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没”与句中“了”的时体属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词"没"的使用主要受时制方面的限制,它表示的是"已然"的时制意义,可以用于先事时、方事时、过去时、现在时,但不可以用于将来时、后事时。位于句中的"了1"至少包括两个,其一是具有先事...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词"没"的使用主要受时制方面的限制,它表示的是"已然"的时制意义,可以用于先事时、方事时、过去时、现在时,但不可以用于将来时、后事时。位于句中的"了1"至少包括两个,其一是具有先事时意义或者过去时意义的时制助词"了11";其二是具有动词意义,充当补语的动词弱化形式"了12"。因为"没"和"了11"具有相同的语法属性,所以不太能在同一小句中共现,一些共现的情况要么语感接受度不高,要么受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或其他语法条件的限制;"了12"与"没"的共现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 句中“了” 时制 体态 共现
下载PDF
汉语中动句的句法配置和构式意义
2
作者 刘顺 顾展羽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8,共8页
中动句的句法形式为NP+V起来/着/上去+AP,“NP”是动作受事;“V”是二价动词;“起来”是“V”的补语,有些句子也会在“起来”位置上出现“着”和“上去”,“AP”是形容词性成分,“V”的施事一般是隐含的。中动句分为三个次类:AP指向受... 中动句的句法形式为NP+V起来/着/上去+AP,“NP”是动作受事;“V”是二价动词;“起来”是“V”的补语,有些句子也会在“起来”位置上出现“着”和“上去”,“AP”是形容词性成分,“V”的施事一般是隐含的。中动句分为三个次类:AP指向受事的中动句式,AP指向V-NP的中动句式,AP指向施事的中动句式。中动句式具有统一的句式意义,即表达说话人对惯常事件参与者或事件所呈现状态的主观评述。AP语义指向的不同,句式意义的表述重点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配置 语义指向 式意义
下载PDF
土家语中动语态句法分析与类型学意义探索
3
作者 刘芳 陈池华 方丽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19-22,47,共5页
语态是指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与句子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具体关系的不同,语态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少数语言存在被动语态。在土家语中,除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外,中动语态也是土家语语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句法结构、判定... 语态是指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与句子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具体关系的不同,语态主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少数语言存在被动语态。在土家语中,除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外,中动语态也是土家语语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句法结构、判定条件和句法语义特征是中动语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该文发现土家语中动句结构的句法表现形式为“NP+VP+AP”。在这种结构中,句法成分的隐含与显性受到三种限制,包括动词选择、依存关系及情态的选择。此外,这种中动句主要用于表达受事主语的内在特征,同时在跨语言比较中也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语 语态 法结构 语义特征 类型学
下载PDF
汉英“难易”类中动句对比分析及汉语习得研究
4
作者 赵成新 舒琳 《外文研究》 2023年第1期10-16,105,共8页
中动句是一种超越普遍语言特征的特殊语言现象。而当前汉语学界对“难易”类中动句缺乏深入的探究,关于中动句的汉英对比分析也有待深入。本文从句法和语义平面分析了汉英“难易”类中动句结构的相似点和相异点;重点研究了中动句的施事... 中动句是一种超越普遍语言特征的特殊语言现象。而当前汉语学界对“难易”类中动句缺乏深入的探究,关于中动句的汉英对比分析也有待深入。本文从句法和语义平面分析了汉英“难易”类中动句结构的相似点和相异点;重点研究了中动句的施事隐含、修饰词、语义指向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不同体现;借助于中介语语料库中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难易”类中动句的实际语料,分析了其偏误类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汉英中动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易”类 汉英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下载PDF
英语中评述性从句的分类、语义及其句中位置的研究
5
作者 段宇慧 刘慧琳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7期2987-2992,共6页
在英语中,评述性从句虽然出现频次较少,但其句法形式和表达的语义内涵却极其多样。本文基于现代英语语法理论,把评述性状语从句分为无连词型和有连词型两种类型,并总结出二者的语义差别在于不同的话语确定性程度。本文最后探索了评述性... 在英语中,评述性从句虽然出现频次较少,但其句法形式和表达的语义内涵却极其多样。本文基于现代英语语法理论,把评述性状语从句分为无连词型和有连词型两种类型,并总结出二者的语义差别在于不同的话语确定性程度。本文最后探索了评述性状语从句在句中的位置,及其对应的语义内涵和说话者的情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述性从的分类 语义内涵 位置
下载PDF
逆语法化研究——试论古代汉语句中语气词“也”演变的过程、条件及动因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立昌 秦洪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39-46,62,共9页
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一个表示停顿的句中语气词,在汉语表达结构复杂化和词汇双音化的大背景下,"也"的停顿功能丧失,逐渐变成一个形存实亡的冗余成分,并在语境作用下获得较为充实的意义,经过重新分析,最终完成从语... 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一个表示停顿的句中语气词,在汉语表达结构复杂化和词汇双音化的大背景下,"也"的停顿功能丧失,逐渐变成一个形存实亡的冗余成分,并在语境作用下获得较为充实的意义,经过重新分析,最终完成从语气词向副词的演变。由于"也"的原始语义比较空虚,在不同语境的作用下,句中语气词"也"向副词"也"的演变体现同源多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语法化 “也 语气词 副词 冗余 重新分析
下载PDF
《歧路灯》句中助词“哩”及其来源 被引量:9
7
作者 傅书灵 邓小红 《殷都学刊》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歧路灯》句中"哩"可以作结构助词,动词补语以及构词成分,句中"哩"来源于表场所的"里"。
关键词 《歧路灯》 助词
下载PDF
从中动句看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的句型投射 被引量:14
8
作者 袁毓林 曹宏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6-261,共16页
文章先介绍和评论胡旭辉(2019)基于分布式形态学理论,对汉语中动句的解决方案,指出其在理论和经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我们对于汉语中动句的朴素的解释方案:基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不仅关注中动词(V)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处置关... 文章先介绍和评论胡旭辉(2019)基于分布式形态学理论,对汉语中动句的解决方案,指出其在理论和经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我们对于汉语中动句的朴素的解释方案:基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不仅关注中动词(V)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处置关系,而且关注句末形容词性成分(AP)与主语名词(NP)之间的评价关系,更进一步关注这两种物性角色关系之间的"背景-图像"式的视角关系;最后,把这种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出发看待句子的结构方式和语义表达思想,推广到主语名词的各种物性角色作谓语所造成的不同语义-语用类型句子上,从而提出一种基于主语(或话题)名词的物性结构来解释句型构造及其语义表达的语法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形态学 动词 主语名词 物性角色 型构造
下载PDF
句中副词语法化与先行义标记词的来源——以固始话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叶祖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再"的语法化结果,语法化的途径是通过V2P的省略,使"再"位于句末,从而引起其发生语法化。部分客家话与山东金乡话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法化 先行义标记词 固始话 省略 来源
下载PDF
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曹宏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文首先根据话题结构和传信范畴等理论,分析中动句的信息结构特点。接着,讨论中动句的句式扩张过程,即从典型的受事作主语的中动句发展到工具作主语的中动句和处所作主语的中动句,还从句法构造、语义表达和话语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中... 本文首先根据话题结构和传信范畴等理论,分析中动句的信息结构特点。接着,讨论中动句的句式扩张过程,即从典型的受事作主语的中动句发展到工具作主语的中动句和处所作主语的中动句,还从句法构造、语义表达和话语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中动句和难易句的同异。最后,简单地报告对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句的若干观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结构 式扩张 难易
下载PDF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进一步词汇化的再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红妮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的句法组合长期连用后可发生进一步的再演变,形成新的副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来’”形成的有“何苦来”和“到头来”等,“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乎’”形成的有“无怪乎”“无须乎”“庶几乎”“几几乎”... “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的句法组合长期连用后可发生进一步的再演变,形成新的副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来’”形成的有“何苦来”和“到头来”等,“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乎’”形成的有“无怪乎”“无须乎”“庶几乎”“几几乎”等,它们与原本的双音副词用法上有一些细微差异,这主要是受到源结构中句中语气词来源的“来”和“乎”的影响。“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进一步的再演变是进一步词汇化的现象,也是再重新分析的结果。“来”和“乎”作为句中语气词用法的逐渐衰落,是再演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副词+语气词” 再演变 进一步词汇化
下载PDF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承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9期57-58,共2页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朱承平句首韵,又称头韵,是句子首字入韵的韵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句首韵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先秦两汉散文的韵语中。先秦两汉散文的句首韵,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单独应用。一个句首韵必须...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朱承平句首韵,又称头韵,是句子首字入韵的韵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句首韵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先秦两汉散文的韵语中。先秦两汉散文的句首韵,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单独应用。一个句首韵必须在句中韵或句尾韵的伴随下,或者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天” 韵语 《诗经》 “已” 协韵 韵式 左传
下载PDF
“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德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4,共8页
"VP+AP"结构并不是"NP+VP+AP"结构的省略形式,它和中动句同中有异。根据"AP"的语义指向以及"VP语义虚化的程度,可将"VP+Ap"结构细分为三个小类:"VP+Ap"式典型中动句、"VP+... "VP+AP"结构并不是"NP+VP+AP"结构的省略形式,它和中动句同中有异。根据"AP"的语义指向以及"VP语义虚化的程度,可将"VP+Ap"结构细分为三个小类:"VP+Ap"式典型中动句、"VP+AP"式非典型中动句以及"VP+Ap"式非中动句。"VP+AP"式中动句与"VP+AP"式非中动句的构式义以及句法结构特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AP”结构 语义指向 典型性
下载PDF
句中语气词对句法位置的选择制约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汝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单句中语气词能出现在以下句法位置上:主语和谓语之间、状语之后、述语和宾语之间、述语内部、述语和补语之间、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名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动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形容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句子特殊成分之后。句中语... 单句中语气词能出现在以下句法位置上:主语和谓语之间、状语之后、述语和宾语之间、述语内部、述语和补语之间、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名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动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形容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句子特殊成分之后。句中语气词的使用受语体因素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音节的制约、口气的制约。句中语气词并没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只有预示停顿和表达口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法位置 选择限制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 被引量:70
15
作者 曹宏 《语言科学》 2004年第1期11-28,共18页
本文利用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动句NP+VP-AP对进入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是:动词必须是及物的自主动词;形容词必须在语义上指向句首的受事NP,或者在语义上指向中动词的隐含的施事,但必须是非... 本文利用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揭示中动句NP+VP-AP对进入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是:动词必须是及物的自主动词;形容词必须在语义上指向句首的受事NP,或者在语义上指向中动词的隐含的施事,但必须是非自主的。还从句式义的角度解释这种选择限制的理据:1)选择自主动词,以保证隐含的施事可以有意识地V-NP,来使NP呈现出AP这种状态;2)AP描写NP的状态,所以它必须是指向这个受事主语,或者是表示隐含的施事受这个受事主语影响而产生的非自主的心理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形容词 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论中动句的生成动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楚群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中动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对事物某一方面性质的判断,其生成的逻辑基础是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往往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即某种动作的参与。中动句的基本形式特征是施受不对称,即句式中只出现了动作的受事而不出现施事,形成施受不对称的原因... 中动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对事物某一方面性质的判断,其生成的逻辑基础是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往往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即某种动作的参与。中动句的基本形式特征是施受不对称,即句式中只出现了动作的受事而不出现施事,形成施受不对称的原因是没有出现施事的语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驱动 施受不对称
下载PDF
句中语气词与广义分裂句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正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69-372,共4页
广义分裂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里的焦点部分和非焦点部分被明显地分割开。汉语里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就是一种广义分裂句,其焦点是信息焦点,可以分为谓语焦点和整句焦点两种。句中语气词的作用是导出焦点。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分为预设和... 广义分裂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里的焦点部分和非焦点部分被明显地分割开。汉语里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就是一种广义分裂句,其焦点是信息焦点,可以分为谓语焦点和整句焦点两种。句中语气词的作用是导出焦点。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分为预设和外围成分两类。文章最后还对广义分裂句进行一定的文化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汉语 广义分裂
下载PDF
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龙宽 刘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91-393,共3页
分析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的问题后 ,认为中动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态类型 ,具有自身的句法特征 ,它表示的是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属性 ,而非看重于被动关系的传达。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讨论 ,确立了中动句在整个语态系统中的地位 ,并力求使读者... 分析英语中动句及其相关的问题后 ,认为中动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态类型 ,具有自身的句法特征 ,它表示的是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属性 ,而非看重于被动关系的传达。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讨论 ,确立了中动句在整个语态系统中的地位 ,并力求使读者对中动句有一个系统认识 ,能提高其英语的语用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被动关系 语义
下载PDF
英语中动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中动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主要表现为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外论元不出现,动词后必须有副词修饰。关于中动句的生成过程,主要有两派意见,即移位法和词汇法。前者认为中动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名词短语的移位;后者则认为中动句在词汇... 中动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主要表现为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外论元不出现,动词后必须有副词修饰。关于中动句的生成过程,主要有两派意见,即移位法和词汇法。前者认为中动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名词短语的移位;后者则认为中动句在词汇中形成。本文坚持移位解释法,但认为利用最简方案来解释英汉语中动句的成因比管约论框架下的分析更经济合理;并且还可以解释中动句中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一是解释中动句中副词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则是解释中动句表层主语为(non_argment)非论元时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最简方案
下载PDF
中动句及物性的最简句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和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7,共8页
及物性是谓语的句法属性,由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决定。中动语态概念有待论证,因为语态标记实质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的差异。及物性更适合三分:有[u A u C]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高及物性,只带[u C]或[u A]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低... 及物性是谓语的句法属性,由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决定。中动语态概念有待论证,因为语态标记实质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的差异。及物性更适合三分:有[u A u C]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高及物性,只带[u C]或[u A]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低及物性,而无题元特征的v决定了其谓语的非及物性。中动谓语中v不含[u A]特征,故不允准施事外论元;但其[u C]特征允准致事外论元合并在spec-v P位置,是低及物性谓语。不同语言对及物性高低和有无的敏感程度不一,采用的形态标记也不一致,导致了中动句的跨语言变异现象。以及物性消解语态概念,理论上简化了语法构件,经验上合理解释了中动句的句法语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题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