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盐湖成钾与靶区预测
1
作者 刘成林 曹养同 +2 位作者 徐洋 焦鹏程 姚佛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956,共16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属于副特提斯域,古近纪受副特提斯海海水补给,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蒸发岩。研究显示,库车盆地始新世和中新世古盐湖卤水已演化至钾盐析出阶段,在地层中广泛发现了原生钾盐矿物,如钾石盐、光卤石、杂...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属于副特提斯域,古近纪受副特提斯海海水补给,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蒸发岩。研究显示,库车盆地始新世和中新世古盐湖卤水已演化至钾盐析出阶段,在地层中广泛发现了原生钾盐矿物,如钾石盐、光卤石、杂卤石等;通过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及矿物学分析,基本确定了至少3个富钾层或成钾层位,其中始新统中上部两个和中新统中上部一个,钾离子含量最高达3%,另外,上新统可能存在一个成钾层位。本文在综述此前库车盆地构造、蒸发岩、盐类矿物学、地球化学与盐湖沉积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库车盆地古盐湖构造-沉积演变、成钾模式;提出了4个钾盐成矿区带,即北部克拉苏成矿带、中部秋里塔克成矿带、南部沙雅构造沉降成矿带以及东部阳霞凹地成钾区,这些关键认识为库车盆地的钾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古盐湖 古近纪—新近纪 钾盐沉积与预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宁南盆地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力 李荣西 +6 位作者 李小刚 赵帮胜 刘福田 覃小丽 赵迪 刘齐 张艳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8,共13页
宁南盆地咸化湖相清水营组沉积记录,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绝佳选择。以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石膏主量元素和锶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沉积地层记录的化学风化... 宁南盆地咸化湖相清水营组沉积记录,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绝佳选择。以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石膏主量元素和锶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沉积地层记录的化学风化和古气候的变化;并通过与全球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对比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宁南盆地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宁南盆地清水营组石膏中Al_(2)O_(3)/SiO_(2)、Al_(2)O_(3)/Ti_(2)O、K_(2)O/Na_(2)O和^(87)Sr/^(86)Sr等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在38~36 Ma、34.5~33 Ma、32~31 Ma、30~27 Ma、26~23 Ma这5个时期,化学风化减弱,气候干旱化;在36~34.5 Ma、33~32 Ma、31~30 Ma、27~26 Ma这4个时期,化学风化增强,气候湿润化。晚古近纪38~26 Ma,青藏高原东北缘宁南盆地古气候变化主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但在26~23 Ma之间,宁南盆地古气候变化受到了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咸化湖盆 青藏高原隆升 古近纪晚期 宁南盆地
下载PDF
痕迹化石在识别东濮凹陷古近纪河口湾环境和下切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贤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9-610,共12页
河口湾砂岩储层,在下切谷型油气勘探类型中极具潜在经济价值,因而引起众多沉积环境研究者的关注。河口湾是河水、海水相互作用的场所,具明显的三重沉积结构,即在河口湾内侧,河流淡水沉积具主导;在河口湾外侧,则以潮汐或波浪等海水水流... 河口湾砂岩储层,在下切谷型油气勘探类型中极具潜在经济价值,因而引起众多沉积环境研究者的关注。河口湾是河水、海水相互作用的场所,具明显的三重沉积结构,即在河口湾内侧,河流淡水沉积具主导;在河口湾外侧,则以潮汐或波浪等海水水流沉积占优;而河口湾的中央地带,是海水和淡水汇合区,表现出咸水水体和低能环境的沉积特征。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低位期形成的下切谷和高位期转变成河口湾的过程,由沉积柱子中的海水生物痕迹、咸水生物痕迹及淡水生物痕迹记录下来,这些适应于不同水体的造迹生物所留下的痕迹,弥补了这一地区缺乏标志性实体化石带来的认识障碍,为识别其沉积环境真面目找到了新途径。由Cylindricum-Scoye-nia为代表的淡水痕迹化石组合,以Tigillites和喜盐植物根迹为代表的咸水生物痕迹和以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为代表的海水生物痕迹,在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四段钻取的岩芯中多次出现,证实了那里河口湾沉积的三重结构和下切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化石 下切谷 古近纪河口湾 沙河街组 古近纪海水通道 东濮凹陷 环境研究 河口湾 识别 古近纪
下载PDF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4
作者 路淑毅 杨斌 +6 位作者 李胜荣 宋香锁 杜圣贤 高建飞 张尚坤 李明慧 张伟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8-510,共13页
鲁西南地区的单县盆地盐矿是新发现的小陆块盆地形成的大型盐类矿床,成矿时代为古近纪(主要是始新世中晚期至渐新世)。基于单县盆地YZK-3钻孔(521.7 m)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探讨单县盆地在古近纪时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 鲁西南地区的单县盆地盐矿是新发现的小陆块盆地形成的大型盐类矿床,成矿时代为古近纪(主要是始新世中晚期至渐新世)。基于单县盆地YZK-3钻孔(521.7 m)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探讨单县盆地在古近纪时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单县盆地YZK-3孔沉积物水溶元素和酸溶元素及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湖泊的咸化和淡化过程;2)受热液补给和成岩作用影响,碳酸盐δ18O和δ13C的相关性不适合论湖泊的封闭与开放状态,但变化趋势仍具有古环境意义;3)始新世—渐新世,单县盆地古湖泊经历了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咸水湖—淡水湖的演化过程,其干旱化趋势明显。全球气候变化是成盐作用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元素 古环境 古近纪 单县盆地
下载PDF
近海断陷盆地古近纪煤系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以山东黄县盆地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悦 王东东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海燕 李增学 郑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6,共14页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程,煤层厚度较大但分布相对局限,如煤4、煤2。二是滨浅湖湖沼−浅湖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中−晚期湖平面下降−上升的过程中;湖平面升降频繁导致成煤环境频繁出现−消失,形成的煤层厚度较小但分布较广,如煤1、煤上1等。本研究阐明的近海断陷盆地煤层发育规律和建立的沉积成煤模式,将为海域区煤型烃源岩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古地理 沉积控煤作用 成煤作用 黄县盆地 古近纪
下载PDF
白垩纪—古近纪界限时期的陆地气候重建进展
6
作者 顾雪 赵晓梅 +2 位作者 殷艺天 于欣鹭 张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16-3131,共16页
白垩纪—古近纪(K-Pg)界限时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重建该时期气候演化历史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理解深时气候演化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海相剖面而言,基于陆相剖面的白垩纪—古近纪界... 白垩纪—古近纪(K-Pg)界限时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重建该时期气候演化历史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理解深时气候演化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海相剖面而言,基于陆相剖面的白垩纪—古近纪界限时期古气候重建研究开展较晚,相关成果缺乏系统总结和集成。本文系统回顾了全球陆相白垩纪—古近纪界限剖面的分布情况和事件年代学新进展,总结了基于以上剖面重建的定量古气候记录和德干火山喷发记录,建立了界限时期中纬度陆地年平均温度和大气CO_(2)浓度时间演化序列。陆相剖面分布相对集中且数量较少,中国是该时期陆相剖面发育最多的国家之一,多个盆地已经建立了德干火山喷发记录,在重建该时期陆地气候上具有很大潜力。基于陆相沉积物汞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表明,德干火山作用导致了晚马斯特里赫特期变暖事件并触发了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中纬度陆地年平均温度重建结果显示马斯特里赫特期中期全球经历了~10℃的降温,到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德干火山初始喷发前显著升温至~20℃,并在白垩纪—古近纪界限前后发生多次快速波动。尽管65~63 Ma之间陆地温度记录相对缺失,69~65 Ma之间重建的大气CO_(2)浓度记录与陆地年平均温度记录之间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表明白垩纪—古近纪界限时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是全球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古近纪界限 陆地古气候 德干火山作用 古温度 古大气CO_(2)浓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被引量:76
7
作者 张克信 王国灿 +5 位作者 陈奋宁 徐亚东 骆满生 向树元 寇晓虎 赵来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97,共15页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其海水东浅西深,西部为活动型,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祁连隆起带加宽,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新近纪 沉积盆地 地层序列 地貌格局 隆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盐湖环境变迁及其成钾效应探讨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成林 曹养同 +2 位作者 杨海军 焦鹏程 顾乔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558,共12页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新世,盐湖沉积主要集中在库车盆地西部拜城凹陷的中东部;始新世,盐湖沉积扩展至整个拜城凹陷,沉积中心和蒸发浓缩中心位于其北部;渐新世,盐湖沉积仍然分布于拜城凹陷,但沉积和浓缩...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新世,盐湖沉积主要集中在库车盆地西部拜城凹陷的中东部;始新世,盐湖沉积扩展至整个拜城凹陷,沉积中心和蒸发浓缩中心位于其北部;渐新世,盐湖沉积仍然分布于拜城凹陷,但沉积和浓缩中心已从北部迁移到南部,改变了此前"南浅北深"的箕状盆地构造格局;中新世,盆地沉积中心已从西部的拜城凹陷转移到东部的阳霞凹陷,盐湖沉积区也随之迁移到东部,浓缩中心呈串珠状分布。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环境变迁显示,盆地次级凹陷的发育、迁移明显受控于盆地构造演化;而盆地构造活动在制约盐湖岩相古地理面貌(沉积中心、物质来源与浓缩中心等)变迁的同时,亦对盐湖晚期富钾卤水的再汇集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而对随后可能的钾盐沉积起到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新近系蒸发岩序列中钾离子在横向上的富集势亦明显受控于这一时期盆地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即在盐岩沉积面积、厚度大的凹地出现钾离子相对富集。而西部拜城凹陷,钻孔(始新统)盐岩岩屑的钾离子含量从下向上逐渐增高的趋势,峰值分别为1.07%、1.43%、3.05%;东部凹陷钻孔(中新统)盐岩岩屑钾离子含量由下向上亦呈增高趋势,最低值0.008%,最高值为0.152%等证据表明,地层中钾离子纵向上的富集趋势,则正是始于对岩相古地理面貌变迁的地球化学响应。综上所述,认为库车前陆盆地具有钾盐成矿远景:始新世时期,库车盆地西部凹陷的蒸发浓缩中心区成钾远景相对较好;中新世时期,有利的成钾区可能转移到东部凹陷的浓缩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库车前陆盆地 古近纪 新近纪 蒸发岩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古近纪幕式裂陷作用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被引量:53
9
作者 姜华 王华 +3 位作者 林正良 方欣欣 赵淑娥 任桂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6-982,共7页
通过构造格架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分析,结合区域不整合对比,将南堡凹陷地层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进行对比,进行大型构造幕的确定,确认南堡凹陷古近系地层为区域可对比的裂陷Ⅲ幕和裂陷Ⅳ幕沉积。在此基础上,应用区域不整合规模的对比和火山... 通过构造格架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分析,结合区域不整合对比,将南堡凹陷地层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进行对比,进行大型构造幕的确定,确认南堡凹陷古近系地层为区域可对比的裂陷Ⅲ幕和裂陷Ⅳ幕沉积。在此基础上,应用区域不整合规模的对比和火山活动期次研究,将南堡凹陷古近纪沉降划分为4个构造幕,并对各个构造幕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控制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南堡凹陷的幕式构造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完全受到边界断裂活动的控制;在第二阶段(即裂陷Ⅲ幕),高柳断层开始活动,在南堡凹陷东部地区形成了陡坡断阶坡折带控制着沉积发育;而在第三阶段(即裂陷Ⅳ幕),高柳断层发育为控边断裂并控制着其下降盘的沉积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古近纪 幕式构造运动 高柳断层 沉积充填
下载PDF
西藏仲巴白垩纪-古近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建国 张一勇 +2 位作者 蔡华伟 郭震宇 万晓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4-593,I0002,I0003,共12页
西藏的白垩—古近纪孢粉资料迄今鲜有发掘,因此我们对西藏当时的古植物区系、古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了解也就甚为了了。本文对位处当时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仲巴县错江顶白垩系—古近系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揭示,剖面的孢粉组合可划分... 西藏的白垩—古近纪孢粉资料迄今鲜有发掘,因此我们对西藏当时的古植物区系、古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了解也就甚为了了。本文对位处当时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仲巴县错江顶白垩系—古近系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揭示,剖面的孢粉组合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Quercoidites-Trilobapollis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白垩世晚期Santonian—Maastrichtian和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剖面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曲贝亚组和曲下组之间。针叶树花粉大量繁盛,特别是一些类型如Abiespollenites、Cedripites、Piceapollis和Tsugaepollenites仅见于曲下组顶部至加拉孜组底部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一次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古环境变化事件,可能指示了印度—劳亚板块碰撞的开始。研究区孢粉植物区系与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与印度北缘同期植物区系区别明显,暗示着印度与劳亚大陆之间的海域直至始新世仍然具有明显的隔离作用,阻碍着两侧大陆上植物区系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白垩纪 古近纪 板块碰撞 西藏
下载PDF
中国海域区古近纪含煤盆地与煤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增学 张功成 +4 位作者 李莹 刘海燕 吕大炜 沈怀磊 尚鲁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4-326,共13页
新近纪和古近纪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中国古近纪聚煤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是全球性环太平洋聚煤带的组成部分。中国海域区含煤沉积盆地虽然也属于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类型,且成群出现,但总体构造背景有利于含煤沉积的持续发展,盆地群... 新近纪和古近纪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中国古近纪聚煤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是全球性环太平洋聚煤带的组成部分。中国海域区含煤沉积盆地虽然也属于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类型,且成群出现,但总体构造背景有利于含煤沉积的持续发展,盆地群连续性好,含煤沉积厚度大,如琼东南盆地、东海海域西湖凹陷,含煤沉积厚度达1km以上,这是陆上区古近纪含煤盆地所不能相比的。研究表明,海域区的聚煤盆地内大多由若干凹陷组成,为聚煤凹陷,可分为两大类,即半地堑凹陷和地堑凹陷。根据成煤盆地的水体深浅又可分为深水半地堑凹陷和浅水半地堑凹陷,地堑凹陷均为深水凹陷。盆地内表现为明显的两个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和陡坡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占绝对优势。在潮坪体系的潮上带和潮间带沼泽,利于聚煤作用的广泛发生。泥炭的堆积可能存在两种形式: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由于盆地构造的频繁活动异地堆积可能是海域区聚煤盆地成煤作用的重要形式。海域区巨厚的含煤沉积为海域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又由于含煤地层埋深大,煤的变质作用程度相对较高,成为良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区 古近纪 成煤环境 聚煤模式 煤系分布
下载PDF
桦甸盆地古近纪充填特征及对油页岩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平昌 刘招君 +3 位作者 孟庆涛 柳蓉 贾建亮 胡晓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0-1116,共7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桦甸盆地西部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简称层序),在层序格架中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盆地初始沉降阶段和末期快速充填萎缩阶段,湖泊水体整体较浅,主要发育冲积扇、持续性...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桦甸盆地西部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简称层序),在层序格架中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盆地初始沉降阶段和末期快速充填萎缩阶段,湖泊水体整体较浅,主要发育冲积扇、持续性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暗色泥岩厚度和规模较小;最大沉降阶段,水体较深且稳定,盆地东北部边缘发育间断性扇三角洲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暗色泥岩厚度和规模达到最大,在本阶段沉积多层高品质的油页岩。根据油页岩段砂地比、沉积相、油页岩厚度及油页岩含油率展布特征,发现油页岩品质最好且厚度最大的地区并非为水体最深且砂体沉积较少的区域,而是靠近盆地边缘扇三角洲沉积间断的深水区,在垂向上和扇三角洲前缘交互出现有助于陆相营养元素进入水中,形成高湖泊生产力。半深湖沉积时期,深水的还原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提供绝佳的场所,易于形成高品质油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甸盆地 古近纪 油页岩 成矿规律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演化特征及盆地结构类型 被引量:23
13
作者 盛文波 操应长 +1 位作者 刘晖 张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形态经历了早期(基本上对应于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时期)板式、中期(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到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沉积时期)铲式和晚期(沙河街组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坡坪式3个阶段的演化,而断层的活动强度存在迁移性。古...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形态经历了早期(基本上对应于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时期)板式、中期(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到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沉积时期)铲式和晚期(沙河街组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坡坪式3个阶段的演化,而断层的活动强度存在迁移性。古近系裂谷盆地各演化阶段沉积地层的空间展布与主要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断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作用,与边界断层的演化相对应。东营凹陷古近纪盆地经历了早期旋转半地堑、中期滚动半地堑和晚期复式半地堑3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结构 构造演化 控盆断层 古近纪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辽东中生代晚期和古近纪玄武岩及深源捕虏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微 许文良 +2 位作者 纪伟强 杨德彬 裴福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40,共11页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古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捕虏晶发育的环状裂隙、扭折带、矿物成分环带以及捕虏晶与主岩Mg#值之间的不平衡均暗示它们为玄武质岩浆上升捕获的早期岩浆晶出矿物的堆晶体。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属于碱性系列,为碱性玄武岩,曲家屯玄武岩较乱石山子玄武岩贫硅、镁,富钙、铝,它们均具有原始岩浆的特征;(2)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曲家屯玄武岩轻稀土元素总量更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高;(3)二者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39~0.7045和+1.60~+3.69,反映了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中生代晚期 古近纪 玄武岩 捕虏晶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纪—新近纪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凤杰 孟立娜 +2 位作者 方朝刚 李磊 林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06,共11页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钻、录井及测井曲线以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沉积...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钻、录井及测井曲线以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沉积时空展布受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阿尔金山斜坡带生长逆冲断裂系、北缘逆冲断层和古隆起的联合作用,沉积体系具有多样性。冷湖地区受逆冲断层作用,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马海—南八仙地区则受逆冲断层和古隆起的双重控制,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地理 古近纪-新近纪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辽河盆地古近纪二期构造演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单家增 孙红军 +5 位作者 肖乾华 汪道京 许坤 刘晓峰 申大媛 孙素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8,T001,共7页
辽河盆地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辽河盆地古近纪的构造史由二期组成 ,即大陆裂谷期和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期 .大陆裂谷的演化受古近纪古新世至始新世房身泡期至沙河街期 (Ef~Es,大约6 3.0~ 37.0Ma)地幔上涌派生拉... 辽河盆地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辽河盆地古近纪的构造史由二期组成 ,即大陆裂谷期和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期 .大陆裂谷的演化受古近纪古新世至始新世房身泡期至沙河街期 (Ef~Es,大约6 3.0~ 37.0Ma)地幔上涌派生拉张应力的驱动 :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发生在古近纪渐新世东营期 (Ed ,大约 36 .9~2 4.5Ma) .二期构造运动导致了辽河盆地复杂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 .裂谷后的右行走滑构造运动使得早期断层再活动和生成新的断层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 ,古近纪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引起的水平位移大约为 4~ 8km .辽河盆地复杂的断裂体系不仅受到早期拉张应力的强烈控制 ,而且 ,还受到后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的影响 .与此同时 ,二期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古近纪 地球物理证据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构造运动 断层
下载PDF
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国彪 万晓樵 +2 位作者 丁林 刘文灿 高莲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藏南地区从三叠纪至古近纪经历了从洋盆 (喜马拉雅特提斯 )的形成、扩张、衰减、关闭 ,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T—K) ,在印度陆块北缘形成了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从古近纪初开始 ,西藏特提斯关... 藏南地区从三叠纪至古近纪经历了从洋盆 (喜马拉雅特提斯 )的形成、扩张、衰减、关闭 ,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T—K) ,在印度陆块北缘形成了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从古近纪初开始 ,西藏特提斯关闭 ,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体系 (由褶冲带、前渊带、前隆带和隆后盆地等单元构成 )。随着褶冲带的上叠式逆冲 ,形成前渊盆地。当前陆推覆体进一步向印度克拉通推进时 ,前陆隆起亦随之逐渐向克拉通方向迁移。该带表现出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的过程 ,形成碳酸盐缓坡。随着前陆推覆体进一步逆冲 ,前陆隆起继续隆升并最终露出水面 ,导致其后的隆后盆地转变为半局限环境。始新世晚期 ,前陆盆地回返 ,海水从东向西逐渐退出西藏地区。生物相和沉积相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物质表现 ,在藏南古近纪沉积中可识别出 13种生物相和 14类沉积相。藏南古近系的超层序 ,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 ,其沉积环境是一个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在剖面上具明显的不对称性 ,靠近褶皱山系一侧为陡坡地形 ,靠近地台一侧为缓坡。每个大型的三级层序都是非对称的 ,以发育具有独特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学 古近纪 沉积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3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卓皆文 陆俊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82,共12页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该套砂岩的岩性、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与沉积构造等明显不同于水成沉积,而与典型风成沙丘相应特征完全一致,表明其为风成沙丘沉积。结合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条件、大气环流样式与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进一步推断盐源盆地始新世风成沙丘可能沉积于中国古近纪干旱带内的沙漠环境。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确认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风成沙丘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古近纪 始新世 古地理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气候恢复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守军 王明镇 +1 位作者 郑德顺 赵秀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9,共4页
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将孢粉分为喜热组、喜温组和广温组,根据对湿度的适应性,分为湿生组、旱生组和中生组。然后计算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反映温度比值和反映湿度比值,从而恢复各沉积时期的气候。研究表明... 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将孢粉分为喜热组、喜温组和广温组,根据对湿度的适应性,分为湿生组、旱生组和中生组。然后计算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反映温度比值和反映湿度比值,从而恢复各沉积时期的气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从沙四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经过了两个气候变化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始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温度上:温凉→温→热→温;第二个周期是渐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干旱,温度上:温→热→温→温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古近纪 济阳坳陷 古气候 孢粉学 孢粉母体植物
下载PDF
青海囊谦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后发 姜勇彪 +4 位作者 严兆彬 侯增谦 杨天南 郭福生 杨庆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95,共13页
囊谦盆地是在藏东北段沿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分布着一系列呈NNW向展布的中小型古近纪盆地的典型代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囊谦盆地贡觉组古气候、沉积相标志、物源以及沉积环境等方... 囊谦盆地是在藏东北段沿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分布着一系列呈NNW向展布的中小型古近纪盆地的典型代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囊谦盆地贡觉组古气候、沉积相标志、物源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认为贡觉组可划分为三段式结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环境;砾石成分较复杂,分选、磨圆差,填隙物为次棱角状的不等粒砂泥质和方解石或铁质胶结物,指示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环境,且古流方向多变;沉积时期自下而上属温暖潮湿-干旱气候环境,且蒸发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特征 古近纪 物源 囊谦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