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海湖泊全新世古风成砂的发现及其古环境解释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刚 王乃昂 +4 位作者 高顺尉 李巧玲 赵强 郭剑英 王乃昂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风成沙沉积,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认为风成沙的细粒组分可能主要为近源湖相,而粗粒组分则为沙漠戈壁区吹来。前两次风成沙在形成时代上可能与第一新冰期相对应,反...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风成沙沉积,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认为风成沙的细粒组分可能主要为近源湖相,而粗粒组分则为沙漠戈壁区吹来。前两次风成沙在形成时代上可能与第一新冰期相对应,反映了沙漠的扩张状态。而且分析表明第一风沙形成期的冬季风强度和沙漠化过程似要比第二风沙期强,持续时间长。本区在全新世人类大规模活动之前就曾存在两次明显的沙漠化扩张过程,这为研究区域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海 湖泊 全新世 古风砂 古环境
下载PDF
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胡刚 王乃昂 +2 位作者 罗建育 高顺尉 李巧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2-647,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特有的风成砂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前两次风沙形成期分别与第一、第二新冰期相对应 ,而且分析表明第一风沙形成期的冬季风强度要比全新世其它时期强 ,持续时间长。这...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发现在花海剖面全新世出现了三次特有的风成砂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前两次风沙形成期分别与第一、第二新冰期相对应 ,而且分析表明第一风沙形成期的冬季风强度要比全新世其它时期强 ,持续时间长。这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粒度分析 古风 全新世 花海盆地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晚第三纪古风成砂及其环境 被引量:9
3
作者 闫满存 董光荣 +1 位作者 陶贞 涂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5,共6页
通过对地层、沉积构造、粒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及动物群、孢粉组合的分析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及附近地区曾呈现类似现代风沙迁移、堆积的风沙地貌过程。当时气候炎热干旱,干湿季变化明显,生物气候带为亚热带疏林草原甚... 通过对地层、沉积构造、粒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及动物群、孢粉组合的分析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及附近地区曾呈现类似现代风沙迁移、堆积的风沙地貌过程。当时气候炎热干旱,干湿季变化明显,生物气候带为亚热带疏林草原甚至荒漠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三纪 古风 沉积 环境
下载PDF
兰州地区晚更新世古风成砂的发现及环境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发虎 潘保田 +2 位作者 陈国荣 旺世兰 王乃昂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共8页
兰州地区秦王川古风成砂具有明显的斜层理及交错层理,新月形沙丘形态,由细砂和极细砂组成,单峰型,分选好等典型的特征。它是末次冰期晚期的产物,形成于距今2.7—1.0万年之间。当时兰州属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寒冷。此外,还探讨了兰州地区... 兰州地区秦王川古风成砂具有明显的斜层理及交错层理,新月形沙丘形态,由细砂和极细砂组成,单峰型,分选好等典型的特征。它是末次冰期晚期的产物,形成于距今2.7—1.0万年之间。当时兰州属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寒冷。此外,还探讨了兰州地区晚更新世环境演化过程。 兰州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年气温9—10℃,年降水量300mm左右,30年来最大年降水量超过500mm,最少不足200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当大,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现代植被主要为干草原兼有荒漠化植被,相应的土壤是以灰钙土为主,兰州市之南为淡黑垆土地带,向北逐渐由灰钙土过渡到棕钙土。第四纪气候波动对兰州地区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冰期时气候干冷,蒙古高压加强,西北风盛行,沙漠向南、向东扩张,兰州则成为来自沙漠区的尘暴沉降中心,形成巨厚的黄土沉积。目前,世界上最厚的风成黄土剖面出现于兰州。间冰期时太平洋高压增强,太平洋季风直达兰州以北,沙漠收缩,兰州地区为夏季风控制,气候温暖湿润,黄土地层内发育古土壤。因此,兰州是中国气候变化剧烈,具有黄土、古土壤互层的最典型地区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第四纪黄土研究时,对于兰州地区晚更新世环境演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孢粉分析的资料,基本上可以了解本地区晚更新世植被类型及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 晚更新世 兰州市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末次盛冰期古风成砂的发现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志珠 马义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9-394,共6页
野外调查中在晋西北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兰黄土中的古风成砂沉积,其机械组成主要是极细砂和细砂,而且具有明显的风成交错层理等特征。结合年代资料和孢粉分析,认为古风成砂形成于27000~10000aB.P.间的末次冰期盛冰期,... 野外调查中在晋西北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兰黄土中的古风成砂沉积,其机械组成主要是极细砂和细砂,而且具有明显的风成交错层理等特征。结合年代资料和孢粉分析,认为古风成砂形成于27000~10000aB.P.间的末次冰期盛冰期,当时晋西北地区是干旱荒漠-干草原景观,气候寒冷干燥,风的地质作用成为控制该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展或沙漠大范围地南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 末次盛冰期 环境演化
下载PDF
查格勒布鲁剖面──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季风进退的地层记录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全洲 董光荣 +1 位作者 邹学勇 李保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查格勒布鲁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结合(14)C测年、古冰缘现象和沉积物化学元素的SiO2/Al2O3分子比值变化规律指出,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的气候条件随全球冰期气候的波动亦经... 本文着重分析了查格勒布鲁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结合(14)C测年、古冰缘现象和沉积物化学元素的SiO2/Al2O3分子比值变化规律指出,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的气候条件随全球冰期气候的波动亦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早期的相对温湿阶段、晚更新世晚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干冷阶段向全新世温暖期的演化过程。东亚夏季风尾阎在晚更新世早期到达甚至越过本区影响到拐子湖一带,晚更新世晚期本区受冬季风的控制,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尾闾又向本区推进,并于全新世大暖期对本区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东亚季风 古风 沉积 地层 季风
下载PDF
1.2Ma B.P.以来西宁盆地沙漠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曾永年 马海洲 +3 位作者 李玲琴 李珍 沙占江 曹广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6-229,共4页
西宁盆地大墩岭黄土剖面L1、L2、L15中存在3层古风成砂。沉积年代及各种环境记录的分析表明,这3层古风成砂分别代表了1.2MaB.P.以来西宁盆地在中更新世初、中更新世末和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3次较大规模的流沙活动。... 西宁盆地大墩岭黄土剖面L1、L2、L15中存在3层古风成砂。沉积年代及各种环境记录的分析表明,这3层古风成砂分别代表了1.2MaB.P.以来西宁盆地在中更新世初、中更新世末和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3次较大规模的流沙活动。进一步分析得出西宁盆地的沙漠化正逆过程受制于第四纪全球气候波动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的冰缘作用为其边缘的沙漠、黄土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盆地 古风 气候变化 沙漠化
下载PDF
近32 ka以来青海湖古风成砂-古土壤序列色度参数变化特征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梦珺 李娜娜 +2 位作者 张亚云 王佳 李春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5-1117,共13页
文章以厚度10 m的青海湖地区大水溏剖面(QDST)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得232个土壤样品的色度参数(a*、b*、L*),分析了土壤色度变化特征,辅以SC/D(粒度敏感指标)、磁化率、Rb/Sr、CO32-等指标并结合OSL测年,恢复了近32 ka以来... 文章以厚度10 m的青海湖地区大水溏剖面(QDST)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得232个土壤样品的色度参数(a*、b*、L*),分析了土壤色度变化特征,辅以SC/D(粒度敏感指标)、磁化率、Rb/Sr、CO32-等指标并结合OSL测年,恢复了近32 ka以来青海湖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a*、b*自剖面底部向上呈波动式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态势,均大致呈下层古土壤高于上层古风成砂,高值示温湿气候;L*自剖面底部向上先急剧减小后微升,且大致呈下层古土壤略低于上层古风成砂,高值示冷干气候;2)a*、b*与磁化率、L*与Rb/Sr均呈显著负相关,L*与碳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且与SC/D值变化态势一致;3)剖面CO32-均值达8.74%,且CO32-峰区与L*高值区吻合度高,对L*的贡献较大,L*可反映不同沉积层形成时期的降水量;4)近32 ka以来青海湖地区经历了温湿→冷润→温润→凉干→温润→温湿→凉干→温凉→冷干的环境演变过程,进一步可划分为:a*较高、b*最高、气候整体较为温湿的末次冰期间冰阶(32.0~23.3 ka);a*和b*低、L*较高、气候整体偏冷润的末次冰盛期(23.3~15.2 ka);a*和b*较低、L*最低、气候整体温凉偏湿的末次冰消期(15.2~10.4 ka)以及a*和b*整体较高、L*整体较低、冷暖波动频繁的全新世(10.4 ka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色度 青海湖 古风-古土壤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谈“沙漠化”兼谈“古风成砂”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广庭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7-60,共4页
1977年内罗毕沙漠化会议以后,Desertification的概念引入我国。参加那次会议的朱震达先生多次论及“沙漠化”的概念,简单地概括为“在干旱、半干旱(包含部分半湿润)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生态平衡,使原非... 1977年内罗毕沙漠化会议以后,Desertification的概念引入我国。参加那次会议的朱震达先生多次论及“沙漠化”的概念,简单地概括为“在干旱、半干旱(包含部分半湿润)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1]。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3]。与此同时与沙漠化密切相关的“古风成砂”滥用起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古风成砂”的概念一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古风 沙漠 成因
原文传递
120万年以来青海东北部极干冷事件探讨
10
作者 沙占江 曾永年 李玲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0-64,共5页
对青海东北部湟水各地高阶地上的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通过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发现其间夹有三层古风成砂,它们反映了自1.2MaB.P.以来本区经历的三次极干冷气候事件。根据古地磁测年及14C测年推算:最早一次极干冷事件出现... 对青海东北部湟水各地高阶地上的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通过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发现其间夹有三层古风成砂,它们反映了自1.2MaB.P.以来本区经历的三次极干冷气候事件。根据古地磁测年及14C测年推算:最早一次极干冷事件出现在1110KaB.P.,基本与大姑冰期Ⅰ期相当,可与深海氧同位素38阶段对应;第二次极干冷事件出现于140KaB.P.,大致相当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对应;最未一次极干冷事件,根据14C测年结果约出现在21KaB.P.,与未次冰期极盛期相当,可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对应。由此可见在青海东北部发生的这三次干冷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记录是同步的,但不同的是这三次干冷事件在本区表现最为强烈,呈现一种极干冷的气候状况,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 极干冷事件 气候变化 青海 第四纪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Weathering of Construction Blocks and Mortar in Historical Monuments
11
作者 Agnese Kukela Valdis Seglin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4期235-240,共6页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monuments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ll measures necessary for their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Many of these monuments are built of stone and the binder used to bond ...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monuments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ll measures necessary for their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Many of these monuments are built of stone and the binder used to bond the construction blocks after a lengthy period of time loses its properties. The loss of binding material or changes in its properties substantially endangers the stability of the monuments thus constituting a menace not only for the visitors, but also for the conservation work. One of such monuments is the Step Pyramid of Djoser in Egypt. In this pyramid different artificial compositions are used as bind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pyramid is uneven and almost undistinguishable. Currently it is only possible to appraise the state of preservation of the mortar as a result of weathering process. This research allows identifying up to six weathering types and their intensities. This typology was developed on several sample areas verifying its validity in situ. Since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to carry out direct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s or take any s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developed is just empirical and not general. However, it provides releva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p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ESTONE cultural heritage decay cement step pyramid.
下载PDF
共和盆地马四剖面12 cal ka BP以来色度特征及环境演变
12
作者 胡梦珺 孙文丽 +3 位作者 庄静 吉天琪 郑登友 许澳康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 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重建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L^(*)、a^(*)、b^(*)均值在剖面中整体表现出古风成砂层高于古土壤层的特征, a^(*)/b^(*)与之相反;(2)色度参数可作为有效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古气候,b^(*)及a^(*)/b^(*)对气候转变反应敏感,b^(*)高值指示气候冷干,b^(*)低值指示气候温湿,a^(*)/b^(*)高值代表气候温湿, a^(*)/b^(*)低值代表气候冷干。L^(*)、a^(*)在此区域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色度揭示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7个阶段,表现出冷干-温湿旋回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参数 环境演变 古风-古土壤 第四纪 共和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