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龠新探——“龠文化错位”说的提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秉义
-
机构
哈尔滨歌剧院
-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7年第4期80-89,共10页
-
文摘
本文从考古文字学、汉字字源学、构形学、训诂学、古文献学、历史学以及中国古代音乐史等角度出发,广为搜集有关龠(■)的资料,特别是那些未曾引起先儒或后世学者关注的零散文字,对古龠自远古发端以来,由盛到衰,以至"失传"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作出系统分析。进而明确地指出,我国古代文化史及其音乐史上曾发生"龠文化错位"这一历史事实。文章沿着这条主线,着重对龠(■)的结构形制及其发音方式,予以反复稽考,多方论证。进一步确认,古龠,属于"自由簧编管乐器",乃"笙之初形"。
-
关键词
古龠
笙之初形
自由簧编管乐器
纳气而鸣
文化断层
龠文化错位
-
分类号
J632.1
[艺术—音乐]
-
-
题名“刘正国古龠演奏会”在皖举办
- 2
-
-
作者
家濂
-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17,共1页
-
文摘
由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和安徽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刘正国古分演奏会”于5月30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在安徽艺术学校民乐队的协作下,古分专家刘正国用他所创制的“九孔会”(国家专利乐器)演奏了具有古风古韵的《苏武牧羊》《妆台秋思》和欢快流畅的外国乐曲《威尼斯狂欢节》《野蜂飞舞》以及唐朴林先生创作的典雅优美的《幽思》《秋词》和《诗经·甘棠》等作品,展示了古分丰富的表现力及其“斜吹”的独特魅力。演奏会上,刘氏还用安徽道教的六孔“竹筹”乐器演奏了昆曲曲牌《翻七调》,用新疆塔吉克族的三孔“鹰骨分”演奏了《奈依曲》等。他用仿制的出土乐器贾湖“骨分”(距今九千年)演奏了改编民间乐曲《牛歌》,使在场的听众有幸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骨分九千年的遗风余韵。刘氏还拿出了他所独创的“
-
关键词
刘正国
古龠演奏会
安徽
音乐创作
音乐艺术
艺术表现
-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
-
题名古龠之律管说
- 3
-
-
作者
郭菁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西部考古》
2017年第2期106-113,共8页
-
文摘
龠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纵观历史文献的记载,不同时期的龠的形制不同。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对最原始的律管与周代之前的龠的形制以及吹法进行探讨,周代及之前的龠是单管、无测音孔、与原始律管吹法相同的管乐器,从而证明古龠即是最初的律管。
-
关键词
古龠
律管
单管
无侧音孔
同物异名
-
Keywords
Ancient Yue
Music pipe
Single pipe
No finger holes
The same things of different names
-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