放性环境”和“非平衡性地域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前提。青铜器物中的造型手法、工艺技术、观念形态,体现... 以古滇青铜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论的视域来探讨其造型中所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文化是群体共识所应具备的复杂性特质,“开放性环境”和“非平衡性地域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前提。青铜器物中的造型手法、工艺技术、观念形态,体现了“精神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基因”构建的重要意义。古滇的原生文化“主体”和从外界涌入的异域文化“客体”之间,对青铜器物的创作空间展开了长时间的“种间竞争”经由“生态位分化”,并最终趋于“协同”的过程,实则也代表了“主体”的决策与取舍。在此过程中,“物质文化”部分遭到了选择性的遗忘,而“精神文化”部分却得以记忆和传续,新一轮的基因融合就此实现,而这也正是“协同创新”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融合 古滇青铜器 造型 演化论
下载PDF
铸像民族志——古滇青铜器呈现的历史现场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启耀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24,共13页
从视觉人类学角度,把古滇青铜器看做一种视觉性历史文献阅读。这些青铜器大多为祭器、礼器或包含较多社会文化信息的饰品。在铜鼓、贮贝器盖的铸像、刻纹及大量青铜扣饰上,以直观写实的具象性叙事形式,呈现了关于古代滇人及其他族群生... 从视觉人类学角度,把古滇青铜器看做一种视觉性历史文献阅读。这些青铜器大多为祭器、礼器或包含较多社会文化信息的饰品。在铜鼓、贮贝器盖的铸像、刻纹及大量青铜扣饰上,以直观写实的具象性叙事形式,呈现了关于古代滇人及其他族群生产、生活、族群关系、战争、祭祀等历史现场。通过对它们的再度观看,讨论古代民族以铸像(包括镌刻)形式进行"类民族志书写"的叙事特点。这种"书写",主体是写实的,它们真实还原了古滇族群的社会生活,许多情景仍然可以和现代的民族志调查形成互文关系;其次,铜片上的图像记事展示了古滇族群以图叙事的传统,它们为图画文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至今某些民族还在使用的图画文字与此一脉相承;最后,正如那个时代流行的叙事风格一样,它们又兼是和神话、巫术与信仰杂糅在一起的,以具象铸像暗示特定象征意味的写意性视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青铜器 铸像 历史现场 类民族志书写
下载PDF
古滇青铜器中舞蹈造型的空间形态研究
3
作者 王馨曼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古滇国青铜器相较于中原青铜器,有着更为浓郁的民族部落特征,其中,其舞蹈造型为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雏形之一。古滇人按照"器以藏礼""天圆地方""大象其生"等造物观念,以青铜器记录的形式营构出一个缩微的... 古滇国青铜器相较于中原青铜器,有着更为浓郁的民族部落特征,其中,其舞蹈造型为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雏形之一。古滇人按照"器以藏礼""天圆地方""大象其生"等造物观念,以青铜器记录的形式营构出一个缩微的、理想的器物空间,从而发挥以图叙事的语言功能。从空间形态的角度考察古滇青铜器中的舞蹈造型,从视觉空间、图像空间、物理空间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可将古滇青铜器舞蹈造型划分为情节型造型、连贯型造型、偶像型造型、距离型造型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青铜器 舞蹈造型 造物特征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纹样的新生——以古滇青铜器造型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为例
4
作者 姚世珍 程港龙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3期64-67,共4页
当今数字化雕塑技术成熟,以3D打印的方式呈现文创产品成为设计主流。文章将3D打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探索、传承与创新古滇青铜器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以助推云南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在新时代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 当今数字化雕塑技术成熟,以3D打印的方式呈现文创产品成为设计主流。文章将3D打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探索、传承与创新古滇青铜器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以助推云南古滇青铜器系列文创产品在新时代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面貌,是对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文创产品 古滇青铜器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古滇青铜器雕塑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5
作者 张仲夏 《雕塑》 2023年第5期82-83,共2页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中指出“要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为新文科背景下雕塑专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辩证统一、古为今用再次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大...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中指出“要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为新文科背景下雕塑专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辩证统一、古为今用再次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大批雕塑家对中国雕塑的民族化问题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以新文科的视域重新研究袁晓岑对古滇青铜器“传移模写”的艺术实践,对新文科背景下以古鉴今,在传承中发展雕塑艺术,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古滇青铜器雕塑 传移模写 传承与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