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唤醒古隶大美 提出第三书学——中国书法源流与发展繁荣刍议
1
作者 李象润 李浴洋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有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科进步。书法人也应唤醒"古隶"的书学价值,激活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力振兴的重要作用,续写中国书法文化的翰墨长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古隶 第三书学
下载PDF
碑刻“隶古定”字发展概述及书法史意义
2
作者 徐海东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隶古定”作为文字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产生发展对文字学、文献学均有深远影响。出土文献及传世字书中保留了大量隶古定字形,本文试梳理隶古定字形的得名缘由、产生发展过程,以汉魏六朝碑刻为例分析其特点,并择取宋代及明清时期隶... “隶古定”作为文字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产生发展对文字学、文献学均有深远影响。出土文献及传世字书中保留了大量隶古定字形,本文试梳理隶古定字形的得名缘由、产生发展过程,以汉魏六朝碑刻为例分析其特点,并择取宋代及明清时期隶古定字形作为考察对象,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文字学视域之外,古今不少书家重视文字学修养,以隶古定字进行书法创作,其书法创作观和文字观对当代书坛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字 发展 书法史意义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中郎亡古隶”说刍议
3
作者 李群辉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6期177-178,共2页
清代陈介祺和沈曾植都有“中郎亡古隶”之说,但二者书学观念却不尽相同.陈介祺秉承乾嘉余风,极力“崇古”,沈曾植则鉴古出新、倡导变通.从出土简牍、帛书来看,隶书至少在西汉中期就已经成熟,因此将古隶的消亡归于东汉晚期的蔡邕显然与... 清代陈介祺和沈曾植都有“中郎亡古隶”之说,但二者书学观念却不尽相同.陈介祺秉承乾嘉余风,极力“崇古”,沈曾植则鉴古出新、倡导变通.从出土简牍、帛书来看,隶书至少在西汉中期就已经成熟,因此将古隶的消亡归于东汉晚期的蔡邕显然与书法史不符.另外,古隶除了往规整的八分书方向发展以外,同时还往简省、便捷的草书、行书、楷书发展,因此从文字演变的角度看,“中郎亡古隶”说也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沈曾植 陈介祺 古隶 波发 八分
原文传递
“隶变”下的秦印陶古隶入印现象探析
4
作者 刘鹏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4期212-214,共3页
目前出土的秦代印陶资料富,给我们研究书法篆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本文通过对出土印陶资料进行搜集,力图通过考察"隶变"情境下的古隶特征,对所得材料和截取的古隶字形进行系统比对和分析,以期对古隶入印现象有较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 秦印陶 古隶 入印文字
原文传递
东汉官文书文字所见古文字形体研究——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调查对象
5
作者 陈荣杰 王梦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5,共15页
文章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样本,穷尽性地调查了其中古文字形体的分布状况,对样本材料中隶古定字的历史来源进行追溯。样本材料所见含有古文字因素的构件可分为半篆半隶构件与隶古定构件,均以表义构件为主,除少数构... 文章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样本,穷尽性地调查了其中古文字形体的分布状况,对样本材料中隶古定字的历史来源进行追溯。样本材料所见含有古文字因素的构件可分为半篆半隶构件与隶古定构件,均以表义构件为主,除少数构件表现出较强的参构能力外,其余古文构件参构能力都较弱,古文构件参构字形占异体字样总数的13.7%。古文构件与古文形体只是大致相合,不存在严格对应性隶定形体,且总体朝解体方向发展,此过程中会造成点画增繁的异写字与换用构件的异构字。与同时期的东汉碑隶相比,手写简牍文字残留的古文形体更少,是更成熟的今文字,更能代表东汉时期人们真实自然的书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 文字 构件
下载PDF
从内野本隶古定字形看《尚书》版本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宁 《励耘学刊》 2014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此文从内野本《尚书》商书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出发,结合《尚书》的版本源流,对隶古定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商书》中出现的隶古定字形采取列表分析的办法,分辨隶古定字形的隶定来源,发现在内野本乃至唐抄本中,今文部分... 此文从内野本《尚书》商书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出发,结合《尚书》的版本源流,对隶古定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商书》中出现的隶古定字形采取列表分析的办法,分辨隶古定字形的隶定来源,发现在内野本乃至唐抄本中,今文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多来源于出土古文字系列,而古文部分则多来源于《说文》古文以及三体石经等传抄古文字系列这一现象。得出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文本来源不同,古文《尚书》所起应当较晚,而今文《尚书》的版本源头和版本系统,应当归为真古文《尚书》中与今文重合的部分,而非今文本系统这一结论。并据此对刘起纡先生关于今文《尚书》以及真古文《尚书》流传问题的论述,提出了一些修正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野本 《尚书》 定字形 版本系统
下载PDF
原本《玉篇》残卷隶定古文考释四则
7
作者 杨明明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28-129,共2页
唐写原本《玉篇》残卷中保存了不少隶定古文的早期字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存在一些疑难字形,利用出土古文字及传世文献的相关资料,从形音义等方面进行考证,多可得其来源。
关键词 原本《玉篇》残卷 考释
下载PDF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青松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隶定古文疏证》吸收了当时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疏漏。有的古文其实是隶楷阶段出现的俗字,如嗄即嚘字之变,即躓字之省,?、訔皆誾字之讹,?即字之讹。其中,嗄、訔、?三字形均有后出的仿古文形体。
关键词 文疏证 俗字 仿文形体 疑难字
下载PDF
隶变(二)
9
作者 辛尘 《江苏教育》 2016年第45期24-26,共3页
伴随着古隶楷化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古隶进一步草化的过程,由偏旁部首及诸笔画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笔画的进一步整合、减省或隐含;由左右、上下结构诸部件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主要保存单字的外围笔画而整合、减省内部笔画,或突... 伴随着古隶楷化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古隶进一步草化的过程,由偏旁部首及诸笔画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笔画的进一步整合、减省或隐含;由左右、上下结构诸部件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主要保存单字的外围笔画而整合、减省内部笔画,或突出各部件的主要笔画而隐含其细节笔画,或强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部件、笔画而模糊甚至省略其他部分。而毛笔的改良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变化,使人们能够迅速掌握这种变化,并进一步促进了书体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书 古隶 新体草书 行书
下载PDF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7
10
作者 裘锡圭 《考古》 1974年第1期46-55,76-77,共12页
一 "遣册"字体的特点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由三百十二枚竹简组成的"遣册",对于研究汉字字体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发现过不少西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但是西汉前期(指汉初至景帝时期)的隶书却很罕见。六十... 一 "遣册"字体的特点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由三百十二枚竹简组成的"遣册",对于研究汉字字体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发现过不少西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但是西汉前期(指汉初至景帝时期)的隶书却很罕见。六十多年来,在我国西北部相当于汉代河西四郡和西域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古隶 图版 西汉前期 汉字字体 草书 偏旁 写法 小篆
原文传递
汉代隶书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小木太法 周以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37-138,183,共3页
《汉代隶书的研究》之一:《杨淮表记论考》(1975年);之二《石门颂论考》(1976年);之三:《石门颂论考2 》(1980年);之四:《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论考》(1982年)等论文发表在东京学艺大学研究记要上。当然,发表这些论文之前,我并来访问过汉... 《汉代隶书的研究》之一:《杨淮表记论考》(1975年);之二《石门颂论考》(1976年);之三:《石门颂论考2 》(1980年);之四:《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论考》(1982年)等论文发表在东京学艺大学研究记要上。当然,发表这些论文之前,我并来访问过汉中,只是将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的拓本、印刷品放置在案首,进行观照、临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通褒斜道刻石 石门颂 杨淮表记 书法作品 东京学艺大学 古隶 问过 案首 八分书 篆刻作品
下载PDF
纪念顾廷龙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12
作者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48,共1页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江苏苏州人。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江苏苏州人。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司文献采购之职,并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驻平采访处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哈佛燕京图书馆 文献采购 顾廷龙 文学硕士学位 江苏苏州 国文系
下载PDF
经学发展与汉字隶变
13
作者 史鉴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5,共2页
经学发展与汉字隶变史鉴孔子删订《诗》《书》《易》《礼》《乐》《春秋》,教授弟子;弟子尊之为“六经”,转相传授,不绝如缕,形成儒家学派。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典籍散失而学在民间。汉初,惠帝开“挟书之令”,使遭秦禁绝... 经学发展与汉字隶变史鉴孔子删订《诗》《书》《易》《礼》《乐》《春秋》,教授弟子;弟子尊之为“六经”,转相传授,不绝如缕,形成儒家学派。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典籍散失而学在民间。汉初,惠帝开“挟书之令”,使遭秦禁绝的九流百家之学得以公开进行。文、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发展 汉字 《孙子兵法》 今文经学 《论语》 《公羊春秋》 汉简 古隶 八分书 转相传授
下载PDF
再论从篆隶入手及其他
14
作者 杨代欣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我的《试论从篆隶入手》是我的第一篇书学论文,1984年在重庆师专参加了由四川省书学学会召开的四川省第二次书学讨论会。记得徐无闻先生也参加了这次书学讨论会,他的论文题目是《篆隶书法通论》。我的这篇论文的提要收录在上海书画出版... 我的《试论从篆隶入手》是我的第一篇书学论文,1984年在重庆师专参加了由四川省书学学会召开的四川省第二次书学讨论会。记得徐无闻先生也参加了这次书学讨论会,他的论文题目是《篆隶书法通论》。我的这篇论文的提要收录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由张潜超主编的《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其摘要如下:从楷书入门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入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徐无闻 张潜 古隶 方笔 张迁 刘咸炘 唐楷 空前的成功
下载PDF
古本《尚书》研究的重大进展——读《古本〈尚书〉文字研究》
15
作者 叶玉英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俗字
下载PDF
两汉碑刻中篆隶体的特点
16
作者 丛彩云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6-88,共3页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现,两汉碑刻中的篆隶体,绝大部分不是汉字由篆向隶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然书体,而是在隶书已经取代篆书成为通行字体以后,人们为了求古求雅,对成熟隶书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参
下载PDF
隶书
17
作者 王玲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5X期70-71,共2页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作为应用工具的身份决定了文字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加有效、准确地记录语言。春秋战国及至秦汉两朝,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以前繁...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作为应用工具的身份决定了文字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加有效、准确地记录语言。春秋战国及至秦汉两朝,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以前繁琐的文字写法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一种新兴的文字应运而生——隶书。隶书的出现完成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转变,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字体,取代了篆书一统天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工具 古隶 曹全碑 张迁碑 书法大家 礼器碑 清代书法 史晨前后碑 石门颂 今体
下载PDF
《篆隶万象名义》“■,申字”新证
18
作者 刘伟浠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578-581,共4页
《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唐代日僧释空海编撰的一部汉语字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影印了该书以嘉惠学林。学界一般认为该书是据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编撰的,其分部、收字、注释等多与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相当,其中有些文... 《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唐代日僧释空海编撰的一部汉语字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影印了该书以嘉惠学林。学界一般认为该书是据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编撰的,其分部、收字、注释等多与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相当,其中有些文字与六国秦汉文字密切相关相承,对研究隶古定字有一定价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梁 《玉篇》 顾野王 嘉惠学林 唐写本 中华书局
下载PDF
侧记:“全国简牍书法大展”评审思路和操作原则的建立
19
作者 陈振廉 《中国书画》 2023年第8期30-30,共1页
本次全国简牍书法大展的关键词,是以“想象力”决定“创造力”。评审过程中总体以“三要素”为基础:1.书体字体的规定性。书体应以汉隶简书为主。战国古文、先秦文、隶变后的古隶、隶八分、隶楷、隶草、章草,皆可入评审范围。
关键词 古隶 评审过程 章草 操作原则 想象力 创造力
下载PDF
“喻”“邪”两纽古读试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7年第2期117-135,共19页
【正】 清世小学家言古今声类之异者,始于徐用锡(徐著“字学音韵辨”,言知、彻、澄、娘古读端、透、定、泥。其书未见,江夏徐疆誃藏有华亭沈大成抄本),粗成于嘉定钱氏,补苴于余杭蕲春章黄二君,于是古无舌上(包括知、彻、澄、娘四纽,及... 【正】 清世小学家言古今声类之异者,始于徐用锡(徐著“字学音韵辨”,言知、彻、澄、娘古读端、透、定、泥。其书未见,江夏徐疆誃藏有华亭沈大成抄本),粗成于嘉定钱氏,补苴于余杭蕲春章黄二君,于是古无舌上(包括知、彻、澄、娘四纽,及照、穿、神、审、禅五纽,并分出正齿庄、初、林、疏四纽古归齿关。)及轻唇音之说完全确定。湖南曾运乾又作“喻母古读考”,谓“喻母四等古隶舌关定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抄本 嘉定 又音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小学家 喻母 玉篇 轻唇音 古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