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源-汇”景观对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协同效应
1
作者 任文静 赵敬源 +1 位作者 马西娜 韩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2,共15页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与约束性排序分析法,探究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揭示“源-汇”景观对“碳污”的协同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源-汇”景观格局的特征尺度为距离研究区几何中心3 km、7 km、14 km的幅度边界处;碳排放量、PM_(2.5)、PM_(10)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541、0.8238与0.7885;“碳污”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多元多重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为0.7540;16个“源-汇”景观关键指数对“碳污”的累计解释率达到66.2%,与“碳污”相关性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9%。【结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环路界限可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扩展过程与分布特点;冬季采暖期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对街区内绿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绿地率、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建筑密度与建筑高度变异系数进行差异化空间配置,可对“碳污”具有显著的协同消减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景观规划、碳排放量与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碳排放量 可吸入颗粒物 协同效应 空间配置 西安市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浅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作者 宋华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7期0117-0120,共4页
在当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污染对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PM2.5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直接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下需要了解PM2.5的来源、特征... 在当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污染对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PM2.5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直接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下需要了解PM2.5的来源、特征和危害,然后才能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首先研究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来源,然后分析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危害,下面又探讨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特征,最后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防治措施做出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2.5 污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江苏可吸入颗粒物爆发式增长污染特征分析
3
作者 庞礴 颜雅琼 +2 位作者 王锦杰 殷华 周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文章利用环境监测资料、FNL资料、GDAS1资料对2014-2019年江苏省可吸入颗粒物爆发式增长污染过程(EGIPM)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EGIPM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很大关系。时间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复杂多... 文章利用环境监测资料、FNL资料、GDAS1资料对2014-2019年江苏省可吸入颗粒物爆发式增长污染过程(EGIPM)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EGIPM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很大关系。时间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复杂多变,无一致性规律。当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下时,可吸入颗粒物更易出现爆发式增长。(2)首要污染物为PM_(2.5)的EGIPM,其污染日持续时间长于首要污染物为PM_(10)的过程。可吸入颗粒物增长速度PMRR_(10)明显高于PMRR_(2.5)。(3)造成EGIPM的4种地面天气形势分别为高压控制型、低压辐合型、冷锋南下型和均压场型。均压场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冷锋南下型影响范围最广。(4)不同首要污染物来源不同,PM_(2.5)主要来自中低层近距离输送,PM_(10)主要来自高空远距离沙尘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式增长 可吸入颗粒物 时空分布 天气系统 聚类轨迹
下载PDF
哈尔滨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赵蕊 《环境保护前沿》 2023年第6期1288-1293,共6页
本次研究主要以哈尔滨市内1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选做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站点的年均、春夏秋冬四季的污染物浓度、十二个站点十二个月的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并且研究了哈市内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 本次研究主要以哈尔滨市内1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选做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站点的年均、春夏秋冬四季的污染物浓度、十二个站点十二个月的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并且研究了哈市内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哈尔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哈尔滨是一个农业型城市,而且在冬季是依靠燃烧化石燃料取暖,所以受采暖季燃煤的影响以及农耕秸秆燃烧的影响,哈尔滨市在冬春两季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较高;② 对哈尔滨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数据有两点,首先是污染源所在地的分布及变化,一般较稳定;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能力,气象与气候对污染物的扩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③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重工业与农业所在地,近年来工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哈尔滨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偏高,且哈尔滨属于严寒地域,冬日供暖期使悬浮颗粒物污染更为严重。由此可知:烟尘、飞灰等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或者副产品,是哈尔滨市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凯里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
5
作者 张昌灿 姚伦文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9期29-31,共3页
通过凯里市2018—2022年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数据统计,本文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控制与降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状况 变化趋势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户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庆国 李兵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利用某地所有助产机构的2003~2005年围产保健数据和2002~2005年该地区各空气污染监测点监测的每日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据,根据末次月经和分娩日期计算每位产...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利用某地所有助产机构的2003~2005年围产保健数据和2002~2005年该地区各空气污染监测点监测的每日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据,根据末次月经和分娩日期计算每位产妇孕期暴露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水平,从而分析孕期接触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胎儿性别、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原地址、孕期高危情况、孕次分组间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孕期,<67.6μg/m3、67.6~162.4μg/m3和>162.4μg/m3的3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组间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每增加10μg/m3,新生儿出生体重会减少2.2~2.7g。结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户外空气中较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pmio) 生态学研究
下载PDF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颜金培 杨林军 +3 位作者 张霞 孙露娟 张宇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2-16,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然后用湿式洗涤塔脱除长大后的含尘液滴,对燃煤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在过饱和蒸汽中凝结长大及湿式洗涤塔对凝结长大颗粒的脱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蒸汽添加量、颗粒粒径及洗涤塔操作条件...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然后用湿式洗涤塔脱除长大后的含尘液滴,对燃煤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在过饱和蒸汽中凝结长大及湿式洗涤塔对凝结长大颗粒的脱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蒸汽添加量、颗粒粒径及洗涤塔操作条件的影响。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实时测量凝结洗涤脱除前后的颗粒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蒸汽添加量的增加,能够迅速提高小粒径颗粒的脱除效率,蒸汽添加量为0.17kg/m3时,对平均粒径为0.3μm的颗粒的脱除效率超过80%;随着颗粒粒径增大,脱除效率提高;此外,洗涤塔液气比的增加,有利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研究表明蒸汽相变是脱除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预调节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燃煤 多相凝结 脱除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81
8
作者 赵越 潘钧 +3 位作者 张红远 郭继勇 魏强 时建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69,共3页
利用2002年7月—2003年6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20余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PM10的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远郊区县城关镇与市区污染水平相当;西南部和南部较其他地区污染严重;北京地区背景浓度很高,是国家标准年... 利用2002年7月—2003年6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20余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PM10的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远郊区县城关镇与市区污染水平相当;西南部和南部较其他地区污染严重;北京地区背景浓度很高,是国家标准年浓度限值的75%。这一分析结果可为颗粒物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浓度水平 地域分布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6
9
作者 谭吉华 毕新慧 +3 位作者 段菁春 唐晓玲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55-862,共8页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比重夏季比冬季高,而3~4环PAHs的比重冬季比夏季高.冬季PAHs可分为2种模式,不同模式之间PAHs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市多环芳烃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速(当温度<20℃时)和温度(当温度>20℃时)是影响多环芳烃浓度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广州市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多环芳烃 季节变化 广州市
下载PDF
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高翔鹏 徐明厚 +4 位作者 姚洪 韩旭 李雄浩 隋建才 刘小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1-17,共7页
采用低压撞击器(LPI)对某燃煤电厂的1台50MW和1台300MW燃煤锅炉除尘器前后的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排放特性、元素分布特性以及形貌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2台锅炉产生的PM10均呈双峰分布,其峰... 采用低压撞击器(LPI)对某燃煤电厂的1台50MW和1台300MW燃煤锅炉除尘器前后的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排放特性、元素分布特性以及形貌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2台锅炉产生的PM10均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μm和4μm左右;2台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静电除尘器对小颗粒的脱除效率要明显优于文丘里水膜除尘器;PM10中元素的质量粒径也呈双峰分布,元素Mn、Cr、Cu、Zn在亚微米颗粒中有明显的富集趋势;亚微米颗粒可能是通过煤中矿物质的气化-凝结形成的,而超微米颗粒可能是通过煤焦和矿物质的破碎以及内部矿物质的聚合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形成机理 飞灰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欣 邓芙蓉 +4 位作者 吴少伟 郑迎东 孙秀明 刘红 郭新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10μm)和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2.5μm)对健康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选取北京市两所... 目的: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10μm)和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of aerodynamic diameter〈2.5μm)对健康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选取北京市两所小学的216名7~11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统一测量其反映呼吸道大气道功能和小气道功能的8项肺功能指标,同时监测肺功能测量当天及前4天校园中PM2.5的水平及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同时收集由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学校附近监测站的PM10的浓度数据;采用岭回归分析PM10和PM2.5对肺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在累计滞后1d(Lag0-1)和2d(Lag0-2)时,随着PM10和PM2.5浓度的增加,反映大气道功能的缓慢肺活量(slowvital capaci-ty,S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以及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between25%and75%of vital capacity,FEF25-75)、75%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25%of vital capacity has been expelled,FEF25)和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50%of vital capacity has been expelled,FEF50)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大气道功能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且女生的SVC、FVC和FEV1.0的下降程度略大于男生。结论:大气PM10和PM2.5对儿童肺功能存在短期负效应,并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在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FVC和FEV1.0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女生的大气道功能对于颗粒物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颗粒物 呼吸功能试验 儿童
下载PDF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砷的分布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俊民 姚强 +3 位作者 刘惠永 鲁静 尹国勋 赵成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燃煤电厂为对象,研究砷在煤和飞灰中的分布,从煤粉—静电除尘器(ESP)前飞灰—静电除尘器(ESP)飞灰—静电除尘器(ESP)后飞灰,砷的浓度逐渐上升,在ESP后烟气中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粒级的减小,砷在不同粒级可吸入颗粒物... 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燃煤电厂为对象,研究砷在煤和飞灰中的分布,从煤粉—静电除尘器(ESP)前飞灰—静电除尘器(ESP)飞灰—静电除尘器(ESP)后飞灰,砷的浓度逐渐上升,在ESP后烟气中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粒级的减小,砷在不同粒级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浓度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认为飞灰对砷的富集作用主要有4种:硅酸盐熔体对砷的溶解作用;飞灰中的化学成分与砷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飞灰对砷化合物的吸附作用;气相砷化合物在飞灰表面的凝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分布特征 富集机理
下载PDF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侯聪 邵龙义 +3 位作者 王静 刘君霞 赵承美 耿春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0-768,共9页
燃煤排放被认为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燃烧—稀释系统对采自织金、大同、东胜、银川、京西等地区的煤进行燃烧实验,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煤排放颗粒物主要富... 燃煤排放被认为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燃烧—稀释系统对采自织金、大同、东胜、银川、京西等地区的煤进行燃烧实验,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煤排放颗粒物主要富集Zn,Fe,Rb,Pb,Cu,Cr,Ti,Mn,Ba,Ni,As等微量元素,在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中主要富集Zn,Rb,Pb,Cu,Ti,As,Ni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Cs,Rb,Cd,Tl,Sb,Zn的水溶态组分在对应的微量元素总量中占比较高,说明这些元素主要以水可溶态的形式存在于燃煤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中,而Fe在水溶组分中没有检测到,说明Fe主要以水不溶态存在于燃煤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中。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中的稀土元素以Sc,Ce,Nd,La为主。5种不同的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的总量表现为:银川煤>织金煤>京西煤>大同煤>东胜煤,其中银川煤和京西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总量较高的原因主要与其原煤的灰分含量较高有关,而织金煤燃烧排放PM10中微量元素的总量较高,主要与其原煤中的硫分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排放 可吸入颗粒物 微量元素 分布特征 ICP—MS
下载PDF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患者危害的监测与探讨 被引量:27
14
作者 梁克为 唐晓敏 +5 位作者 刘雪林 邹淑华 杨振洲 贾瑞忠 张绪 武雪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监测驻京医疗单位空气质量 ,掌握重点科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方法 以现场抽查、采样的方法检测 12所驻京医疗单位的空气质量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果 门诊部各科室空气中菌数超标率均高于医院 ,... 目的 监测驻京医疗单位空气质量 ,掌握重点科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方法 以现场抽查、采样的方法检测 12所驻京医疗单位的空气质量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果 门诊部各科室空气中菌数超标率均高于医院 ,治疗室及特诊科空气菌数全部超标 ,可吸入颗粒物的合格率仅为 5 0 %。结论 应大力加强和改进手术室、妇产科的空气质量 ,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下载PDF
温度梯度场内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及热泳沉积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若雷 杨瑞昌 +2 位作者 由长福 赵磊 周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3-1628,共6页
对温度梯度场内垂直管中可吸入颗粒物在湍流工况下的运动特性和热泳沉积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在线测量了颗粒物在管道截面上的速度和浓度分布。重点研究了主流与水冷壁面的温差对粒径范围0~2.5μm颗粒(PM2.5)的... 对温度梯度场内垂直管中可吸入颗粒物在湍流工况下的运动特性和热泳沉积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在线测量了颗粒物在管道截面上的速度和浓度分布。重点研究了主流与水冷壁面的温差对粒径范围0~2.5μm颗粒(PM2.5)的运动和沉积的影响,得到其沉积效率。结果表明,湍流扩散作用使颗粒在近壁面富集,而热泳力是PM2.5在冷壁面上发生沉积的最主要因素。得到了PM2.5热泳沉积的半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热泳力 沉积效率
下载PDF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0
16
作者 李红 曾凡刚 +1 位作者 邵龙义 时宗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9,共5页
指明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 (PM10)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空气动力学行为、在人体呼吸道中的转归等方面的特性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 指明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 (PM10)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空气动力学行为、在人体呼吸道中的转归等方面的特性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特征 健康效应 人体健康危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17
作者 熊志明 张国强 +1 位作者 彭建国 周军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简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常用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重点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国内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室内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 采样 人体健康
下载PDF
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被引量:185
18
作者 邵龙义 时宗波 黄勤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6,29,共4页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大气颗粒物中的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和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的研究现状 ,主要围绕这些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特征、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大气颗粒物中的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和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的研究现状 ,主要围绕这些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特征、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PM10和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包括 :细颗粒物的散光效应 ;炭黑(煤烟的主要成分)和含炭黑颗粒的光吸收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环境 悬浮物 人体健康 城市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价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晓云 谢鹏 +3 位作者 刘兆荣 李湉湉 钟流举 向运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9-834,共6页
采用简化泊松回归比例危险模型,利用本研究组对国内污染物暴露-急性发病关系系数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评价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市区归因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结合发病的单位经济价值数据,对健康影响进行了货币化。结果表明... 采用简化泊松回归比例危险模型,利用本研究组对国内污染物暴露-急性发病关系系数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评价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市区归因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结合发病的单位经济价值数据,对健康影响进行了货币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污染,参考浓度分别选取中国标准(40μg/m3)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大气质量指导值(20μg/m3),急性健康效应经济损失总量分别为1.99亿元和2.72亿元,相当于该地区2006年生产总值的0.09‰(0.07‰~0.11‰)和0.13‰(0.10‰~0.15‰)。可吸入颗粒物的急性健康效应中PM2.5的贡献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可吸入颗粒物 健康影响 经济评价
下载PDF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泽常 王志强 +1 位作者 李敏 张桂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基本特性、源解析及其危害影响等,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阐述。文章也指出了当前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基本特性 健康影响 源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