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涠洲岛海水中可培养细菌的溶藻活性初探
1
作者 黄华林 覃仙玲 +5 位作者 农志文 赖俊翔 苏芯莹 赖海清 黄丹蕾 李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 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分析甲藻胞外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并通过KEGG和CAZy数据库预测目标菌株合成溶藻物质的能力。结果 从24株细菌中筛选到15株对至少一种甲藻表现出溶藻活性的菌株,总阳性率为62.5%,菌株M026对3种甲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溶藻效果。添加10%的M026发酵无菌滤液,共培养3 d后,3种甲藻细胞死亡率均高达95.0%。生理生化响应表明,在M026发酵无菌滤液胁迫下,甲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3种抗氧化相关酶(SOD、CAT和AP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到藻细胞内溶产物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菌株M026含有溶藻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及多种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结论 菌株M026可作为微生物溶藻菌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可培养细菌 甲藻 溶藻活性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2
作者 孔晓双 魏然 +5 位作者 董应宏 侯敏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新强 杨文琦 崔卫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可培养内生菌 筛选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可培养固碳和固氮细菌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冉光娟 吴庆珊 +5 位作者 方正 安妮 陈秀 李诗霞 任篓 翁庆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微生物固碳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洞穴黑暗和寡营养极端环境中蕴藏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利用9种分离培养基,分离筛选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固碳... 微生物固碳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洞穴黑暗和寡营养极端环境中蕴藏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利用9种分离培养基,分离筛选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并基于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共分离获得230株固碳细菌,隶属于3门、16属和64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固碳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6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5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共分离获得425株固氮细菌,分别属于3门、14属和68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固氮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0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此外,无碳培养基CFMD和无氮培养基NFb分离获得的菌株多样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荔波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固碳和固氮细菌类群,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固碳和固氮微生物在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农业应用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可培养 固碳细菌 固氮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长林小蠹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4
作者 王美惠 陈焕文 +3 位作者 解丹 项嘉建 宇佳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119,共7页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初步判定其分类学地位。从长林小蠹成虫和幼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了20株细菌,它们隶属于2门4纲6目9科15属18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1.9%),优势菌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27.7%)和Rouxiella属(14.8%),优势种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7.7%)和Rouxiella silvae(14.8%)。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1种;乳球菌属(Lactococcus)1种;布鲁氏菌(Brucella)1种;帕拉伯克霍尔德氏属(Paraburkholderia)1种;伯克霍尔德氏属(Burkholderia)1种;泛菌属(Pantoea)2种;欧文氏菌属(Erwinia)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1种;(Rouxiella)属1种;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1种;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1种;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2种;Atlantibacter属1种;哈夫尼亚菌属(Hafnia)1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种。其中,布鲁氏菌属和Atlantibacter属是长林小蠹区别于目前我国分布的其他小蠹虫肠道可培养细菌所特有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肠道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测序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许改换 刘霞 +5 位作者 刀剑 邓琳梅 黄勋 杨俐 周昆燕 杨艳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率;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的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总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疮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粉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青枯病原菌胁迫促进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增长,而抑制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的发病率均与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传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根际土壤 可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冰川前缘冰舌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抗辐射-抗氧化特征——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6
作者 朱培世 刘阳 +7 位作者 徐业腾 汪金秀 张昺林 陈拓 刘光琇 张威 张松林 章高森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97-709,共13页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不仅对老虎沟12号冰川前缘冰舌区冰碛物生境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菌株的抗辐射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筛选和评估。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分离出的259株细菌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其中放线菌门的菌株数量最多,其次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门。TN、TOC、WC和pH是影响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UVC辐照强度的D10(致死率为10%)剂量高于100 J·m^(-2)的菌株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94.9%,过氧化氢耐受浓度的D10剂量高于10 mmol·L^(-1)的菌株占100%;其中有20株抗辐射菌株氧化胁迫后的存活率在90%以上。此外,氧化胁迫后存活率高于Deinococcus-radiodurans R1的菌株均是100 J·m^(-2)UVC辐照后抗辐射存活率高于50%的抗辐射菌株。该研究不仅可以为冰川前缘环境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为后续辐照、氧化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抗辐射-抗氧化冰川细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可培养细菌 抗辐射-抗氧化 冰碛物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徐歆雅 陈晴 +5 位作者 吴郡颖 戴林刚 温宇珂 齐浩然 余秀梅 陈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地膜覆盖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膜覆盖在白及种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白及,设置不覆膜(CK)、覆盖生物基质膜(BM)、覆盖塑料地膜(PM)3个处理,分别测定田... 【目的】明确不同地膜覆盖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膜覆盖在白及种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白及,设置不覆膜(CK)、覆盖生物基质膜(BM)、覆盖塑料地膜(PM)3个处理,分别测定田间杂草去除率、白及农艺性状、白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覆膜处理(PM、BM)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以BM抑制杂草效果最好,杂草去除率达99.74%。生物质膜覆盖可有效促进白及生长,与CK和PM相比,BM处理的白及叶片长宽比分别显著提高26.55%和22.03%,SPAD值显著增加21.92%和19.20%(P<0.05);B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处理上升26.58%、35.34%、49.80%、47.43%(P<0.05)。本实验从CK、PM和BM处理土壤分别获得26、23和29株细菌,BOXA1R形成42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分布于8个属,较好地揭示了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不同处理土壤优势类群也存在差异,CK处理的优势细菌为粘着剑菌,占比15.4%,BM为假蕈状芽孢杆菌,占比13.8%,PM为花椒芽孢杆菌,占比17.4%。单独从BM处理白及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等9个具有促生功能的细菌种群。【结论】生物质膜覆盖种植白及在去除杂草、促进白及生长、有效提升土壤养分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可降解地膜 除草效果 白及 土壤养分 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包秋华 刘倩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8-256,共9页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Cite Space5.8软件获得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994—2021年期间细菌VBNC研究的年发文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836篇文献来自67个国家或地区、1 528个研究机构,分布在355种出版物中;1994—2010年和2011—2021年排名在前10位国家的发文量共占总发文量的88.04%,发文量非常集中;中国在2011—2021年期间发文量跃居世界第一;细菌VBNC研究在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文量始终位居前列。Escherichia coli(埃希氏大肠杆菌)、VBNC、nonculturable state(非可培养状态)、survival(存活)、resuscitation(复苏)等关键词是细菌VBNC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在未来,细菌VBNC的研究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其将会对食品安全、微生物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香蕉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付琳 阮云泽 +3 位作者 沈宗专 李荣 杨兴明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8,共7页
采用可培养平板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以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健康(BIOH)、发病(BIOW)和未施用BIO健康(CKH)、发病(CKW)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研究可培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 采用可培养平板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以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健康(BIOH)、发病(BIOW)和未施用BIO健康(CKH)、发病(CKW)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研究可培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以及可培养细菌的EP指数差异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BIO能显著增加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并减少根际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P<0.05);不同根际土壤样品的快速生长细菌和慢速生长细菌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快速生长细菌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0.9%(BIOW)、50.7%(CKW)、20.6%(BIOH)和22.1%(CKH),其中BIOH处理不同生长速率细菌分布最均匀,EP指数值最高,为0.794;DGGE条带回收测序结果表明,BIOH处理中多样性较高,其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而CKW处理中的优势菌群大部分都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结论:健康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细菌区系显著不同于发病根际土壤,通过外源有益生物与有机载体同时导入土壤,有可能达到调控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可培养方法 PCR-DGGE技术 可培养细菌数量 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续传代富集土壤可培养菌菌群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昌丽 曹伟伟 +3 位作者 唐雪莲 赵雯淑 贾仲君 孟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传代富集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牛肉膏蛋白胨可培养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量化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本底微生物群落的比例。通过设置常规营养和1/10低营养处理,包括常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NA)、液体培养(NB),低营养固体培养(1/10 NA)和低营养液体培养(1/10 NB),开展连续传代富集10次,获得第1、3、5、7、10代细菌培养物并提取DNA,同时直接提取水稻土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DNA并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稻土可培养菌群落变化规律及其占本底土著微生物的比例。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Chao指数为4806,在连续传代培养10次过程中,降幅最高为98.9%,其中,固体和液体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以第1代为最低,分别为49.7和142.0,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Chao指数分别为75.1和531.0。高通量测序16S rRNA基因后发现水稻土本底土著微生物共713属,连续10次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固体和液体常规培养基中分别检测到52属和600属,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下,分别为62属和597属,可培养菌占比最高分别为8.7%和83.7%。连续第1、3、5、7和10次传代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每代独有微生物属分别为7、2、3、4和3属,液体培养基独有属则分别为5、1、102、44和24属,低营养1/10培养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水稻土连续10次传代过程中绝对的优势类群,特别在固体培养基中相对丰度变幅范围为97.70%~99.47%,与水稻土本底土壤中相对丰度相比,增幅最高为74倍。低营养1/10固体条件下,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杆菌属(Bacillus)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成为优势类群,在第10代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18.07%和13.82%。液体连续传代10次过程中,假单胞菌属也是绝对优势类群,但与固体可培养菌相比略下降为45.48%~55.99%,梭菌属(Clostridium)则是第2大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3.58%~42.40%,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则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其相对丰度范围为1.46%~6.74%。相反,低营养1/10液体培养下,梭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而急剧降低,假单胞菌属则成为绝对优势菌,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则呈现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水稻土本底微生物多样性最多达可培养菌的96.7倍,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水稻土可培养微生物Chao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固体和液体培养分别获得74和662属,可培养菌占水稻土所有微生物比例分别为10.4%和92.8%。在固体和液体传代培养过程中,假单胞菌属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液体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固体。低营养1/10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可培养微生物类群显著增加,第1代出现的部分微生物类群逐渐被某些优势菌替代,表明连续传代富集培养过程中,在不同代际均富集了生理代谢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类群,连续传代富集并不会导致种群结构同质化和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可培养 连续传代 固液体培养 氮素营养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3种核桃寄主对云斑天牛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叶邦 徐蕾 +1 位作者 杨振德 韦善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林业蛀干害虫,为了探明云斑天牛的寄主适应机制,本试验以分别取食细香核桃(Juglans sigillata cv.‘Xixiang’)、娘青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和龙佳核桃(J.sigillata cv.‘Ni...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林业蛀干害虫,为了探明云斑天牛的寄主适应机制,本试验以分别取食细香核桃(Juglans sigillata cv.‘Xixiang’)、娘青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和龙佳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J.sigillata cv.‘Yangbidapao’)枝条的云斑天牛成虫为材料,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3种核桃寄主对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取食3种核桃的云斑天牛成虫肠道中共分离出19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2个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9个属[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Gibbsiella菌属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Gibbsiella属为取食细香核桃后分离出的特有菌株;乳球菌属为取食娘青核桃后分离出的特有菌株;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为共有菌属。取食3种核桃后的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差异,说明寄主植物能够对云斑天牛的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肠道可培养细菌 细菌多样性 寄主植物 16S rDNA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12
作者 贾谱超 张威 +5 位作者 刘阳 田茂 张昺林 章高森 刘光琇 陈拓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97-1910,共14页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含量及pH是影响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可培养细菌中32.21%的菌株为潜在新种。冬克玛底冰川蕴含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库,此次研究发现潜在新种46株,可以为冰冻圈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及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克玛底冰川 可培养细菌 群落结构特征
下载PDF
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3
作者 李喆 黄媛林 +4 位作者 朱俊华 胡文进 王巧贞 黄庶识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各植物组织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解析其内生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应用植物病原菌平板对峙实验和平铺捕食活性测试分析其可培养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从小花老鼠簕的根、茎、叶、花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44株可培养细菌,这些细菌隶属于18目26科37属66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细菌种数的15.1%和13.6%;(2)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试验结果显示,获得29株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细菌,10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拮抗作用最强且菌株Y129为潜在新物种。(3)捕食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5株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捕食活性,假单胞菌属菌株捕食活性最强,其中菌株Y90为潜在新物种。综上表明,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及其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种质资源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生防菌和药源菌的来源之一,该研究结果为提高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的药效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植物病原菌 捕食活性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瑞娜 奚文韬 +5 位作者 赵东 张天圆 郑佳 张京涛 姚粟 翟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2-93,共12页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重点突破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种特定的厌氧培养基和2种好氧培养基,从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共分离得到了来自21个属44个种的124株细菌,包括9株潜在细菌新种。其中,厌氧条件分离得到100株,好氧条件分离得到24株;窖泥样品分离得到60株,酒醅样品分离得到64株。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是窖池样品中分离的优势菌种。根据不同分离筛选条件和分离生境的可培养细菌种类和丰度,确定了6株浓香型白酒窖池特征菌,并解析了特征菌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为浓香型白酒窖池中潜在新种的挖掘,特征性菌种资源的定向筛选、互作机制解析、功能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酒醅 可培养细菌
下载PDF
间歇与连续供冷模式对可培养细菌浓度的影响
15
作者 申兵阳 刘欢 +3 位作者 甘梓枫 张健 刘猛 刘鲁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8,共10页
空气中的细菌,尤其是病原菌和益生菌,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等均造成有利/不利影响,其分布特征随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设置房间空调器间歇运行和连续运行两类供冷模式,探究不同供冷模式下可培养总细菌、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益生... 空气中的细菌,尤其是病原菌和益生菌,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等均造成有利/不利影响,其分布特征随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设置房间空调器间歇运行和连续运行两类供冷模式,探究不同供冷模式下可培养总细菌、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时空分布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关联。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总细菌平均浓度在间歇运行下((1195±511)CFU/m^(3))是连续供冷模式下((483±199)CFU/m^(3))的2.5倍;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浓度在间歇供冷模式下((544±299)CFU/m^(3))是连续供冷模式下((136±7)CFU/m^(3))的4倍;益生菌在连续和间歇供冷模式下差异较小,分别为(77±40)CFU/m^(3)和(73±24)CFU/m^(3)。总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间歇供冷模式下浓度波动较大;连续供冷模式下波动较小。空间尺度上,总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随着距空调横向和垂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空调纵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间歇供冷模式下,儿童呼吸区(z=0.5 m)细菌暴露风险高于成人呼吸区(z=1.5 m)。总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相对湿度关联较小。相比于连续供冷,间歇供冷模式下室内总细菌及病原菌浓度均较高,夏季时适当延长空调开启时间,可显著降低室内可培养细菌浓度,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间歇供冷 连续供冷 可培养 细菌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16
作者 常吕恕 罗忠荣 +7 位作者 杨光源 杨韵 孙淦琳 杨航 杨进波 张庭发 易小光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27-2939,共13页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和16S...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番茄潜叶蛾雌成虫肠道中分离得到16株细菌,分属于2门7科12属,优势门、科、属、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4.30%)、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83.79%)、肠杆菌属(Enterobacter)(83.38%)和成都肠杆菌(E.chengduensis)(81.86%),Brachybacterium ginsengisoli(6.32%)、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2.04%)和B.vulturis(1.33%)为主要细菌种类;从番茄潜叶蛾雄成虫肠道中分离得到12株细菌,分属于2门3科6属,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74.02%)、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73.36%)、芽孢杆菌属(Bacillus)(67.12%)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25.91%),Atlantibacter subterranea(21.64%)、花域芽孢杆菌(B.vallismortis)(17.48%)和嗜气芽孢杆菌(B.aerophilus)(14.05%)为主要细菌种类。【结论】从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中共分离到3门9科18属27种细菌,其中在雌成虫肠道中分离到2门7科12属16种细菌,以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雄成虫肠道中分离到2门3科6属11种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雌雄成虫肠道中未分离到同种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雌成虫 雄成虫 肠道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可培养肠道细菌对南亚果实蝇生殖力的影响
17
作者 丁鹏 刘崇敏 +5 位作者 孙作恒 陈稳 沈翰韬 张宏宇 张振宇 袁伊旻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明确检疫实蝇害虫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雌成虫的肠道优势菌株种类及它们对南亚果实蝇取食能力、营养状态和生殖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分离与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可培养菌株的分离与菌种分析,进一步进行抗生素处理与肠道优势菌... 为明确检疫实蝇害虫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雌成虫的肠道优势菌株种类及它们对南亚果实蝇取食能力、营养状态和生殖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分离与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可培养菌株的分离与菌种分析,进一步进行抗生素处理与肠道优势菌株回补处理,检测南亚果实蝇取食量、血淋巴氨基酸含量和产卵量。结果显示:清除肠道细菌可显著降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产卵量、取食量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降至正常雌成虫(无抗生素处理,对照)水平的34.9%、43.2%和60.8%。鉴定出的9种可培养菌株,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分布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而其中的优势菌株为Enterococcus sp. ZYY 2-97(57.41%)和Bacillus sp. ZYY 1-83(17.59%)。回补ZYY 2-97和ZYY 1-83菌株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显著恢复至对照的75.00%和86.98%,取食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117.53%和117.85%,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94.80%和87.8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可通过调控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取食能力和营养状态而影响宿主生殖力,而且其中的优势菌株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肠道微生物 可培养 生殖力 取食能力 营养状态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玉米种衣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对土壤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的影响
18
作者 刘亚冬 吕陈生 +2 位作者 申鸿 武奕彤 李开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4,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玉米种衣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酶活性变化、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以揭示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 mL/kg...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玉米种衣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酶活性变化、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以揭示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 mL/kg种子)分别将噻虫嗪单剂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施入土壤后,土壤中噻虫嗪均主要残留在0~10 cm土层,研究期内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0.068μg/g(2020年6月19日)和0.036μg/g(2020年5月27日);而在玉米收获期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0.004μg/g),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均未检出;相比对照,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处理均能抑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数目增长,对根际土可培养细菌的抑制作用会随着玉米的生长逐渐减弱;2种种衣剂均能激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且土壤酶活性的激活效应会随生长时间而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对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衣剂 噻虫嗪 苯醚甲环唑 土壤酶活性 可培养细菌
下载PDF
干酪乳酪杆菌Zhang在酸和低温胁迫下“活的非可培养”态的诱导研究
19
作者 代利霞 马学波 +3 位作者 王会莹 刘春芳 薄晓宇 包秋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83-87,共5页
为探究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icaseibacillus casei Zhang)在酸和低温胁迫下能否形成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该实验将L.casei Zhang置于不同pH值(2.5、3、4、5、6)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4℃条件下进行酸和... 为探究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icaseibacillus casei Zhang)在酸和低温胁迫下能否形成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该实验将L.casei Zhang置于不同pH值(2.5、3、4、5、6)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4℃条件下进行酸和低温胁迫,不同时间点取样,然后采用平板计数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3种方法对胁迫后的菌体进行活性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L.casei Zhang在pH值为2.5、3、5、6胁迫下未获得VBNC态;L.casei Zhang在pH 4的MRS液体培养基低温胁迫120 d获得了VBNC态,革兰氏染色观察到VBNC态细胞长度变短变弯曲。该研究为L.casei Zhang VBNC态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活的但不可培养 酸胁迫 低温胁迫
下载PDF
茅台镇不同海拔酒厂环境可培养酵母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王星 谯露 +3 位作者 周叶鸣 董醇波 韩燕峰 邹晓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5-71,共7页
以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仁怀市茅台镇为研究区域,探索高温大曲和环境中可培养酵母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海拔下的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和环境样品中最终分离474株酵母,鉴定为21属32个种,其中从环境样品中共分离269... 以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仁怀市茅台镇为研究区域,探索高温大曲和环境中可培养酵母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海拔下的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和环境样品中最终分离474株酵母,鉴定为21属32个种,其中从环境样品中共分离269株酵母,鉴定为19属28个种;从大曲中共分离205株酵母,鉴定为15属18个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环境和大曲中均作为核心酵母菌。环境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多样性指数高于高温大曲。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环境样品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明显,高温大曲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较小,主要的优势菌群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海拔500 m以上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海拔500~600 m的酵母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最高,海拔600 m以上酵母多样性及丰度要低于海拔500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大曲 可培养方法 不同海拔 酵母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