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邹汉勋古韵学述略
1
作者 任翔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3-47,共5页
邹汉勋的古韵研究以传统哲学中的"数理"思想为指导,分古韵为正韵十五类,另有入声十部属之。邹氏正韵十五类与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高度密合,其间传承关系颇为明显;在入声韵部的处理上邹与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大为不同。... 邹汉勋的古韵研究以传统哲学中的"数理"思想为指导,分古韵为正韵十五类,另有入声十部属之。邹氏正韵十五类与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高度密合,其间传承关系颇为明显;在入声韵部的处理上邹与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大为不同。邹氏开启了参酌方音以求古韵部音值的先河,他对语音演变的认识已有离散式音变理论的萌芽;然而,邹氏狃于南楚方音,推求古韵音值的过程中,失当之处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汉勋 古韵学 古韵十五类 古韵部音值
下载PDF
从黄永镇的古韵29部表看黄侃派学者对《广韵》离析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9,共8页
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 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示了黄侃派学者古韵28部或29部说的离析成果,是当代汉语上古音研究的重要基础,应加以继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镇 黄侃 古韵学源流 28/29部 离析《广韵》
下载PDF
高本汉与广州中山大学 跋一封新发现的中山大学致高本汉的聘请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星灿 《科学文化评论》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2006年7月20日-21日,我应邀参加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中欧文化接触与交流——纪念高本汉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广州中山大 高本汉 院院长 中国音韵研究 文化接触 近代教育史 马先生 傅斯年 交流史 古韵学
下载PDF
吴棫通转与吴棫古韵
4
作者 陈鸿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文章认为吴棫的"通转"说的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声通","通"与"转声通"都是通,两者的区别在于今韵读音在古韵中的"不转声"与"转声"。吴棫的"通转"... 文章认为吴棫的"通转"说的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声通","通"与"转声通"都是通,两者的区别在于今韵读音在古韵中的"不转声"与"转声"。吴棫的"通转"与收字是不同的层面,吴棫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棫古韵中合为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转 吴棫古韵 古韵学
下载PDF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玉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4,共12页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有很多错讹,初步核查,有100多处,本文举出38例。
关键词 《汉语历史音韵·上古篇》 汉藏语 联绵词 汉语语音
下载PDF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
6
作者 谢纪锋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6年第5期41-47,共7页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谢纪锋蒋骥是清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代表作《山带阁注楚辞》一书享有盛誉,其学术地位直追王(逸)、洪(兴祖)。由于他在楚辞研究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因而掩盖了他的古韵研究成绩。迄今为止,无人提及蒋氏古...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谢纪锋蒋骥是清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代表作《山带阁注楚辞》一书享有盛誉,其学术地位直追王(逸)、洪(兴祖)。由于他在楚辞研究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因而掩盖了他的古韵研究成绩。迄今为止,无人提及蒋氏古韵学,更没有人把他当作精通古韵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骥 清代 楚辞研究 蒋氏古韵学 古韵研究 古韵分部 汉语音韵
下载PDF
吴棫通转释义
7
作者 陈鸿儒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阐释吴棫通转的内涵,认为吴棫的通转说的不是古韵通转,而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通"包括"通"与"转声通",吴棫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 阐释吴棫通转的内涵,认为吴棫的通转说的不是古韵通转,而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通"包括"通"与"转声通",吴棫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棫古韵中合为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转 吴棫古韵 古韵学
下载PDF
朴而出新 信而有征——《音韵训诂研究》读后
8
作者 王其和 宋洪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训诂方法 故训 训诂研究 古韵学 牟应震 古音 段氏 韵语 唐音 音韵 段玉裁 古合韵 入声 声调
下载PDF
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在海河水利建设中的贡献
9
作者 廖高明 《海河水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3-63,共1页
我国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1744~1833)及其子王引之(1766~1834)在训诂学上有过杰出的贡献,同为一代宗师,被并称为“高邮王氏父子”.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在训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王念 训诂 王引 水利建设 一代宗师 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经义 研究成果 古韵学
下载PDF
转注管窥
10
作者 洪家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6-40,共5页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第一座大厦,而他的“六书”说,则是这座大厦的骨架。可是“六书”中的转注一项却是自来聚讼纷纭,历千余年而不息。现在,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和古韵学研究的进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本...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第一座大厦,而他的“六书”说,则是这座大厦的骨架。可是“六书”中的转注一项却是自来聚讼纷纭,历千余年而不息。现在,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和古韵学研究的进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本文试图利用古文字的有关资料和古韵学的某些成果,对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许慎在《说文·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这个定义文辞简约,语意欠明,以致引起后人争议不休。据曹仁虎在《转注古义考》中统计,自晋以下说六书转注者共二十余家。近人高亨又据《说文诂林》所记把转注说归纳为十八种。(《文字形义学概论》)如果我们再行约并一下,则可分成四派,即主形派、主声派、主义派、兼顾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意相受 古韵学 古文字研究 转注古义考 中国文字 高亨 据形系联 殷虚书契 说文长笺 说文系传
下载PDF
谈“补”说“叶”——吴棫对话陈第顾炎武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鸿儒 《汉字文化》 2015年第5期39-43,65,共6页
吴棫的古韵学,比较关心的是他的"通转",而他的"补音"却鲜有提及。笔者以为,没有弄清吴棫的"补音"以及"补音"、"叶音"、"古音"、"今音"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宋代古韵学研究的缺憾,也是中国古韵学史乃至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缺憾... 吴棫的古韵学,比较关心的是他的"通转",而他的"补音"却鲜有提及。笔者以为,没有弄清吴棫的"补音"以及"补音"、"叶音"、"古音"、"今音"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宋代古韵学研究的缺憾,也是中国古韵学史乃至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缺憾。《韵补》一书按《集韵》诸韵书分韵,有些韵下收字,有些韵下无收字。比如平声57韵中,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九韵下收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棫 韵补 古韵学 古转声 《集韵》 叶音 汉语音韵 支韵 通转 陈第
原文传递
陈第袭用吴棫音证考
12
作者 陈鸿儒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比较《毛诗古音考》、《韵补》和杨简《慈湖诗传》所引《补音》的音证,发现《毛诗古音考》大量袭用《韵补》音证:音证全盘袭用或基本上全盘袭用者约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20.86%,袭用《韵补》全部音证者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54%,袭用《韵补... 比较《毛诗古音考》、《韵补》和杨简《慈湖诗传》所引《补音》的音证,发现《毛诗古音考》大量袭用《韵补》音证:音证全盘袭用或基本上全盘袭用者约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20.86%,袭用《韵补》全部音证者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54%,袭用《韵补》部分音证者约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20.57%,没有袭用《韵补》音证者约占可资音证比较字的4.57%。《毛诗古音考》多出《韵补》的音证,全部或部分可在《补音》中看到。陈第袭用吴棫音证颇费心思,且偶见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械 陈第 音证 比较 古韵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