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统祁家沟组四射珊瑚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训练 岑武轩 +2 位作者 周洪瑞 方少伯 周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202,共9页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上石炭统祁家沟组识别出2种生态类型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一种是以小型单体无鳞板类型为主的Cyathoxonia动物群;另一种则是以发育鳞板类型为主的Caniniid-Clisiophyllid动物群。认为祁家沟组四射珊瑚动物群生活于中-高纬...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上石炭统祁家沟组识别出2种生态类型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一种是以小型单体无鳞板类型为主的Cyathoxonia动物群;另一种则是以发育鳞板类型为主的Caniniid-Clisiophyllid动物群。认为祁家沟组四射珊瑚动物群生活于中-高纬度地区温带气候条件下火山口周围类似于环礁的环境中。Cyathoxonia动物群生活于相对闭塞但与外海有连通的低能浅水礁湖(潟湖)环境中并且原地保存,Caniniid-Clisiophyllid动物群则生活于环礁向海一侧适于珊瑚生长的礁坪中-高能环境中。后者不断遭波浪侵蚀,在风暴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环礁陡峭的前缘斜坡以重力流的形式下滑,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低能环境中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射珊瑚 古生态学 环礁 晚石炭世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研究新进展:古老学科的新力量
2
作者 张立军 薛进庄 范若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326,共4页
地层中丰富的化石,记录着古生态、古环境、古地理演化的重要信息,是追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重要实证资料。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悠久历史的领域。人们在识别了化石的基本特征之后,接下来便是思考其分类位置、地... 地层中丰富的化石,记录着古生态、古环境、古地理演化的重要信息,是追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重要实证资料。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悠久历史的领域。人们在识别了化石的基本特征之后,接下来便是思考其分类位置、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等问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有对化石及其地理分布的朴素认识(邓龙华,1976)。古脊椎动物、古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被魏格纳作为其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殷鸿福等,1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漂移学说 地理学 魏格纳 《梦溪笔谈》 古生态学 脊椎动物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理分布特征
下载PDF
第四纪环境重建的良好代用指标--有壳变形虫记录与古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秦养民 谢树成 +2 位作者 顾延生 王军霞 周修高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3-812,共10页
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淡水潮湿环境中的根足纲原生动物,具有较窄的生态幅、较短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因此沉积物中保存的有壳变形虫化石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有壳变形虫化石在古湖泊学与人类活动、古水文、... 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淡水潮湿环境中的根足纲原生动物,具有较窄的生态幅、较短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因此沉积物中保存的有壳变形虫化石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有壳变形虫化石在古湖泊学与人类活动、古水文、古温度、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定量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欧洲和北美开展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有壳变形虫是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指示器。我国地域辽阔,生境多样,无论是开展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生态学研究,还是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记录的古环境重建,都有巨大的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壳变形虫 第四纪 沉积物 环境代用指标 古生态学
下载PDF
湖北宜昌地区下奥陶统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肖传桃 崔江利 +3 位作者 朱忠德 李相明 龚文平 胡明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宜昌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沉积,间夹页岩,其中的特征沉积为发育有较多的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有海绵类、瓶筐石类、有柄棘皮类、苔藓虫及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在下奥陶统含礁层系中识别出四种生物相:(1)壳类生物相:... 宜昌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沉积,间夹页岩,其中的特征沉积为发育有较多的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有海绵类、瓶筐石类、有柄棘皮类、苔藓虫及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在下奥陶统含礁层系中识别出四种生物相:(1)壳类生物相:发育有Tritoechia-Pelmatozans群落和Tritoechia-Pomatotrema群落;(2)礁生物相:包括Batostoma群落、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elmatozoans-Batostoma群落、Archeoscyphia群落和Gzlathium-Cyanobacteria群落;(3)静水生物相:发育有Acanthograptus-Dendrogptus群落和Yichangoporu群落;(4)异地生物相:产有异地埋藏群,即Nanorchis-Psilocephlina埋藏群。含礁层系存在四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生物礁的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生物礁多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本区的海平面在上升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旋回,致使生物礁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以及厚度薄和规模小等特点。造礁群落存在着演替和取代两种形式,前者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后者则表现为礁体的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奥陶统 生物礁 古生态学 湖北 碳酸盐
下载PDF
藏北安多东巧地区晚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肖传桃 夷晓伟 +1 位作者 李梦 李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2-760,共9页
安多东巧地区上侏罗统沙木罗组主要为一套潮坪相碎屑及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其中的特征沉积是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其次为珊瑚,其中,层孔虫又可以分为筒状、块状和枝状3种宏观形态。在对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学分析基础上,根... 安多东巧地区上侏罗统沙木罗组主要为一套潮坪相碎屑及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其中的特征沉积是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其次为珊瑚,其中,层孔虫又可以分为筒状、块状和枝状3种宏观形态。在对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学分析基础上,根据其组合特征,将生物礁划分为3个造礁群落,分别是Milleporidium—Cladocoropsis群落、Cladocoropsis—Milleporidium—Milleporella群落和Milleporidium—Actinatraea群落,其中,后两者进一步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落。生物礁主要形成于海平面上升时期,其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造礁群落存在取代一种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在高海平面时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不稳定所造成,由于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的旋回,故导致生物礁在纵向上发育的不连续和厚度不大等特征。研究认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中段洋壳俯冲时间应为中侏罗世末期或晚侏罗世沙木罗组沉积期之前,晚侏罗世沙木罗组生物礁的存在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斑公-怒江洋壳俯冲后的残留弧后盆地中浅海大陆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生态学 海平面变化 晚侏罗世 藏北地区
下载PDF
湖相介形虫古生态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军 余俊清 《盐湖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66-71,共6页
湖泊的水文状况和水化学条件 ,特别是盐度、离子组成、温度及深度等不仅对介形虫种属的分类、组合、丰度及分异度 ,而且对介形虫壳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壳饰及厚度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湖相介形虫的古生态学 ,可以提供重要的环境变... 湖泊的水文状况和水化学条件 ,特别是盐度、离子组成、温度及深度等不仅对介形虫种属的分类、组合、丰度及分异度 ,而且对介形虫壳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壳饰及厚度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湖相介形虫的古生态学 ,可以提供重要的环境变化信息 ,近年来在环境变化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高分辨率环境变化 ,特别是定量研究的要求 ,必须了解介形虫的种属分类知识 ,掌握盐度和离子组成对介形虫种属变化的影响 ;必须了解介形虫种属的生命历史和生态消长的过程 ,积累介形虫种属的生态资料 ;通过定期收集野外介壳和水样分别进行种属鉴定和化学分析 ,了解湖水的盐度和温度对介壳生态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介形虫 古生态学 环境变化 盐度 温度 结构
下载PDF
湖泊生态修复基准环境的制定:古生态学面临的机遇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4-984,共11页
全球范围内的湖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受损的生态系统尽量恢复到人类干扰前或接近人类干扰前的生态状况,即基准环境.湖泊生态系统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其形成及演化机制必须从历史的视角... 全球范围内的湖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受损的生态系统尽量恢复到人类干扰前或接近人类干扰前的生态状况,即基准环境.湖泊生态系统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其形成及演化机制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加以考察,因此基于湖泊沉积物的古生态学技术在制定基准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基准环境的定义、建立的常用方法、基本特征和典型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了古生态学手段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中国今后利用古生态学手段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修复 基准环境 古生态学 生态质量指数
下载PDF
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传桃 柳成 +3 位作者 叶明 陈肯 艾军 范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5,共9页
索县、巴青地区均位唐古拉山脉的南侧,属于羌塘地层区,其中,索县的桑卡拉佣组和巴青马如的布曲组中均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六射珊瑚Schizosmilia、层孔虫Parastromatopora以及双壳类Liostrea。在分析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特征基础... 索县、巴青地区均位唐古拉山脉的南侧,属于羌塘地层区,其中,索县的桑卡拉佣组和巴青马如的布曲组中均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六射珊瑚Schizosmilia、层孔虫Parastromatopora以及双壳类Liostrea。在分析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研究区造礁生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将生物礁划分为5个造礁群落,即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Schizosmilia,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造礁群落,并阐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特征。根据群落在纵向上的组合与发育特征,分析了造礁群落的演化与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其中,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和Schizosmilia三个群落构成了索县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构成了巴青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造礁群落演化分析表明,群落演化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群落演替,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索县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第二种形式为群落取代,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最后,阐述了研究区的生物礁的发育特征与成礁方式,认为研究区主要成礁方式有造架作用、障积作用和黏结—障积作用,其中前两者主要体现于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后两种主要见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生态学 成礁方式 中侏罗世 藏北地区
下载PDF
河南登封煤田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柏年 何锡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根据系统的植物化石采集,详细的古生态样方测量和等离子光谱定量分析,对河南登封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了该区早二叠世晚期植物化石埋藏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植物古群落特征,确立了一个早二叠... 根据系统的植物化石采集,详细的古生态样方测量和等离子光谱定量分析,对河南登封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了该区早二叠世晚期植物化石埋藏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植物古群落特征,确立了一个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落——Chiropterisreniformis湿生植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古生态学 登封煤田 煤田 煤系地层
下载PDF
粪生真菌孢子在古生态学研究中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秀东 翁成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粪生真菌孢子是重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密度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潜在指标;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指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的出现、规模的下降、种群的灭绝以及过去的环境变迁。其中,Podospora,Sordaria和Sporormiella 3... 粪生真菌孢子是重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密度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潜在指标;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指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的出现、规模的下降、种群的灭绝以及过去的环境变迁。其中,Podospora,Sordaria和Sporormiella 3种类型的孢子指示性最好。Sporormiella与巨型食草动物的灭绝息息相关,例如,运用Sporormiella含量的变化很好地指示了北美晚更新世巨型食草动物的灭绝。粪生真菌孢子除了指示过去大型食草动物的活动,还能对一些古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如:Neurospora指示本地火灾;Glomus在土表以下生长,因此,其在湖相沉积中的出现可以用来指示该流域的土壤侵蚀;Type 18和type-18b指示湿度;Type200-type、Type 12-type和Type 306-type指示干旱;湖相沉积中突然大量出现的Kretzschmaria deusta,可以指示暴雨对森林土壤的侵蚀等。一些真菌孢子可以反映宿主-寄生关系,如Amphisphaerella dispersella可以很好地指示杨属植物的存在。当然,其他孢子的指示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简单地介绍了粪生孢子的研究方法、原理和最新进展,并对一些生境指示性比较好的粪生孢子进行了图示和描述。并指出,粪生孢子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新指标,可以结合孢粉分析等技术手段,应用到今后国内古生态学的研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生真菌孢子 古生态学 大型食草动物 Sporormiella
下载PDF
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军 沈光隆 孙柏年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15,共4页
对登封煤田新新矿区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植物群落的演替、结构。
关键词 植物 古生态学 山西组 新新矿区 早二叠世
下载PDF
江苏建湖庆丰海相全新世剖面的古生态学研究与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刚毅 赵希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260-269,共10页
对沉积物的后生改造及化石保存状况的研究表明,庆丰海相全新世剖面的宏体化石群落属原地或准原地埋藏,包括植物化石(炭化木)、动物遗迹化石(潜穴)和动物遗体化石(贝壳)基本可反映生活群落面貌。炭化木主要由灌木残体构成。动物潜穴多为... 对沉积物的后生改造及化石保存状况的研究表明,庆丰海相全新世剖面的宏体化石群落属原地或准原地埋藏,包括植物化石(炭化木)、动物遗迹化石(潜穴)和动物遗体化石(贝壳)基本可反映生活群落面貌。炭化木主要由灌木残体构成。动物潜穴多为垂直圆管,示间歇暴露环境。贝类可依生态类型分为四个组合:篮蛤-珠带础螺组合,为广生境的潮间带底栖游移类群;缢蛏-青蛤组合,为广生境喜污类群,底埋生活于潮间带;大连湾牡蛎-日本棱蛤组合,为狭生境喜洁类群,底表固着生活于潮间带中下部至潮下带上部;篮蚬-环棱螺组合,为淡水半咸水类群。这些组合构成了水动力较弱、化学介质非正常的潮间泻湖-海湾群落。依群落的纵向演替,可将环境演变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滨海泥沼阶段、泻湖阶段、海湾阶段、滨海低地阶段和淡化泻湖阶段。这五个阶段与本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海面变化及环境变迁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学 环境 海相 全新世
下载PDF
广西贵州二叠纪生物礁古生态学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亚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1-207,共7页
本文从类群古生态学、群团古生态学和群落古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广西隆林、祥播和贵州紫云的二叠纪生物礁的古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广西、贵州的二叠纪礁中可识别出7种结构相。这些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硬海绵、纤维海绵、串管海绵... 本文从类群古生态学、群团古生态学和群落古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广西隆林、祥播和贵州紫云的二叠纪生物礁的古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广西、贵州的二叠纪礁中可识别出7种结构相。这些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硬海绵、纤维海绵、串管海绵、水螅、四射珊瑚、苔藓虫、钙藻、疑源小生物等。这些礁中可划分出6种群团。它们都分布在特定的结构相中。这些礁中可划分出7种群落型14种群落。这些群落的演替以旋回性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二叠纪 广西 古生态学 生物地层
下载PDF
贵州布寨泥盆纪生物礁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祖汉 刘新华 +1 位作者 杨孟达 杨荣丰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贵州布寨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独山组的鸡泡段和鸡窝寨段,大部分是骨架礁,主要由层孔虫和床板珊瑚构成。部分是障积礁,主要由枝状床板珊瑚和藻类构成。在礁组合中可识别出4个生物群落和一个生物组合,各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发育于各自互不... 贵州布寨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独山组的鸡泡段和鸡窝寨段,大部分是骨架礁,主要由层孔虫和床板珊瑚构成。部分是障积礁,主要由枝状床板珊瑚和藻类构成。在礁组合中可识别出4个生物群落和一个生物组合,各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发育于各自互不相同的环境。根据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的生态分析及与邻区礁组合的生物群落对比,认为布寨礁发育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浅海,海水的温度、含盐度、清洁度、深度和水动力条件都比较适合造礁生物生长。图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学 群落 泥盆纪生物礁 贵州布寨礁
下载PDF
古生态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式溥 张建平 杨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理论和发展趋势,总结出10个主要方面,即实证古生物学、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定量古生态学、遗迹学、古生态—岩相综合分析、群落古生态学、生态地层学、地球化学在古生态中的应用和陆相...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理论和发展趋势,总结出10个主要方面,即实证古生物学、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定量古生态学、遗迹学、古生态—岩相综合分析、群落古生态学、生态地层学、地球化学在古生态中的应用和陆相地层的古生态学.作者较详细地介绍了这10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学 生态地层学 遗迹学
下载PDF
中国三叠纪菊石的古生态学概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义刚 《古生物学报》 1988年第3期346-367,共22页
当前国际上有关菊石古生态学的研究和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很少涉及三叠纪.正由于三叠纪菊石古生态学知识的贫乏,故当今讨论三叠纪菊石动物地理学的文章也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生物地理区并列一... 当前国际上有关菊石古生态学的研究和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很少涉及三叠纪.正由于三叠纪菊石古生态学知识的贫乏,故当今讨论三叠纪菊石动物地理学的文章也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生物地理区并列一起.无疑,在探索三叠纪菊石动物地理区之前,讨论一些有关的古生态学的问题是必要的.本文即为另文发表的'中国三叠纪菊石动物地理学'提供一些必要的依据和认识.至于某些方面的详细分析,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逐步加以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石类 古生态学 群体生态学 三叠纪 中生代 分异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微体古生态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群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3期84-85,共2页
随着微学领域的深入和拓宽,微体化石的生态研究已成为这个领域中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个热点和新趋向,研究者已引入包括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稳定同位素、形态功能分析、化石组合分析及定量分析等多种手段,以探索微体化石的生态,... 随着微学领域的深入和拓宽,微体化石的生态研究已成为这个领域中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个热点和新趋向,研究者已引入包括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稳定同位素、形态功能分析、化石组合分析及定量分析等多种手段,以探索微体化石的生态,并将微体古生态研究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古海洋、古地理、占环境再造和生物演化、生物大绝灭机制等研究领域;这与以研究微体化石的形态、分类、命名和生物地层为主题的传统微体古生物学形成对比,两者实际上已形成微体古生物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生物学 微体古生态学
下载PDF
地质基地班古生态学双语教学--一个有益的教改探索
18
作者 华洪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4年第z1期263-265,共3页
在基地班试行双语教学是我系全面推行双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古生态学作为一门既传统又富于活力的学科,其囊括知识之广也是古生物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在开设课程时需要针对学生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基于授课对象为基地班高年级学生,具有... 在基地班试行双语教学是我系全面推行双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古生态学作为一门既传统又富于活力的学科,其囊括知识之广也是古生物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在开设课程时需要针对学生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基于授课对象为基地班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因而在教学中既要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近6个月的调研及国内外资料收集,编写了40余万字的英文教材,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全面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英文字幕,英文讲解,而且对考试方式也作了大胆革新,通过上述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双语教学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基地班 古生态学 教改尝试
下载PDF
山东淄博煤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植物群及其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克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4,共6页
介绍了植物群的组成,论述了植物群的性质、演替、组合及时代,并与国内外十余个地区的同期植物群对比,划分出5个古植物群落,恢复了其生活型,进而论述了本区的古气候条件。
关键词 煤田 植物群 古生态学 石炭纪 地层
下载PDF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CERDANYA地区晚中新世轮藻植物 LYCHNOTH AMNUS BARBATUS的分类学与古生态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Ingeborg SOULIE-MARSCHE Carles MARTIN-CLOSAS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轮藻纲植物 Lychnothamnus barbatus的化石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比利牛斯山脉东部 Cerdanya盆地上中新统 (Turolian阶 )发现。通过与现生 L.barbatus的比较研究 ,发现两者在藏卵器大小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据此建立新亚种 L ychnothamnu... 轮藻纲植物 Lychnothamnus barbatus的化石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比利牛斯山脉东部 Cerdanya盆地上中新统 (Turolian阶 )发现。通过与现生 L.barbatus的比较研究 ,发现两者在藏卵器大小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据此建立新亚种 L ychnothamnus barbatus ssp.megalicarpus subsp.nov.,其藏卵器的各项特征均与器官属 Rhabdochara(Madler) Grambast一致 ,证实两者为同物异名。Lychnothamnus barbatus在盆地上部湖相沉积层中的大量存在 ,表明湖盆演化史后期发生过营养状况由富营养化向贫营养化转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门 轮藻纲 分类学 古生态学 湖泊学 中新统 西班牙 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