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水夹明镜”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卢仁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16-,共1页
-
文摘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一诗(初一语文教材),其中,“两水夹明镜”一句解释较多,各不相同,但均感难以理解。比如,有的把“明镜”解释为“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园形”,说此句为“两水各带有一镜”。这个解释颇费解,因为“两水”句后的“双桥落彩虹”是说宛溪上有凤凰、济川二桥,并未说句溪有桥,那么,句溪一镜又从何来?
-
关键词
句溪
两水
谢眺
一镜
何来
宛溪
士介
旧注
文礼
长歌行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两水夹明镜”别解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强铭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Z1期50-51,共2页
-
文摘
诗人作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许多都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因此,诗歌与天文地理、自然风貌就有着紧密的关系。诗人。同其他文艺家一样,以自己特有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世界,发现自然的美。
-
关键词
天文地理
两水
句溪
谢眺
唐诗选
唐诗三百首
登楼
自天而降
古镜
城南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白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 3
-
-
作者
程芳银
-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2-63,共2页
-
文摘
李白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唐代大诗人。他的诗“逸气凌云,天然秀丽”,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为众多的诗评家所赞美。他的诗风,热情奔放,雄奇豪迈。但也有的诗却写得恬静自然,纤巧明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就是具有这种艺术特色的名篇之一。
-
关键词
李白诗
诗评家
艺术特色
句溪
谢眺
陵阳山
热情奔放
逸气
玄晖
登楼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浅见——兼与刘河同志商榷
- 4
-
-
作者
张启成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
文摘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所载刘河同志的《对<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注释的意见》一文。有一些意见是较为可取的,但也有一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对谢眺北楼及“两水”、“双桥”的地理位置的理解。刘河同志说:“
-
关键词
谢眺
贵州文史丛刊
敬亭山
比兴手法
感遇诗
陵阳山
李白诗选
句溪
唐诗三百首
行比伯夷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注释的意见
- 5
-
-
作者
刘河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
文摘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历来是注家编书入选的名篇.特别是近年来'注本'、'教参'不断出现,有的给它译注,有的给它讲解,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仔细读读某些译注,心里感到有些不安,故特将一管之见写出来,以求教正于方家.'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农业机械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古诗文译注》说:
-
关键词
大诗人李白
五言律诗
注本
注家
谢眺
古诗文
陵阳山
句溪
一管之见
唐诗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略论谢朓诗的艺术特点
- 6
-
-
作者
高国藩
-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4-17,共4页
-
文摘
南朝著名诗人谢朓(464——499),出身于建康名门大族谢家,直到唐代还有“旧财王谢堂前燕”之说。他的祖父谢述和父亲谢纬均长期生活在建康,正是建康的山山水水孕育了谢朓山水诗的诸多名篇。我曾在《南朝著名诗人谢朓及其山水诗》一文中(刊于《南京史志》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对他的山水诗之成就与价值作了大致的勾勒。本文则拟对他的山水诗之艺术特点作大致的剖析。
-
关键词
谢朓
山水诗
永明体
艺术构思
文则
南京史志
转读
陆厥
诗味
将游湘水寻句溪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教学参考
- 7
-
-
作者
颜汉春
-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1980年第2期24-27,共4页
-
文摘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领会这首诗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描写景物,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说明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是我国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
-
关键词
盛唐时代
碎叶城
句溪
教学参考
中亚细亚
热爱祖国
谢公楼
唐汝询
蓬莱宫
李白诗歌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东溪
- 8
-
-
作者
梅尧臣
-
出处
《江苏政协》
2010年第S1期36-36,共1页
-
-
关键词
东溪
句溪
李白诗
谢朓
寒沙
宛溪
首联
自然景物
孤屿
工绝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大谢诗风在南朝的接受与传播
- 9
-
-
作者
刘育霞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10期43-47,共5页
-
基金
2014-201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神仙道教与六朝诗歌研究"(2015-ZD-230)
-
文摘
晋宋之际,文坛风尚发生重大变化:“庄老告退,山水方滋。”1赫然印证这一新变的,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大力创制。陈郡谢氏的高门出身,天赋异禀的卓尔不群,加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谢灵运有生之年便大获文名于世。《宋书》本传称,大谢“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
关键词
谢灵运传论
山水诗
裴子野
晋宋
谢朓
陈郡谢氏
萧纲
过始宁墅
《诗薮》
将游湘水寻句溪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10
-
-
作者
李白
无
-
机构
不详
小虎子工作室
-
出处
《红蜻蜓》
2019年第11期7-7,共1页
-
文摘
江城①如画里,山②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④。人烟⑤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⑥上,临风怀谢公⑦?①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②山:指陵阳山,在宣城。③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
关键词
陵阳山
谢朓
句溪
两水
宣城
江城
江南地区
明镜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