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晋南北朝古道经研究简述及分析
1
作者 赵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东晋南北朝道经属于重要的“古道经”系统,对道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五十年来西方、日本及国内的东晋南北朝古道经研究作了一个简略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此类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及其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 东晋南北朝道教 道教文献 古道经
下载PDF
发展临安古道经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晓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发展临安古道经济具有特殊的区域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产业要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现实基础。发展古道经济有利于临安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通过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加强资源保... 发展临安古道经济具有特殊的区域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产业要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现实基础。发展古道经济有利于临安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通过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加强项目开发推进、加强产业整合提升等促进临安古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 古道经 现实基础 意义 建议
下载PDF
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久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虢国素有镇守险要、控制交通的传统。东迁至今三门峡地区的虢国,尤其显著地表现出善于利用险要形势与交通优势,发展自身国力,并积极参与和影响当时周王室和列国政局的态势,成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十分活跃的国家。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 虢国素有镇守险要、控制交通的传统。东迁至今三门峡地区的虢国,尤其显著地表现出善于利用险要形势与交通优势,发展自身国力,并积极参与和影响当时周王室和列国政局的态势,成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十分活跃的国家。虢国的崤函古道经营,真切地反映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崤函古道的交通状况,也在崤函古道道路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周史研究者和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之际 虢国 崤函古道 经营
下载PDF
从“茶马贸易”到“茶马古道”:对一个当代中国原创学术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时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 1990年,木霁弘等当代学者在继承茶马贸易的历史内核、挖掘地方风俗和史料的基础上,在“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概念的刺激和启发下,本着学术自觉的意识,提出了“茶马古道”学术概念。这一中国内生的原创性学术概念是对原有“茶马贸易”或“茶马互市”概念的革命,主要体现在概念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所涉学科和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议题从国内民族问题到国际性议题的延伸、从单一的学术价值向多维价值的迁移以及从历史文献研究到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等五个方面。“茶马古道”概念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是中国当代学者学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典型例证。但在学术话语转型中,该概念存在语义场过于丰富和多元、地方本位主义和学术边缘化以及强势话语遮蔽所带来的失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 概念史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南岭走廊“茶船古道”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五
5
作者 陈勇 朱其现 +1 位作者 陈禹豪 叶卫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第一大港”“‘五口通商’后广州港茶业输出由盛转衰到再度复兴”等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不仅对南岭走廊区域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后续其他茶产地(茶产品)如何以区域线性文化遗产陆续融入国家层面线性文化遗产——“茶船古道”这一开放性的网状体系提供借鉴;甚至对当代广西如何发挥好历史文化及地缘优势,全力助推茶产业的振兴和推进“平陆运河”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海上丝绸之路 茶船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张兆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所需关键技术、软件平台,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了典型文物的知识图谱构建,对文物知识图谱在“语义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唐蕃古道相关事、物的复杂关联,充分挖掘、展示和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同时也为唐蕃古道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古道 文物 知识图谱 构建
下载PDF
李白的商於之旅及其古道记忆
7
作者 卢燕新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 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南山皓等地名与人名的别称。通过诸多地名、人名及人事,不仅可以探究诗人商於之旅的路线及其诗歌活动,还可以管窥商於古道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对诗人羁旅情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商於之旅 古道记忆
下载PDF
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农业旅游景观营造研究
8
作者 陈政 胡雪晴 +2 位作者 陈国生 张海兵 祁惠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7期8-13,共6页
为营造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的农业旅游景观,将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乡村的农业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比较分析西京古道乳源段农业景观的开发现状和园区主要发展类型。对古驿道沿线的5个农业景观园区案例进行实证分... 为营造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的农业旅游景观,将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乡村的农业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比较分析西京古道乳源段农业景观的开发现状和园区主要发展类型。对古驿道沿线的5个农业景观园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中两个园区在古驿道现状、发展联动模式、空间规划、营造历程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营造西京古道乳源段沿线农业旅游景观的具体策略:从合法性、合理性角度出发,确定农业景观旅游园区的发展定位;打造当地独特的乡土品牌,发挥品牌整体优势;借助良好的自然资源,营造优美的农业景观;积极与西京古道实现互动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格局;注重农业旅游景观与西京古道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古道乳源段 农业景观 景观营造策略
下载PDF
太行八陉古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与景观体系研究
9
作者 王子尧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4,共7页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2个维度系统性探究陉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太行八陉沿线的传统景观体系,明确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影响、耦合协调的陉道沿线传统景观营建逻辑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期从新的视角为陉道沿线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的转译复写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道 太行八陉 传统景观体系 景观特征
下载PDF
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战略价值及其交通优化途径
10
作者 卢毅 陈强 +1 位作者 伍慧 李玉凡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具有打造国家多战略联动实施的五大新纽带、形成省际交界地带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向省际交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空间等三大战略价值。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巩固并提升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 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具有打造国家多战略联动实施的五大新纽带、形成省际交界地带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向省际交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空间等三大战略价值。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巩固并提升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功能。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区域合作机制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协同可持续发展。以水运为核心优势,铁路与高速公路为骨干,航空运输为辅助,结合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全面、高效有序的现代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网络深度融合,完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潇贺古道 新经济带 区域合作 战略价值 交通优化途径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的中国古道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杜煜瑶 申亚梅 +4 位作者 陶一舟 田庆伟 王宇凤 徐奕 张泰龙 《园林》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分析中国古道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合理规划和管理古道资源、促进中国古道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古道研究的1631篇相关文... 分析中国古道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合理规划和管理古道资源、促进中国古道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古道研究的1631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古道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的作者和研究机构较多,但是相互之间合作较少、研究内容较为分散;(3)研究主要围绕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村落活化发展、旅游建设与管理等主题展开,茶马古道、丝绸古道、潇贺古道是该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的研究对象;(4)研究整体呈现出从“点”式保护到“面”式综合管理、从理论导向研究到案例导向实践、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到乡村旅游建设管理的研究趋势。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古道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古道线路网络与区域旅游圈构建等研究主题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同时相关研究机构、研究作者还需根据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研究的深度广度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道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基于AI赋能的秦皇古道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创新
12
作者 邵奕 王玲玲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场域的文化遗产及周边资源组织起来,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创新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以秦皇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场域的文化遗产及周边资源组织起来,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创新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以秦皇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其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旨在通过AI赋能的方式,探索具体的活化创新策略,如数字化保护、体验式旅游和交互式教育等,为秦皇古道的未来发展开辟新路径,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和教育推广注入新活力,进而推动秦皇古道的可持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秦皇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活化创新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
13
作者 石柳 宋建军 +1 位作者 李子菁 任周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38-142,共5页
潇贺古道见证了中国南北的交融历史,沿线传统村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古道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基于景观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梳理潇贺古道及其江永段俩侧20km范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 潇贺古道见证了中国南北的交融历史,沿线传统村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古道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基于景观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梳理潇贺古道及其江永段俩侧20km范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村落布局形态、建筑、地域文化4方面深入研究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得知其自然环境优越,村落空间形态多样,建筑特征鲜明,地域文化丰富。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保护和发展的思路,以期重塑古道及沿线传统村落的价值,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 江永县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潇贺古道传统村落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14
作者 李姣林 唐贤巩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0期26-29,共4页
选取潇贺古道沿线兰溪村、小坪村和楼田村作为案例地,利用SD法对比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视觉质量,探索人们在观察传统村落景观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案例村落景观的整体视觉质量评价水平一般,其中生态景观的综合评价水平最高,人们对自... 选取潇贺古道沿线兰溪村、小坪村和楼田村作为案例地,利用SD法对比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视觉质量,探索人们在观察传统村落景观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案例村落景观的整体视觉质量评价水平一般,其中生态景观的综合评价水平最高,人们对自然景观元素的喜爱程度高于人工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表现较差,是后续景观提质优化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当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为SD法在传统村落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SD法 景观视觉质量 潇贺古道
下载PDF
国土空间保护下茶马古道大理珥西段区域空间特征研究
15
作者 王连 迭戈·萨尔梅隆 +1 位作者 程海帆 周峰越 《住区》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以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之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为例,探讨茶马古道洱西段(龙首关-龙尾关)沿线“点-线-面”文化空间廊道特征,综合评估划定沿线文化空间,量化分析与描述沿线空间形态,提出沿线分段保护修复及发展建议,探索再... 以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之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为例,探讨茶马古道洱西段(龙首关-龙尾关)沿线“点-线-面”文化空间廊道特征,综合评估划定沿线文化空间,量化分析与描述沿线空间形态,提出沿线分段保护修复及发展建议,探索再现茶马古道沿线区域空间特征。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研究贯穿了建立历史道路名录信息库的科学方法,并为茶马古道“点-线-面”全要素集及保护修复提出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大理洱西段古驿道 文化遗产空间特征 线性文化遗产网络 古驿道信息入库
下载PDF
论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的情感体验
16
作者 周婷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饱蘸深情,其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三:一是书写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是描写世情的艰难,唐代文士经过梅关古道多因仕宦不如意,生存艰难之际颇有世情冷漠之感;三是宦情的尚志追求,有唐一代党争激烈,士大夫... 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饱蘸深情,其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三:一是书写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是描写世情的艰难,唐代文士经过梅关古道多因仕宦不如意,生存艰难之际颇有世情冷漠之感;三是宦情的尚志追求,有唐一代党争激烈,士大夫遭遇贬谪较为频繁,仕宦一途遭受挫折,故于赠答送别诗中流露出归隐之情。唐代文士所创作的这些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作是其社会交际的真实记录,更是其情思意绪的折光和投影,寄寓着唐代文士人生失意之际的真情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梅关古道 大庾岭 赠答送别诗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箬岭古道沿线乡村建设研究
17
作者 罗连杰 张国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遗产旅游与乡村建设存在深度融合的互动关系。箬岭古道连接黄山市歙县许村镇、黄山区谭家桥镇和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聚集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和资源,可以刺激和带动沿线乡村旅游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以箬岭古道为...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遗产旅游与乡村建设存在深度融合的互动关系。箬岭古道连接黄山市歙县许村镇、黄山区谭家桥镇和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聚集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和资源,可以刺激和带动沿线乡村旅游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以箬岭古道为空间联络基础,分析沿线乡村发展现状,发现存在古道文化遗产活化不足、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不足、各乡村旅游异质性不强、乡村建设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从重视可持续的文化旅游开发和管理、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农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改善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古道沿线乡村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岭古道 全域旅游 文化遗产旅游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凉山州清溪峡古道上海棠镇各民族的互动与交融
18
作者 杨梅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127,共11页
“路”既是连接和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也是一种典型的人造网络,它可以将小地方与大地方、偏远地区与国家、孤立的社区与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国家与国家进行高效连接。本研究以清溪峡古道上的重镇甘洛县海棠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 “路”既是连接和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也是一种典型的人造网络,它可以将小地方与大地方、偏远地区与国家、孤立的社区与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国家与国家进行高效连接。本研究以清溪峡古道上的重镇甘洛县海棠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海棠镇汉族、彝族、藏族等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物,呈现各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明清以来,汉族、彝族和藏族等民族沿着清溪古道不断迁入海棠,通过长期的交往互动,在生产生活、语言、风俗习惯、服饰文化、族际通婚以及民俗传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互动交流,并逐渐在此地形成交互共生的分布格局,进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形成一个“共同体”。海棠镇汉族、彝族和藏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一个微观缩影。本文从微观视角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图景,旨在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凉山州 清溪峡古道 海棠镇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杜牧的商於之行及其古道书写
19
作者 刘文卿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杜牧商於之行,除其存文自述的四次以外,另有至少三次。今见杜牧诗中,共十三首涉及商於之路。诗中地名,有“商山”“秦岭”“青泥阪”“蓝桥”“蓝溪桥”“丹水”“麻涧”“层峰驿”“武关”“青云馆”“富水驿”。杜牧的商於诗作,体现... 杜牧商於之行,除其存文自述的四次以外,另有至少三次。今见杜牧诗中,共十三首涉及商於之路。诗中地名,有“商山”“秦岭”“青泥阪”“蓝桥”“蓝溪桥”“丹水”“麻涧”“层峰驿”“武关”“青云馆”“富水驿”。杜牧的商於诗作,体现其反思历史之理性,追慕忠正耿直之谏臣,抒发经世理想与桑梓情结,蕴含生计与亲情之双重压力,亦短暂流露出归隐志趣,表现出较丰富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商於古道 行迹 诗作
下载PDF
舆图与方志:明代崤函古道驿站考辨
20
作者 李久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明清时期崤函地区方志、河南总志及河南郡志、《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等资料,对明代崤函古道沿线驿站设置进行考察,对杨正泰《明代驿站考》有关崤函古道沿线驿站中存在的建置时间、设置地点、建置沿革等方面的讹误以及不甚清楚之处进... 利用明清时期崤函地区方志、河南总志及河南郡志、《南京至甘肃驿铺图》等资料,对明代崤函古道沿线驿站设置进行考察,对杨正泰《明代驿站考》有关崤函古道沿线驿站中存在的建置时间、设置地点、建置沿革等方面的讹误以及不甚清楚之处进行补正辨误,分析明代崤函古道沿线驿站的设置、运行特点,认为其驿站设置时间较早,直至明末,未见增损裁革,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成为继明而起的清代崤函古道驿站的既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崤函古道 明代 驿站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