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为中介 |
孙翠阳
|
《教育进展》
|
2024 |
0 |
|
2
|
职业使命感对高职院校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温州高职院校为例 |
周一凡
|
《特区经济》
|
2023 |
2
|
|
3
|
不同父母生涯行为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静鑫凡
王乃弋
|
《女报》
|
2023 |
0 |
|
4
|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 |
于海波
郑晓明
许春燕
晏常丽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3
|
|
5
|
工作重塑对可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刘丽丹
王忠军
|
《中国人事科学》
|
2023 |
0 |
|
6
|
“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 |
刘博
|
《精品生活》
|
2023 |
0 |
|
7
|
论中国建立可就业能力国家框架的重要性 |
刘丽玲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8
|
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叶宝娟
郑清
董圣鸿
方小婷
刘林林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2
|
|
9
|
可就业能力研究:价值与趋势 |
郭文臣
迟文倩
肖洪钧
乔坤
|
《管理学报》
CSSCI
|
2010 |
23
|
|
10
|
可就业能力中介作用下的个人-组织契合对职业成功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
郭文臣
田雨
孙琦
|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1
|
可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
刘小平
杨淑薇
|
《软科学》
CSSCI
|
2006 |
15
|
|
12
|
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
刘小平
邓靖松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13
|
可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进展 |
刘小平
杨淑薇
|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14
|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创造力和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基于心理学专业的研究 |
王忠军
黄蜜
刘丽丹
|
《高等理科教育》
|
2020 |
11
|
|
15
|
三维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究 |
赵银
王红菊
尹红霞
魏亚慧
|
《高教学刊》
|
2018 |
4
|
|
16
|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关系 |
何安明
姚予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3
|
|
17
|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可就业能力 影响研究 |
杨玥
王敏
范志辉
|
《高教学刊》
|
2021 |
5
|
|
18
|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能力架构与课程体系的关系研究——基于可就业能力的视角 |
袁开福
|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9
|
国外可就业能力的理论及其实践 |
刘小平
|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20
|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关系——职业探索的中介作用 |
胡艳华
曹雪梅
井影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