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2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志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6-490,共15页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类属性迥异的仪器同时存在于古观象台,使欧洲人对这两类仪器的历史有不同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对古...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类属性迥异的仪器同时存在于古观象台,使欧洲人对这两类仪器的历史有不同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对古观象台的不同印象。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通过书籍、报刊以及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览得以反映,产生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欧洲汉学家
巴黎天文台
巴黎1889年世博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古观象台与中西文化交流
2
作者
李东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独具明代特色,是目前我国现存天文台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本文就北京古观象台的建筑始末和建筑特色、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特殊历史作用、特殊...
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独具明代特色,是目前我国现存天文台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本文就北京古观象台的建筑始末和建筑特色、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特殊历史作用、特殊价值进行论述,以期引发读者对于工程建筑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工程建筑对于历史事件的表征作用等问题做进一步思考。本文认为,古观象台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古代天文工程建筑遗存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遗存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古观象台和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国良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6年第1期51-52,20,共3页
在建国门立交桥旁,巍然屹立着一座高台式的古代建筑,台上大型铜仪清晰可见,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悠久,台体和附属建筑保存完好,仪器精美而齐全,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是金、元、明、清符朝代的京城。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附属建筑
建国门
元大都
黄道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
观星台
台体
司天台
纪限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古观象台
4
作者
肖军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6年第4期50-50,共1页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纪限仪制造于1673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此仪由青铜铸造,造型独特,是测量60°角以内任意两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整架仪器通过立轴坐在一个游龙盘绕的圆座之上,圆座上铸有精美的云海条纹。仪面上曲线优美的...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纪限仪制造于1673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此仪由青铜铸造,造型独特,是测量60°角以内任意两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整架仪器通过立轴坐在一个游龙盘绕的圆座之上,圆座上铸有精美的云海条纹。仪面上曲线优美的欧式花纹与底座上中国传统的云海苍龙交相辉映,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上再现了西仪的风采,不失为一件中西合璧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南怀仁
纪限仪
游龙
上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寻世界最早的古观象台
5
作者
秋慈
《科学之友》
2020年第5期66-67,共2页
在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的最后一个单元,重点为观众介绍了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境内的陶寺遗址。在这处陶寺遗址中,有一个更能反映陶寺文化先进的场景——陶寺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构成,这些土柱好像是被切开的时间...
在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的最后一个单元,重点为观众介绍了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境内的陶寺遗址。在这处陶寺遗址中,有一个更能反映陶寺文化先进的场景——陶寺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构成,这些土柱好像是被切开的时间剖面,落在其间的光影披露了寒暑与风雨秋霜的秘密。经多位专家考证,这处陶寺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比英国的"巨石阵"还要早4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文化
天文学
二十四节气
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古观象台
6
《科技潮》
2004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玑衡抚辰仪
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仪
赤道经纬仪
天文观测
天体仪
仪象
黄道经纬仪
纪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尽沧桑的北京古观象台
7
《工会信息》
2023年第6期48-48,F0003,共2页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东南角,有一座青砖砌就的城台式古建筑,城台高14米,上面安置着八件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建国门地区,子然元立着一座沧桑古建,显得有些“不合群儿”。殊不知,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北京古...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东南角,有一座青砖砌就的城台式古建筑,城台高14米,上面安置着八件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建国门地区,子然元立着一座沧桑古建,显得有些“不合群儿”。殊不知,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北京古观象台。古观象台,在元朝时,是元大都城墙的东南角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元大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建国门
历尽沧桑
古建筑
元朝
原文传递
古观象台与天文仪器 “理工男”康熙的“造仪运动”
8
作者
罗山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5期90-99,共10页
天球地球同一圆,风刚气紧成盘旋。阴冰阳火割向背,惟仗日轮相近天。别有一球名日月,影借日光作盈阀。广寒玉兔尽空谈,首问天此何物。吾思此亦地球耳,暗者为山明者水。舟应行大海中,人民也在千山里。登夜当分十五日,我见月食彼日食。若...
天球地球同一圆,风刚气紧成盘旋。阴冰阳火割向背,惟仗日轮相近天。别有一球名日月,影借日光作盈阀。广寒玉兔尽空谈,首问天此何物。吾思此亦地球耳,暗者为山明者水。舟应行大海中,人民也在千山里。登夜当分十五日,我见月食彼日食。若从月里望地球,也成明月金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仪器
古观象台
日食
原文传递
北京古观象台 斗转星移 唏嘘历史
9
作者
陆杨
《时尚北京》
2018年第1期232-235,共4页
在古代中国,观星是大事,涉及皇位走势,属于国家一等秘密。历朝历代都任命有掌管观测“天象”的官员,这些人就像了不起的先知,身系王朝的兴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的代表就是“天帝”,它是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无时不在俯察着人间,...
在古代中国,观星是大事,涉及皇位走势,属于国家一等秘密。历朝历代都任命有掌管观测“天象”的官员,这些人就像了不起的先知,身系王朝的兴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的代表就是“天帝”,它是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无时不在俯察着人间,并经常干预人间的事,而且上天在行动前总是先给人间点预兆和警告—这就是星象上的变化。反过来,人间有些事做得不合天意,也会引起星体的变动,也算是老天给人间的警告。北京古观象台就曾经承载着这些历史使命,它也从科学的角度一定程度地了解宇宙、时间。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博带青衿,满面沧桑,伫立人间五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古代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
带青
星体
汤若望
古观象台
先知
观星台
南怀仁
原文传递
古观象台遭劫难纪实
被引量:
1
10
作者
天琪
《世纪》
2000年第5期8-10,共3页
公元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法的传统,这一年称为"庚子"年。这年初夏,英、美、俄、日、德、意、法、奥八支外国军队联合在一起,攻陷了渤海湾大沽炮台,占天津,夺杨村,过廊坊,直扑清王朝的首都。8月14日,北京...
公元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法的传统,这一年称为"庚子"年。这年初夏,英、美、俄、日、德、意、法、奥八支外国军队联合在一起,攻陷了渤海湾大沽炮台,占天津,夺杨村,过廊坊,直扑清王朝的首都。8月14日,北京被攻陷,中国军民惨遭屠戮,中国的金银财宝被抢夺掠去……这就是让中国人民世代不能忘记耻辱的、苦难的"庚子事变"。当占领者们的脸上还沾着血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观象台
日本
德国
北京
古天文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天文仪器
瓦德西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天文影响初探——以北京古观象台为例
11
作者
刘云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07年第1期76-84,共9页
前言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根本目的是传播宗教,他们为了能在中国长期居留并获准传教,往往费尽心机。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情风俗、竭力拉拢和投靠上层统治者直至皇帝、利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来笼络中国知识阶层等...
前言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根本目的是传播宗教,他们为了能在中国长期居留并获准传教,往往费尽心机。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情风俗、竭力拉拢和投靠上层统治者直至皇帝、利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来笼络中国知识阶层等手段使自己融入中国,取得统治阶级的信任。对于传教士传播的科学技术,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教士没有带来西方最先进的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利用
中国
传播
传教士
古观象台
原文传递
1674年的北京古观象台
12
作者
陈丹
《天文爱好者》
2021年第12期78-79,共2页
1674年南怀仁新制六仪被安装在观象台上。天体仪象征天,被看作最重要的仪器,安置在南侧的中间。从东南角向西、向北、向东依次为赤道浑仪、天体仪、黄道浑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风向器,东侧中部台基上有一座方塔,塔的中间设一...
1674年南怀仁新制六仪被安装在观象台上。天体仪象征天,被看作最重要的仪器,安置在南侧的中间。从东南角向西、向北、向东依次为赤道浑仪、天体仪、黄道浑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风向器,东侧中部台基上有一座方塔,塔的中间设一个取暖炉。观测者在方塔上观测有关天、大气现象和天球现象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大气现象
观测者
南怀仁
象限仪
方塔
浑仪
天体仪
原文传递
庚子事变中的北京古观象台
13
作者
肖军
《天文爱好者》
2020年第8期89-91,共3页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连续观测487年。1929年停止天文台的功能,改为古天文陈列馆,成为我国早期的一座天文博物馆。至今,北京古观象台已经拥有578年的历史,不可不谓之悠久,其间可讲述的大...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连续观测487年。1929年停止天文台的功能,改为古天文陈列馆,成为我国早期的一座天文博物馆。至今,北京古观象台已经拥有578年的历史,不可不谓之悠久,其间可讲述的大事多矣,然于今年农历庚子年,不能忘怀的是两个甲子120年前的1900年,古观象台曾被入侵北京的德法联军洗劫一空。为了能够铭记历史,近年来多方搜集有关古观象台历史的老照片、明信片,值此古观象台被掠120年之际,用收集来的历史影像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历史影像
庚子事变
明正统
铭记历史
庚子年
陈列馆
明信片
原文传递
北京古观象台一起回归一百年
14
作者
肖军
《天文爱好者》
2021年第6期73-76,共4页
1953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紫金山天文台视察。李元先生负责讲解,在明代浑仪前他向主席介绍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德法两国平分了北京古观象台上的古代古代天文仪器。德国侵略者...
1953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紫金山天文台视察。李元先生负责讲解,在明代浑仪前他向主席介绍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德法两国平分了北京古观象台上的古代古代天文仪器。德国侵略者还把这架浑天仪和另几架仪器运往德国,陈列在皇宫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仪器
八国联军
浑天仪
陈毅
德国
原文传递
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遇难始末
15
作者
李东生
《文物天地》
1998年第4期25-27,共9页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图一)台上陈放着八架巨型清制天文铜仪,依次为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和玑衡抚辰仪。这些天文古仪器能够...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图一)台上陈放着八架巨型清制天文铜仪,依次为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和玑衡抚辰仪。这些天文古仪器能够保存至今,可谓是历经坎坷和磨难,实属不易。它们有的在战争年代南迁北运,有的远渡重洋,在异国它乡的土地上度过了20个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仪器
天体仪
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仪
黄道经纬仪
玑衡抚辰仪
纪限仪
北运
象限仪
全文增补中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
16
作者
崔石竹
《天文爱好者》
1998年第3期8-11,14,共5页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崔石竹观象台历史沿革与保护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南侧,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于1982年2月被国务院定...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崔石竹观象台历史沿革与保护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南侧,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于1982年2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有天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历史
文物保护
天文台
原文传递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
17
作者
崔石竹
《天文爱好者》
1997年第5期5-7,共3页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崔石竹经过全面修复整葺一新的北京古观象台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13年,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不论是在天文学史的陈列展览、文物复制,还是在天文学史的研究、科普宣传、外事往来等方面...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崔石竹经过全面修复整葺一新的北京古观象台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13年,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不论是在天文学史的陈列展览、文物复制,还是在天文学史的研究、科普宣传、外事往来等方面,都做出了新成绩,在国内外天文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台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学史
全文增补中
陶寺观象台与良渚文化祭坛
被引量:
1
18
作者
卫玉敏(文/图)
《大众考古》
2020年第2期38-44,共7页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而神圣的一件大事。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排名第一的是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第二名即是中国的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时间而言,告成观星台建...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而神圣的一件大事。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排名第一的是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第二名即是中国的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时间而言,告成观星台建于元代,为郭守敬所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星台
古观象台
马丘比丘
河南登封
良渚文化
仰望星空
郭守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长富宫中心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
1
19
作者
魏大中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共4页
北京长富宫中心是由中国北京市旅游公司与日本国株武会社 CCI 合资建造的。本工程的设计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持并与日本国竹中工务店、大林组、新大谷饭店、日铁商事等公司合作完成,庭园部分由北京市园林局设计所设汁。
关键词
长富宫中心
庭园
园林
古观象台
古天文台
健身房
体育馆
饭店
服务设施
擦窗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文馆
20
作者
郭霞
《课堂内外(科学少年)》
2019年第7期12-13,共2页
推荐场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推荐理由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9月开馆);北京古观象台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目前包括A馆和B馆,共4个科普剧场和3座天文台。2004年年底落成的北京天文...
推荐场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推荐理由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9月开馆);北京古观象台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目前包括A馆和B馆,共4个科普剧场和3座天文台。2004年年底落成的北京天文馆新馆(B馆)高近30米,由地下两层和地上五层组成,朝北是一面玻璃幕墙。设计者将北京天文馆新馆当成了一个表现相对论、弦理论等现代天体物理学抽象理论的舞台,新馆也因此成了浩瀚宇宙的缩影,具有神秘而深邃的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馆
北京
古观象台
经纬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志辉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6-490,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法国《自然》杂志中的西人在华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18XZS021)阶段成果
文摘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类属性迥异的仪器同时存在于古观象台,使欧洲人对这两类仪器的历史有不同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对古观象台的不同印象。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通过书籍、报刊以及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览得以反映,产生广泛影响。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欧洲汉学家
巴黎天文台
巴黎1889年世博会
Keywords
Beijing Ancient Observatory
European sinologists
Paris Observatory
Paris Exposition Universelle of 1889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与中西文化交流
2
作者
李东生
机构
北京天文馆
出处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文摘
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独具明代特色,是目前我国现存天文台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本文就北京古观象台的建筑始末和建筑特色、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特殊历史作用、特殊价值进行论述,以期引发读者对于工程建筑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工程建筑对于历史事件的表征作用等问题做进一步思考。本文认为,古观象台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古代天文工程建筑遗存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遗存
文化交流
Keywords
Beijing Ancient Observatory
observatory relic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K87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11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和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国良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6年第1期51-52,20,共3页
文摘
在建国门立交桥旁,巍然屹立着一座高台式的古代建筑,台上大型铜仪清晰可见,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悠久,台体和附属建筑保存完好,仪器精美而齐全,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是金、元、明、清符朝代的京城。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附属建筑
建国门
元大都
黄道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
观星台
台体
司天台
纪限仪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
4
作者
肖军
机构
北京天文馆
出处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6年第4期50-50,共1页
文摘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纪限仪制造于1673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此仪由青铜铸造,造型独特,是测量60°角以内任意两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整架仪器通过立轴坐在一个游龙盘绕的圆座之上,圆座上铸有精美的云海条纹。仪面上曲线优美的欧式花纹与底座上中国传统的云海苍龙交相辉映,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上再现了西仪的风采,不失为一件中西合璧的精品。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南怀仁
纪限仪
游龙
上铸
分类号
G62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寻世界最早的古观象台
5
作者
秋慈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学之友》
2020年第5期66-67,共2页
文摘
在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的最后一个单元,重点为观众介绍了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境内的陶寺遗址。在这处陶寺遗址中,有一个更能反映陶寺文化先进的场景——陶寺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构成,这些土柱好像是被切开的时间剖面,落在其间的光影披露了寒暑与风雨秋霜的秘密。经多位专家考证,这处陶寺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比英国的"巨石阵"还要早400多年。
关键词
陶寺文化
天文学
二十四节气
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
6
出处
《科技潮》
2004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玑衡抚辰仪
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仪
赤道经纬仪
天文观测
天体仪
仪象
黄道经纬仪
纪限
分类号
P11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尽沧桑的北京古观象台
7
出处
《工会信息》
2023年第6期48-48,F0003,共2页
文摘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东南角,有一座青砖砌就的城台式古建筑,城台高14米,上面安置着八件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建国门地区,子然元立着一座沧桑古建,显得有些“不合群儿”。殊不知,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北京古观象台。古观象台,在元朝时,是元大都城墙的东南角楼。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元大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建国门
历尽沧桑
古建筑
元朝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观象台与天文仪器 “理工男”康熙的“造仪运动”
8
作者
罗山
机构
不详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5期90-99,共10页
文摘
天球地球同一圆,风刚气紧成盘旋。阴冰阳火割向背,惟仗日轮相近天。别有一球名日月,影借日光作盈阀。广寒玉兔尽空谈,首问天此何物。吾思此亦地球耳,暗者为山明者水。舟应行大海中,人民也在千山里。登夜当分十五日,我见月食彼日食。若从月里望地球,也成明月金波色。
关键词
天文仪器
古观象台
日食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 斗转星移 唏嘘历史
9
作者
陆杨
出处
《时尚北京》
2018年第1期232-235,共4页
文摘
在古代中国,观星是大事,涉及皇位走势,属于国家一等秘密。历朝历代都任命有掌管观测“天象”的官员,这些人就像了不起的先知,身系王朝的兴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的代表就是“天帝”,它是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无时不在俯察着人间,并经常干预人间的事,而且上天在行动前总是先给人间点预兆和警告—这就是星象上的变化。反过来,人间有些事做得不合天意,也会引起星体的变动,也算是老天给人间的警告。北京古观象台就曾经承载着这些历史使命,它也从科学的角度一定程度地了解宇宙、时间。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博带青衿,满面沧桑,伫立人间五百年。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古代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
带青
星体
汤若望
古观象台
先知
观星台
南怀仁
分类号
P11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观象台遭劫难纪实
被引量:
1
10
作者
天琪
出处
《世纪》
2000年第5期8-10,共3页
文摘
公元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法的传统,这一年称为"庚子"年。这年初夏,英、美、俄、日、德、意、法、奥八支外国军队联合在一起,攻陷了渤海湾大沽炮台,占天津,夺杨村,过廊坊,直扑清王朝的首都。8月14日,北京被攻陷,中国军民惨遭屠戮,中国的金银财宝被抢夺掠去……这就是让中国人民世代不能忘记耻辱的、苦难的"庚子事变"。当占领者们的脸上还沾着血污。
关键词
古观象台
日本
德国
北京
古天文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天文仪器
瓦德西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天文影响初探——以北京古观象台为例
11
作者
刘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07年第1期76-84,共9页
文摘
前言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根本目的是传播宗教,他们为了能在中国长期居留并获准传教,往往费尽心机。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情风俗、竭力拉拢和投靠上层统治者直至皇帝、利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来笼络中国知识阶层等手段使自己融入中国,取得统治阶级的信任。对于传教士传播的科学技术,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教士没有带来西方最先进的科技。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利用
中国
传播
传教士
古观象台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B97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674年的北京古观象台
12
作者
陈丹
机构
不详
出处
《天文爱好者》
2021年第12期78-79,共2页
文摘
1674年南怀仁新制六仪被安装在观象台上。天体仪象征天,被看作最重要的仪器,安置在南侧的中间。从东南角向西、向北、向东依次为赤道浑仪、天体仪、黄道浑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风向器,东侧中部台基上有一座方塔,塔的中间设一个取暖炉。观测者在方塔上观测有关天、大气现象和天球现象的对象。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大气现象
观测者
南怀仁
象限仪
方塔
浑仪
天体仪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庚子事变中的北京古观象台
13
作者
肖军
机构
不详
出处
《天文爱好者》
2020年第8期89-91,共3页
文摘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连续观测487年。1929年停止天文台的功能,改为古天文陈列馆,成为我国早期的一座天文博物馆。至今,北京古观象台已经拥有578年的历史,不可不谓之悠久,其间可讲述的大事多矣,然于今年农历庚子年,不能忘怀的是两个甲子120年前的1900年,古观象台曾被入侵北京的德法联军洗劫一空。为了能够铭记历史,近年来多方搜集有关古观象台历史的老照片、明信片,值此古观象台被掠120年之际,用收集来的历史影像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历史影像
庚子事变
明正统
铭记历史
庚子年
陈列馆
明信片
分类号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一起回归一百年
14
作者
肖军
机构
不详
出处
《天文爱好者》
2021年第6期73-76,共4页
文摘
1953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紫金山天文台视察。李元先生负责讲解,在明代浑仪前他向主席介绍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德法两国平分了北京古观象台上的古代古代天文仪器。德国侵略者还把这架浑天仪和另几架仪器运往德国,陈列在皇宫里。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仪器
八国联军
浑天仪
陈毅
德国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遇难始末
15
作者
李东生
出处
《文物天地》
1998年第4期25-27,共9页
文摘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图一)台上陈放着八架巨型清制天文铜仪,依次为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和玑衡抚辰仪。这些天文古仪器能够保存至今,可谓是历经坎坷和磨难,实属不易。它们有的在战争年代南迁北运,有的远渡重洋,在异国它乡的土地上度过了20个春秋。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仪器
天体仪
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仪
黄道经纬仪
玑衡抚辰仪
纪限仪
北运
象限仪
分类号
K87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
16
作者
崔石竹
出处
《天文爱好者》
1998年第3期8-11,14,共5页
文摘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崔石竹观象台历史沿革与保护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南侧,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于1982年2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有天文...
关键词
北京
古观象台
历史
文物保护
天文台
分类号
P112 [天文地球—天文学]
G26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
17
作者
崔石竹
出处
《天文爱好者》
1997年第5期5-7,共3页
文摘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崔石竹经过全面修复整葺一新的北京古观象台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13年,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不论是在天文学史的陈列展览、文物复制,还是在天文学史的研究、科普宣传、外事往来等方面,都做出了新成绩,在国内外天文学界...
关键词
天文台
北京
古观象台
天文学史
分类号
P1-282 [天文地球—天文学]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陶寺观象台与良渚文化祭坛
被引量:
1
18
作者
卫玉敏(文/图)
机构
山西运城博物馆
出处
《大众考古》
2020年第2期38-44,共7页
文摘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而神圣的一件大事。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排名第一的是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第二名即是中国的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时间而言,告成观星台建于元代,为郭守敬所建。
关键词
观星台
古观象台
马丘比丘
河南登封
良渚文化
仰望星空
郭守敬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长富宫中心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
1
19
作者
魏大中
机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共4页
文摘
北京长富宫中心是由中国北京市旅游公司与日本国株武会社 CCI 合资建造的。本工程的设计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持并与日本国竹中工务店、大林组、新大谷饭店、日铁商事等公司合作完成,庭园部分由北京市园林局设计所设汁。
关键词
长富宫中心
庭园
园林
古观象台
古天文台
健身房
体育馆
饭店
服务设施
擦窗机
分类号
TU7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文馆
20
作者
郭霞
机构
北京天文馆业务办公室
出处
《课堂内外(科学少年)》
2019年第7期12-13,共2页
文摘
推荐场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推荐理由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9月开馆);北京古观象台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目前包括A馆和B馆,共4个科普剧场和3座天文台。2004年年底落成的北京天文馆新馆(B馆)高近30米,由地下两层和地上五层组成,朝北是一面玻璃幕墙。设计者将北京天文馆新馆当成了一个表现相对论、弦理论等现代天体物理学抽象理论的舞台,新馆也因此成了浩瀚宇宙的缩影,具有神秘而深邃的气质。
关键词
天文馆
北京
古观象台
经纬仪
分类号
G634.9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
陈志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古观象台与中西文化交流
李东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京古观象台和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万国良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京古观象台
肖军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探寻世界最早的古观象台
秋慈
《科学之友》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京古观象台
《科技潮》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历尽沧桑的北京古观象台
《工会信息》
2023
0
原文传递
8
古观象台与天文仪器 “理工男”康熙的“造仪运动”
罗山
《国家人文历史》
2023
0
原文传递
9
北京古观象台 斗转星移 唏嘘历史
陆杨
《时尚北京》
2018
0
原文传递
10
古观象台遭劫难纪实
天琪
《世纪》
2000
1
原文传递
11
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天文影响初探——以北京古观象台为例
刘云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07
0
原文传递
12
1674年的北京古观象台
陈丹
《天文爱好者》
2021
0
原文传递
13
庚子事变中的北京古观象台
肖军
《天文爱好者》
2020
0
原文传递
14
北京古观象台一起回归一百年
肖军
《天文爱好者》
2021
0
原文传递
15
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遇难始末
李东生
《文物天地》
1998
0
全文增补中
16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
崔石竹
《天文爱好者》
1998
0
原文传递
17
重新开放的北京古观象台
崔石竹
《天文爱好者》
1997
0
全文增补中
18
陶寺观象台与良渚文化祭坛
卫玉敏(文/图)
《大众考古》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北京长富宫中心的建筑设计
魏大中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天文馆
郭霞
《课堂内外(科学少年)》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