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例对动词句法转换现象的处理
1
作者 徐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B11期18-21,共4页
本文探讨(1)何谓动词句法转换现象;(2)相关的词例应如何处理此类现象。调查研究显示,现行的英语学习词典对动词的句法转换信息处理缺乏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提出在词例中采用模板的方法系统处理动词句法转换现象。
关键词 动词 句法转换 词例 英语学习词典
下载PDF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句法转换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勇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33-134,共2页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思维、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差异也必然会在各自语言中得到体现。中西思维差异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体现在词法、句法、篇章等层次上。所以本文正是以中西民族思维倾向的差异为线索,主要分析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思维、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差异也必然会在各自语言中得到体现。中西思维差异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体现在词法、句法、篇章等层次上。所以本文正是以中西民族思维倾向的差异为线索,主要分析这种思维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句法转换方面的体现,并分析在翻译学习过程中句子表达方面要注意的英语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思维差异 翻译学习 句法转换
下载PDF
英语惯用语块的临时变体及句法转换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石洛祥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8,共6页
英语惯用语由于结构的凝固性和语义的晦涩性一直被认为没有转换潜力。根据转换生成语法,惯用语的凝固性只是个程度问题。本文以语块理论为出发点,以转换生成语法、模因论和隐喻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惯用语的临时变体和句法转换两个方... 英语惯用语由于结构的凝固性和语义的晦涩性一直被认为没有转换潜力。根据转换生成语法,惯用语的凝固性只是个程度问题。本文以语块理论为出发点,以转换生成语法、模因论和隐喻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惯用语的临时变体和句法转换两个方面探讨了其转换生成潜力。临时变体主要表现为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语义变异三方面;在句法层面上对惯用语转换不会影响惯用语的喻义。惯用语的临时变体和句法转换可以增加表达的灵活性,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块 临时变体 句法转换 创造性
原文传递
敦煌藏文与标记vi相关的句法转换
4
作者 王志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敦煌藏文动名词(G)是与动词和名词在分布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独立类别,vi兼名词性修饰语标记(记作vi1)和宾语标记(vi2)。因而,由N、vi和G构成的格式"N+vi+G"具有双重性:当vi为vi1时,格式"N+vi1+G"为表层结构;当vi... 敦煌藏文动名词(G)是与动词和名词在分布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独立类别,vi兼名词性修饰语标记(记作vi1)和宾语标记(vi2)。因而,由N、vi和G构成的格式"N+vi+G"具有双重性:当vi为vi1时,格式"N+vi1+G"为表层结构;当vi为vi2时,格式"N+vi2+G"为深层结构,可通过添加法转换为表层结构,从而把双重格式"N+vi+G"分化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 动名词 标记vi 深层结构 句法转换
原文传递
形合意合与英译汉过程中的句法结构转换
5
作者 王艳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对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转换的影响,主要涉及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差异与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的转换两个方面。
关键词 英译汉 形合 意合 句法结构转换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方式介宾状语的语义特征与变体类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岳中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5,共5页
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PX+VP"结构当能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态式/样式"... 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PX+VP"结构当能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根据语义功能,方式介宾状语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三种类别;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语义特征、抉择的对象及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介宾状语 语义特征 句法转换 语义类别 构成成分 语义指向
下载PDF
方式介宾状语的类别及其区别特征
7
作者 岳中奇 《焦作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方式介宾状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它所表述的"方式"语义范畴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行为内容"四个次范畴;相应地,方式介宾状语亦随之存在有四种类型。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介... 根据方式介宾状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它所表述的"方式"语义范畴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行为内容"四个次范畴;相应地,方式介宾状语亦随之存在有四种类型。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介词宾语的语义特征亦各不相同;这不同的语义特征则规定了它们各自的语法性质和抉择的对象,且随着方式介宾状语次类的不同,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介宾状语 语义类型 语义特征 句法转换 构成成分 语义指向
下载PDF
方式介宾状语之内涵特征重考
8
作者 岳中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A1期93-96,138,共5页
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方式介宾状语的认识和判定往往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困惑。事实上,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句法结构"PX+VP",当能够转换为"... 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方式介宾状语的认识和判定往往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困惑。事实上,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句法结构"PX+VP",当能够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机制则在于:方式介宾状语所表述的内容映射了动作行为的表层特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介宾状语 语义特征 句法转换 生成机制
下载PDF
论思维差异与汉译英视点的切换与转移
9
作者 党秋菊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4期142-143,共2页
语言是思维活动方式的外在表现,思维差异使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表达偏好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探讨思维模式差异所导致的英译汉时句子视点的切换与转移问题。
关键词 汉英翻译 思维差异 句法转换 视点切换
下载PDF
英汉关系从句的认知模式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英汉关系从句认知模式的对比在英汉句法结构转换的对比性研究中极具代表性。英汉语言思维的认知模式差异表现在英汉句法结构的认知差异上,则有"形合"和"意合"之分,反映在语言形态和结构上,则有"树型结构"... 英汉关系从句认知模式的对比在英汉句法结构转换的对比性研究中极具代表性。英汉语言思维的认知模式差异表现在英汉句法结构的认知差异上,则有"形合"和"意合"之分,反映在语言形态和结构上,则有"树型结构"与"竹型结构"的认知对比。不同的英汉认知模式影响着同一客观事实的语言逻辑的表达顺序,进而影响关系从句的句法结构的转换,即英语关系从句与汉语的偏正复合结构的定语转换关系和非定语转换关系。进而从认知心理反映的角度出发,对限制性定语和非限制定语的认知心理空间的影响进行阐述,以解决非定语转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从句 认知模式 句法结构转换
下载PDF
浅议日本汉文训读法翻译中国诗歌的局限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海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37-440,共4页
汉文训读法是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汉诗集,包括初中、高中的《国语》课本中所选用的汉诗,都是以汉文训读法的翻译形式出现。但是,训读法在汉字的配读、句法结构的转换、诗歌意象的再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汉文训读法 汉字配读 句法结构转换 诗歌意象
下载PDF
俄语动词隐喻义变的多向位分析
12
作者 彭玉海 《外文研究》 2019年第4期9-18,102,共11页
语言认知语义同句法语义、交际语义是一个互促互进的综合体,这在俄语动词隐喻义变及其语义实现中有深刻的反映。本文着眼于动词认知隐喻的语义衍生在句法语义行为上的相应体现,在认知、语义、句法一体化描写的视野下,对俄语动词的隐喻... 语言认知语义同句法语义、交际语义是一个互促互进的综合体,这在俄语动词隐喻义变及其语义实现中有深刻的反映。本文着眼于动词认知隐喻的语义衍生在句法语义行为上的相应体现,在认知、语义、句法一体化描写的视野下,对俄语动词的隐喻义变问题展开多向位解析。具体分析中,首先创新性地建立起动词隐喻义位的语义、交际、句法多维分析方法和理论架构,进而以俄语动词падать为例,从题元结构变异、交际语义功能转换、非常规语法属性及词汇-句法转换等4个方面对其隐喻义变展开个案分析,尝试从多维解析和刻画的角度深入挖掘动词隐喻认知的语义实现机制和相应的交际-句法语义变异特点,拓宽俄语动词多义句法语义整合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分析思路,推进语言认知和句法语义、词汇语义的界面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隐喻义变 题元结构变异 语义功能转换 非常规语法属性 词汇-句法转换 多向位分析
下载PDF
虚词there的句法难题与逻辑缀词理论新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会芹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9,328,共9页
本文分析了虚词ther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英汉语料佐证了there与locative-PP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重审了Chomsky的逻辑缀词思想,并经适当调整和修补,建立了逻辑缀词理论的新框架。作者认为,逻辑缀词必须有个XP与之存在语义同... 本文分析了虚词ther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英汉语料佐证了there与locative-PP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重审了Chomsky的逻辑缀词思想,并经适当调整和修补,建立了逻辑缀词理论的新框架。作者认为,逻辑缀词必须有个XP与之存在语义同指、形式共现、语类共享、句法同功等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句法结构转换是逻辑缀词显性的根本动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文章结合英汉语言的参数差异,说明逻辑缀词在不同语言类型中有强、弱之别。最后,本文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解答了there的句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there 逻辑缀词 匹配成分 处所义介词短语 句法结构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