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肖开华 冯动军 李秀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评价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对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喉道特征参数及孔隙参数变化幅度大。微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对... 为了评价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对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喉道特征参数及孔隙参数变化幅度大。微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对可动流体参数的影响较喉道要更大一些,在微观上可动流体参数主要受孔隙控制。孔喉半径比较大、分布范围宽是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可动用程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微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喉道进汞饱和度较孔隙进汞饱和度高的特点,说明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参数 孔喉特征 核磁共振 恒速压汞 致密砂岩储层 川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闫健 秦大鹏 +1 位作者 王平平 王海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6,共10页
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分布特征复杂,可动流体参数是评价流体分布和渗流特征的关键指标。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原理,辅以高压压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为研究对象,对30块岩心开展可动流体测试分析,将储层划... 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分布特征复杂,可动流体参数是评价流体分布和渗流特征的关键指标。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原理,辅以高压压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为研究对象,对30块岩心开展可动流体测试分析,将储层划分为Ⅰ,Ⅱ和Ⅲ共3种类型,并建立了分类标准,定量评价了3类储层中不同孔隙半径孔隙内可动流体赋存量,并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类储层对应的大孔隙发育程度、孔喉连通性和可动流体赋存量依次降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存在较大差异,Ⅰ,Ⅱ和Ⅲ类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值分别为50.35%,42.00%和21.40%;其中Ⅰ和Ⅱ类储层可动流体参数相近,且可动流体赋存量大,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可动流体主要赋存于孔隙半径为0.053~0.527μm的Ⅰ和Ⅱ类储层中。渗透率和中值半径是影响储层可动流体特征的主要因素,但Ⅰ和Ⅱ类储层可动流体主要还受孔隙度、大孔隙孔隙度、分选系数、有效孔隙度和黏土矿物的影响;而Ⅲ类储层影响因素多且杂,并未发现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参数 微观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红河油田长8段储层综合评价
3
作者 丁慧 刘亮 冉利民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24-127,13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低渗透储层束缚流体体积含量高,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亟待升级。在传统的孔隙度、渗透率及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动流体参数,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油田实际产能数据证明,该模型应用到储层综合评...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低渗透储层束缚流体体积含量高,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亟待升级。在传统的孔隙度、渗透率及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动流体参数,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油田实际产能数据证明,该模型应用到储层综合评价中解释符合率达83%,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推广至其他致密砂岩油气田的储层综合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油田 可动流体参数 储层综合评价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明明 韩淑乔 +2 位作者 董云鹏 陈江 万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水驱过程中单井产量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模型加持器,对研究区长7储层的真实取样岩心开展微观水驱油渗流实验,通过辅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水驱过程中单井产量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模型加持器,对研究区长7储层的真实取样岩心开展微观水驱油渗流实验,通过辅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下的微观水驱油渗流特征,探讨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参数、黏土矿物、驱替压力和注水体积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微观注水驱替特征以网状驱替和树枝状驱替为主,均匀驱替次之,少见蛇状驱替。不同类型驱替特征的驱油效率、残余油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均匀驱替驱油效率最高为48.84%,蛇状驱替驱油效率最低为31.73%;75%的残余油以簇状和油膜状赋存于孔喉内。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动流体参数是比其它物性参数更能准确反映与驱油效率之间关系的参数。研究结果为该区不同类型储层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型 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参数 驱油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