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句法移位的脑神经加工机制——来自汉语被动句的ERPs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涛 江火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624,共13页
文章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汉语兼语式被动句(NP1+被+NP2+VP1+NP3+VP2)和与其结构匹配的非句法移位句为实验语料,考察了句法移位的神经加工机制,并重点探讨语迹是否在句法移位加工中起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移位句子,被动句VP... 文章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汉语兼语式被动句(NP1+被+NP2+VP1+NP3+VP2)和与其结构匹配的非句法移位句为实验语料,考察了句法移位的神经加工机制,并重点探讨语迹是否在句法移位加工中起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移位句子,被动句VP2诱发出更大的前部负波和相对较小的P600成分,而VP1只诱发出前部负波效应。分析认为,前部负波效应反映了从工作记忆中提取移位成分的加工,P600效应反映了移位成分与其语迹构建句法关联后的句法整合加工,但会受到工作记忆负荷的调控。这表明句法移位加工机制包括了句法工作记忆加工和以语迹为中介的句法整合加工,也支持了"活跃填充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移位 被动句 语迹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汉语疑问词的句法移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小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汉语疑问词的句法移位与英语疑问词的移位不同,英语疑问词带有强疑问特征,必须移位到[Spec,Comp]位置与Comp相应的特征核查,而汉语疑问词的句法移位是选择性的。相对辖域、弱跨越效应和优先效应三方面的证据表明汉语疑问词是主题,主题... 汉语疑问词的句法移位与英语疑问词的移位不同,英语疑问词带有强疑问特征,必须移位到[Spec,Comp]位置与Comp相应的特征核查,而汉语疑问词的句法移位是选择性的。相对辖域、弱跨越效应和优先效应三方面的证据表明汉语疑问词是主题,主题特征促使其移位到句首位置。疑问词的存在量词性质决定了其不能作主题;而且,将疑问词分析为主题还会带来一系列理论方面的问题。经过对相关现象的分析和理论论证之后,我们认为疑问词具有焦点性质,受焦点特征的驱使,移位到句首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移位 主题 焦点
下载PDF
生成语法理论下焦点句的移位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筱燕 杨廷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焦点句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变式句。国内外学者从句法学、语用学、认知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对其成句过程,存在着移位说和非移位说两种基本的观点。本研究从Chomsky的句法移位理论入手对英汉语中出现的各种焦点句进行分析,... 焦点句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变式句。国内外学者从句法学、语用学、认知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对其成句过程,存在着移位说和非移位说两种基本的观点。本研究从Chomsky的句法移位理论入手对英汉语中出现的各种焦点句进行分析,发现汉语焦点句虽然与英语焦点句有类似之处,但其语序更加灵活,移位更加复杂。而移位说对其中某些焦点句型缺乏普遍的解释力。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了介词语义合并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句 句法移位理论 合并假说
下载PDF
两种“给”字句移位现象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栾育青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8期52-54,共3页
本文对S1:S+V+给+01+O2和S2:s+给+01+V+O2两种句式的变换式(包括由句法因素制约而产生的变换式和由语用因素决定而产生的变换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变换式产生的句法和语用原因。另外,还阐述了S1句式使用上的句法限制以... 本文对S1:S+V+给+01+O2和S2:s+给+01+V+O2两种句式的变换式(包括由句法因素制约而产生的变换式和由语用因素决定而产生的变换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变换式产生的句法和语用原因。另外,还阐述了S1句式使用上的句法限制以及必须使用“把”字句变换式的几种情况,并说明了宾语的有定无定形式对句式的选择有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字句移位变换式句法语用
下载PDF
指宾状语句的生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永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5-53,共9页
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批评加以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指宾状语结构的基本形式为[_(VP1)NP1[_(V`)V1[_(VP2)NP2[_(V`)V2 AP]]]],其中V1为空谓词,NP2具有双重属性,整个句法结构呈现动态性和层级性,即结构中含有两个层级的概念系统和词库。这样... 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批评加以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指宾状语结构的基本形式为[_(VP1)NP1[_(V`)V1[_(VP2)NP2[_(V`)V2 AP]]]],其中V1为空谓词,NP2具有双重属性,整个句法结构呈现动态性和层级性,即结构中含有两个层级的概念系统和词库。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满足句法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双重要求。谓词的论元由于题元角色和句法格式不同而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形成词库表征,然后由计算系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导,形成各种不同的指宾状语句式。这一分析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状语 生成 句法移位 基础生成
下载PDF
汉语不及物动词论元句法性质比较的fMRI研究
6
作者 王鑫 梁丹丹 杨亦鸣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0-847,共18页
汉语不及物动词在论元句法性质层面有无二分存在理论分歧。本文借助fMRI技术,在多角度优化Wang等(2021)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比较汉语隐性非宾格结构和非作格结构加工时的脑区激活情况。汉语受事主语结构是被实验证实了的句法移位派生结构... 汉语不及物动词在论元句法性质层面有无二分存在理论分歧。本文借助fMRI技术,在多角度优化Wang等(2021)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比较汉语隐性非宾格结构和非作格结构加工时的脑区激活情况。汉语受事主语结构是被实验证实了的句法移位派生结构,将其与其他两种结构比较,能有效说明汉语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论元句法性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受事主语结构与其他两种结构相比,在左脑额下回和左脑顶下叶引起了更强激活;汉语隐性非宾格和非作格结构互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左脑额下回反映了汉语受事主语结构的句法移位操作,左脑顶下叶反映了受事题元与主语句法位置对应关系的再分析过程。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汉语隐性非宾格结构不是与受事主语结构类似的派生结构,而是与非作格结构类似的基础生成结构;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客体论元不是与受事论元类似的内论元,而是与施事论元类似的外论元。从fMRI实验结果提供的证据看,汉语不及物动词在论元句法性质层面可能不存在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内外论元 左脑额下回 左脑顶下叶 句法移位
原文传递
汉语动词性成语带宾语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7
作者 贾林华 《外文研究》 2014年第1期43-49,106,共8页
已有研究表明,汉语及物性动词成语一般不带宾语,但本文研究发现,及物性动词成语带宾语的情况实际上形成一个连续统,经常带宾语和不带宾语的情况分别处于连续统的两端,不带宾语的主要是那些粘合度高的成语,其在韵律上是句中最重的成分,... 已有研究表明,汉语及物性动词成语一般不带宾语,但本文研究发现,及物性动词成语带宾语的情况实际上形成一个连续统,经常带宾语和不带宾语的情况分别处于连续统的两端,不带宾语的主要是那些粘合度高的成语,其在韵律上是句中最重的成分,因而无法将核心重音指派给其后的宾语,导致宾语被迫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成语 宾语 韵律单位 核心重音 句法移位
下载PDF
再论现代汉语动词前后处所介词词组的句法关系
8
作者 毕罗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2,共8页
有些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处所PP)既可出现在动词前,也可出现在动词后,而且均与动词呈现相近的语义关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忽视了这两种语义相近的处所PP在句法上的推导关系,因而在句法上缺乏系统的解释力。本文在形式句法学的框架内,探... 有些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处所PP)既可出现在动词前,也可出现在动词后,而且均与动词呈现相近的语义关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忽视了这两种语义相近的处所PP在句法上的推导关系,因而在句法上缺乏系统的解释力。本文在形式句法学的框架内,探讨了及物动词带处所PP结构和非宾格动词带处所PP间的句法推导关系,进而对处所PP的句法分布和允准条件提出了新的分析,并对相关的语义范畴和语义指向问题提供了类型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PP 非宾格动词 句法移位 语义指向 分析性语言
原文传递
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 被引量:52
9
作者 韩景泉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英语中间结构因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关系 ,为检验某些语法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作出批评分析之后提出 ,生成中间结构动词经历了一个状态化的过程 ;动词性质的状态化构成了中间结构生成的基础。... 英语中间结构因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关系 ,为检验某些语法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作出批评分析之后提出 ,生成中间结构动词经历了一个状态化的过程 ;动词性质的状态化构成了中间结构生成的基础。具体地说 ,中间动词由对应的及物动词根据构词规则派生 ,动词的性质由表行为动作转为表状态。动词状态化构成规则吸纳了客体宾语的宾格和施事主语的论旨角色。中间动词在词库中就具有及物性 ,其表层主语在宾语位置上生成 ,为了满足扩充投射原则和格特征核查的需要 ,经句法移位到主语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中间结构 构词规则 中间动词 性质 句法 语义 词汇 语法理论 状态化 宾语 表层主语 投射原则 句法移位 特征 施事主目语 情态意义 泛指 性状副词
原文传递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研究:课题与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工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8年第2期2-10,共9页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研究:课题与问题程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一在生成语法诞生到现在的50年中(1957—1997),来自许多语言的材料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生成语法理论的构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汉语研究是其中比较重要,也...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研究:课题与问题程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一在生成语法诞生到现在的50年中(1957—1997),来自许多语言的材料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生成语法理论的构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汉语研究是其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有影响的一个部分。最近,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研究 生成语法 局部区域 疑问词 空语类 汉语疑问句 汉语语法 基础建设 课题与问题 句法移位
原文传递
反单向性照应的生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永忠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0,共9页
反单向性照应因涉及复杂的句法和语用关系,为检验某些语法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作出批评分析之后提出,反单向性照应的生成并未经历移位过程,而是在现有句法位置基础生成的。反单向性照应基础生成方式... 反单向性照应因涉及复杂的句法和语用关系,为检验某些语法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作出批评分析之后提出,反单向性照应的生成并未经历移位过程,而是在现有句法位置基础生成的。反单向性照应基础生成方式包括两种类型:修饰语位置基础生成和话题位置基础生成。通过前一种方式生成的反单向性照应一般占据主语域带,充当主语中心词的修饰语;通过后一种方式生成的反单向性照应一般占据附加语域带,充当话题。然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均须遵守约束原则B和C,满足显著性限制、特征相容性限制和I在I内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单向性照应 生成 句法移位 基础生成
原文传递
汉语中动句和作格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忠 《对外汉语研究》 2007年第1期74-85,共12页
汉语中动句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关系,为检验某些语言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中动句的句法特征进行总结之后,提出生成中动句的动词经历了一个作格化的过程;动词的作格化构成了中动句生成的基础。具体地说,中间动... 汉语中动句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关系,为检验某些语言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本文在对中动句的句法特征进行总结之后,提出生成中动句的动词经历了一个作格化的过程;动词的作格化构成了中动句生成的基础。具体地说,中间动词由对应的及物动词转化而来,动词性质由表行为转化为表状态。动词作格化规则吸纳了客体宾语的宾格和施事主语的论旨角色。中间动词在词库中就具有及物性,其表层主语在宾语位置上生成,为了满足扩充投射原则和格特征核查的需要,经句法移位到主语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作格化 论元抑制 句法移位
原文传递
中国英语学习者否定提升结构加工研究
13
作者 韩百敬 曾涛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86,479,共14页
有关否定提升结构加工机制的研究存在句法模式与推理模式之争。本研究采用可接受性判断任务,在中性、偏向句法和偏向推理的三种语境中,通过深层低位否定、句法移位操作和否定依存距离三个指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否定提升结构加工机制... 有关否定提升结构加工机制的研究存在句法模式与推理模式之争。本研究采用可接受性判断任务,在中性、偏向句法和偏向推理的三种语境中,通过深层低位否定、句法移位操作和否定依存距离三个指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否定提升结构加工机制。结果显示,相关指标在中性语境中不显著;但在偏向语境,特别是偏向推理的语境中显著。因此,就否定提升结构的加工机制预测而言,句法模式优于推理模式。相关结果和结论在本文提出的"显性否定(位置)敏感成分假说"下可得到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提升 句法移位 排中推理 加工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