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可变剪切基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莹 张明晖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87-90,共4页
肺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所有肺癌的80%~85%。但NSCLC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变剪切是指一个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产生不同m... 肺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所有肺癌的80%~85%。但NSCLC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变剪切是指一个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产生不同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可变剪切是调节基因表达和产生蛋白质组多样性的重要机制,可变剪切基因异常几乎与肿瘤细胞的所有特征表型有关,能够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耐药。在NSCLC中的可变剪切基因主要有MET、GLDC、RBM、Bcl-xL、SRSF、ADD3等,这些可变剪切基因能够参与NSCLC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因此,深入探索可变剪切基因,或可为NSCLC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变剪切基因 靶向治疗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法对中国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布娟 刘敬 +2 位作者 庞宏蕾 刘峰 王乐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背景 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目前研究致病基因突变较为理想的检测手段.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的3例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该... 背景 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目前研究致病基因突变较为理想的检测手段.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的3例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中国汉族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共有4代48人家系成员,其中Ⅰ1和Ⅰ2已去世.在Ⅱ、Ⅲ、Ⅳ代中各取1例患者的静脉血8 ~ 10 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和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HA PMAP8、dbSNP130和1000 Genome Project数据库进行比对,过滤已报道的常见变异后,再过滤掉同义突变,最后通过Sanger法测序排除外显子测序的假阳性结果,筛选出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该家系的所有成员中共11例患病者,且各代均有患病者,男女发病比例相当,符合ADCC的遗传规律,所有患者均为核性白内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在各候选基因中,主要内源性蛋白(MIP)基因是ADCC的已知基因,故采用Sanger法首先对MIP基因进行验证并确定杂合突变(chr12:56845250 C>T)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该突变位于剪切位点上,造成由第4外显子编码的61个氨基酸被亮氨酸-组氨酸-丝氨酸所替代,导致异常截短蛋白的产生.结论 MIP基因剪切位点的杂合突变是导致该ADCC家系致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白内障/遗传 膜糖蛋白/基因 突变/基因 水通道蛋白/遗传 可变剪切/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 中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