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和GIS的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覃发超 刘丽君 张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7-79,共3页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文章利用RS&GIS技术,以乡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有510万公顷,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其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仍存在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RS&GIS 主体功能区 西藏
下载PDF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玮 陈基伟 +1 位作者 刘雯 李勤奋 《上海地质》 2009年第3期32-34,共3页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要求,本文对上海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用地总量少,比例高,已有建设用地比重高,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较为贫乏,...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要求,本文对上海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用地总量少,比例高,已有建设用地比重高,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较为贫乏,主要分布在远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可利用土地资源 评价 上海市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四平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入手,分别从适宜建设用地、已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指标单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等指标项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得出了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分布呈现出圈层式特点,以极丰富区域为圆心,丰度向外逐层减弱;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集中连片分布,大致以上瑞高速为轴呈南北对称、以湘江为轴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结论。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可利用土地资源 核心区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GIS的豫南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以信阳市为例
4
作者 王丽 周勇 +1 位作者 顾芬兰 刘婧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69,共5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对象,对河南省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为5级,质量等级由西南向东北逐步提高。其中,一等地和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条件优越、河流分...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对象,对河南省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为5级,质量等级由西南向东北逐步提高。其中,一等地和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条件优越、河流分布广泛、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淮滨县、固始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光山县;三等地和四等地的自然条件一般,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包括浉河区、新县、商城、罗山、息县;五等地所处区域海拔较高,坡度很大,交通不便利,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贫乏,包括新县、商城县。评价结果可以为豫南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质量评价 GIS 信阳市
下载PDF
GIS支持下可利用土地资源研究——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丽 王永刚 盖艾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7期289-293,共5页
为了研究庆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状况,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数字模型图、坡度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计算出庆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丰度分级。结果表明:庆阳市的可利... 为了研究庆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状况,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数字模型图、坡度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计算出庆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丰度分级。结果表明:庆阳市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3848.61 km2,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0.14 hm2/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各个县区分布不均衡,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欠佳,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GIS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探讨——以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方光亮 鲁成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第8期164-166,共3页
在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实际情况提出各指标项并具体给出算法,确定技术流程,然后借助GIS技术,实现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市区的后备建设用地很少,三县相对来说较为充裕,三县之间的内部差距也较小。... 在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实际情况提出各指标项并具体给出算法,确定技术流程,然后借助GIS技术,实现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市区的后备建设用地很少,三县相对来说较为充裕,三县之间的内部差距也较小。根据后备建设用地较少这一实际情况,该市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并实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可利用土地资源 算法与流程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 谢刚生 +1 位作者 陈维丽 曲新星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已远远超出其承载力,土地供需矛盾紧张,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对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可利用土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已远远超出其承载力,土地供需矛盾紧张,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对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数量来看,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为1575.04 km^2,约占总国土面积的8.4%;从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来看,信阳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0224 hm^2,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2)信阳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自然环境因素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因素是影响后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政策因素对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可重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可利用土地资源 信阳市
下载PDF
近30年黄河下游城市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时空演变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志蕾 朱纹君 齐善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6-282,共7页
黄河流域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行区域,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DEM、坡度信息,运用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法,以济南市为例,... 黄河流域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行区域,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DEM、坡度信息,运用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法,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近30年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时空演变趋势,分析了不同地域下后备土地利用资源用途的地域导向。结果表明:(1)济南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292.48 km^(2),主要分布在济南市的南部地区,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历城区和长清区后备建设用地潜力最高,天桥区、历城区、市中区后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显著,分别为13.97 km^(2),-13.84 km^(2),-9.66 km^(2)。(2)济南市后备耕地潜力较大(360.67 km^(2)),空间分布格局与后备建设用地相似,其变化幅度依次为历城区、天桥区、市中区、长清区、槐荫区、历下区,其中历城区和长清区后备耕地潜力最高。(3)基于两类用地的重叠性与差异性,结合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济南市天桥区南部、长清区与槐荫区北部衔接地带、市中区、历下区的后备土地资源可转化为建设用地。历城区中南部、长清区中部和东南地区的后备土地资源未来可转化为新增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 后备适宜建设用地 后备适宜耕地 济南市
下载PDF
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以永安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毅军 周伟 王慧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9期97-100,105,共5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是顺利完成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的重要保障,而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其测算和评价的准确性是决定适宜性...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是顺利完成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的重要保障,而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其测算和评价的准确性是决定适宜性评价科学合理性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决定"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本文以永安市各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永安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评价地理国情普查 多规合一 GIS
下载PDF
赣南苏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起明 胡梅 +1 位作者 伍恒赟 罗勇 《江西科学》 201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江西省DEM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赣南苏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赣南苏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5 845.02 k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14.9%;(2)各县(市、区)域之间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不均衡;(3)经济发展较好并且人口密集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反之则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苏区 可利用土地资源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被引量:60
11
作者 徐勇 汤青 +2 位作者 樊杰 刘若梅 周艺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DEM)、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测算和评价了2005年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28.54×104km2,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1%;全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0.34亩/人,其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低值区成片集中于青藏高原和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可利用土地资源 指标项 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土地可利用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长治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严军 侯志华 安祥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9-102,106,共5页
在主题功能区划的视角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地形图(DEM)、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长治市各乡镇为基本单元,测算和评价了2010年长治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主题功能区划的视角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地形图(DEM)、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长治市各乡镇为基本单元,测算和评价了2010年长治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长治市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63.19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5.27%;全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的平均值为0.199hm2/人,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各乡镇间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是西北太岳山和东南太行山的丘陵低山地区较为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和人口较为集聚的上党盆地以及河谷地带较为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空间分析 长治市
下载PDF
基于“三类”空间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介休市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小任 王梁 +1 位作者 徐勇 段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存在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与后备适宜耕地在城镇、农业空间分布上的重叠性问题,论文在对2类用地进行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集成评价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后备可利用土地...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存在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与后备适宜耕地在城镇、农业空间分布上的重叠性问题,论文在对2类用地进行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集成评价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用途的地域导向,并选取山西省介休市作为案例区进行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介休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大(45.3 km2),但集中连片趋势不明显。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0.16亩/人。区域后备适宜耕地面积74.1 km2,人均后备适宜耕地面积为0.26亩/人。研究区域2类用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绵山镇、连福镇等地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较大,而城区及周围地区的潜力较小。针对2类用地的重叠性和差异性,介休市城区、各乡镇中心及北部地区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未来可转化建设用地,即未来应被划归城镇空间。连福、绵山、义棠、张兰等乡镇南部地区未来可转化为新增耕地,即应被划归农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 后备适宜建设用地 后备适宜耕地 国土空间规划 “三类”空间 介休市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后备可利用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艺 徐晨娜 +3 位作者 王世新 朱金峰 吴亮 王利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8-1338,共11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到西部,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对该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异规律进行监测和评价,能有效地引导经济带开发的空间布局。基于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各地级市的后备可利...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到西部,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对该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异规律进行监测和评价,能有效地引导经济带开发的空间布局。基于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各地级市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分析:(1)后备可利用水土资源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2)人均后备可利用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资源丰度分异规律;(3)人均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匹配程度,以及区域人均后备可利用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309 849.6 km^2,后备可利用水资源1 512.21亿m^3;后备可利用水土资源人均占有量呈现由南往北、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且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人均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 人均后备可利用资源 空间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泸州市地表覆盖变化监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阳 甘泉 +3 位作者 张云 李胜 应国伟 李建勇 《测绘》 2016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泸州市2010-2014年地表覆盖变化进行监测。结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分析了泸州市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可利用土地资源与潜在退耕地。监测分析...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泸州市2010-2014年地表覆盖变化进行监测。结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分析了泸州市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可利用土地资源与潜在退耕地。监测分析结论能为泸州市加强空间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地理国情普查 变化动态度 可利用土地资源 潜在退耕地
下载PDF
楼房养猪或成为生猪生产发展新趋势--读《今日养猪业》2021年第5期有感
16
作者 李小成 《今日养猪业》 2021年第6期5-5,共1页
近些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小型养猪户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生猪养殖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环保从严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楼房养猪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今日养猪业》2021年第5期“深... 近些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小型养猪户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生猪养殖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环保从严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楼房养猪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今日养猪业》2021年第5期“深度”栏目主要围绕楼房养猪目前的发展情况、猪舍设计注意要点及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生猪生产者对楼房养猪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楼房养猪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产业发展 生猪生产 猪舍设计 注意要点 发展新趋势 生猪养殖 养猪模式 可利用土地资源
下载PDF
甘蔗种植技术
17
作者 张涵 《云南农业》 2020年第10期87-87,共1页
1上允镇地区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1.1地理环境优势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土地总面积43300 hm^2,上允镇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为若干丘陵组成的平坝,坝区面积4241 hm^2,占9.7%。全镇可利用土地资源有6454.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 1上允镇地区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1.1地理环境优势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土地总面积43300 hm^2,上允镇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为若干丘陵组成的平坝,坝区面积4241 hm^2,占9.7%。全镇可利用土地资源有6454.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全镇森林面积14379 hm^2,森林覆盖率为29.5%,为甘蔗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总面积 甘蔗种植 森林覆盖率 澜沧县 地理环境 产业的发展 可利用土地资源
下载PDF
Potential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A Review of Global Long-Term Studies 被引量:34
18
作者 WANG Xiao-Bin CAI Dian-Xiong +2 位作者 W.B.HOOGMOED O.OENEMA U.D.PERDOK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87-595,共9页
Although understood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tillage usually includes leaving crop residues on the soil surface to reduce tillage. Through a global review of long-term conservation til... Although understood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tillage usually includes leaving crop residues on the soil surface to reduce tillage. Through a global review of long-term conservation tillage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crop yield response. Research has shown several potenti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conservation tillage, such as potential carbon sequestration,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yield response. This research would provide a better perspective of the role of soil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hold promise in promoting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chnologies for dryland farming system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tillage NO-TILL reduced tillage residue management
下载PDF
A Study on Marine Region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compensation 被引量:4
19
作者 MA Caihua YOU Kui +2 位作者 MA Weiwei XIE Jun LI Fengq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2期253-256,共4页
With the using up of land resources,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ocean and th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Whether and how the ocean can be sustainab... With the using up of land resources,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ocean and th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Whether and how the ocean can be sustainably exploited as it is being exploited is an academic hot topic. This question is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a marine region and marine eco-compensation, and the amount of the loss is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Time Value of Capital. This thesis covers the study of eco-compensation between two specific subjects with clear compensation objects, and as a defined approach and standard,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operability and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good use of the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ying capacity of marine region marine eco-compensation time value of capital
下载PD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AND ITS EVALUATION IN COUNTY AREA—A Cas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Liao Chi-mei Li Lan +1 位作者 Yan Zhi-qiang Peng Ding-x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61-67,共7页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different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atur...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different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ature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to retain the quantity and productivity of land resourc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nsure land use to get onto the sustainable track. Furthermore, building index system is the key of the evaluation. In view of tendenc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chosen so widely,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hould include only three kinds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The first is the stock and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resource, viz. Areas quantity structure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t is especial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per person index of land quantity and rate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farmland. The second is the productive index of land, which includes the productivity, potentiality, stability and renewal situation of land. The third is the sustained index of land environment. On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area level, we should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tatistic indexes. With a cas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county area has been built in this thesis. Using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mean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each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land using situation, all countie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1) Sustainable Pattern contains 18 counties, which have higher land resource productivity, stronger sustained abilities of land environmen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 using in these countie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ese counties have gotten highly intensive farming, and they are all in the good circumstance. (2) Basically Sustained Pattern contains 48 counties, which productivity of land resource is of middle level. In part of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stock of land resource inclines to lower level, but their land using potentialities are still greater. Through changing land using pattern, these counties can rapidly enter in a good circumstance. (3) Critically Sustained Pattern contains 14 counties, which are mostly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s. They have less stock of land resource, lower productivity and more extensive cultivatio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renewing has been hindered, so it urgently need to be renovated. At last, the writers have explored the basic ways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in Guangxi, China — (1) Retain the stock of land resource and strictly manage farmland uses. (2) Strengthen the value accounting of land resource, and control the farmland occupation of no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3) Depend on technology advanced, optimize the land using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productive level. (4) Carry out land management all round,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nd resource. (5) Enhance evaluation researche and land monitoring,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evel of land re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 land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county area GUANGX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