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古玺文考释十三则(一)
1
作者 徐宝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玺文 “盲” 文字解释 “虎” “诸” “都”
下载PDF
古玺文释读九则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在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古玺汇编》 古玺文 “暴虎” “九女” “九嗌” “鬼月” “甘事” “夷吾”
下载PDF
战国古玺文试读四则
3
作者 程训义 《文物春秋》 2005年第6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战国 古玺文 中国 考古工作
下载PDF
《战国文字编》古玺文订补
4
作者 周玲 刘志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6期8-10,共3页
古玺文是《战国文字编》收录的主要文字类型,约占全书总字形量的1/4。依据学术界最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战国文字编》在收录古玺字形上存在的缺失字头、字形及各种错误进行了增补订正。
关键词 《战国文字编》 古玺文 增补 订正
下载PDF
战国古玺文“正行”考释
5
作者 张瑞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0年第8期48-50,共3页
众所周知,古玺印蕴藏有大量的学术信息。无论是对文字、姓氏,还是对历史、地理的考证都是大有裨益的。而规谏语印和吉语印在我国古玺印的世界里又是独具特色的一支。如图一,战国青铜印,印文“正行”。
关键词 战国 古玺文 考释 学术信息 玺印 姓氏 铜印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的古玺文研究
6
作者 朱疆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2期14-15,共2页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战国古文字研究的蓬勃发展,古玺文研究也进入了高潮时期。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工作。进入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工具。
关键词 古玺文 古文字研究 构形要素 研究领域 文字类型 研究者 整体把握 古文字学 计算机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古玺文辨释
7
作者 彭振贵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一、应当补上这一课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现已出土的古玺绝大部分为战国遗物。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秦、齐、楚、燕、赵、韩、魏七个诸侯大国,各行其政,各国的文字形体、书风都不完全相同。秦始皇推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关键词 古玺文 上海博物馆 说文解字 篆刻艺术 文字形体 注释 篆刻学 辨释 战国时期 诸侯国
下载PDF
战国古玺文考释两篇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宏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玺文 文物考古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古玺文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9
作者 何淼 陈威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7期76-76,共1页
古玺文是战国时期一种形式独特、造型元素多样的字体形式。该文研究古玺文的本体造型、图形元素、纹饰图案等方面,将各种元素融入现代字体设计,形成能够运用于现代生活的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 古玺文 现代字体设计 方法分析
下载PDF
《古玺文编》中形体相近部件的混同
10
作者 丁晓芳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本文以例举和图表相结合的形式,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整理出《古玺文编》中14例形体相近部件混同例。部件混同多是部件形体接近或者是简省增繁之后导致的形体接近。
关键词 古玺文编》 文字部件 混同
原文传递
古玺印文字丛考(十篇) 被引量:4
11
作者 施谢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关键词 战国文字 楚文字 人名字 中华书局 印文 《殷周金文集成》 先秦古文字 古玺文 《金文编》 省博物馆
下载PDF
玺印文字释丛(二)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6-81,共6页
关键词 玺印 战国文字 文字体 古玺文 字书 演变规律 曾候乙墓 汇编 结构相 甲骨文
下载PDF
古文字研究六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宝贵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1-66,共6页
本文系对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虎形玉饰铭文“吉之玉麻不畏”、“吉少玉麻不畏”及战国、秦、汉玺印之“縭”、“克”、“仁”、“胜”、“”等字所作的考释。
关键词 古文字 玉石文 古玺文 汉语
下载PDF
从黄牧甫到李尹桑——论李尹桑印风形成、发展及印学观之嬗变
14
作者 王守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7-71,共5页
民国时期的岭南篆刻家追慕黄牧甫印风,举办印人雅集活动。他们立足于岭南,成立印社,逐渐形成以金文、古玺入印的印学审美观。民国时期岭南地区的黟山派印人,李尹桑是嫡传弟子,他篆刻的创作实践与印学审美分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他的印... 民国时期的岭南篆刻家追慕黄牧甫印风,举办印人雅集活动。他们立足于岭南,成立印社,逐渐形成以金文、古玺入印的印学审美观。民国时期岭南地区的黟山派印人,李尹桑是嫡传弟子,他篆刻的创作实践与印学审美分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他的印风与审美思想的嬗变,勾勒出民国时期岭南地区黟山派印学发展的大趋势与印学思潮的趋向,从而进一步给予李尹桑的金文、古玺文入印的篆刻创作一个基本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黟山派 金文、古玺文入印 印学观 嬗变
下载PDF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札记四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玲 刘志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对《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收录的四方先秦古玺的释文进行了重新考订,分别作:王■,■(赒-周)洀,句虐,庾沽。
关键词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 古玺文
下载PDF
战国玺印中的“虞”和“衡鹿”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振武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5-87,共3页
一、虞燕“左吴”玺著录于陈汉第《伏庐藏印》2·1,又见于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198年)171·1650,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玺玺面长2.9cm、宽1cm,阳文(附图1)。《伏庐》收录的钤本较清晰,但玺面无边框。从《玺汇》看,原... 一、虞燕“左吴”玺著录于陈汉第《伏庐藏印》2·1,又见于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198年)171·1650,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玺玺面长2.9cm、宽1cm,阳文(附图1)。《伏庐》收录的钤本较清晰,但玺面无边框。从《玺汇》看,原玺或许有边框。玺文第二字旧不识,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文编》(19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战国 古玺文 玺印 著录 边框 主编 藏北 汇编 收录
下载PDF
说字小记 被引量:26
17
作者 裘锡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0-19,共10页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省作“巾”。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来的灰尘。从“攴”从“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古文字 索隐 高诱注 合文 说文 古玺文 甲骨卜辞 史记 吕氏春秋
下载PDF
“(石鼎)(鼎它)“橐驼”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世超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3-64,共2页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铭文 形制 橐驼 战国文字 博物馆 襄樊市 古玺文 介绍 详细
下载PDF
“臣”字新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国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说文三下·臣部》“臣”字下云:“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许慎于“臣”之说解,可谓得其神髓,本无疑可举,然自郭老释“臣”为竖目以来,后学莫衷一事,至以许说为误。细检甲、金文及先秦古玺文字,方悟今世之“... 《说文三下·臣部》“臣”字下云:“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许慎于“臣”之说解,可谓得其神髓,本无疑可举,然自郭老释“臣”为竖目以来,后学莫衷一事,至以许说为误。细检甲、金文及先秦古玺文字,方悟今世之“臣”,其字形由来有两个源头:“臣”象人被束缚之形是正宗主流;象竖目之形乃是旁支杂厕。“臣”于造字之初,与“目”在形、音、义三方面都完全无涉,但后来甲文横写之“目”有变竖者,字形与“臣”混而为一,竖写之“目”原有的读音遂为臣的读音所取代,各自原有的意义却在形、音统一的条件下保持下来。是以“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玺文 横写 许慎 旁支 甲骨文字 说文 字形 奴隶 造字 两周金文
下载PDF
楚玺两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汤余惠 《江汉考古》 1984年第2期50-51,共2页
一、“高之”考古玺印有“高?之玺”(《古玺汇编》第23页0132),马国权先生曾据此玺白文有边、文字粗放等特点,推定为楚国官玺。我们认为,玺文府字作“?”,之字“?”,都是楚文字的通常写法;高字作“?”与楚王?感鼎铭乔字所从高旁相同;“... 一、“高之”考古玺印有“高?之玺”(《古玺汇编》第23页0132),马国权先生曾据此玺白文有边、文字粗放等特点,推定为楚国官玺。我们认为,玺文府字作“?”,之字“?”,都是楚文字的通常写法;高字作“?”与楚王?感鼎铭乔字所从高旁相同;“?”下从贝作“?”亦为楚文字所仅见。因此,断此玺为战国楚物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编 玺印 楚国 古文字研究 左传 楚文字 中府 兵器 古玺文 商业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