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音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卓珊 林雪峰 李雪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比较青年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和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的颞下颌关节音,探讨其关节音频谱图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1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26例正常青年人节律性大开闭口运动中双侧颞... 目的比较青年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和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的颞下颌关节音,探讨其关节音频谱图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1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26例正常青年人节律性大开闭口运动中双侧颞下颌关节音;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关节振动总能量,诊断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病例组两侧颞下颌关节的振动总能量、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与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之比、峰振幅、峰频率、中间频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病变关节随着关节盘移位程度的增加,各项关节振动参数也随之增加,振动总能量明显增加(P<0.05);关节振动总能量对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6和0.85。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节音振动的各参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音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 关节振动
下载PDF
弹响消除试验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旭 徐丽丽 蔡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分析弹响消除试验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因关节弹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康复门诊就诊的患者102例。先后接受A、B 2名评估者独立进行弹响... 目的:分析弹响消除试验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因关节弹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康复门诊就诊的患者102例。先后接受A、B 2名评估者独立进行弹响问诊与体格检查以及弹响消除试验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然后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根据磁共振成像诊断关节盘移位的影像学标准,将关节盘位置关系分为正常盘-髁关系、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类。以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Kappa检验计算A、B 2名评估者之间弹响消除试验结果的Kappa系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评估者弹响消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5%(72/204)、37%(76/204)。评估者A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81%、阳性似然比为7.61、阴性似然比为0.32(P<0.01);评估者B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似然比为8.11、阴性似然比为0.27(P<0.01)。A、B评估者之间的Kappa系数为0.873±0.036(P<0.01)。结论:颞下颌关节弹响消除试验简单、易操作,对判断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弹响消除试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不同颌位下的翼外肌肌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亮 俞立英 余卫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对比分析
4
作者 孙庭晖 马赫迪 刘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3-213,共1页
目的关节盘前移位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之一,它与关节区域的生物力学环境息息相关。形态学特征可以直观地反映关节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深入了解关节区的生物力学情况。为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颞下... 目的关节盘前移位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之一,它与关节区域的生物力学环境息息相关。形态学特征可以直观地反映关节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深入了解关节区的生物力学情况。为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差异,以及咬合板治疗对关节形态的改变情况,对治疗前/后的患者以及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了形态学分析。方法选取30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以及10位无症状受试者,通过CT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咬合板治疗 无症状 生物力学 CT数据 关节 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5
作者 张锦 袁建桥 +4 位作者 崔梦琦 赵芳源 吴刚 王星星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形态学评价
下载PDF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
6
作者 崔梦琦 张宜爽 +3 位作者 袁建桥 张锦 赵芳源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治疗后患者关节间隙、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结果: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上间隙、后间隙增大(P<0.05);治疗前双侧髁突有85.7%居于后位、14.3%居于中位,治疗后双侧髁突78.6%居于前位、21.4%居于中位。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腭咽最小截面积、腭咽高度、舌咽高度、腭咽矢径、舌咽矢径、腭咽冠径增大,腭咽及舌咽截面矢冠比增大(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调整患者髁突位置,缓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同时改善上气道结构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上气道 锥形束CT
下载PDF
翼外肌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殷学民 李子文 +1 位作者 刘啸 宋梦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 目的 :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节窝应力主要集中于与关节盘相接触的功能面。在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移分布中,从关节盘前带至关节盘中间带,位移趋势逐渐增大,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出现位移撕裂带,从关节盘中间带至关节盘双板区位移逐渐递减;而颞下颌关节整体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关节囊前份的翼外肌上头附着区。结论: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此区域关节盘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 翼外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4 位作者 沈佩 罗晓 何柳婷 顾颖 杨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改良Twin-block 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位置 关节盘形态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骨性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3 位作者 何柳婷 顾颖 梁志刚 郑苍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矫治成功的20~40岁...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矫治成功的20~40岁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SNA、SNB、ANB、SN-PP、PP-MP、N-ANS、ANS-Me的变化。使用SPSS19.0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ANS-Me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SNA、SNB、ANB、SN-PP、PPMP、N-ANS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会少量增加下面高,未见对颌骨生长发育产生其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 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咬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薇娜 殷新民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并比较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30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和30名正常人于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时的咬合接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颞下颌...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并比较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30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和30名正常人于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时的咬合接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在牙尖交错位可出现力中心较大的偏移、两侧接触点不平衡、两侧力不对称、弹响侧接触点数目多于非弹响侧;在后退接触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双侧接触点数目有显著差异,单侧接触者显著增多。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咬合接触情况与正常人有显著的差异,提示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咬合接触 牙尖交错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
下载PDF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的Meta分析
11
作者 王青青 曹正飞 +1 位作者 关慧娟 冯翠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03-607,612,共6页
目的系统性分析及评价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关系间差异。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有关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 目的系统性分析及评价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关系间差异。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有关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的提取,根据NOS量表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相关文章,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5例(BDDR组),双侧关节盘位置正常者279例(BN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BDDR组患者较BN组的覆、覆盖、L1-MP角大,L1-FH角、U1-L1角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U1-FH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相比,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下颌中切牙较为唇倾,上下中切牙夹角较小,覆、覆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系 头影测量 磁共振成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再定位[牙合]板治疗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炎 高莹 +6 位作者 岳铭阳 詹文娟 郑恺忻 李熙嵚 杨建浩 袁建桥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双侧关节盘长度、盘-髁距离与角度)及面部侧貌(面部软硬组织相关测量项目)的改变,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后盘-髁距离减小(3.63±1.37)mm,角度减小(23.18±7.62)°,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置关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症状好转,有效率分别达90%、85%。结论: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可有效调节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改善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缓解颞下颌关节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再定位牙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下载PDF
不同稳定咬合板厚度对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鄢梨 王为 邱嘉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患者在佩戴两种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后紧咬时TMJ应力分布改变。方法根据患者CT、MRI影像数据,依次构建ADDwR患者牙尖交错位(工况1)与戴3、5 mm稳定咬合板咬合(工况2、3)时共3个TMJ有限元模型。分别给予3种工况中的下颌骨施加最大肌力60 s,之后对各工况中关节窝和髁突软骨表面、关节盘表面及双板区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评估。结果各工况左侧TMJ内各结构等效应力均大于右侧。戴3 mm咬合板后,双侧关节盘均未发生复位,关节盘应力仍旧集中在后带及双板区,双侧关节软骨表面应力显著增加;戴5 mm咬合板后,右侧关节盘复位,关节盘最大应力位于中间带,关节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降低约40%,左侧关节盘未复位,关节窝软骨和双板区等效应力下降约6%。结论ADDwR患者佩戴不同厚度咬合板,TMJ内应力及其分布模式均发生改变;5 mm稳定性咬合板可以减小ADDwR患者关节窝软骨及双板区表面应力,关节盘复位有利于缓解ADDwR患者TMJ应力。临床为ADDwR患者选择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时,在保证舒适前提下,较厚的咬合板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咬合板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再定位牙合垫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佳嘉 周永强 刘桂才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6期26-26,共1页
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0名病患。随后对对照组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0名病患。随后对对照组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再定位牙合垫,观察3个月内症状有无改善或复发,对比讨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有4名病患的VAS疼痛指数、弹响在经过治疗之后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根据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2例,无效8例。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定位牙合垫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再定位牙合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数字化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临床效果研究
15
作者 孙浩 吴璇 +1 位作者 石涛 邢文忠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的ADDwR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数字化组和传... 目的研究数字化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的ADDwR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数字化组和传统组,每组20例。数字化组患者采用数字化再定位咬合板,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堆塑自凝树脂再定位咬合板,比较2组咬合板椅旁调改时间、治疗满意度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标评分。结果数字化组椅旁调改时间为(379.8±91.0)s,明显短于传统组[(816.9±102.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1,P<0.001)。治疗满意度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越满意,数字化组在制作与戴入过程、外观影响、异味三方面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VAS评分、各项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数字化组和传统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分别为(1.71±0.56)、(1.80±0.40)分,相较于治疗前[(2.97±0.83)、(2.94±0.79)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相同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标治疗前评分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再定位咬合板相比,数字化再定位咬合板用于治疗ADDwR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可提高临床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原文传递
不同位时翼外肌对颞下颌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学民 张琰 +4 位作者 李子文 刘啸 宋梦阳 王方圆 刘小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在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张口位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对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及两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已经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不同位时进行翼外肌加载,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生... 目的研究在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张口位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对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及两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已经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不同位时进行翼外肌加载,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最大张口位时,关节盘应力集中区较牙尖交错位时向前外侧移动,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存在明显位移差,形成位移撕裂带,而在牙尖交错位时则无类似位移差现象。结论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最大张口位时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的应力集中,在关节盘中间带形成位移撕裂带,导致此区域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翼外肌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玭 李阳飞 +2 位作者 王德华 苗重昌 徐宏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8例(14个关节),按照咬合板制作时弹响消失的位置分为稳定咬合板治疗组(A组)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B组);患者坚持夜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8例(14个关节),按照咬合板制作时弹响消失的位置分为稳定咬合板治疗组(A组)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B组);患者坚持夜间戴用咬合板6个月,每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和核磁共振图像,测量闭口位盘分界角。结果治疗前A组盘分界角明显小于B组[(40.46±2.95)度vs.(48.75±2.76)度](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盘分界角均明显减小为(13.27±5.83)度和(9.34±3.01)度(P<0.05)。结论 MRI技术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及咬合板类型的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 咬合板
原文传递
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甜 况进 程志刚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电话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情况。结果:ADDwR并未表现出与病例组更明确的相关性,比值比(OR)为1.24,95%置信区间(CI):0.91-1.68;同时,只有31例(15.7%)报告在确诊ADDwR前5年内接受过第三磨牙拔除术。结论:就大多数患者而言,拔除第三磨牙并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第三磨牙 智齿
原文传递
前伸再定位咬合板对关节内结构紊乱病的治疗概述
19
作者 李听 周建萍 +1 位作者 戴红卫 吴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060-0065,共6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颞下颌关节区或咀嚼肌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关节运动受限,中年女性多发。关节内结构紊乱是TMD的一种类型,其中,盘-突关系不协调最为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颞下颌关节区或咀嚼肌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关节运动受限,中年女性多发。关节内结构紊乱是TMD的一种类型,其中,盘-突关系不协调最为常见。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通常放置于上颌骨或下颌骨上,依靠前牙的引导斜坡来引导下颌向前,从而带动髁突向前向下恢复盘-突关系,是治疗盘-突关系不协调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目前ARS的适应症、具体操作程序、临床佩戴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的可能机制尚存在争议。因此,这篇文章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医生在进行临床诊疗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再定位咬合板(ARS)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