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永 朱佳栋 赵大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5期716-718,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21例采用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面中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21例患者中男86例、女35例,年龄16~... 目的 探讨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21例采用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面中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21例患者中男86例、女35例,年龄16~68(平均34.1)岁。交通事故伤占78.5%,其次为工伤(7.5%)和意外跌倒伤(7.5%)。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55例,颧骨骨折29例,颧弓骨折23例,LeFort I型骨折5例,单侧上颌骨骨折6例,鼻眶筛骨折3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快速可吸收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面容及咬合关系改善。术后面神经额支麻痹2例,无菌炎症1例,可吸收板外露1例,骨折术区气象敏感3例。结论 快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用于面中部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可吸收固定系统 面中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哈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实验组接受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实验组接受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实验组的止血时间(20.12±3.23)h和住院时间(4.34±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35.34±5.23)h、(15.67±4.23)d(P<0.05)。实验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95.45±4.42)分高于对照组的(78.12±4.56)分(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感染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可吸收固定系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钊文 谌智灵 +2 位作者 吕廷斌 肖年波 温家堂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感染及畸形愈合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手部屈伸范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及畸形愈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指间关节背伸和屈曲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部骨折治疗中使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相比于克氏针内固定更有效,且术后畸形愈合、感染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系统 感染
下载PDF
可吸收固定系统在开颅骨瓣复位固定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邓跃飞 郑眉光 吴锦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对开颅游离骨瓣复位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对67例开颅游离骨瓣成型切除颅内病变后患者,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个月~73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 目的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对开颅游离骨瓣复位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对67例开颅游离骨瓣成型切除颅内病变后患者,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5个月~73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3个月~6年,中位病程25个月。幕上病变41例,幕下病变26例;其中位于额颞部13例,额顶部12例,颞顶部8例,颞枕部5例,顶枕部4例,后颅窝25例。诊断为胶质瘤15例,脑血管性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和蛛网膜囊肿各7例,听神经瘤和原发三叉神经痛各5例,胆脂瘤和脑脓肿各3例,垂体瘤、颅咽管瘤、转移瘤及放射性脑病各2例,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面肌痉挛及硬膜下血肿各1例。颅内病变范围3 cm×2 cm~7 cm×5 cm。观察术后局部切口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术后有2例幕上和3例幕下病变患者少许皮下积液,均经穿刺抽吸2周后消失;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发热等表现;术后2周内复查CT或MRI示骨瓣复位良好,内、外颅骨面均平整,无任何影像伪影。6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3个月。切口无不适,头颅外观正常,无局部凹陷、积液等。CT或MRI复查未见骨瓣移位凹陷及伪影。结论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简便、安全、可靠,且能消除术后CT或MRI复查时金属固定材料导致的伪影,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开颅游离骨瓣成型 固定 可吸收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邵现红 付其宏 刘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43例各型颌面部骨折,观察术中、术后固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吸收情况。结果:43例中,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发生后期非特异性炎...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43例各型颌面部骨折,观察术中、术后固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吸收情况。结果:43例中,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发生后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愈合延迟或骨断端明显移位。术后吸收时间为1.5~3a不等,部分患者颧眶区未能完全吸收。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部骨折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并有其自身的优点;其缺点是螺钉易折断,不同的个体其降解时间不一致,部分病例不能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固定系统 手术治疗 固定技术
下载PDF
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冬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骨折的患者,由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内固定材料,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通过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对照组,通过金属骨固定系... 目的 :探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骨折的患者,由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内固定材料,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通过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对照组,通过金属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术后6、12、18、24周进行定期检查,随访创口愈合情况,影像学复查,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术后12周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进步2例。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研究组显效17例,有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例,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周研究组骨密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利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骨骨折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严格随机分组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固定系统 金属骨固定系统 颌面部骨折
下载PDF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湛 陈文君 袁建房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的12例颌面骨折患者使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术,观察术中复位固定情况,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中...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的12例颌面骨折患者使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术,观察术中复位固定情况,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中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所有病例术后创口Ⅰ期愈合,部分患者配合1~2周颅颌牵引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现排异反应。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部骨折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并有其自身的优点,在正确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是颌面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固定系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斌 黄子成 +2 位作者 李建民 杨一鸣 邝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8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30.25±2.37...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30.25±2.37)岁,给予微型钛板及螺钉固定;观察组男24岁、女36例,年龄(30.49±2.28)岁,给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分别为(160.92±4.18)lbs、(0.75±0.22)、(4.58±0.32)N,均高于对照组(100.28±4.46)lbs、(0.61±0.17)、(3.58±0.29)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颌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0.27)个月,短于对照组(3.20±0.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显著改善颌骨骨折患者咬合关系,固定及复位的稳定性较高,可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并避免了金属残留引发的并发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系统 颌骨骨折 咬合力 咀嚼效能
下载PDF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中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胡靖宇 邵现红 +3 位作者 陈波 施启斌 蒋金峰 张桦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21例单纯性下颌骨角部骨折经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板固定后 1w、 3m时的头影测量结果与 2 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经钛板内固定术后 1w、 3m的测量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 ,无骨愈合延迟或明显移位。在SR -P (L/DL)LA固定... 21例单纯性下颌骨角部骨折经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板固定后 1w、 3m时的头影测量结果与 2 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经钛板内固定术后 1w、 3m的测量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 ,无骨愈合延迟或明显移位。在SR -P (L/DL)LA固定后 ,下颌骨存在微小移位 ,但不影响咬牙合功能。与钛板内固定组相比 ,两者在移动幅度上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骨折提供良好稳定性的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固定系统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颌骨 骨折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子健 徐颖 李芷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一般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进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一般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进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治疗优良率为97.50%,高于一般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一般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运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固定系统 传统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美燕 邵现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7期1753-1754,共2页
[目的]总结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护理。[方法]对采用自身增强型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7例颌面骨折病人,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7例颌面部骨折病人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后,随访3个月~8个月,35例无咬颌偏斜... [目的]总结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护理。[方法]对采用自身增强型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7例颌面骨折病人,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7例颌面部骨折病人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后,随访3个月~8个月,35例无咬颌偏斜或严重固定骨段移位,仅2例有轻微固定骨移位。[结论]对采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固定系统 颌面部骨折 护理
下载PDF
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蓓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208-209,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无植入物过敏反应或排出,骨折固定区无骨段松动、移位,咬关系良好;所有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个月出现1例下颌骨体部咬关系差。螺钉完全吸收并螺钉空洞完全骨化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18.9±9.6)个月。结论可吸收微夹板及螺钉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固定 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
下载PDF
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洪波 黄菁 王树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颌面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治颌面部骨折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口...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颌面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治颌面部骨折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内固定处螺钉孔呈低密度影,骨折线不显影,已基本愈合,术后12~18个月复查发现螺钉孔已经开始出现模糊影,其密度仍低于周围骨质,部分患者的螺钉已经开始逐渐吸收,术后24个月时正常的骨小梁已经代替螺钉的空洞,透射影像消失。结论: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是一种易于使用并且有较好弹性和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为颌面外科临床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骨折 坚强内固定 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天顺 王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3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分析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LLA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型钛板及螺钉... 目的分析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LLA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型钛板及螺钉固定治疗,PLLA组接受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LL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PLLA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3/34)、2.9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PLLA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97.06%(3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可缩短下颌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 微型钛板及螺钉固定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景涛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微型钛板联合螺钉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微型钛板联合螺钉治疗,研究组给予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AXB角、AF-BF距、张口度、咀嚼功能、术后3个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优良率(96.49%)高于常规组(84.21%)(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AXB角(4.64±0.57)°、AF-BF(4.32±0.45)mm,均高于常规组的AXB角(3.59±0.51)°、AF-BF(3.69±0.36)mm(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张口度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1%)低于常规组(14.03%)(P<0.05)。结论: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能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增强下颌骨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可吸收固定系统 聚左旋乳酸 坚强内固定 咀嚼功能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薛军 陈坤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两组,各47例。试验组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两组,各47例。试验组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对照组应用坚强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的咬合功能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最大咬合力、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评分均提升,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相较于坚固内固定系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后的骨折稳定性、颞下颌关节功能更好,且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促进面部外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固定系统 坚强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
17
作者 付富强 高文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53-53,共1页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自拟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16例。结果:全部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PLLA可...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自拟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16例。结果:全部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结合成骨散治疗距骨骨折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系统 成骨散 距骨骨折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付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内固定系统将其分为坚固内固定组(48例,坚固内固定系统)、可吸收组(52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比较... 目的比较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内固定系统将其分为坚固内固定组(48例,坚固内固定系统)、可吸收组(52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可吸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坚固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坚固内固定组(P<0.05)。两组的切口1期愈合率、咬合功能干扰、坚硬食物无法咀嚼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坚固内固定系统相比,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骨折愈合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固定系统 坚固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骨骨折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春晖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 比较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 例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芬兰百优公司的自身增强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对照组采用... 目的 比较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坚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 例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芬兰百优公司的自身增强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美国奥尔特劳伦茨公司的坚固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束后随访3~12 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26 例(57.8%),发生感染3 例(6.7%);对照组优16 例(35.6%),发生感染11 例(2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骨骨折手术的效果较坚固内固定系统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固定系统 坚固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骨骨折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李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40-143,共4页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和观察组(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和观察组(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最大咬合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则差异较小(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传统内固定系统 可吸收固定系统 临床疗效 咬合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