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差异:基于“制度-网络-文化”整合性框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宝 李万亮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可及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之一。基于制度主义的供给有效性假说,本文带回可及性的“用户视角”并引入社会网络、文化传统等因素,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差异的“制度-网络-文化”整合性框架。实证研究发现:政府... 可及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之一。基于制度主义的供给有效性假说,本文带回可及性的“用户视角”并引入社会网络、文化传统等因素,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差异的“制度-网络-文化”整合性框架。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供给有效性促进个体可及性,即社区站点的供给水平、个体层面的供需匹配显著正向影响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社会网络的合作生产与社区养老服务站存在社交服务的“替代效应”,因此社交需求较高群体的社会网络削弱了供需匹配对可及性的影响;根植文化传统的养老责任、供给方式等福利态度具有“促进效应”,增强了供给水平对可及性的影响,但不调节供需匹配对可及性的影响,即面对现实之需时价值驱动让位于理性选择。本文试图揭示从“政府供给”转到“个体可及”的机制,拓展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和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服务 可及性差异 制度主义 社会网络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可识别性框架下的汉语话题指称特征考察
2
作者 年震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42-48,共7页
从指称的可识别性框架出发,对汉语话题具有有定、无定、非定等指称特征事实进行统一考察。研究发现:1.汉语句法话题的必要指称特征表现为可识别性框架中的定指活跃状态。2.学界所讨论的无定、无指、非指称等非有定话题并非句法话题,而... 从指称的可识别性框架出发,对汉语话题具有有定、无定、非定等指称特征事实进行统一考察。研究发现:1.汉语句法话题的必要指称特征表现为可识别性框架中的定指活跃状态。2.学界所讨论的无定、无指、非指称等非有定话题并非句法话题,而是语篇中经过文本回指、对比关联、定指回指等激活过程而形成的定指话题。3.非有定话题的允准不仅需要对话题所指进行修饰锚定,还需要对述题的谓语类型进行阶段性的锚定。就认知语用而言,话题的指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话题所指的指称特征层次变化、话题所指的语用可及性差异,本质上是话题所指与述题信息之间的动态可识别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话题 指称特征 可识别性框架 动态变化 可及性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