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海军 李灵犀 陈龙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3期79-83,共5页
利用集合理论的一些相关知识,研究了孤立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提出了孤立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方法。与传统交通路口模糊信号控制的方法相比,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相位顺序、相位时间以及相位组合更加灵活,更适应交通路口实时变化的... 利用集合理论的一些相关知识,研究了孤立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提出了孤立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方法。与传统交通路口模糊信号控制的方法相比,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相位顺序、相位时间以及相位组合更加灵活,更适应交通路口实时变化的交通状况,同时可变相位信号控制能够适应不同形状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用TSIS仿真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糊控制,是进行路口信号控制的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路口 可变相位 信号控制 系统仿真
下载PDF
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可变相位中心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元松 董明玉 +1 位作者 何绍林 邓冀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导出了直线阵列存在相位中心的条件。为了能把不存在相位中心的定向天线单元应用到干涉仪测向系统 ,提出了可变相位中心概念 ,并给出了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可变相位中心计算实例。
关键词 可变相位中心 对数周期天线 偶极子天线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基于可变相位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现敏 冷宁 +1 位作者 姜景玲 袁咪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为适应交通量波动较大的交叉口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可变相位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即交叉口信号的相序与相位组合可以实时动态调整。在车联网环境下信息双向和实时传输的基础上,根据公交车进入通信范围时的时间、速度以及交叉口排... 为适应交通量波动较大的交叉口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可变相位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即交叉口信号的相序与相位组合可以实时动态调整。在车联网环境下信息双向和实时传输的基础上,根据公交车进入通信范围时的时间、速度以及交叉口排队状态的不同,建立了不同情况下公交车到达时间预测模型;然后根据公交车到达时间为不同候选方案分配绿灯时间,并以乘客通过率最大为目标,选取最优方案作为下一绿灯相位;最后利用VISSIM仿真平台的COM接口与Python编程软件搭建了车联网仿真平台,并以长春市光谷大街与飞跃路交叉口为例实现了该方法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道路饱和度为0.8、0.9、1.0时,文中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少交叉口人均延误;当道路饱和度为0.9、公交车比例为2%、4%、6%时,该方法可减少公交车延误达40%以上。因此,文中所提方法更适用于公交车比例较低的未饱和交叉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优先 可变相位 信号控制 车联网
下载PDF
基于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的两片式线偏振态转换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继军 张大勇 +2 位作者 李剑峰 刘海涛 罗飞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Jones矩阵法,理论上分析了方位角分别为0°和-45°的2个可变相位延迟器组成的偏振转换器可实现任意偏振态到水平线偏振态的转换,并推导出可变相位延迟器延迟量的表达式。利用自主研制的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的相位延迟,在1 V... 利用Jones矩阵法,理论上分析了方位角分别为0°和-45°的2个可变相位延迟器组成的偏振转换器可实现任意偏振态到水平线偏振态的转换,并推导出可变相位延迟器延迟量的表达式。利用自主研制的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的相位延迟,在1 V~2.7 V范围,根据驱动电压连续线性可调的特性,设计了两片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组成的偏振态转换器,实现了随机偏振态(Stokes参数为(-0.567,0.752,0.36))到水平偏振态(Stokes参数为(1,0,0))的可控调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该偏振态转换器还可以实现其他任意偏振态到水平偏振态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转换器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 偏振态
下载PDF
日本汽车发动机可变相位配气机构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思湘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4期6-10,共5页
前言 四行程发动机进排气门的配气相位与升程,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消耗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佳值应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为此,日本一些汽车公司在发动机上采用了可变相位的配气机构技术[简称MIVEC(三菱)或VTEC(本田)]。 ... 前言 四行程发动机进排气门的配气相位与升程,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消耗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佳值应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为此,日本一些汽车公司在发动机上采用了可变相位的配气机构技术[简称MIVEC(三菱)或VTEC(本田)]。 另外,在发动机低速小负荷工况时,为了减少换气损失,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日本的一些汽车发动机还采取了使半数气缸停止工作的技术(简称MD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配气机构 可变相位 日本 发展
下载PDF
可变相位中心天线阵校准技术
6
作者 孙学军 《无线电工程》 2009年第12期43-45,共3页
某类型可变相位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随频率和入射方位变化,而且受到天线阵架设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理想计算相位中心的基础上,在现场发射测试信号来修正各种误差引起的相位中心变化。提出一种现场校准方法,设计了校准天线的架设方法,... 某类型可变相位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随频率和入射方位变化,而且受到天线阵架设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理想计算相位中心的基础上,在现场发射测试信号来修正各种误差引起的相位中心变化。提出一种现场校准方法,设计了校准天线的架设方法,推导出由测向基线相位差计算天线单元相位中心与阵中心距离的方程。仿真表明,天线单元相位中心经过校准后,空间谱测向算法的空间分辨力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相位中心天线 相位中心 校准 空间谱
下载PDF
空间用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相位延迟测试系统的电子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威 林佳本 +4 位作者 侯俊峰 张洋 朱晓明 邓元勇 王东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9-860,共12页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由于其调制速度快、重量轻、无运动部件等特点成为空间光学仪器中新的研究热点。然而,LCVR中的液晶属于高分子材料,其空间适应性有待考核验证。由于地面环境模拟试验无法同时还原太空中的所有参数,因此亟需研...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由于其调制速度快、重量轻、无运动部件等特点成为空间光学仪器中新的研究热点。然而,LCVR中的液晶属于高分子材料,其空间适应性有待考核验证。由于地面环境模拟试验无法同时还原太空中的所有参数,因此亟需研制一台符合卫星搭载要求的LCVR空间特性试验仪,来研究液晶器件在真实星载环境下的电光性能(相位延迟-电压曲线稳定性)。本文分析了LCVR延迟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LCVR相位延迟-电压曲线的电子学测量方案。首先使用“零点”标定法设计了高稳定度的LCVR驱动;然后使用变频误差控制法,实现了LCVR的高精度恒温控制。其中LCVR驱动稳定度达到99.3%,LCVR恒温精度最高达到(35±0.1)℃。在此基础上,对整机进行了力、热和电磁兼容试验,结果表明待测LCVR和电子学系统功能稳定,成功完成了LCVR这一首飞器件的空间光电测试系统在我国的首次研制,对液晶的空间化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器件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 偏振调制 恒温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可变相位延迟的激光干涉式亚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通 张刘 +2 位作者 张冠宇 陈晨 仲志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7-382,共6页
激光光源具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和相干性强等优势,所以基于干涉原理对激光光谱进行积分可以应用于微位移测量领域。在重力方法探测过程中,因地质结构不同引起万有引力差异而造成的探测质量块位移十分微小,通常为纳米级,所以研... 激光光源具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和相干性强等优势,所以基于干涉原理对激光光谱进行积分可以应用于微位移测量领域。在重力方法探测过程中,因地质结构不同引起万有引力差异而造成的探测质量块位移十分微小,通常为纳米级,所以研制高精度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电容位移测量法在防止电磁干扰等方面存在不足。相比较而言,光学干涉法具备抗电磁干扰、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且精度不亚于电容法。传统干涉系统光路复杂、难于集成,对重力仪的小型化与集成化不利。所以研制一种结构紧凑的光学干涉系统用于实现纳米级微位移测量成为亟需。基于可变相位延迟的激光干涉式方法,能够实现亚纳米级微位移测量,较传统干涉系统具备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的优势。本微位移测量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楔形双折射晶体组和光谱仪组成。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是确定测量系统方案,提出了偏振光干涉双路结构,以楔形双折射晶体组作为核心器件,将晶体间相对位移转化为o光和e光的差别化相位延迟,并对激光光谱进行积分,进而将位移变化转变为合成光强的变化;其次是建立测量位移物理模型,根据设计的双折射晶体组几何结构、位移过程与光路,确定光强变化与待测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第三是系统参数优化,为了使系统的测量误差和量程满足实际需求,利用已建立的物理模型,将测量误差和量程分别与晶体切割角度α、激光器激射波长λ建立函数关系。根据应用需求,确定适当的误差和量程取值范围,进而得到角度α和波长λ取值范围;最后加工晶体、搭建系统并进行测试。具体即以α和λ为调控参量,联合考虑"近似线性化"和"激光器光强波动误差"对系统量程进行优化仿真。同样,联合考虑"激光器光强波动误差"和"激光器波长波动误差",并利用"系统最大位移量"(与量程有关)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优化仿真。最终确定钒酸钇晶体切割角度α为20°,激光器激射波长λ为635nm。实验中,以10nm为间隔利用压电陶瓷设置位移量进行位移测试,包括:系统的线性标定、系统量程和测量误差测试。另外,在保持待测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本位移测量系统进行了2h不间断测量,并通过阿伦方差确定了系统的位移探测下限。实验结果表明,位移量程范围大于150nm,位移测量误差约0.5nm,位移探测下限为0.32nm@23s,探测线性度判定系数(R2)为0.999 85。综上所述,以自制楔形双折射晶体组作为核心器件的可变相位延迟激光干涉式微位移测量系统,可作为重力探测中的质量块位移测量单元。与电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传统干涉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易、光路紧凑等优点,便于重力仪的小型化与集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微位移测量 可变相位延迟 激光干涉 双折射晶体组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可变相位累加器的全数字锁相环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檬玮 田帆 单长虹 《电子技术应用》 2019年第8期71-7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相位累加器电路结构的新型全数字锁相环。采用EDA技术完成了对该系统的设计,利用ModelSim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并进行了硬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可变相位累加器构成的全数字锁相环可拓展系...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相位累加器电路结构的新型全数字锁相环。采用EDA技术完成了对该系统的设计,利用ModelSim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并进行了硬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可变相位累加器构成的全数字锁相环可拓展系统环路的锁相范围,提高锁相频率,降低系统总功耗,并且不会增加FPGA芯片内部的逻辑资源。由于该锁相环内部信号的传递是并行传输,故可大大提高系统的锁相速度。该锁相环能够作为功能模块嵌入进电子系统芯片中,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锁相环 可变相位累加器 电子设计自动化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实时可变相位的十字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涛 李东 宋启吉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 2015年第10期10-13,共4页
十字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随着车辆的增多,原有的一些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有效的缓解十字交叉口的交通压力。经过对十字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车辆排队长度和车辆等待时间的实时可变相位的十字交叉口信号控制方... 十字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随着车辆的增多,原有的一些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有效的缓解十字交叉口的交通压力。经过对十字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车辆排队长度和车辆等待时间的实时可变相位的十字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相位 十字交叉口 信号控制
下载PDF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的相位延迟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书朋 赵海丽 +3 位作者 刘鹏 李志刚 曲国哲 孙博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9-1084,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LCVR)在不同波长时的相位延迟特性,根据LCVR双折射效应、透射光光强的斯托克斯矢量与相位延迟关系,采用光强法测量LCVR相位延迟特性,即将LCVR相位延迟特性的测...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LCVR)在不同波长时的相位延迟特性,根据LCVR双折射效应、透射光光强的斯托克斯矢量与相位延迟关系,采用光强法测量LCVR相位延迟特性,即将LCVR相位延迟特性的测量转换为对透射光光强与LCVR驱动电压的测量。设计了基于托克斯矢量与穆勒矩阵的LCVR相位延迟特性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实时、准确地自动测量LCVR相位延迟特性。而且,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实现了系统控制、数据处理、界面显示和报表生成功能的一体化,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相位延迟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误差小于1%,能够准确地测量LCVR的相位延迟特性,符合科研与工业领域的需求,因此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 相位延迟特性 斯托克斯矢量 LABVIEW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可变相位交通信号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屈晓光 《信息通信》 2016年第3期69-70,共2页
城市交通信号灯现有的固定相位定时控制方式无法满足交通流量分时段复杂多变的情况,无法提高区域交通的运行效率。文章运用模糊理论技术提出一种可变相位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并设计出模糊信号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器使得周期时段内相... 城市交通信号灯现有的固定相位定时控制方式无法满足交通流量分时段复杂多变的情况,无法提高区域交通的运行效率。文章运用模糊理论技术提出一种可变相位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并设计出模糊信号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器使得周期时段内相位可变,为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提供一种解决途径,最后,以长沙市某一区域交通为实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普通区域交叉口信号控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可变相位 交通信号 控制器
下载PDF
新型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实验研究
13
作者 陈欢庆 《中学物理》 2017年第9期25-27,共3页
阐述了三相对称交流和新型单相交流电动机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的科学机理,以及单相交流电动机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过程和方法.本装置通过开关转换将电容器容量大小进行变化,还将两个线圈通过改变位置使得空间相位也能任意调节,从而达... 阐述了三相对称交流和新型单相交流电动机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的科学机理,以及单相交流电动机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过程和方法.本装置通过开关转换将电容器容量大小进行变化,还将两个线圈通过改变位置使得空间相位也能任意调节,从而达到两组线圈中交流电相位的变化,并产生旋转磁场的目的.实验装置可拆装,具有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直观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使得复杂的"电磁感应与旋转磁场原理"的概念变得形象化,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是一种适合电工原理教学,创新的实验探究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相位 旋转磁场 成因 实验
下载PDF
ISL8120:可变相位PWM控制器
14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8年第6期47-47,共1页
Intersil公司推出的双输出或可变相位PWM控制器ISL81200这款PWM控制器特有的电流分配技术确保了多种版本的芯片可以被并行应用,实现了高性价比的双模输出或n相PMW控制器解决方案。
关键词 PWM控制器 可变相位 Intersil公司 电流分配 高性价比 双输出 PMW
下载PDF
便携式三相可变相位电压电流发生装置的应用
15
作者 旷良富 李卫平 《农村电工》 2013年第11期35-35,共1页
在三相四线制电能表错误接线判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农电工学员实际操作,进行电能表三相电压电流相位测量分析,但一般的供电企业不能提供这样的实训场所和设备。笔者现向大家介绍一种便携式工频三相可变相位电压电流发生装置,该装置... 在三相四线制电能表错误接线判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农电工学员实际操作,进行电能表三相电压电流相位测量分析,但一般的供电企业不能提供这样的实训场所和设备。笔者现向大家介绍一种便携式工频三相可变相位电压电流发生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仅有单相电源的一般场所,提供三相电压和相位可变的电流,模拟电能表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接线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线制电能表 可变相位 发生装置 电压电流 便携式 应用 三相电压 教学过程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的对数周期阵列天线可变相位中心计算
16
作者 辛琦 陈国虎 +1 位作者 张洪泉 李存宝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05-410,共6页
针对对数周期阵列天线波束合成中的相位中心问题,提出基于最小二乘的可变相位中心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俯仰面和方位面的相位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取二者的平均值可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相位中心,采用基于正弦插值基函数的矩... 针对对数周期阵列天线波束合成中的相位中心问题,提出基于最小二乘的可变相位中心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俯仰面和方位面的相位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取二者的平均值可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相位中心,采用基于正弦插值基函数的矩量法对对数周期阵列天线波束合成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固定长度电缆加移相器移相,插损大,移相量与相位中心的变化同步难以实现,数字移相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实现同相合成,是较为可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对数周期 阵列天线 可变相位中心
下载PDF
偏振无关的可变纯相位延迟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继军 沈志学 +2 位作者 张大勇 李剑峰 刘海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快轴保持正交方位放置的两片相同的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构成的可变纯相位延迟器结构设计。利用琼斯矩阵,从理论上推导了该结构在任意偏振光入射条件下,出射光偏振态与入射光偏振态保持一致。实验上,在两片液晶可变相位延迟... 提出了一种由快轴保持正交方位放置的两片相同的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构成的可变纯相位延迟器结构设计。利用琼斯矩阵,从理论上推导了该结构在任意偏振光入射条件下,出射光偏振态与入射光偏振态保持一致。实验上,在两片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所加电压分别为1.55V和1.49V时,分别测量了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偏振态,表征偏振态的入射光和出射光的Stokes参数基本一致。上述两者结果都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纯相位调制特性,并给出了控制电压在1~2.7V范围时的相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相位延迟器 偏振态 液晶 相位
下载PDF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相位延迟的精确定标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鹏 王志斌 +1 位作者 张瑞 李克武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8-803,共6页
为了能够利用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对光波的相位延迟进行准确测量,提出一种基于Stokes参量测量光强法和最小二乘法的LCVR对光波相位延迟的精确定标方法。从理论分析光波经LCVR后影响相位延迟变化... 为了能够利用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对光波的相位延迟进行准确测量,提出一种基于Stokes参量测量光强法和最小二乘法的LCVR对光波相位延迟的精确定标方法。从理论分析光波经LCVR后影响相位延迟变化的因素,采用基于Stokes参量测量的光强法分别对波长为405、532、632和641nm入射光相位延迟随电压的变化进行测量,并实验验证归一化后的相位延迟变化只与驱动电压有关;基于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波长的初始相位延迟量进行定标研究,导出不同波长入射光经LCVR后初始相位延迟量定标方程,用671nm波长的激光对定标方程进行了验证,经定标方程求解的671nm波长的初始相位延迟量与实际值偏差为1.4nm,且任一驱动电压下,相位延迟量的实际测量值与公式定标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为0.18%。最后,通过与其他定标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说明采用本文方法定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 相位延迟 初始相位延迟定标 最小二乘法
原文传递
考虑可变相位结构的网络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昌泽 王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7-210,共14页
为弥补信号控制中网络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相关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网络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方法,为网络中多条具有不同起讫点的路径创建相互独立的绿波。建立了考虑可变相位结构与绿波断点的网络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了可以实现... 为弥补信号控制中网络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相关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网络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方法,为网络中多条具有不同起讫点的路径创建相互独立的绿波。建立了考虑可变相位结构与绿波断点的网络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了可以实现任意自定义相位结构的绿波约束条件;实现了信号方案周期在正常周期、双周期与不均匀双周期之间的切换;根据具有相同相位长度的双周期与不均匀双周期方案,定义了用于区分各方案的不同绿波通过情况。应用所提出的网络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的路网进行了交通信号协调优化仿真试验。仿真试验中,以平均旅行时间、平均停车次数以及性能参数为指标,对比了所提出的模型、现状方案、Yang模型以及Pband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为案例路网中的7条路径创建了相互独立的绿波;7条路径的绿波带宽分别达到35、35、35、35、31、31、28 s。相较于现状方案与Yang模型,所提出的模型方案在所有路径以及总体路网上均有显著提升,相较于Pband模型,该模型在4条路径上与其表现持平,并在其他3条路径和总体路网上有明显提升;单交叉口双周期方案与正常方案的对比表明,双周期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交叉口各方向进口道的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多路径绿波协调控制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多路径绿波 可变相位结构
原文传递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对光偏振态的调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海兵 庞文宁 +1 位作者 刘义保 尚仁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7-1399,共3页
利用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crystalvariableretarder,LCVR)的延迟相位随着其驱动电压连续可调特性,实现光偏振态的可控调制.设计了旋转检偏器,对LCVR进行820nm激光波长的现场校准,获得1/4λ、3/4λ和1/2λ、1λ相位延迟所对应的驱... 利用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crystalvariableretarder,LCVR)的延迟相位随着其驱动电压连续可调特性,实现光偏振态的可控调制.设计了旋转检偏器,对LCVR进行820nm激光波长的现场校准,获得1/4λ、3/4λ和1/2λ、1λ相位延迟所对应的驱动电压,计算机控制其驱动电压实现对光偏振态的调制,并进行了检验,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该方法具有对光子入射方向不敏感、无需机械转动、适用较宽波长范围、实时可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 相位延迟 偏振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