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透析与可变钠透析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正 陈民 《西部医学》 200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液温度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规律血透患者中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5例患者,均经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低温透析,观察各组患者体重、超滤量、体温、Scr、BUN,并计算BUN下降率(U...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液温度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规律血透患者中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5例患者,均经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低温透析,观察各组患者体重、超滤量、体温、Scr、BUN,并计算BUN下降率(URR)、血钠;透析中动态观察病人的血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 AP),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体重、超滤量、URR、血钠在4种透析模式间均无明显差异;低温组、可变钠+低温透析组透析后体温降低;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可变钠+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M AP有所提高(P<0.05),以可变钠+低温透析组提高最明显;可变钠、低温、可变钠+低温透析组低血压发生次数较标准组减少,以可变钠+低温组减少最明显;可变纳、低温透析、可变钠+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不良反应低(P<0.05),以可变钠+低温透析组不良反应最低。结论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低温透析模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没有差别;但可变钠、低温和可变钠+低温透析模式M AP较标准透析模式提高,而低血压及不良反应较低,尤以可变钠+低温透析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透析 低温透析 可变钠透析 可变钠+低温透析 低血压
下载PDF
可变钠与标准钠透析对血压及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娄探奇 彭晖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对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清钠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后血清钠活性的...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对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清钠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后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结果 :单次透析过程中SSD使血清钠活性逐渐升高 ,VSD则无显著影响。透析 3个月后 SSD使血压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 VSD则不升高血压。结论 :VSD能减少透析性高血压的发生 ,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改变了血清钠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钠透析 标准透析 血清活性 血压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对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晖 娄探奇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92-694,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透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比较 ,其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个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 ,采用标准钠透析 (SSD)和可变钠透析 (VSD)后血清钠、血清钠活...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透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比较 ,其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个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 ,采用标准钠透析 (SSD)和可变钠透析 (VSD)后血清钠、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 ,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SSD 3个月后透前血压有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VSD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透析时 ,SSD使血清钠活性升高 ,在VSD时则无显著影响。血清钠均无显著性变化。主要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VSD比SSD更有利于防治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发生 ,特别是对原血压正常者 ,其原因可能与体液分布和可交换钠的不同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钠透析 标准透析 血压 血清活性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可变钠和超滤曲线联合应用预防透析症状低血压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莉 黄云剑 +1 位作者 张静波 袁发焕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常规血液透析有IDH倾向的患者40例,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6周,监测血压、体重、超滤量,分别于2、4、6周...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常规血液透析有IDH倾向的患者40例,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6周,监测血压、体重、超滤量,分别于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结果联合方法透析2、4、6周后IDH、头晕、肌肉抽搐和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症状发生率(P<0.05)。结论联合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有助于减少IDH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该方法不以增加患者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重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中低血压 可变钠 超滤曲线 护理
下载PDF
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对预防透析症状低血压的作用
5
作者 梁莉 黄云剑 +1 位作者 张静波 袁发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99,共1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既往有IDH血透患者32例,各用常规透析(常规组)和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联合组)透析2周,监测血容量、血压、体重、超滤量,透前后血清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既往有IDH血透患者32例,各用常规透析(常规组)和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联合组)透析2周,监测血容量、血压、体重、超滤量,透前后血清电解质、BUN、Ccr变化。结果:联合组IDH(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透析前后Na+浓度、体重、超滤量、BUN、Ccr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透析结束时常规组收缩压比透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常规组血容量下降率明显高于联合组,血容量下降总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有助于减少IDH发生,并能有效维持透析超滤过程中的血容量和收缩压的作用。该方法不以增加患者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重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可变钠 超滤曲线 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钠活性改变在可变钠与标准钠透析中的意义
6
作者 娄探奇 彭晖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时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衰的血透病人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 目的 :探讨可变钠碳酸氢盐与标准钠碳酸氢盐透析时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 31例慢性肾衰的血透病人分别采用可变钠透析 (VSD)和标准钠透析 (SSD)血清钠活性的变化以及单次透析前后和 3个月后血压的改变。结果 :单次透析过程中SSD使血清钠活性逐渐升高 ,VSD则无显著影响。透析 2个月后SSD使血压显著升高 ,原血压正常者尤为明显 ;而VSD则不升高血压 ,并且可使收缩压下降。结论 :VSD能减少透析性高血压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钠透析 标准透析 血清活性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能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7
作者 郑宏 王养民 +1 位作者 张青 张国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可变钠透析 并发症 透析方式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改善透析低血压的临床探讨
8
作者 冯小云 吕玉 +1 位作者 黄灿茂 刘健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透析低血压 可变钠透析 临床探讨 重要并发症 血流量不足 透析不充分 血容量减少 心功能受损 尿毒症患者 血管收缩性 血液透析 有效循环 血浆渗透 充盈不足 潴留 透析患者 发生率 尿素氮 糖尿病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9
作者 王志申 苏晓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 患者血压 可变钠透析 心血管疾病 变化曲线 标准曲线 病死率 高血压
下载PDF
可变钠透析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10
作者 张杰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295-296,共2页
高血压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透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占到83%,是血透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透析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设计了透析时超滤方式及钠浓度变化曲线,并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1 对象与方法1.1 ... 高血压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透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占到83%,是血透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透析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设计了透析时超滤方式及钠浓度变化曲线,并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15人(男10人,女5人)年龄48±9岁。1.2 透析方法:采用Fresenius4008B透析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浓度 血容量 可变钠透析
下载PDF
血液透析机
11
作者 一夫 《临床医学工程》 1995年第1期15-17,共3页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据国外统计,发病率为2人/万人。中国发病率稍低,估计在1.5人/万人。使用血液透析机仍然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主要手段。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透析机逐渐向中、小医院...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据国外统计,发病率为2人/万人。中国发病率稍低,估计在1.5人/万人。使用血液透析机仍然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主要手段。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透析机逐渐向中、小医院普及。以广东为例,1994年全省已拥有469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机 浓缩透析液 空心纤维 控制系统 反渗透装置 自动配液 可变钠透析 功能衰竭 自动补液
下载PDF
泌尿系统疾病
12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4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关键词 可变钠透析 肾移植 血液透析 HGV 维持性 透析疗法 患者 泌尿系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下载PDF
Apparent Mobilities of Na^+, K^+and Ca^(2+) Ions in Variable Charge Soil Colloid Systems
13
作者 LI CHENG-BAO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A cademia Sinica,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3-49,共7页
In this paper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pparent mobility of cation in a soil colloid system was described. With this method apparent mobilities of Na+, K+, and Ca2+ ions in the systems of the ferric lu... In this paper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pparent mobility of cation in a soil colloid system was described. With this method apparent mobilities of Na+, K+, and Ca2+ ions in the systems of the ferric luvisol, acrisol, and ferralsol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duction percentages of the mobiliti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arent mobilities of different cations at the same normality in a given soil system were in the order UNa> UK> UCa; those of the same cations among different soil systems were in the order ferralsol > acrisol > ferric luvisol, but the reduction percentages were in a reverse order, which among different cations at the same normality was Ca2+> K+> Na+ for ferric luvisol and acrisol systems, but was K+> Ca2+> Na+ for farralsol system. Thes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negative charge the clay fraction of different soils carries, and different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soils adsorb the 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arent mobility DC conductivity method mobility reduction variable charge s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