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阻力式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和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余梦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3期87-88,107,共3页
目的:探讨可变阻力式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和协调性的影响。方法:观察30名啦啦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可变阻力式训练组,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训练,而观察组接受可变阻力式训练。结果表明:可变阻力式训练显... 目的:探讨可变阻力式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步态姿势和协调性的影响。方法:观察30名啦啦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可变阻力式训练组,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训练,而观察组接受可变阻力式训练。结果表明:可变阻力式训练显著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运动速度和姿势控制与协调性。对照组相对较小地改善表明可变阻力式训练对这些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建议:在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强化可变阻力式训练,以提高整体运动表现、预防运动伤害、提升运动效率。同时,为个性化需求制定可变阻力式训练计划,并持续监测和评估训练效果,以确保训练计划的持续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阻力式训练 啦啦操运动员 步态姿势 协调性
下载PDF
基于可变阻力训练的复合式训练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下肢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石林 韩冬 +4 位作者 郭炜 陈贞祥 张宏杰 张铭鑫 马晓蔚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7,共10页
目的:探讨4周可变阻力训练在复合式训练中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深蹲最大力量和爆发性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23名身体健康的男性篮球专项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干预4周,每周2次。训练内容包括深蹲、跳深、下蹲跳、立... 目的:探讨4周可变阻力训练在复合式训练中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深蹲最大力量和爆发性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23名身体健康的男性篮球专项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干预4周,每周2次。训练内容包括深蹲、跳深、下蹲跳、立定跳远和20 m冲刺,深蹲强度为80%~85%1R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均相同。实验组采用占总强度40%的弹力带负荷取代部分自由重量。比较4周训练前后身体成分、深蹲最大力量、下蹲跳、蹲跳、立定跳远、20 m冲刺的变化。结果:4周训练后,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去脂体重以及体脂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深蹲相对力量存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VRT vs CRT:+18.99%vs+14.38%,P=0.019,η^(2)=0.24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深蹲最大力量(P<0.001,效应量(ES)=0.82-0.88)和相对力量(P<0.001,ES=0.98-1.05)均出现了极其可能的中等程度提高;③蹲跳高度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趋向显著(VRT vs CRT:+6.43%vs+0.58%,P=0.052,η^(2)=0.177),实验组的蹲跳高度相比对照组出现了非常可能的中等程度提高(P=0.013,ES=1.16);下蹲跳高度仅实验组出现了可能的小程度提高(P=0.007,ES=0.33);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立定跳远与20 m冲刺表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恒定阻力训练相比,4周可变阻力训练对深蹲相对力量表现的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运用复合式训练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蹲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阻力训练 弹力带 复合式训练 最大力量 爆发力
下载PDF
可变阻力训练对力量表现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林 韩冬 +2 位作者 蔡治东 郭炜 陈贞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104,共15页
目的系统评价可变阻力训练对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表现的急性干预和训练干预效果,为在实践中科学运用可变阻力训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CNKI及PubMed、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等数据库检索文献,采用Brughelli改进的质量评分表评价文... 目的系统评价可变阻力训练对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表现的急性干预和训练干预效果,为在实践中科学运用可变阻力训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CNKI及PubMed、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等数据库检索文献,采用Brughelli改进的质量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Stata 16.0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合并、亚组分析、绘制森林图、异质性分析、meta回归、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急性干预共纳入8篇文献,与恒定阻力训练相比,可变阻力训练能更有效地诱导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SMD=0.37,95%CI:0.18~0.56,P<0.001),且采用强度相同的设计方式诱导的PA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4~7 min间歇时间诱导的PAP趋向显著性(P=0.05),8~12 min诱导的PA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采用较大的可变阻力诱导的PAP可能更好(P=0.064)。训练干预共纳入12篇文献,与恒定阻力训练相比,可变阻力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最大力量表现(SMD=0.25,95%CI:0.05~0.45,P<0.05),且<7周的训练周期(P=0.04)以及使用铁链作为可变阻力设备(P=0.01)的训练效果更佳。可变阻力训练可能更有益于提高爆发力表现(SMD=0.26,95%CI:−0.03~0.55,P=0.08),且强度相同的设计方式以及使用弹力带作为可变阻力设备的训练效果可能更佳(P=0.08)。结论设计可变阻力训练方案时,采用强度相同的设计方式以及较大的可变阻力是诱导PAP的最佳策略,且在干预后4~12 min的效果最佳。<7周以及使用铁链的训练策略对最大力量表现的训练效果更好;采用强度相同的设计方式以及使用弹力带的训练策略对提升爆发力表现可能效果更佳,但可变阻力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阻力训练 弹力带 铁链 最大力量 爆发力 激活后增强效应
下载PDF
可变阻力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奕贯 叶卫兵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3,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方式对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检索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相关研究文献,将最大力量、动作速度和功率输出3个指标与恒定阻力训练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较... 研究目的:探究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方式对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检索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相关研究文献,将最大力量、动作速度和功率输出3个指标与恒定阻力训练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较多的研究显示,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恒定阻力训练,在最大力量、动作速度和功率输出方面让训练者获得更大的效益。也有部分实验显示,可变阻力训练虽然取得了效果,但未见明显的优势。结论:铁链、弹力带与恒定阻力结合的可变阻力训练对爆发力影响总体是正向的,但内在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速度 最大力量 功率输出 恒定阻力 可变阻力
下载PDF
可变阻力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5
作者 蒋毅 王艳玲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第2期73-76,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国内外可变阻力训练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可变阻力训练在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力量训练、神经肌肉协调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可变阻力训练是一种符合人体运动方式、能够较好地刺激肌肉发展的训练方...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国内外可变阻力训练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可变阻力训练在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力量训练、神经肌肉协调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可变阻力训练是一种符合人体运动方式、能够较好地刺激肌肉发展的训练方法;在3种主要的可变阻力训练方法中,铁链阻力和弹力带阻力具有设备简易、操作性强、项目契合、简单便捷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阻力 力量训练 爆发力 弹力带
下载PDF
开孔迫击炮内弹道与后坐阻力匹配性研究
6
作者 张晋杰 李强 谭庆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提高自动迫击炮的勤务性和火力灵活性,并使其易于无人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出了一种新型开孔迫击炮。建立了变开孔迫击炮的内弹道数学模型,并以某传统迫击炮的若干初速分级为目标,分别得出了所需的开孔面积及其内弹道诸元。设计了可变... 为了提高自动迫击炮的勤务性和火力灵活性,并使其易于无人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出了一种新型开孔迫击炮。建立了变开孔迫击炮的内弹道数学模型,并以某传统迫击炮的若干初速分级为目标,分别得出了所需的开孔面积及其内弹道诸元。设计了可变后坐阻力制退复进机,其摩擦阻尼器可调节后坐阻力的大小,用于匹配变开孔迫击炮在不同开孔面积情况下的内弹道特性。在不同开孔面积情况下,进行了前冲击发式可变后坐阻力变开孔迫击炮的单发及连发射击时的动力学数值计算,并分析了炮闩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变开孔迫击炮可以仅通过改变开孔大小实现变初速发射;与变开孔迫击炮内弹道特性合理匹配的可变后坐阻力制退复进机可以保证可靠的自动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开孔 内弹道 可变后坐阻力 前冲击发 自动迫击炮
下载PDF
不同阻力形式的快速蹲起对下肢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宝萍 赵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为研究不同阻力形式下的快速蹲起对下肢力量的影响,运用实验法对12名体育专业学生在恒定阻力与可变阻力下的快速蹲起的动作时间、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重心的总速度、关节角速度峰值、力峰值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可变阻力训练是... 为研究不同阻力形式下的快速蹲起对下肢力量的影响,运用实验法对12名体育专业学生在恒定阻力与可变阻力下的快速蹲起的动作时间、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重心的总速度、关节角速度峰值、力峰值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可变阻力训练是否比恒定阻力训练更有效.结果表明:在30%1RM负荷条件下(2种可变阻力)各个力学参数要优于40%1RM负荷,可变阻力Ⅰ型要优于可变阻力Ⅱ型;可变阻力比恒定阻力蹬伸速度更快,即离心往向心转换的速度更快;可变阻力Ⅰ型占下蹲阶段时间的比例最小,力峰值出现的时间最早,下蹲结束时刻(膝关节最大屈曲时刻)的力值最大.认为采用可变阻力的快速蹲起训练比恒定阻力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增长更具可能性;采用30%1RM快速蹲起的变阻训练比恒定阻力与40%1RM变阻训练更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 可变阻力 快速蹲起 力学指标 效果
下载PDF
面向临床的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陈敬伟 贾真 +3 位作者 张翼 王靖 邓华 刘杨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0期20-26,共7页
目的 阐述面向临床的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的设计过程。方法 系统由支具、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组成,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柔顺性、阻力可变性、量程与精度等特性,设置系统变阻力测量模式以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Motion,ROM... 目的 阐述面向临床的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的设计过程。方法 系统由支具、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组成,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柔顺性、阻力可变性、量程与精度等特性,设置系统变阻力测量模式以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Motion,ROM)和肌力等关键功能数据,选取4名健康受试者参与系统性能测试实验和计算系统精度。结果 模拟测试现场结果表明,通常3个周期内动作获取稳定的ROM。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名受试者膝关节ROM测量Rmae≤0.6°,Rme<1.5°;Tmae<0.15 Nm,Tme<0.4 Nm;3 d内受试者组内重测信度为0.8988~0.9511。系统ROM量程95°,肌力量程28.4Nm;系统所用弹簧刚度0.2989 Nm/°,系统包括三级阻力模式,对应量程分别是16.89、24.38、28.40 Nm。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测试方案具备有效的ROM测试效果,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所需测量环境,有效降低下肢与支具间随机绑缚造成的活动度测量误差,满足膝关节术后康复的检测要求,符合临床对康复进展跟踪和康复方案评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检测系统 便携式 膝关节活动度 阻力可变 测试现场
下载PDF
弹力带在高中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亮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10期52-55,共4页
该研究旨在对现有弹力带训练理论与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篮球体能训练实践,进一步整理与归纳弹力带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探讨其作用与机制,从而为相关教练与运动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弹力带训练有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动作... 该研究旨在对现有弹力带训练理论与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篮球体能训练实践,进一步整理与归纳弹力带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探讨其作用与机制,从而为相关教练与运动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弹力带训练有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动作协调性,增强最大力量与爆发力,并对损伤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训练实践中应注重练习动作的准确性,并注意对训练负荷的把握,从专项出发选择适应的训练手段,以全面提升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训练 篮球运动 可变阻力训练 爆发力
下载PDF
弹力带在抗阻训练中的应用
10
作者 牛永捷 宋珊珊 《拳击与格斗》 2022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体能训练中,弹力带是一种常见的可变阻力训练形式。很多教练员认为弹力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工具。本文以WOS、PubMed、Scopus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查阅相关文献,对弹力带在抗阻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使用弹力带作为可变阻力的机... 在体能训练中,弹力带是一种常见的可变阻力训练形式。很多教练员认为弹力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工具。本文以WOS、PubMed、Scopus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查阅相关文献,对弹力带在抗阻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使用弹力带作为可变阻力的机械优势,列举了一些弹力带在抗阻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为体能教练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 可变阻力 抗阻训练 应用
下载PDF
V_4型恒压变量泵控制方案的分析研究
11
作者 刘国华 周建坤 周庆熊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67-72,共6页
西德力士乐公司生产的V_4型恒压变量叶片泵的控制机构与众不同,即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阻力控制方案有所区别。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动、静特性方面的分析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静特性理论分析采用阻力控制分析方法是非常成功的。
关键词 恒压变量泵 阻力控制分析 可变阻力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