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子涵 李海明 +2 位作者 肖瀚 王瑞芬 杨丽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贮水系数与导水系数6项评价指标,建立了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总体流动特征为从盆地北部流向南部,从盆地周边山区流向平原地区;研究区各分区的地下水可再生性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06到0.08之间,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孔隙地下水 数值模拟 可再生性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群决策特征根法的区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婷 王志良 +1 位作者 谢敏萍 陈海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8-222,228,共6页
【目的】基于水资源可再生的特点,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中,建立区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的准确方法。【方法】针对水资源系统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以及水资源中经常遇到的群决策问题,将粗糙集理论和群决策特征根法... 【目的】基于水资源可再生的特点,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中,建立区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的准确方法。【方法】针对水资源系统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以及水资源中经常遇到的群决策问题,将粗糙集理论和群决策特征根法相结合应用于水资源评价,即将粗糙集作为数据的预处理工具,先构造决策表,再用粗糙集进行属性约简,对约简后的指标集用多属性群决策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实例计算表明,因粗糙集能较好地处理不确定、不完备、不一致信息,故能得到更为准确、详细的评价结果。【结论】将粗糙集和群决策特征根法相结合用于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可再生性评价 粗糙集 群决策特征根法(GEM) 属性约简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圣林 周月英 +3 位作者 梁剑喜 卓文珊 卢巧慧 刘祖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水资源可再生性决定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为评估珠江三角洲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其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9个城市2012年的水... 水资源可再生性决定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为评估珠江三角洲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其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9个城市2012年的水资源可再生性均属II级,尤以深圳和肇庆最强,东莞和佛山最弱。其中,中山市的水资源可再生性主要由其社会可再生性决定,在2001-2012年间先减弱后增强。对中山及其它城市而言,加强社会水循环能力是增强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关键。对比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发现,灰关联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基本相同。可变模糊评价级别一般较前两者低一个等级,其对隶属度的计算更加精细,评价结果偏于保守。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在样本指标差异极大时易产生不合理结果,不适于珠江三角洲城市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此外,在全国标准基础上考虑珠江三角洲的水循环特点建立了"偏严格"评价标准。在该标准下,珠江三角洲各市的水资源可再生性均为III级。从严评价结果有利于促进该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可变模糊集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