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可变几何形状进气道控制系统综合研究
1
作者 蔡小斌 王红 +2 位作者 胡飞 于洪利 胡超杰 《测控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1-3,6,共4页
论述了飞机进气道可变几何形状控制系统的鲁棒设计方法和系统的综合试验。针对基于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πk 参数进行调节的进气道系统 ,给出了试验技术要求和严酷环境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进气道控制系统 鲁棒控制 综合试验 飞机空气动力学 可变几何形状
下载PDF
装有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的高功率、宽扭矩范围、高效率的发动机 被引量:1
2
作者 Kazuo Inoue 张迈仁 华觉源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8-48,共11页
新研制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其涡轮箱内装有四对固定的和可移动的导向叶片。配有这种涡轮增压器的1.2升试验性汽油机装在一辆轿车上。这种可变几何形状的机构不需要放气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6000r/min时的增压压力为93.3KPa(700mm... 新研制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其涡轮箱内装有四对固定的和可移动的导向叶片。配有这种涡轮增压器的1.2升试验性汽油机装在一辆轿车上。这种可变几何形状的机构不需要放气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6000r/min时的增压压力为93.3KPa(700mmHg)。本文介绍了这种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工作情况、性能数据以及1.2升试验性发动机和该种轿车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发动机 可变几何形状
全文增补中
某机进气道可变几何形状控制系统的动态设计
3
作者 于在洋 《飞机设计》 1989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描述了某机进气道可变形状控制系统的动态设计的基本方法,给出了一些动态试验结果,并与苏制米格-23飞机同类系统作了比较。
关键词 进气道 可变几何形状 控制系统 动态设计 飞机
下载PDF
对可变几何形状进气道两种补偿控制的分析与比较
4
作者 于在洋 《飞机设计》 1990年第2期73-77,11,共6页
关键词 可变几何形状 进气道 补偿控制
下载PDF
可变涡轮几何形状的涡轮增压器 被引量:3
5
作者 J.Baets M.Zehnder 沈一林 《国外内燃机车》 1998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可变几何形状 柴油机
原文传递
福特与雪铁龙联合制造的2.2L DuratorqTDCi高性能柴油发动机
6
作者 孙平 《汽车与配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2-23,共2页
2_2L Duratorq TDCi柴油机采用第三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柴油微粒捕集器等新技术,使该发动机具有良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达到欧IV排放标准的良好排放性能。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排放性能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雪铁龙 制造 福特 可变几何形状 涡轮增压器
下载PDF
涡轮增压技术提高发动机功率输出
7
作者 吴新潮 《内燃机》 1992年第5期30-31,33
本文介绍了Holset公司研究的设计制造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的新技术。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发动机转速 可变几何形状 增压技术 涡轮机 压力比 增压压力 径向压气机 比功率 空气动力
全文增补中
依维柯Cursor 13发动机登台多轴自卸汽车
8
作者 杨通顺 《汽车与配件》 2002年第9期22-23,共2页
一、Cursor发动机的更新计划 随着新型Cursor 13直列6缸发动机的试制成功,依维柯已经完成了用于重型货车领域的一整套发动机更新计划.这项计划开始于1999年生产的7.8L小型Cursor 8,包括于2000年试制的10.3L排量Cursor 10,以及以同一风... 一、Cursor发动机的更新计划 随着新型Cursor 13直列6缸发动机的试制成功,依维柯已经完成了用于重型货车领域的一整套发动机更新计划.这项计划开始于1999年生产的7.8L小型Cursor 8,包括于2000年试制的10.3L排量Cursor 10,以及以同一风格开发的新型Cursor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sor发动机 多轴自卸汽车 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 依维柯重型汽车
下载PDF
斯堪尼亚欧Ⅴ技术平台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晓岚 《商用汽车》 2007年第8期112-112,共1页
斯堪尼亚公司不久前对外展示了首款没有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而能够满足欧Ⅴ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作为EGR技术的坚定信奉者,新发动机没有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而是在采用EGR(废气再循环)的基础上,再配合新型的XPI燃... 斯堪尼亚公司不久前对外展示了首款没有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而能够满足欧Ⅴ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作为EGR技术的坚定信奉者,新发动机没有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而是在采用EGR(废气再循环)的基础上,再配合新型的XPI燃油共轨喷射系统,以及一个可变几何形状的涡轮增压系统来达到严格的欧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堪尼亚公司 技术平台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EGR技术 共轨喷射系统 涡轮增压系统 可变几何形状 欧Ⅴ排放标准
原文传递
Cummins 2007涡轮增压柴油机整机高效计算模型
10
作者 Anup M.kulkarni 车玲 《国外内燃机车》 2011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介绍一种精确、灵活而且高效的柴油机整机计算模型,其包括一个适用于排量为6.7L、带冷却的废气再循环(EGR)、空气冷却和多级喷油装置的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多区准维燃烧子模型。该模型的发动机性能和NOx排放量预测能力已在22种发动... 本文介绍一种精确、灵活而且高效的柴油机整机计算模型,其包括一个适用于排量为6.7L、带冷却的废气再循环(EGR)、空气冷却和多级喷油装置的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多区准维燃烧子模型。该模型的发动机性能和NOx排放量预测能力已在22种发动机运行工况下得到验证。模型的输入值仅是实际的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作用",包括喷油率、喷射定时、EGR阀位置以及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VGT)齿条位置。对于空气/EGR路径控制,模型的运行采用"开式"和"闭式"两种回路控制方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运行结果均与试验数据非常吻合。模型输出包括缸内压力和放热、扭矩、燃烧定时、燃油消耗率、EGR流量、空气流量、排气压力、进气压力和NOx排放量。该模型可预测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其平均绝对误差对于开式回路空气/EGR控制方式为真实值的5%~18%;对于闭式回路空气/EGR控制方式,其平均绝对误差为其真实值的5%~11%。另外,模型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对增压、中冷空气/EGR气体在缸内燃烧和排放产生过程进行综合性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计算模型 燃油消耗 NOX排放量 废气再循环(EGR) 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VG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