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格古要论·古砚论》中的“物尽其用”观念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伟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1年第3期82-83,共2页
文摘
"物尽其用"这一中国传统造物美学观念,在明代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古砚论》中便得以体现。它强调好的设计是可以循环使用的,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需做到将前人的好东西精心保存并妥善利用。本文以《格古要论·古砚论》一文中瓦砚"正则当瓦,反则当砚"为出发点,围绕"物尽其用"观念,从实用功能美学思想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造物观念"物尽其用"的造物方式与表现形式。
关键词
物尽其用
格古要论
古砚论
分类号
J505
[艺术—艺术设计]
题名 高古砚不及明清砚 什么样的砚台最值钱?
2
作者
孙冰
贺兆顺
机构
《中国经济周刊》
出处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第2期82-83,共2页
文摘
在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除颇具实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关键词
砚台
最值
明清
古砚
文房四宝
中国传统
收藏价值
实用功能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一方古砚的传承
3
作者
卢建英
郝梅梅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江淮文史》
2014年第5期166-168,共3页
文摘
张汉鹄,1930年6月出生,安徽省寿县人。1949年至1953年,张汉鹄在安徽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院校合并,随农学院迁到合肥独立建院(即今安徽农业大学前身)。当时长江水患,芜湖发大水。祖传家藏的一方古端砚,据传是明代画家仇瑛用砚,唯恐有损,即赠送给安徽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收藏。斗转星移,60年过去了,而今该砚存列于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内。
关键词
传承
古砚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大学
师范学院
1949年
1954年
大学博物馆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福建古砚略谈
4
作者
宾娟
出处
《福建史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文摘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本文主要以福建出土的砚台为对象,探讨福建古砚的历史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关键词
福建
古砚
文房四宝
出土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宁化的伊秉绶和苏东坡“古砚”
5
作者
王宜椿
出处
《福建史志》
2005年第5期44-45,共2页
文摘
走进福建省宁化县博物馆大厅,在众多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老远就可看到显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方古砚,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苏东坡“德有邻堂”名砚。借问这方名砚如何“落户”在边远的宁化县城,这还得从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伊秉绶当年如何发现此砚,仿制此砚,将真砚带回了宁化老家说起。
关键词
苏东坡
伊秉绶
古砚
博物馆
宁化县
福建省
书法家
分类号
J292.32
[艺术—美术]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浅谈古砚的修补
6
作者
刘彦佐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文摘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历来为文人们所珍视。许多砚台在岁月的流转中破损断裂,“文人爱砚”,尤是佳石,不忍舍弃,因此想方设法进行修补。关于补砚之法,古人早有著述。例如,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就有提到:“近石晋之际,关右有李处士者……复能补端砚至百碎者。赏归旬日,即复旧焉。如新琢成,略无瑕类,世莫得其法也。”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中亦有相同的著述。
关键词
修补
古砚
《文房四谱》
文房四宝
文人
著述
北宋
明代
分类号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古砚材质的主要种类及表现形式
7
作者
洪流
黄硕明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文摘
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相适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近年考古发现,砚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推至5500年前的黄帝时代。根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为“砚”。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刘熙《释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说文解字》:“砚,石滑也。”
关键词
种类
材质
古砚
《说文解字》
汉代以前
文明进步
中华民族
文明进程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从“研”到“砚”——古砚形制的确立
8
作者
五花肉
机构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第11期21-23,共3页
文摘
研石stone mill砚池inkstone pool砚的形制shape and structure of inkstone三足砚tripodia inkstone大抵四方砚发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软,扣之声低而有韵,岁九渐凹,不发墨者石坚,扣之坚响,稍用如镜,走墨。——《砚史》/米芾(宋)The square inkstones with soft stone have a long duration of ink;send bass when beaten.Inkstones with hard rock sound aloud;shine like a mirror and have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ink.——Mi Fu(Song Dynasty"History of Inkstone")
关键词
形制
古砚
with
HAVE
bass
WHEN
HARD
of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古砚
9
作者
于舒
出处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56-56,共1页
文摘
一方顽石守展昏,
凹纳文心墨气吞。
不惜污身研细韵,
华彩芬芳千古传。
关键词
《古砚 》
盆景
收藏
石种
分类号
S688.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题名 古砚:价格“复古”指日
10
作者
黄惠敏
出处
《私人理财》
2007年第19期62-64,共3页
文摘
远在唐宋时期,观就成为文人墨客、皇宫贵族争相收藏之宝.但近代以来.在砚台退出历史舞台后.却并未出现价格狂飙的绝本收藏热,古砚的价值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综观各古玩拍卖场,古砚的拍卖价格始终不温不火。
然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砚台,闪其历史贡献、结合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以及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其价值注定小会被磨灭。如今,在“中国元素”影响全球,传统国粹不断被挖掘的背景下,古砚这个收藏领域的价值洼地,已经得到更多藏家的认可,其价格升温也指日可待,
关键词
拍卖价格
古砚
复古
历史贡献
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
文化气息
绘画艺术
分类号
F724.5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收藏古砚要看材质雕工
11
作者
周治
出处
《中国工人》
2010年第5期47-47,共1页
文摘
砚台,相传起源于秦代以前,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一方好砚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可谓价值连城。如今,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收藏品价格迭创新高,砚台拍卖的投资价值也逐渐被收藏者所认识,其身影开始出现在独立的专场拍卖会上。专家认为古砚是拍卖市场刚开始挖掘的品种,其未来的升值潜力很大。
关键词
收藏品
古砚
艺术品拍卖市场
材质
古代文人
投资价值
升值潜力
收藏者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题名 翰墨浓香话古砚
12
作者
吕冰
高莹
出处
《今日中国》
2013年第4期72-73,共2页
文摘
砚台收藏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传统砚的形制极其多样,从早期的平板砚到后期的多足砚,
关键词
古砚
收藏价值
收藏家
中国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题名 敛之于内,静默如渊——古砚收藏
13
作者
梁丹
出处
《华人世界》
2010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文摘
博雅之物 铭心之品
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砚已逐步退出日常书写用具的领域,从单纯的书写工具,变为具有相当高艺术品位的观赏品和收藏品,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关键词
收藏品
古砚
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
人类文明
艺术品位
收藏者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题名 浅谈古砚收藏
14
作者
陈嘉桂
出处
《金融经济》
2003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古砚
珍藏价值
个人理财
端砚
歙砚
松花石砚
天坛砚
质地
雕琢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题名 胡史清:用一辈子“玩”古砚都不够
15
作者
惜怜
出处
《现代苏州》
2012年第19期96-97,共2页
文摘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书房文玩十分“器重”,且情有独钟。或许是文房小巧的特点,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文房又属品位较高的藏品,让人体验着“一件在手,犹如玩转乾坤”的感觉。
关键词
“玩”
古砚
人体
分类号
G62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寻找失落的苴却古砚
16
作者
毛志品
机构
永仁县人民医院
出处
《云南档案》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苴却砚”
古砚
文物考古
民间收藏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古砚走俏收藏市场
17
作者
吴抒文
出处
《理财(经济)》
2014年第5期91-93,共3页
文摘
随着电脑的普及,纸墨笔砚的传统书写方式,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使得砚台又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从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变为一种收藏品。其中位列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更是受到藏家的热捧。早在201O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古董珍玩专场上,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就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砚台拍卖世界纪录。砚台也被冠以雅玩之名,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收藏价值引起了收藏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收藏市场
古砚
艺术品收藏
书写方式
文房四宝
世界纪录
收藏价值
文化内涵
分类号
F832.48
[经济管理—金融学]
题名 两方明代古砚
18
作者
王蔚华
机构
西安市文物局
出处
《文博》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代刘熙<释名>载,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亦与研磨同意,可见在秦汉时砚也产生,但从考古资料看,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套原始人用的陶器彩绘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可见我国使用砚台的历史已超过了五千年.
关键词
古砚
端石砚
桃花庵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苴却古砚
19
作者
毛志品
出处
《今日民族》
2002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文化用品
墨砚
苜却砚
古砚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千年古砚
20
作者
许丰
出处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9年第11期53-53,共1页
文摘
千年,只是衣襟上掸去的一粒尘埃我,只是一方浪淘沙洗出的古砚翰墨留香,而今谁与我研墨半个月亮。
关键词
盆景
艺术设计
艺术创作
《千年古砚 》
分类号
S688.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