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古辞书所引《本草》与敦煌本《本草》比较研究 |
张磊
|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
|
日本汉文古辞书引文模式研究——以《倭名类聚抄》为例 |
刘寒青
|
《中国文字研究》
|
2019 |
0 |
|
3
|
日本古辞书“倭玉篇”考述 |
王安琪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4
|
浅谈日本中世的古辞书 |
李妍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0 |
0 |
|
5
|
古汉语辞书义项处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
赵学清
|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6
|
古汉语辞书的编纂和资料的运用 |
蒋绍愚
|
《辞书研究》
|
2019 |
3
|
|
7
|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与辞书编纂 |
党怀兴
|
《辞书研究》
CSSCI
|
1999 |
2
|
|
8
|
古汉语辞书采用古注的几个问题 |
汪维辉
|
《辞书研究》
|
2019 |
0 |
|
9
|
从《老子》专书语词看古汉语大型辞书修订 |
刘娇
|
《辞书研究》
|
2021 |
0 |
|
10
|
漢喃文字差異比較研究導論——以四部越南漢喃古辭書爲中心 |
|
《汉语史研究集刊》
|
2022 |
0 |
|
11
|
古汉语辞书的分部和归字——兼论新版《辞源》的某些失误 |
叶萌
|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2
|
从《子云乡人类稿》析殷孟伦的辞书观 |
邹酆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3
|
《和名类聚抄》成书过程的文化概观 |
林忠鹏
黄雪莲
|
《日本学论坛》
|
2002 |
1
|
|
14
|
《新撰字镜》的成书过程及其语言史意义 |
林忠鹏
|
《日本学论坛》
|
2005 |
0 |
|
15
|
日藏湖本《干禄字书》佚文考 |
贾智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2 |
2
|
|
16
|
陆佃的《埤雅》及其学术价值 |
夏广兴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17
|
我国中文工具书编纂出版分期概观 |
何华连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8
|
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的“俗字”考辨及解读 |
马小川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3 |
0 |
|
19
|
说“当春乃发生” |
周正举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7 |
1
|
|
20
|
萤雪自励 烛照学人——读田忠侠考订《辞源》二书 |
羊昀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