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色林错及邻区古近纪沉积凹陷对地壳增厚的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珍汉 张其超 +1 位作者 吴艳君 叶培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81-2191,共11页
青藏高原中部古近纪发育伦坡拉盆地、色林错盆地、尼玛盆地,组成伦坡拉-色林错-尼玛沉积凹陷,总体呈近东西走向,长超过250km,宽30~50km;凹陷中心古近系河湖相沉积地层厚度达5~6km,下部为古新统-始新统牛堡组砾岩、砂岩、泥岩、泥... 青藏高原中部古近纪发育伦坡拉盆地、色林错盆地、尼玛盆地,组成伦坡拉-色林错-尼玛沉积凹陷,总体呈近东西走向,长超过250km,宽30~50km;凹陷中心古近系河湖相沉积地层厚度达5~6km,下部为古新统-始新统牛堡组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上部为渐新统丁青湖组泥岩、页岩、粉砂岩夹油页岩,顶部被新近系河湖相沉积不整合覆盖。凹陷南部发育尼玛-色林错逆冲推覆构造,凹陷北侧发育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伦坡拉盆地北部发育薄皮推覆构造,伴有不同规模的褶皱变形。地壳深部不同深度发育多重逆冲推覆构造,羌塘地块南部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拉萨地块北部自南向北逆冲推覆;两者对冲部位地壳厚度发生显著变化,地表形成古近纪沉积凹陷。根据深地震反射及构造解释,结合Airy均衡分析,表明不同深度逆冲推覆及对冲构造运动导致地壳缩短增厚,增厚地壳均衡隆升及密度差异对古近纪沉积凹陷及盆地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色林错凹陷及邻区古近纪沉积记录对青藏高原地壳增厚与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沉积凹陷 逆冲推覆构造 地壳缩短增厚 色林错及邻区 青藏高原中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珍汉 赵珍 +1 位作者 叶培盛 季长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8,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观测结合地震反射剖面综合构造解释,在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伦坡拉古近纪沉积凹陷及邻区厘定3条较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逆冲岩席、飞来峰、构造窗及伴生褶皱组成。沿班公-怒江缝合带发育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 通过野外地质观测结合地震反射剖面综合构造解释,在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伦坡拉古近纪沉积凹陷及邻区厘定3条较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逆冲岩席、飞来峰、构造窗及伴生褶皱组成。沿班公-怒江缝合带发育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伦坡拉盆地北部发育双重推覆构造,拉萨地块北缘发育色林错-吴如错逆冲推覆构造,估算推覆距离分别为38~50km。羌塘地块南缘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拉萨地块北缘自南向北逆冲推覆,两者对冲导致色林错古近纪盆地及沉积地层发生比较强烈的褶皱变形,形成宽约20km大型向斜构造。色林错-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开始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不同时期均发育逆冲断层,前锋逆冲断层和底部拆离滑脱构造主要形成时期为古近纪晚期-中新世早期。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伦坡拉和色林错河湖相沉积盆地、烃源岩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具有显著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沉积凹陷 伦坡拉盆地 色林错盆地 逆冲推覆构造 青藏高原中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