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5 位作者 杨惠林 杨同其 蒋兴良 蔡建平 刘锦波 熊成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考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比较融合器的运动稳定性、融合器的形状、材料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方法 :采集 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 ,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 目的 :考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比较融合器的运动稳定性、融合器的形状、材料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方法 :采集 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 ,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分别测试不同颈椎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① 4种颈椎融合器 ,自体髂骨植入后 ,颈椎的稳定性最好 ,钛合金Cage稳定性较差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稳定性适中 ;②循环载荷作用下 ,下沉位移以自体髂骨最小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下沉不大 ,钛合金Cage下沉最大 (P <0 .0 5 )。结论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运动稳定性高 ,下沉位移小 ,是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 颈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兴良 唐天驷 +1 位作者 蔡建平 钱邦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fusion cage,CFC)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方法采集4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自体髂骨组(L)、InterFix组、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llograft fusion ...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fusion cage,CFC)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方法采集4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自体髂骨组(L)、InterFix组、解剖型同种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llograft fusion cage,AFC)组、可吸收椎间融合器(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ADFC)组。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分别测试不同CFC椎间融合的轴向刚度及拔出力。结果InterFix轴向刚度最高;ADFC的轴向刚度与AF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出力以InterFix最大,ADFC、AFC拔出力也较大,它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FC刚度低、拔出力大,是理想的C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可吸收材料 颈椎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3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椎融合 颈椎零切迹融合器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4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盘切除融合 颈椎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融合器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李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实验... 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实验组30例应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对照组30例应用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平均住院日、各阶段随访的VAS、JOA评分和相关影像参数,评估疗效和矢状位平衡。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6.1±5.7)min和术中出血量(33.7±6.5)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5±6.5)min和(45.3±5.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4.8±2.3)分、(7.7±1.5)分和(5.1±2.1)分、(8.0±1.6)分,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5.5±1.3)分、(1.0±0.6)分和(14.3±1.5)分、(1.8±0.7)分,两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组间对比末次随访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各影像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段的影像参数与本组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椎间高度分别为(6.8±1.3)mm、(5.7±1.4)mm,椎间角度分别为(7.3±1.3)°、(6.0±1.4)°,C_(2~7)Cobb角分别为(23.6±5.3)°、(19.3±5.4)°,T1倾斜角分别为(24.3±2.2)°和(20.3±2.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应用于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在改善并维持椎间高度、颈椎矢状位平衡等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盘切除融合 3D打印 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椎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世财 马飞 +7 位作者 唐超 廖烨晖 唐强 陈诗雨 李洋 周佳俊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30-4835,共6页
背景:目前研究报道椎间融合器材料是影响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之一,但关于相同材料不同几何形状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 背景:目前研究报道椎间融合器材料是影响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之一,但关于相同材料不同几何形状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2例,根据术中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不同分为柱形组(n=60)、马蹄形组(n=6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融合节段高度、C_(2-7)角、融合节段矢状成角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年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影响降低(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马蹄形组术后6,12个月的融合率高于柱形组(P<0.05),术后6,12个月的改良Brantigan评分均低于柱形组(P<0.05);③末次随访时,马蹄形组融合器下沉高度低于柱形组(P<0.05),两组融合器沉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间手术前后的C_(2-7)角、融合节段矢状成角、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矢状成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显示,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中,使用马蹄形及柱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其中应用马蹄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可提高早期融合率并减少椎间隙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融合 融合器 形状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中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彦金 周英杰 +1 位作者 柴旭斌 禚汉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4-144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有关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有关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中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 Cage)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独立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2篇中等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高质量回顾性研究文献;共涉及患者691例,试验组(3D Cage置入)338例,对照组(其他植入物置入)353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椎间融合率(RR=1.03,95%CI:0.98-1.07,P=0.23)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MD=-11.84,95%CI:-17.12至-6.57,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60,95%CI:-16.86至-4.33,P=0.0009)、并发症(RR=0.55,95%CI:0.35-0.88,P=0.01)、C2-7Cobb角(MD=4.14,95%CI:3.42-4.85,P<0.00001)、椎间隙高度(MD=0.48,95%CI:0.25-0.70,P<0.0001)以及亚组分析下的颈椎JOA评分(SMD=0.55,95%CI:0.29-0.82,P<0.0001;SMD=1.09,95%CI:0.73-1.46,P<0.00001)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椎间融合率不劣于其他植入物;3D打印椎间融合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对于颈椎矢状位平衡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 融合器 颈椎 颈椎盘切除 META分析
下载PDF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兴良 蔡建平 +1 位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ADFC)临床应用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ADFC植入术,术后随访11~18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1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目的观察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ADFC)临床应用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ADFC植入术,术后随访11~18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1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17例患者的疗效为优良,1例患者为良好,无疗效为满意或差的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产生。结论ADFC具有早期的确实制动作用,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 可吸收材料 解剖型颈椎融合器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浩 周显平 +3 位作者 陈国军 夏寅 郭彩群 李祖国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35~74)岁;...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35~74)岁;颈3/4节段2例,颈4/5节段8例,颈5/6节段12例,颈6/7节段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CDF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2-7 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T1倾斜角(T1S)、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观察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的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57(38.1±5.2)个月;手术时间60~76 min;术中出血量30~210 ml。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颈2-7Cobb角、合节段Cobb角优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T1S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P<0.05)。术后2年VAS评分低于术前[(2.2±0.4)分比(7.7±0.4)分,P<0.05]。术后2年JOA评分高于术前[(7.1±1.0)分比(15.2±0.8)分,P<0.05]。术后2年NDI评分低于术前[(11.6±1.2)分比(36.7±1.9)分,P<0.05]。3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困难,2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症状持续至术后3个月消失。2例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较术前加重。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 零切迹融合器
下载PDF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水强 吴德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3,116,共4页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ACFC)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能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文章就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特点... 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ACFC)具有早期的制动作用,能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文章就可吸收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可吸收颈椎融合器 融合
下载PDF
可吸收、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对前路颈椎融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杨惠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31,共4页
目的考察ADFC对前路颈椎融合的影响。方法对10只雌性山羊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分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组和ADFC+自体髂骨组两组,每组5只动物。术后6、10、14、18、24周进行高分辨X线片检查,观察椎间隙高度,植骨块是否滑移、塌陷、是... 目的考察ADFC对前路颈椎融合的影响。方法对10只雌性山羊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分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组和ADFC+自体髂骨组两组,每组5只动物。术后6、10、14、18、24周进行高分辨X线片检查,观察椎间隙高度,植骨块是否滑移、塌陷、是否出现放射学融合;组织切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4周时,ADFC+自体髂骨组5只Ⅲ级融合,自体髂骨组2只Ⅱ级融合,3只Ⅲ级融合;ADFC的组织学评分均为4分,表明ADFC+自体髂骨组均实现了骨性融合。结论ADFC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可缩短融合时间,增加融合率;在融合阶段,放射学观察表明ADFC维持了其原始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椎融合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内固定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13
作者 朱允滔 李嘉坤 +1 位作者 梁雄伟 莫飞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内固定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需要进行单节段颈椎内固定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单节段颈椎内固...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内固定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需要进行单节段颈椎内固定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单节段颈椎内固定的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内固定)和观察组(20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生理曲度及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4个月椎体触合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生理曲度先增大后减小,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4个月两组患者椎体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内固定的方式相比,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具有相似的固定效果,能减轻对吞咽功能造成的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维持颈椎曲度方面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 钢板融合器内固定 零切迹融合器 吞咽功能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在跳跃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4 位作者 陈德纯 黄波 郑华伟 许文根 卢一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和颈椎NDI指数评价临床效果,采用C_(2-7)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C_(2-7)Cobb角均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所有患者随访中无邻椎病、内置物沉降、螺钉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跳跃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跳跃型颈椎 颈前路减压融合
下载PDF
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35例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德玉 赵定麟 +5 位作者 贾连顺 倪斌 肖建如 沈强 叶晓健 朱海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8~ 31月 ,施术节段稳定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 ,可作为替代传统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BAK CHTF InterFix 颈椎 融合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恢复的半年随访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3 位作者 张义龙 明颖 孙志杰 孙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3,共5页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0-7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2),均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中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同种异体骨。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 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检测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统计轴性症状。试验获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组31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植入物移动1例,对照组32例中发生螺钉松动3例、免疫排斥3例、植入物移动2例、植入物塌陷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④两组术后1周、6个月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可减少并发症,促进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且机体应激反应、轴性症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颈椎 3D打印 融合器 颈椎曲度 高度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宁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廉民学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7,18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术后各时间段B组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手术 融合器
下载PDF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宇 陈德玉 +4 位作者 杨立利 郭永飞 何志敏 杨海松 田海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恢复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病例获得满意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改善率45%~100%,平均84%。[结论]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膜量小、x线透光等优点,有助于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促进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椎 颈椎盘突出症 融合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德升 林研 +6 位作者 李增春 赵卫东 祝建光 李国风 席秉勇 徐根宝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植入不同直径融合器后的生物力学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椎间融合器植入后 ,颈椎强度增加 2 2 % ,椎体应变下降 15 % ,而刚度增加 43 % ,位移减小 2 0 % ,与植入前颈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椎稳定性得到增强。②在改进植入法中 ,选用直径 11~ 12mm融合器 ,其覆盖椎体终板超过 3 0 %以上 ,接触面积达 65 %以上 ,颈椎最稳定 ,其椎体应变、融合器位移及沉降率最小。结论 :颈椎前路螺纹状椎间融合器植入是一种有效的初始稳定手段 ;改进植入法应选用直径 11~ 12mm之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融合器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