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平 裴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3-611,共9页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盆纪珊瑚、海百合为华南区。在南秦岭褶皱带,淅川陆棚寒武纪三叶虫有华北区和华南区的分子,奥陶纪牙形石、头足类由华南区变为华北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三叶虫、珊瑚为华北区,而早志留世笔石、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复(竹蜓)、古植物以及早石炭世珊瑚和(竹蜓)均为华南区;南湾海槽泥盆纪孢子为华南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秦岭古生代古地理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 古生物区 古地理 放射虫 腕足类 Ting 三叶虫
下载PDF
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守仁 郝维城 江大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 ,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 ,在早—中三叠世 ,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 ,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 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 ,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 ,在早—中三叠世 ,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 ,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三叠世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叠纪 牙形石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殿忠 夏斌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通过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化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该期腕足动物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温度在控制该期全球腕足动物大区一级分布十分明显。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区的次要因素是板块构造。另外,在腕足动物迁移过程中,洋流的携带作用,海侵与...  通过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化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该期腕足动物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温度在控制该期全球腕足动物大区一级分布十分明显。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区的次要因素是板块构造。另外,在腕足动物迁移过程中,洋流的携带作用,海侵与海退等因素对腕足动物的分布都有一定影响。某些腕足动物具有快速散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早期 腕足动物 古生物地理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云南省板块构造与古生物地理区的划分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仁关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1期52-64,共13页
作者根据云南省的地层、古生物地理区和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其划分为杨子板块、澜沧板块和保山板块。这三个构造单元中,前二者的古生物群基本相同,属于南方古生物地理区,后者发育了冈瓦纳相沉积,属于滇西古生物地理区。据现有... 作者根据云南省的地层、古生物地理区和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其划分为杨子板块、澜沧板块和保山板块。这三个构造单元中,前二者的古生物群基本相同,属于南方古生物地理区,后者发育了冈瓦纳相沉积,属于滇西古生物地理区。据现有古地磁数据,杨子板块从寒武-石炭纪位于南半球,自二叠纪才开始漂移到北半球地区;保山和澜沧二个板块,在古生代时期处于南半球区,之后它们分别在晚二叠世末期、三叠纪迁移入北半球。最后,在中侏罗世三个板块发生了相互碰撞,从而拼合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古生物地理 云南
下载PDF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成文 《吉林地质》 1994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辅之以、双壳和植物等资料,确定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的三个古生物地理大区(realm):冈瓦纳大区;古地中海大区;北极大区。指出冈瓦纳和北极大区为凉水型腕足动物大区,古地中海大区为... 本文详细研究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辅之以、双壳和植物等资料,确定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的三个古生物地理大区(realm):冈瓦纳大区;古地中海大区;北极大区。指出冈瓦纳和北极大区为凉水型腕足动物大区,古地中海大区为暖水型的腕足动物大区。将古地中海大区进一步划分为区(province),小区(subprovince),并指出了北美北部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的变化。筛选出了各大区、区及小区的腕足动物特征属,简要叙述各大区、区及小区腕足动物群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腕足动物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区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梓歆 王宝瑜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不甚发育,植物少见,为安加拉植物群;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管孔贝类和大长身贝类共同发育为突出特征,珊瑚较发育,但分区特征不明显,并有大量异珊瑚类,植物为安加拉植物群;塔里木北缘—西秦岭省以南方型生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大长身贝类最为发育,缺少管孔贝类,珊瑚数量十分丰富,并有假乌拉珊瑚大量发育,植物以华夏植物群为主。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分区与板块关系密切,晚泥盆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汇聚,到早石炭世早、中期,两大板块基本上处于相近似的古生物地理环境,与此同时,塔里木板块逐渐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海水相通,致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广大海域出现南、北动物群混生现象。早石炭世末,三大板块海域相连,除各地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环境尚有差异外,中石炭世开始,腕足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均显示出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新疆 早石炭世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中泥盆世古生物地理区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宝瑜 张梓歆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中泥盆统发育,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根据门类生物群综合分析研究,将其古生物地理区划分出1个域,2个省,6个亚省(I旧世界域;I1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I11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省,I12萨彦...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中泥盆统发育,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根据门类生物群综合分析研究,将其古生物地理区划分出1个域,2个省,6个亚省(I旧世界域;I1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I11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省,I12萨彦—阿尔泰亚省,I13东蒙古—兴安亚省,I14北天山来省;I2南天山省:I21土尔克斯坦—阿赖亚省,I22艾尔宾山—克孜勒塔格亚省)。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床板珊瑚类的土尔干槽珊瑚属广泛发育为主要特征;四射珊瑚以内板—角珊瑚动物群为代表;腕足类具明显的二分特征,早期属群与早泥盆世晚期特征相似,晚期以尖翼尖翼石燕动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植物以原始鳞木植物群为特征。南天山省主要特征是全部为海相,没见陆相。床板珊瑚多为世界性分子,缺少土尔干槽珊瑚动物群分子;四射珊瑚以带珊瑚—魏得肯珊瑚动物群大量发育为特征;腕足类则以鹗头贝动物群大量发育为突出特征。此外,尚有丰富的层孔虫,它们与珊瑚多形成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 新疆 中泥盆世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生物地理区系问题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金华 徐克定 徐柔远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7-97,共1页
根据古生物地理区系资料,阐述下述4个问题:(1)扬子地台中三叠世晚期的海退事件;(2)华南华北陆块的拼合,应发生于中三叠世安尼晚期至拉丁期;(3)三叠纪南盘江“地槽”,实质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它的最强烈活动期也发生于... 根据古生物地理区系资料,阐述下述4个问题:(1)扬子地台中三叠世晚期的海退事件;(2)华南华北陆块的拼合,应发生于中三叠世安尼晚期至拉丁期;(3)三叠纪南盘江“地槽”,实质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它的最强烈活动期也发生于中三叠世安尼晚期至拉丁期,与华南华北的拼合及扬子地台的海退同时进行;(4)自中三叠世晚期后,华南东部与西部之间在地质发展史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地理 三叠纪 侏罗纪 华南 地质事件
下载PDF
甘肃平凉上奥陶统牙形石和笔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1
9
作者 樊茹 马雪莹 +10 位作者 吕丹 卢远征 张学磊 张元动 邓胜徽 谭聪 宋昊南 张凤廉 李鑫 张师本 段文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13-3227,共15页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其中北美中大陆型的以Belodina compressa(Branson et Mehl,1933)、Erismodus typus Branson et Mehl,1933和Plectodina aculeatus(Stauffer,1930)等属种为代表,北大西洋型的以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9m,1957、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1913和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Sweet et Bergstrom,1962)等属种为代表。Belodina compressa系北美中大陆生物地理区重要的且常见的带化石,在本次获得的所有牙形石属种中其指示的层位最高。据此,判定研究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本次研究的笔石动物群以带化石Climacograptus bicornis(Hall,1847)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与之伴生的其它重要的属种包括Nemagraptus gracilis(Hall,1847)、Normalograptus brevis(Elles et Wood,1906)、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1904以及Archiclimacograptus meridionalis(Ruedemann,1947)等,共计14属20种。显然,该动物群对应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和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同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全球广布性的重要的化石带。这表明两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高度吻合、统一,研究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对比官庄剖面(标准剖面)平凉组的顶段。不同生物地理区牙形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反映了研究区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令水体加深、水温下降的古构造活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比期晚期 平凉组 官庄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新疆柯坪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
10
作者 刘磊 李钰欣 +2 位作者 杨宝忠 葛延鹏 于博宾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6,共9页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 腕足动物群 古生物地理 早二叠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三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桂春 纪占胜 +2 位作者 Gary GLASH 曾庆高 姚建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1210,共40页
青藏高原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丰富,目前已建立了以菊石、牙形类、双壳类、腕足类和放射虫化石为主的海相生物序列以及以孢粉类化石为主的陆相生物序列,为青藏高原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标尺.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整体处于海洋沉积区... 青藏高原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丰富,目前已建立了以菊石、牙形类、双壳类、腕足类和放射虫化石为主的海相生物序列以及以孢粉类化石为主的陆相生物序列,为青藏高原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标尺.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整体处于海洋沉积区,海相三叠系发育,主要沉积类型有滨浅海相碎屑岩、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半深海斜坡-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滨浅海或陆相火山碎屑岩.青藏高原各个地层区的沉积地层序列在垂向上明显分为4个阶段:(1)早三叠世初期广泛接受海侵,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2)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海侵规模最大,与早三叠世相比,沉积相整体变深,发育半深海斜坡-深海相薄层碳酸盐岩、细碎屑岩、硅质岩沉积,部分地区岩浆活动强烈;(3)晚三叠世诺利期海退,沉积相整体变浅,大面积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在秦-祁-昆一带多表现为陆相地层沉积或陆相剥蚀区;(4)瑞替期持续海退,发育滨浅海碎屑岩或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根据沉积地层的横向展布和垂向变化,本文对青藏高原三叠纪的沉积古地理按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卡尼期、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三叠世瑞替期4个时期进行了描述.整体上,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是以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拉张中心,沉积相向南、北两侧由深变浅,形成了南部冈瓦纳古陆被动边缘沉积体系和北部欧亚古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南侧的冈底斯地块(或拉萨地块)和北侧的南羌塘地块在沉积特征上比较一致,不是裂解拉张中心.古生物区系研究同样显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三叠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地理区系分界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该时期则不具有古生物地理区系分隔的意义.三叠纪时期是潘吉亚超大陆(Pangea)裂解的高峰期,该事件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响应是早、中三叠世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生伸展裂解.印支运动在青藏高原主要表现为晚三叠世地壳抬升引起的沉积相变,在秦-祁-昆一带表现为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或陆相剥蚀区,而在冈底斯至南羌塘的广大地区,表现为台地相碳酸盐岩变为滨浅海相碎屑岩或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叠系 生物地层 岩石地层 古生物区 沉积古地理
原文传递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多样性、壳饰演化与古生物地理区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中强 郭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57,共15页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底栖生物类群之一,然而该门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中、新生代海洋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为了评价大灭绝对腕足类宏演化过程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大灭绝后的复苏过程,从多样性、壳饰...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底栖生物类群之一,然而该门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中、新生代海洋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为了评价大灭绝对腕足类宏演化过程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大灭绝后的复苏过程,从多样性、壳饰演化、古地理区系三个方面分析全球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与模式。多样性统计表明,腕足类的属级分异度大灭绝后大幅降低,在安尼期快速上升,并在诺利期达到三叠纪最高水平。相较于晚三叠世的新生分子,多数早三叠世的新生属种消亡更快,多为短延限分子。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腕足类各个目的壳饰演化趋势迥异,说明并非受同一因素控制;壳饰的发育程度与被捕食压力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不同腕足目自身的演化历史对壳饰变化具有更显著的影响。网络分析发现腕足类的古生物地理分区性在大灭绝后显著下降,至奥伦尼克期才再次出现分异现象。中三叠世各地出现大量土著分子,使腕足类古生物地理分异性更加明显,甚至可能超过了大灭绝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类 大灭绝 三叠纪 壳饰演化 古生物地理
原文传递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13,共16页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再造 中国 古生物区 造山带 板块构造 古气候 超级大陆
下载PDF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Boundary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China 被引量:9
14
作者 Sun G. Akhmetiev M. +17 位作者 Markevich V. Ashraf A. R. Bugdaeva E. Godefroit P. Bolotsky Yu. Dong Z. M. Golovneva L. Yang H. X. Sun C. L. Sun Y. W. Quan C. Kodrul T. Kezina T. Johnson K. Nishida H Dilcher D. L. Harding I. Chen Y. J. 《Global Geology》 2011年第3期115-143,共29页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non-marine strata including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 boundary in Jiayin near the Heilongjiang River,China during 2002-2010,is summarized in th...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non-marine strata including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 boundary in Jiayin near the Heilongjiang River,China during 2002-2010,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strata includes the Upper Cretaceous Yong'ancun-,Taipinglinchang-,Yuliang-zi-,and Furao formations,and the Paleocence Wuyun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Baoshantou Member and a Coalbearing Member. Seven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from Santonian to Paleocene are recognized,which is used for definition of the K--Pg boundary. Through the palynological analysis of three drilled boreholes (XHY-2005,2006,2008) in Xiaoheyan of western Jiayin,the K--Pg boundary is defined within 20. 00-20. 05 m in the borehole XHY-2006 (as a standard boundary) which is just between the top of Furao Formation (late Maasterichtian) and the base of Baishantou Member (early Danian) . These new research results are supported by paleo- magnetic,geochemical and other analyses,also. 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ce of eight taxa of Maasterichtian dinosaurs (mostly hadrosaurid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s; and two mega-plant assemblages from the Yong'ancun Fm (Santonian) to Taipinglinchang Fm (Campanian) are confirmed.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Upper Cretaceous-Paleocene in Jiayin can be well correlated to the strata in the neighboring Zeya-Bureja basin,Russia. The K--Pg boundary definited in Jiayin is the first well documented non-marine K--Pg boundary in China. Also the related paleoclimate,paleoenvironment and the mass extinctions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Cretaceous-Paleocene transitio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A Late Cretaceous PALEOGENE K-Pg boundary Heilongjiang River Jiayin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起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6年第4期331-336,共6页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其独特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特殊的地质历史,复杂的生物区系组成,奇特的自然条件,富饶的自然资源,是地学、生物学研究的理想的大地实验室,也是我国有...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其独特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特殊的地质历史,复杂的生物区系组成,奇特的自然条件,富饶的自然资源,是地学、生物学研究的理想的大地实验室,也是我国有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起 综合研究 人类活动影响 地球物理场 上地幔 地质历史 生物 上新世 古生物地理 “世界屋脊”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出版
16
作者 白子强 《西部资源》 2014年第3期27-27,共1页
由潘桂堂、肖庆辉作序,内蒙古地勘十院方曙等7位地质专家共同编著完成的《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近日正式出版。这是一部最新的有关大兴安岭造山带及邻区的综合论著。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大陆和华北陆块区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内。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内蒙古东部 造山带 古太平洋 地质专家 陆块 地质构造环境 古亚洲洋 古生物地理 构造单元划分
下载PDF
吉林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明松 孙跃武 赵国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和盛组中首次采获大量植物化石:Lepidophyl-loides sp.,Stigmaria ficoides (Sternb.) Brongn.,Trizygia oblongifolium (Germ.et Kaulf.) Asama,Calamites cistii Brongn.,C.sp.,Paracalamites ... 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和盛组中首次采获大量植物化石:Lepidophyl-loides sp.,Stigmaria ficoides (Sternb.) Brongn.,Trizygia oblongifolium (Germ.et Kaulf.) Asama,Calamites cistii Brongn.,C.sp.,Paracalamites stenocostatus Gu et Zhi,Annularia stellata (Schloth.) Wood,A.sp.,Schizoneura sp.,Sphenopteridium pseudogermanicum (Halle) Sze,Sphenopteris rotunda Sze,Pecopteris arborescens(Schloth.)Sternb.,P.candolleana Brongn.,P.cyathea (Schloth.) Brongn.,P.huichensis Hsü,P.marginata Gu et Zhi,P.cf.P.(Asterotheca) orientalis (Schenk) Pot.,P.yabeiKaw.,P.sp.,Neuropteris ovata Hoffm.,N.plicata Sternb.,Odontopteris subcrenulata (Rost) Zeill.,Taeniopteris cf.T.multinervis Weiss,T.yernauxii Stockm.et Math.,Emplectopteris sp.,Cordaites principalis (Germ.) Gein.,C.schenkii Halle,Cardiocarpus sp.,Rhabdocarpus sp.,Radicites sp.,计18属30种,具有华夏植物群性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亚丁斯克—空谷期早期)。和盛植物群的发现使华夏植物群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到汪清大兴沟地区,延边地区华夏植物群与安加拉植物群的区系界线应位于汪清—珲春一线;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延边地区的东延很可能位于该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华夏植物群 古生物地理 西拉木伦河缝合带 延边地 中国东北
原文传递
华北奥陶纪疑源类新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军 王启飞 +1 位作者 宋庆原 高建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77-382,共8页
渤海湾北部井下和地表样品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根据其纵、横向变化,将其分为5个组合并与华北以往发表的疑源类组合对比.华北出现原产于澳大利亚奥陶系和波罗的海区奥陶系疑源类分子,但迄今在华北未发现奥陶纪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区的标... 渤海湾北部井下和地表样品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根据其纵、横向变化,将其分为5个组合并与华北以往发表的疑源类组合对比.华北出现原产于澳大利亚奥陶系和波罗的海区奥陶系疑源类分子,但迄今在华北未发现奥陶纪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区的标志分子,似乎说明华北奥陶纪疑源类亲缘关系与澳大利亚、波罗的海区较为接近,而不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区.根据目前资料尚难以对华北奥陶纪疑源类的生物区归属作出明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奥陶纪 华北 古生物地理
原文传递
Environmental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Late Permian reefs in the Linxi and adjacent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TIAN Shu Gang ZHANG Yong Sheng +4 位作者 GONG Yue Xuan LI Zi Shun GAO Lian Da ZHAI Da Xing ZHU Chang 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463-1476,共14页
Many plateau-edge reefs and reef mounds of the Late Permian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Linxi County and adjacent area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se reefs verify that the Hinggan-Inner Mongolia Area was an open and uno... Many plateau-edge reefs and reef mounds of the Late Permian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Linxi County and adjacent area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se reefs verify that the Hinggan-Inner Mongolia Area was an open and unobstructed sea-trough in Late Permian. Facies and sequences of reef strata in Member 4 and Member 5 of the Linxi Formation were studied for information to reconstruct the closing process of the Linxi-Jiutai chasm in the sea-trough, i.e., to constrain subsidence, uplift, and final closing. Ages of the reef-bearing strata have been determined to be late and end of Late Permian, based on ranges or abundances of diverse fossils. Six reef-building organic assemblages were distinguishe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ecolog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functions and paleoecological adaptations of organisms including primarily sponges, bryozoans, and calcareous algae. Two types of shelf slopes, the gentle slope and the steep slope, have been interpreted for Member 4 and Member 5 of the Linxi Formation, based on the assemblages. The locations of outcrops, and types of these reefs delineate the north margin of Sino-Korea Platform, and define uplift and final closing of the Linxi-Jiutai chasm at the end of Late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fs Facies sequence Paleoecology Late Permian Inner Mongolia
原文传递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20
作者 Li LIAO Xue-wei XU +2 位作者 Chun-sheng WANG Dong-sheng ZHANG Min W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90-901,共12页
Microbial diversity of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bacterial and archaeal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ies. Fourteen bacterial phylogenetic groups were detected, i... Microbial diversity of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bacterial and archaeal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ies. Fourteen bacterial phylogenetic group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Gammaproteobacteria, Deltaproteobacteria, Planctomycetes, Alpha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Bacteroidetes, Actinobacteria, Chloroflexi, Acidobacteria, Betaproteobacteria, Nitrospirae, candidate divisions OP8 and OP 11, and an unknown group. Gammaproteobacteria was the predominant group in bacterial libraries with the percentage ranging from 31.8% to 63.2%. However, archaeal libraries had relatively lower diversity, with most clones belonging to marine archaeal group I uncultured Crenarehaeota. In addition, two novel euryarchaeal clones were detected not to match any culture-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isolates. Compared with other gas hydrate-rich ecosystems and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 distinct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reveal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LIBRARY Diversitv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