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海澜 马翠云 +4 位作者 罗海淑 张群芝 王会娟 赵丽芳 王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 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得到的产胞外多糖真菌F6进行鉴定;从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方面优化F6菌生长和产多糖发酵条件;用F6胞外多糖浸泡草莓,测量... 目的 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得到的产胞外多糖真菌F6进行鉴定;从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方面优化F6菌生长和产多糖发酵条件;用F6胞外多糖浸泡草莓,测量草莓的失重率、腐烂率、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 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F6为葡萄糖座科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theobromae);F6产多糖发酵的碳源为蔗糖,不加氮源,初始pH为6;浸泡F6胞外多糖溶液能有效的保持草莓的风味、减少失重、减少腐烂、减缓维生素C含量降低及有机酸降解,多糖浓度6%时效果最佳。结论 F6产胞外多糖发酵成本低,胞外多糖可离心分离,浸泡草莓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这为F6胞外多糖在果蔬保鲜及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可可毛色二孢 草莓 保鲜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及功能分析
2
作者 禄锦鹏 秦春秀 +4 位作者 李潇 陈代朋 王佳楠 李志刚 刘文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36-3155,共20页
【目的】对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编码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及功能分析,为挖掘该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及可可抗病基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ignalP 5.0、ProtComp 9.0、TMHMM 2.0、... 【目的】对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编码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及功能分析,为挖掘该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及可可抗病基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ignalP 5.0、ProtComp 9.0、TMHMM 2.0、GPI-SOM、LiPop 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分泌蛋白序列进行预测筛选及功能分析,并依据分泌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应用PHI1 COG和eggNOG-mapper 5.0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再利用MEGA X、GSDS 2.0、TBtools 1.09等软件对分泌蛋白组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及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共编码13054个蛋白,有638个蛋白具有潜在典型分泌蛋白特征,占总数4.89%。638个分泌蛋白的氨基酸数量为55~1777个,其中以100~400个氨基酸居多,占分泌蛋白序列总数的53.76%,说明大多数分泌蛋白属于小型蛋白。20种氨基酸数量和占比在638个分泌蛋白中存在明显差异,Ala占比最高,其余氨基酸种类占比均未超过10.00%。638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氨基酸数量为15~38个,其中有409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氨基酸数量为17~20个;以非极性氨基酸Ala占比最高,而有带电侧链的Asp和Glu占比最低。信号肽-3和-1位上氨基酸相对保守,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可被Sp I型信号肽酶识别并切割。将638个分泌蛋白分为七大类群,不同类群成员在蛋白结构、功能和保守基序上呈明显差异。400个分泌蛋白获得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蛋白翻译后修饰及氨基酸代谢和运输过程。分泌蛋白组中共预测出221个CAZymes和244个效应蛋白,其中48个效应蛋白可通过PHI数据库得到功能注释。【结论】可可毛色二孢分泌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翻译后修饰及氨基酸代谢和运输等过程,还有其他未知功能和致病功能,初步推断可可毛色二孢AM2As在侵染致病过程中,受脱落酸反应、生长素反应、低温厌氧反应和光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调控,通过分泌大量碳水化合物降解、代谢、转运等相关蛋白,建立寄生关系,再利用代谢产物帮助自身加速侵染,达到致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分泌蛋白 基因家族 效应蛋白
下载PDF
老枞根际放线菌鉴定及其对可可毛色二孢抑制效果研究
3
作者 陈小尘 徐金荣 +7 位作者 高培妍 罗正朵 郑智胜 吴宝川 周艳 黄兆斌 陈洪彬 张秋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从老枞根际土壤分离可培养放线菌,获取潜在新物种,并筛选可可毛色二孢菌拮抗菌株。【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和三区划线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放线菌菌株;通过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 【目的】从老枞根际土壤分离可培养放线菌,获取潜在新物种,并筛选可可毛色二孢菌拮抗菌株。【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和三区划线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放线菌菌株;通过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1)共获得81株不同放线菌菌株,分别隶属于链霉菌Streptomyces(54.32%)、节杆菌Arthrobacter(27.16%)、微杆菌Microbacterium(11.11%)、北里孢菌Kitasatospor(4.94%)和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2.47%)5个属;(2)与已知模式菌株相比,相似度小于98.65%的潜在新种共有20株;(3)经可可毛色二孢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后,获得7株高抑菌活性链霉菌,其中链霉菌ON316885的抑菌率最高,达到63.92%。【结论】武夷山老枞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深度挖掘研究的价值,其中一些链霉菌具有较高的生防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枞根际土壤 放线菌 可可毛色二孢 16S rRNA基因
下载PDF
百香果可可毛色二孢茎基腐病菌产孢条件研究
4
作者 黄艳花 黄强 +3 位作者 覃连红 张燕杏 崔忠吉 蒙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121-130,共10页
为探明百香果可可毛色二孢茎基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产孢条件,为该病菌的致病机理、侵染过程、药剂测定和寄主抗病品种的抗性鉴定等研究奠定基础,以查氏培养基粉、燕麦琼脂培养基粉、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粉、琼脂粉、PCA培... 为探明百香果可可毛色二孢茎基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产孢条件,为该病菌的致病机理、侵染过程、药剂测定和寄主抗病品种的抗性鉴定等研究奠定基础,以查氏培养基粉、燕麦琼脂培养基粉、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粉、琼脂粉、PCA培养基为主要材料,以百香果枝条小节、百香果枝条碎粒、百香果煮枝液、甘露醇、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为辅料,单因素组配32种培养基开展产孢量试验,同时对不同温度、pH、光照、植物枝条等影响产孢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香果可可毛色二孢茎基腐病菌在OA、CPA+枝条组织培养基上培养产孢量较高;最佳合成培养基配方为燕麦培养基粉7.5 g+煮枝液100 mL+甘露醇2.5 g;病原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最佳光照条件为半光半暗;较适合病原菌产孢的植物枝条依次为柑橘、桑树和扶桑、坚果、百香果、桂花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条件
下载PDF
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红辉 韦继光 +1 位作者 江洁 熊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研究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树根腐病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 【目的】研究H.11648剑麻叶汁对桑树根腐病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为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孢子萌发法测定H.11648剑麻新鲜叶汁、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变化。【结果】H.11648剑麻的4种叶汁处理均能显著抑制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P<0.05),其中以新鲜叶汁的抑菌效果最佳,其对病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5.37%和85.77%;新鲜叶汁经过腐熟、灭菌和提取麻膏后抑菌效果有所下降,腐熟叶汁、灭菌叶汁及提取麻膏后的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79.27%、76.83%和65.79%,对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2.32%、78.46%和60.77%。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不同处理L.theobromae菌丝膨大畸形、易断裂,且伴随原生质渗漏。【结论】H.11648剑麻叶汁能显著抑制桑根腐病病菌L.theobroma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可用于大田防治桑根腐病及其他由L.theobromae菌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1648剑麻 桑根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抑制效果
下载PDF
腐皮镰孢菌和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结香木质部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科 谷丽萍 +1 位作者 肖支叶 马惠芬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研究腐皮镰孢菌和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的浸染结香效果,采用单一菌处理(1g/L、3 g/L)、混合菌处理(每个菌0.5 g/L、1 g/L、1.5 g/L),以输液方式浸染5个月后,对其木质部采用GC-MS联用仪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的77种化学成... 研究腐皮镰孢菌和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的浸染结香效果,采用单一菌处理(1g/L、3 g/L)、混合菌处理(每个菌0.5 g/L、1 g/L、1.5 g/L),以输液方式浸染5个月后,对其木质部采用GC-MS联用仪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的77种化学成分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脂肪酸和其他物质;与单菌侵染相比,混合菌侵染白木香树更能促使沉香特征性成分产生,接菌量为3 g时效果最佳;可可毛色二孢菌结香效果稍好于腐皮镰孢菌;结香效果与侵染菌的量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 可可毛色二孢 浸染 白木香 结香木质部 GC-MS分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发酵条件的白僵菌发酵液对可可毛色二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邹东霞 廖旺姣 +1 位作者 黄华艳 蒋学建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白僵菌菌株S1-7发酵液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率最高的培养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20 d,p H值7.0~8.0,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酵母...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白僵菌菌株S1-7发酵液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率最高的培养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20 d,p H值7.0~8.0,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含量分别为40、20、20 g/L。此外,60℃以下高温处理发酵液4 h对抑制作用影响不大,温度高于60℃抑菌率显著降低;紫外线照射对发酵液的抑菌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发酵液 可可毛色二孢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相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概况 被引量:4
8
作者 谢红辉 王丽萍 吴耿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3期34-39,共6页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 Maubl.)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病原真菌,其寄主广泛,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病害症状多样化。可可毛色二孢是一种弱寄生菌,引发的病害多与气候环境、伤口、植株生长势和品种有关...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 Maubl.)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病原真菌,其寄主广泛,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病害症状多样化。可可毛色二孢是一种弱寄生菌,引发的病害多与气候环境、伤口、植株生长势和品种有关,病菌生长对于光照的需求与否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是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利铭 刘一贤 +3 位作者 施玉萍 李岚岚 张璇 蔡志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87-93,共7页
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是广东、海南、云南地区橡胶树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经鉴定的主要代表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法研究该病原菌的生... 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是广东、海南、云南地区橡胶树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经鉴定的主要代表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法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其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范围为6~8;致死温度为53℃处理10min;最适菌落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影响,在24h光照菌丝生长最快。10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多菌灵EC50最低,为0.0675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EC50为0.2019μg/mL。可见,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高温适生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可以用多菌灵、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橡胶树可可毛色二孢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可可毛色二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邢启凯 李铃仙 +4 位作者 曹阳 张玮 彭军波 燕继晔 李兴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027-5038,共12页
【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影响果木品质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预测并分析可可毛色二孢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并... 【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影响果木品质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预测并分析可可毛色二孢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并明确其基本特征,为该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依据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v5.0、跨膜结构分析软件TMHMM v2.0、细胞器定位分析软件ProtComp v9.0、GPI锚定预测软件big-PI Fungal Predictor和亚细胞器定位分析软件TargetP v2.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菌中的典型分泌蛋白进行筛选。对分泌蛋白N端信号肽的长度、氨基酸使用频率及其切割位点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应用BLASTP程序对分泌组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分析,预测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蔗糖酶缺陷的酵母分泌系统,对所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进行活性检测。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所选分泌蛋白基因在可可毛色二孢侵染葡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共筛选获得552个潜在的具有典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占全基因组预测蛋白总数的4.3%,其编码蛋白长度集中于101-400 aa。信号肽统计分析表明,其信号肽长度以18-20 aa的序列最为集中,信号肽长度为20 aa的蛋白数量最多。信号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为丙氨酸;非极性、疏水的氨基酸使用频率最高,占氨基酸总数的60.2%。其信号肽的-3至-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可被Sp I型信号肽酶识别并切割。336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其功能较多集中于细胞壁降解有关的酶类以及致病相关蛋白,并且这些蛋白在分子量、等电点、脂肪族氨基酸指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蔗糖酶缺陷的酵母分泌系统证实,挑选的9个分泌蛋白信号肽均具有分泌活性。qRT-PCR检测结果表明,所选分泌蛋白基因在该病菌侵染初期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中共预测获得552个经典分泌蛋白。其信号肽氨基酸长度分布广泛,氨基酸组成中非极性、疏水的氨基酸使用频率最高。功能注释主要集中在细胞壁组分降解相关的酶类、致病侵染相关的坏死诱导相关蛋白以及几丁质结合蛋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溃疡病 可可毛色二孢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信号肽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培养条件及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树森 胡清玉 +3 位作者 杨扬 李坡 马红霞 石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1-1617,共7页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穗腐病是近年来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培养1 d后,可可毛色二孢在...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穗腐病是近年来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培养1 d后,可可毛色二孢在PDA和MLPA两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分别为49.88 mm和48.13 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30℃,培养1 d后菌落直径为61.88 mm,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在55℃处理10 min后的菌落不能继续生长;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pH为6,25℃培养1d后菌落直径可达到75.00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淀粉和硝酸钠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培养1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8.13 mm和37.13 mm,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异菌脲对可可毛色二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均小于1 mg/L。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可可毛色二孢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和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培养条件 杀菌剂 抑制效果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拮抗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2 位作者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6-2195,共10页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MgSO_(4)·7H_(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拮抗细菌 鉴定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油梨枝条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馨怡 徐丹 +5 位作者 刘远征 李艳霞 马蔚红 王甲水 李树和 张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由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油梨枝干溃疡病是目前油梨产区重要病害。为探讨油梨枝干溃疡病发生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趋势,以“Hass”油梨当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接种L.theobromae后油梨枝条皮部活性氧代谢... 由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油梨枝干溃疡病是目前油梨产区重要病害。为探讨油梨枝干溃疡病发生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趋势,以“Hass”油梨当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接种L.theobromae后油梨枝条皮部活性氧代谢相关物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枝条的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迅速增加,显著高于对照。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在侵染早期含量较高,后期呈下降趋势。说明L.theobromae侵染引起了活性氧暴发并激活植物抗氧化系统,随着病情发展,寄主的抗氧化能力不断削弱,导致活性氧积累以及丙二醛产生,加速病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系统 油梨枝干溃疡病 活性氧 可可毛色二孢 氧化胁迫
下载PDF
剑麻可可毛色二孢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关天博 崔晓东 +1 位作者 陈恺宏 刘琼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剑麻是我国重要的麻类作物,在广东湛江地区剑麻上发生一种叶斑病,导致剑麻叶片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产量。明确剑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药剂,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经科赫氏法... 【目的】剑麻是我国重要的麻类作物,在广东湛江地区剑麻上发生一种叶斑病,导致剑麻叶片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产量。明确剑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药剂,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经科赫氏法则验证后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结合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从广东湛江剑麻产区分离得到叶斑病致病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深褐色,中间有一条中横隔隔开,形似双胞结合在一起,ITS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0132μg/mL。【结论】广东湛江地区发生的剑麻叶斑病初步鉴定为由可可毛色二孢真菌引起,该病原菌对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叶斑病 可可毛色二孢 ITS序列分析 药剂敏感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效应子LT_397基因的克隆及转录分析
15
作者 曹阳 邢启凯 +1 位作者 李铃仙 徐品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69,共8页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引起葡萄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病原菌会分泌许多效应子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本试验对可可毛色二孢特有的效应子LT_397基因进行克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1140 bp,含有11...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引起葡萄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病原菌会分泌许多效应子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本试验对可可毛色二孢特有的效应子LT_397基因进行克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1140 bp,含有11个半胱氨酸。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效应子LT_397信号肽为位于N端的1~16个氨基酸。qRT-PCR结果表明:LT_397受可可毛色二孢诱导下,在侵染24 h的基因相对转录水平最高;在逆境胁迫处理方面:LT_397在营养、氧化、离子、酸碱和UV胁迫下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都上升。烟草瞬时表达表明,效应子LT_397可抑制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Burkholderia glumae引发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效应子对寄主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LT_397基因 生物信息学 逆境胁迫 过敏反应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致角膜溃疡病例分析
16
作者 王崇圳 魏昊东 +5 位作者 朱雄 王立程 李欢 符晓莹 黎元莉 陈东科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6期380-385,共6页
本文报告1例可可毛色二孢致角膜溃疡。患者男,54岁,右眼发红,疼痛加重3天。眼科检查见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全层灰白色浑浊,呈地图状,面不平,前房下方可见淡白色沉积,余眼内情况窥不清。取角膜刮取物标本进行真菌荧光染色镜检和培养... 本文报告1例可可毛色二孢致角膜溃疡。患者男,54岁,右眼发红,疼痛加重3天。眼科检查见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全层灰白色浑浊,呈地图状,面不平,前房下方可见淡白色沉积,余眼内情况窥不清。取角膜刮取物标本进行真菌荧光染色镜检和培养,对培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用E-test法进行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真菌荧光染色后,镜下可见有隔菌丝。培养14 d有分生孢子座产生,分生孢子位于分生孢子座里。对培养出的丝状真菌进行基因测序,测序后确定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L.theobromae),临床诊断为可可毛色二孢引起的角膜溃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L.theobromae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相对敏感。给予局部药物治疗,氟康唑滴眼液q2h滴右眼,同时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 qd静脉滴注。患者治疗5 d未见好转,要求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真菌 角膜溃疡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菌全基因组非经典分泌蛋白的预测及致病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邢启凯 王欣芳 +3 位作者 彭军波 张玮 燕继晔 李永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500余种木本植物,危害严重。分泌蛋白在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定殖以及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经典分泌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经典...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500余种木本植物,危害严重。分泌蛋白在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定殖以及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经典分泌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经典分泌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L.theobromae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238个候选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基因功能预测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碳硫裂解酶活性(Car-bon-sulfur lyase activity)通路中被富集。基于PHI-base病原-宿主互作数据库的注释信息,其中有1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可能参与了L.theobromae的致病过程。ApoplastP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其中4个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外体,11个定位于植物细胞内。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证实,这些候选关键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葡萄枝条组织诱导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本研究结果,非经典分泌蛋白在葡萄—L.theobromae互作体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深入解析非经典分泌蛋白对L.theobromae致病力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葡萄溃疡病 非经典分泌蛋白 生物信息学预测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诱导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韩晓敏 梁良 +5 位作者 张争 李秀锦 杨云 孟慧 高志晖 徐艳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酵液处理后白木香愈伤中沉香倍半萜成分,发现其能够诱导白木香愈伤产生α-愈创木烯(α-guai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α-蛇麻烯(α-humulene)3种沉香倍半萜。推测可可毛色二孢菌可产生茉莉酸类物质,其作为伤害信号分子诱导白木香产生倍半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茉莉酸类物质 白木香 倍半萜
原文传递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志远 王翠苹 +1 位作者 刘海滨 孙红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2-2839,共8页
利用新型菌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北京焦化厂实际土壤PAHs污染进行修复,研究了该菌种在Tween 80和HPCD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对北京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强化修复效果,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酶活动态变化及其与PAHs... 利用新型菌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北京焦化厂实际土壤PAHs污染进行修复,研究了该菌种在Tween 80和HPCD两种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对北京焦化厂土壤PAHs污染的强化修复效果,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酶活动态变化及其与PAHs降解关系.结果表明,在L.theobromae作用下,焦化厂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第70 d达到45.3%,比控制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当Tween 80和HPCD在最佳含量(2 g.kg-1和1 g.kg-1)时,土壤中PAHs降解率达65.8%和63.9%,比控制组提高约50个百分点.因此,研究证实L.theobromae是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的可选菌种,表面活性剂与L.theobromae联合修复实际土壤PAHs污染修复是一种可选技术.在单一L.theobromae修复组和表面活性剂强化L.theobromae修复组中,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酶活性比控制组土壤中酶活性均提高2倍左右,表明L.theobromae可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或者该菌种与土著微生物有协同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值与PAHs降解率相关系数分别是0.781和0.837,转化酶活性与降解率的相关性高于过氧化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多环芳烃(PAHs) 修复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吐温80 羟丙基-Β-环糊精
原文传递
可可毛色二孢菌侵染后的烟草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启凯 燕继晔 +3 位作者 张玮 刘梅 富春元 李兴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0,共5页
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715.5万hm^2。葡萄总产量超2300万kg。长期以来,葡萄病害是影响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葡萄座腔菌科真菌... 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715.5万hm^2。葡萄总产量超2300万kg。长期以来,葡萄病害是影响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葡萄座腔菌科真菌(Botryosphaeriaceae)引起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是葡萄上的主要枝干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自然孔口或修剪伤口侵入,感病植株出现枝干溃疡、树势减弱、果梗干枯、果实干缩或掉粒等症状,更严重的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酵母双杂交 文库构建 cDNA 葡萄产业 烟草 侵染 枝干病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