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
作者 成军 施双双 +5 位作者 钟彦伟 夏小兵 王刚 王琳 刘妍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397,共4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 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core ScFv。以重组的HCV核心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 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core ScFv。以重组的HCV核心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有HCV core 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 ,经NcoI/NotI酶切鉴定 ,该ScFv基因由 75 0bp组成。将其亚克隆到 pCANTAB5E表达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 ,符合ScFv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 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 core ScFv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证实表达的HCV core ScFv具有重组HCV核心蛋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对转化的JM10 9大肠杆菌上清中表达的HCV core 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证实表达的HCV core ScFv的分子量为 2 8kDa。为应用HCV core 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单链可变区抗体 表达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6 位作者 蔡炯 王刚 洪源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E2)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IdscFv),为研制HCVE2的抗-Id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抗HCVE2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 目的: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E2)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IdscFv),为研制HCVE2的抗-Id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抗HCVE2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出53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黏附法、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获得与HCVE2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独特型抗体单链可变区片段(抗-IdscFv)的阳性克隆,并对HCVE2特异性抗-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对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后,结合到包被平皿的噬菌体与第一轮相比,富集了12倍.用酶联免疫黏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第五轮筛选后上清液中含有的抗-IdscFv与HCVE2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其中有18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50nm)值较高(E11A450nm0.928,E14A450nm1.152,E17A450nm1.136,E28A450nm1.163,E53A450nm0.965).对这些噬菌体抗体进行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交叉反应后,确定其中有5株交叉反应较弱(E11A450nm0.044,E14A450nm0.062,E17A450nm0.166,E28A450nm0.012,E53A450nm0.069),结合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最后确定1株(E28)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DNA大小为768bp.结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单抗HCVE2的抗-IdscFv,本实验结果为开展用抗-IdscFv防治丙型肝炎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E2 筛选 鉴定 HCV 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5 位作者 王刚 洪源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为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 HCV核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可与HCV核心蛋... 为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 HCV核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可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噬菌体集落。随机挑选 6 0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HCV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核心蛋白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 ,在随机挑选的 6 0个克隆中 ,有 2 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 5 0nm)值较高 ,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交叉反应后 ,确定了其中有 6株交叉反应较弱 ,结合 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 ,最后确定 1株阳性克隆 ,提取质粒 ,进行DNA序列测定 ,DNA大小为 76 8bp。本实验结果提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抗 HCV核心蛋白的抗 IdscFv ,为开展用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可溶性HCV非结构蛋白NS3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3
4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3 位作者 刘妍 董菁 杨继珍 张玲霞 《肝脏》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获得可溶性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NS3 ScFv和进一步HCV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非结构蛋白NS3为包被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 目的 获得可溶性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为得到纯度高、活力强的NS3 ScFv和进一步HCV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非结构蛋白NS3为包被抗原,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HCVNS3人单链抗体ScFv片段克隆,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及免疫活性测定。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转化琥珀突变非抑制型大肠杆菌HB2151;IPTG诱导表达HCV NS3可溶性单链抗体;ELISA和dot blot检测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克隆了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经DNA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抗体基因由747个碱基组成。ELISA和dot 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HB2151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可溶性HCV NS3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具有结合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特异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克隆、鉴定并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了可溶性的ScFv-N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单链可变区抗体 表达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4A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5 位作者 王刚 洪源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探索新型治疗方法 ,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4A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HCVNS4A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 ,从噬菌体单链可... 为探索新型治疗方法 ,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4A的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抗 IdscFv)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抗HCVNS4A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随机挑选 82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 ,获得与HCVNS4A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NS4A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 82个克隆中有 4 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 (A4 5 0nm)值较高 ,将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交叉反应 ,确定其中有 7株交叉反应较弱 ,结合 2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 ,最后确定 1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 ,进行DNA序列测定 ,DNA为 789bp。本实验结果提示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抗HCVNS4A的抗 IdscFv,为开展用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NS4A 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HCBP6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被引量:9
6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7 位作者 张忠东 孙敏 李强 李克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肝细胞结合蛋白6(HCBP6)的特异性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生物合成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的HCV核心蛋白的肝细胞结合蛋白6(HCBP6)16肽固相包被于Nunc板...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肝细胞结合蛋白6(HCBP6)的特异性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生物合成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的HCV核心蛋白的肝细胞结合蛋白6(HCBP6)16肽固相包被于Nunc板,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出48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获得与HCBP6结合活性较强的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的阳性克隆,并对HCBP6特异性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对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经过5轮“黏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后,结合到包被平皿的噬菌体与第一轮相比,富集了162倍。用酶联免疫黏附法测定第5轮筛选后上清液中含有的噬菌体抗体与HCBP6结合活性。其中有30株克隆ELISA的吸光度(A450 nm)值较高(P8 nm 0.77,P240.714,P26 0.728,P29 0.723,P38 0.803,P39 0.762,P43 0.747等)。对这些噬菌体抗体进行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交叉反应后,确定其中有7株交叉反应较弱(P80.145,P24 0.119,P26 0.17,P29 0.186,P38 0.118,P39 0.138,P43 0.178),结合2次ELISA重复实验的/4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最后确定1株(P24)阳性克隆。提取质粒,SfiI/NotI双酶切后,将片段亚克隆到pCANTABSE载体,进行DNA序列测定,DNA大小为771 bp,符合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典型的骨架区(FR)及互补决定区(CDR)的序列结构。结论: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HCBP6的sc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肝细胞结合蛋白6 特异性人源化单链可变区抗体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酵母双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9
7
作者 成军 施双双 +5 位作者 钟彦伟 夏小兵 王刚 王琳 刘妍 陈菊梅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E2 ScFv。以重组的HCVE2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有H...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蛋白E2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JM10 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 E2 ScFv。以重组的HCVE2蛋白为包被抗原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到含有HCV E2 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 ,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 ,经Ncol/NotI酶切鉴定后 ,该ScFv基因由 75 0bp组成 ,将其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 ,符合ScFv的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 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E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证实表达的HCV E2 ScFv具有与重组HCVE2蛋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 ,对转化的JM10 9大肠杆菌上清中表述的HCV E2 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证实表达的HCV E2 ScFv的分子量为 2 8kD。为应用HCV E2 ScFv进行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内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 单链可变区抗体 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2 位作者 施双双 王刚 陈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结构蛋白E2为固相包被抗原 ,从半合成的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3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抗原特异性和结合活性较强的HCVE2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片段 ,片段为 771bp,阳性克...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结构蛋白E2为固相包被抗原 ,从半合成的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3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抗原特异性和结合活性较强的HCVE2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片段 ,片段为 771bp,阳性克隆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 ,并对HCVE2特异性ScFv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的HCVE2ScFv片段 (771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包膜蛋白E2 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抗独特型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6 位作者 张忠东 李强 洪源 王琳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肝脏》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制备丙型肝炎病毒 (HCV )非结构蛋白NS5 (NS5 )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 IdscFv) ,为研制HCVNS5的抗 Id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HCVNS5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 目的 制备丙型肝炎病毒 (HCV )非结构蛋白NS5 (NS5 )的抗独特型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抗 IdscFv) ,为研制HCVNS5的抗 IdscF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将HCVNS5单克隆抗体固相包被于Nunc板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随机挑选 80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交叉反应和竞争抑制实验 ,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 ,获得与HCVNS5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IdscFv阳性克隆 ,并对HCVNS5特异性抗 IdscFv的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的HCVNS5抗 IdscFv片段由 786bp组成 ,具有结合HCVNS5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结论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HCVNS5的抗 IdscFv。本实验结果为开展用抗 IdscFv防治丙型肝炎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5 抗独特型抗体 单链可变区抗体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元元 金朵 +1 位作者 付骋宇 祁志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86-393,共8页
目的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溶性单链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抗体,鉴定其免疫活性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cFv和pET42a(+)-scFv并转化BL21(DE3),重组菌经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 目的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溶性单链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抗体,鉴定其免疫活性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cFv和pET42a(+)-scFv并转化BL21(DE3),重组菌经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scFv/GST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用FactorXa切除GST标签获得scFv,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其进行鉴定。scFv对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异性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进行分析。结果经0.1mmol/LIPTG诱导后,重组菌BL21(DE3)-p ET28a(+)-scFv和BL21(DE3)-pET42a(+)-scFv表达的目标蛋白分别为包涵体抗体和部分可溶性抗体。经鉴定,可溶性scFv相对分子量约为30k Da,效价为1:25600。同源半抗原Hap1对单链抗体sc Fv的IC50为2.43μg/mL,检出限为0.045μg/mL;scFv抗体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有较高特异性,IC50分别为3.29、4.72和5.55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该抗体对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该研究可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单链可变区抗体 多残留免疫分析
下载PDF
抗生物素化三聚氰胺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筛选与鉴定
11
作者 马巍娜 刘雪林 +4 位作者 宋宏彬 沈建良 黄友章 刘毅 向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筛选生物素化三聚氰胺人源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为研究相关快速检测试剂盒创造条件。方法本试验利用生物素化三聚氰胺为包被抗原,从半合成噬菌抗体库中筛选其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片段。即采用菌噬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链亲和素-生物素标... 目的筛选生物素化三聚氰胺人源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为研究相关快速检测试剂盒创造条件。方法本试验利用生物素化三聚氰胺为包被抗原,从半合成噬菌抗体库中筛选其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片段。即采用菌噬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三聚氰胺为固相包被靶抗原,把靶抗原包被在免疫平板上,加入噬菌体抗体库,则头部带有能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分子的噬菌体就被固定在免疫平板上,不能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则被漂洗掉;将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洗脱下来,侵染大肠杆菌,就可以得到含抗体基因的噬菌粒。结果从半合成的菌噬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后,获得抗原特异性和结合性较强的生物素化三聚氰胺scFv片段。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鉴定后,筛选得到了抗生物素化三聚氰胺的噬菌体抗体基因片段,为下一步亲和力鉴定、蛋白表达及开发相关检查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筛选 三聚氰胺 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生物素化
下载PDF
抗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12
作者 路蔓 刘昕阳 +6 位作者 龙敏 王琛 刘冲 郜赵伟 欧阳永日 陈曦 张惠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0-21,24,共3页
目的构建抗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V2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免疫活性检测。方法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针对抗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序列的引物,构建PRsetC/V23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Pst1酶切... 目的构建抗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V2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免疫活性检测。方法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针对抗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序列的引物,构建PRsetC/V23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Pst1酶切以及DNA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原核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含V23基因的原核表达工程茵。经IPTG诱导后,用带His标签的磁珠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抗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免疫活性。结果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RsetC/V23经单酶切和测序分析显示,构建的V23基因与设计序列100%一致。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显示在31×103处出现一条明显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在80×103处出现AEG-1特异反应条带,ELISA检测显示阳性结果。结论成功构建了PRsetC/V23原核表达质粒及V23原核表达工程茵,该工程茵可表达抗AEG-1单链可变区抗体蛋白,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单链可变区抗体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抗细粒棘球蚴B抗原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临床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陈新华 温浩 +4 位作者 张金辉 林仁勇 张琰 张静萍 郑树森 《地方病通报》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评价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Western-blot检测ScFv识别的抗原表位,并检测该抗体与包虫病病人囊液、血清中循环抗原的结合,与其它肝占位疾病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 ScFv识... 目的 评价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Western-blot检测ScFv识别的抗原表位,并检测该抗体与包虫病病人囊液、血清中循环抗原的结合,与其它肝占位疾病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 ScFv识别囊液抗原位点单一,特异性优于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低,但检测囊液及血清循环抗原的敏感性低于多克隆抗体。结论 对临床使用ScFv诊断进行了初步尝试,直接ELISA法检出率不高,应改进为双抗体夹心法或多种抗体铺底捕获法来检测循环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B抗原 单链可变区抗体 诊断
下载PDF
抗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B抗原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与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新华 温浩 +4 位作者 张耀新 钟彦伟 成军 李克 王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 筛选并表达抗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 B抗原 (r- Ag B)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 Fv) ,为细粒棘球蚴 B抗原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及包虫病的基因治疗开辟新途径。 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纯化的细粒棘球蚴 B抗原为固相抗原 ... 目的 筛选并表达抗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 B抗原 (r- Ag B)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 Fv) ,为细粒棘球蚴 B抗原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及包虫病的基因治疗开辟新途径。 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纯化的细粒棘球蚴 B抗原为固相抗原 ,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 ,从半合成的噬菌体抗体库中获得了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较强的含抗 r- Ag B的 Sc Fv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 ,提取质粒 ,经 Sfi /Not 酶切鉴定后 ,亚克隆到 p CANTAB5 E载体上 ,转化大肠杆菌 XL1 - Blue,经 IPTG诱导 ,表达可溶性 Sc Fv。 结果 筛选得到的 Sc Fv片段基因为 76 8bp,经 SDS- PAGE鉴定 ,在大肠杆菌 XL1 - Blue中表达的 Sc Fv分子质量约 2 8ku,经过 EL ISA和 Western- Blot检测 ,该单链抗体具有较强的抗原结合特性和特异性。 结论 细粒棘球蚴重组 B抗原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筛选和表达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细粒棘球蚴重组B抗原 包虫病 原核系统
下载PDF
抗HEV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15
作者 倪勤 成军 +6 位作者 钟彦伟 王松山 施双双 董菁 夏小兵 张耀新 翟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筛选和鉴定抗戊型肝炎病毒 (HEV)开放读码框架 2 (ORF2 )的人源化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方法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 HEV ORF2多肽做为固相包被抗原 ,从半合成的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中经过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及... 目的 :筛选和鉴定抗戊型肝炎病毒 (HEV)开放读码框架 2 (ORF2 )的人源化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方法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 HEV ORF2多肽做为固相包被抗原 ,从半合成的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中经过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DNA序列分析鉴定 ,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抗 -HEV ORF2单链可变区抗体 ,并以间接酶标法用该抗体对戊型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 HEV ORF2抗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筛选到的抗 - HEV ORF2的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 ,该抗体基因由 795 bp组成 :EL IS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抗 - HEV ORF2人源化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能与重组 HEVORF2抗原特异性结合 ,并能够特异性识别戊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 HEV抗原。结论 :此法筛选的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亲和性较好 ,特异性强 ,较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简便 ,周期短 ,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单链可变区抗体 噬菌体
下载PDF
使用优化的信号肽和密码子在Expi293F细胞中高表达重链抗体可变区抗体
16
作者 谭书桢 董虎 +5 位作者 潘颂佳 穆素雨 陈永杰 张韵 孙世琪 郭慧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19-4227,共9页
重链抗体可变区抗体(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VHH)已被广泛用于药物治疗、诊断和研究。大肠杆菌是生产VHH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但可能会导致VHH的生物活性降低。哺乳动物细胞是目前最理想的VHH表达宿主之一。本研究通过优... 重链抗体可变区抗体(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VHH)已被广泛用于药物治疗、诊断和研究。大肠杆菌是生产VHH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但可能会导致VHH的生物活性降低。哺乳动物细胞是目前最理想的VHH表达宿主之一。本研究通过优化VHH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和密码子,以期提高VHH在Expi293F细胞中的产量。VHH1-Fc被用于筛选SP,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选出的SP IFN-α2分泌效果最佳;通过提高基因的GC3和GC含量,VHH1的产量提高了约1倍,且对VHH1与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的结合活性无明显影响;其他5种重组VHHs分别连接SP IFN-α2并进行密码子优化,其平均产量大于191.6mg/L。此外,这些VHHs在培养上清中具有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优点。本研究证实SP IFN-α2和密码子优化可以在Expi293F细胞高效表达VHH,为VHH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链抗体可变区抗体 信号肽 密码子优化 表达
原文传递
给予卵清蛋白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可抑制小鼠食物过敏
17
作者 万冲 吴美英 +4 位作者 张雨晴 邵俊维 骆晴晴 鞠吉雨 徐灵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g SD处理组、100μg SD处理组,每次接触卵清蛋白(OVA)24 h前给予相应处理。激发后评估小鼠腹泻发生情况,测肛温,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情况。分离培养未成熟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分别以10 ng/mL脂多糖(LPS)、50 ng/mL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1000 ng/mL scFv DEC蛋白、(10、100、1000)ng/mL SD蛋白刺激培养24 h,检测上清中IL⁃10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预防性给予SD蛋白,发生腹泻的小鼠数量明显减少,肛温差显著减小,血清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IL⁃4水平显著降低;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SD体外刺激BMDC培养上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结论SD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耐受减轻实验性食物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食物过敏 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嵌合蛋白(SD)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末端蛋白重链可变区抗体体外抑制病毒的复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俊岩 汤勃 +3 位作者 周吉军 邓春青 兰林 王宇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用蛋白片段互补法(PCA)选择HBV多聚酶末端蛋白(TP)重链可变区(VH)抗体,研究特异性VH抗体体外抑制HBV的复制与分泌。方法以HBV多聚酶TP区为抗原,用PCA法进行特异性VH抗体筛选。特异性VH抗体基因定向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Zeo... 目的用蛋白片段互补法(PCA)选择HBV多聚酶末端蛋白(TP)重链可变区(VH)抗体,研究特异性VH抗体体外抑制HBV的复制与分泌。方法以HBV多聚酶TP区为抗原,用PCA法进行特异性VH抗体筛选。特异性VH抗体基因定向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ZeoSV2(+),构建pZeoSV2(+)-VH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HepG2.2.15细胞,观察特异性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用PCA法从抗体库中选择出3个特异性抗体:VH1、VH2和VH3,其中与抗原亲和力最高的是VH1。转染pZeoSV2(+)-VH1的HepG2.2.15细胞比未转染pZeoSV2(+)-VH1或只转染空载体pZeoSV2(+)的HepG2.2.15细胞病毒颗粒分泌明显减少,上清液内为2.9787±0.2761比5.1504±0.2761和5.2951±0.2410(P〈0.05);细胞内为5.2839±0.1629比8.3004±0.3232和8.5321±0.1383(P〈0.05)。结论用PCA法可从抗体库中选择出HBV多聚酶TP区特异性VH抗体,该抗体在体外可抑制HBV的复制与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蛋白质片段互补 重链可变区抗体
原文传递
抗棘球蚴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抑制人体包虫原头节的初步实验
19
作者 陈新华 温浩 +6 位作者 刘辉 张琰 阿孜古丽·吐尔逊 林仁勇 张金辉 马旭东 郑树森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目的 建立人体包虫原头节的体外培养模型 ,评价抗棘球蚴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抑制人体包虫原头节的效果。方法 无菌抽取人体包虫囊肿原头节 ,与ScFv高 (1mg/L)、中(0 .1mg/L)、低 (0 .0 1mg/L)剂量组和对照组 (等量的培养液 )共... 目的 建立人体包虫原头节的体外培养模型 ,评价抗棘球蚴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抑制人体包虫原头节的效果。方法 无菌抽取人体包虫囊肿原头节 ,与ScFv高 (1mg/L)、中(0 .1mg/L)、低 (0 .0 1mg/L)剂量组和对照组 (等量的培养液 )共同培养 ,比较各组原头节死亡率和残余ScFv浓度 ,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剂量ScFv组原头节死亡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作用天数增加 ,高剂量ScFv组原头节结构逐渐被破坏、皱缩、崩解。结论 该ScFv具备体外抑制人体原头节的作用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头节 人体 对照组 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死亡率 高剂量 棘球蚴 培养液 体外培养 低剂量
原文传递
抗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B抗原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的筛选、鉴定和免疫活性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新华 温浩 +3 位作者 张耀新 钟彦伟 成军 李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抗细粒棘球蚴 人工重组 B抗原 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免疫活性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