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可居可游:陶渊明田园思想审美意义新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6,共12页
魏晋士人园林将可居的现实需求与可游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以山水为核心突出了士人园林独特的文化意味。陶渊明的田园应置于此文化氛围中来考察,他在田园中的居处活动,与其仕隐抉择和人生思考是起伏相印的。与高门士族的山水庄园相比,陶...
魏晋士人园林将可居的现实需求与可游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以山水为核心突出了士人园林独特的文化意味。陶渊明的田园应置于此文化氛围中来考察,他在田园中的居处活动,与其仕隐抉择和人生思考是起伏相印的。与高门士族的山水庄园相比,陶渊明田园具有规模结构之“小”、景观布局之“简”、人与自然审美关系之“和”等特征。依托田园的生命实践,陶渊明表达了以道抗势的道统意识,树立耕隐结合的自由人格,以及称心适性的自然人生观,赋予田园深厚的思想审美意义。田园作为可居可游的文化意象,在陶诗中才开始成熟丰富起来,田园归去也成为后世士人永恒的文化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园林
陶渊明田园
可居可游
以道抗势
耕隐结合
称心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居可游”之境与北宋山水画的图式营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伟
《荣宝斋》
2023年第8期124-129,共6页
基于“林泉之心”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审美的核心意识,在北宋山水画中形成了典型的“可居可游”图式,这种图式深远的影响了后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并让画面中“人迹”中的人、居、途、景元素成为山水画引导观者的必备条件,对中国山水画的审...
基于“林泉之心”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审美的核心意识,在北宋山水画中形成了典型的“可居可游”图式,这种图式深远的影响了后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并让画面中“人迹”中的人、居、途、景元素成为山水画引导观者的必备条件,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导向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居可游
临泉之心
图式营造
原文传递
“可居、可游”:一个环艺课程教学中的理念枢纽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秀召
《艺海》
2015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可居、可游":作为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理念枢纽,历史维度联通北宋山水画创作审美理想,对山水造境提出了符合人居和谐与景色优美的要求。实践维度联通民居智慧,以湘中梅山民居为例,其选址、建筑的设计以及环境的布...
"可居、可游":作为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理念枢纽,历史维度联通北宋山水画创作审美理想,对山水造境提出了符合人居和谐与景色优美的要求。实践维度联通民居智慧,以湘中梅山民居为例,其选址、建筑的设计以及环境的布局正好体现了当地人对人居环境一种"可居、可游"的审美追求。把"可居、可游"应用于本区域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中,既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本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可居
、
可游
”
山水画
环艺教学
梅山民
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读章仕澄山水画
4
作者
陈佳珺
《艺苑》
2014年第6期63-65,共3页
山水画以水墨的绘画语言饶有意趣地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笔墨的交织变幻表达画家内心的精神追求。章仕澄以闽西山水入画,在色墨中感受与山水共鸣同乐的意趣,营构欲游山水、居于画卷中的意境。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土楼风情
画境
乐山乐水
可居可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游可居”的心灵栖息地
5
作者
宋晓静
《艺术探索》
2007年第2期66-67,共2页
于自然山水林泉之间“饱游饫看”并不仅仅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官享受,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慰籍,是要为心灵寻觅到栖息之地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
可游
可居
自然山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游、可居”命题中的三元关系
6
作者
杨光
《中国美术》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可游、可居”命题所代表的既是一种山水画技法,又是一种审美标准的确立。该命题所描述的是一种时空连续体,其中所蕴含的行走与停留等动作本身便指示了一个时间性的维度,同时也指示了主体动态性的观照视角。这一命题范畴内的构图内化...
“可游、可居”命题所代表的既是一种山水画技法,又是一种审美标准的确立。该命题所描述的是一种时空连续体,其中所蕴含的行走与停留等动作本身便指示了一个时间性的维度,同时也指示了主体动态性的观照视角。这一命题范畴内的构图内化了观者的目光,使画面成为审美主体精神活动的载体。时间、空间与审美主体的精神活动由此构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同时,在山水世界以外,山水世界、外部世界与审美主体又构成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三元关系。这层三元关系中的审美主体不仅可以呈现自己的精神活动,还可以呈现现实中的肉身。当然,该命题也描述了一种审美标准,对应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从这层意义上看,山水世界构成了对人类现实世界的参照与补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可游
、
可居
”
山水画
三元关系
画面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泉高致》中的“可游可居”之境
7
作者
茹媛
《上海视觉》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提出了山水具有“可游可居”的功能,“可游可居”实则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实现“可游可居”功能的主体是人,人在观照山水或山水画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流连忘返之感...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提出了山水具有“可游可居”的功能,“可游可居”实则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实现“可游可居”功能的主体是人,人在观照山水或山水画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流连忘返之感。所以“可游可居”的山水功能观实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史,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但又有相对一致的体现。本文从中国山水画史绘画实践中的“可游可居”和美学思想中的“可游可居”两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林泉高致》中“可游可居”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可游
可居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晓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6,163,共11页
“野水”意象展示了唐宋诗学的重要转向。中国古代诗学从唐代野字意象的逐渐增多,到宋代野水意象的异军突起,不仅意味着唐宋诗学从“大物山水”到小景山水的转向,而且从杜甫所开创的“野水”美学至中唐诗人“野水”写作传统的逐渐形成,...
“野水”意象展示了唐宋诗学的重要转向。中国古代诗学从唐代野字意象的逐渐增多,到宋代野水意象的异军突起,不仅意味着唐宋诗学从“大物山水”到小景山水的转向,而且从杜甫所开创的“野水”美学至中唐诗人“野水”写作传统的逐渐形成,幽远寻仙的峻险之趣,也伴随着“大物山水”的传统有所消歇,宋人萧散简淡静观自我的“野水”美学成为时代意趣。“野水”作为宋代小景山水传统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其审美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可游,更在于可居。“可游可居”作为野水此在性山水美学的具体展开,与“可行可望”的彼岸山水美学成为中国诗学的两大传统。它话语的多重生成背景和生命意蕴,不仅在于其自然平淡之趣、人格自由精神之适,也体现了诗人对精英中心集团的疏离,而荒寒无边之境与无始无终之我的未完成性遂成为野水之美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水
杜甫
“
可游
可居
”
山水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泉高致》之意境美学解读
被引量:
3
9
作者
彭晓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林泉高致》是我国山水画发展至高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其中的许多理论影响了后代的大批山水画家。文章试从"可游可居"这一立论出发,来探讨《林泉高致》的意境美学。
关键词
林泉高致
意境
可游
可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林泉高致》中的景观设计理念
被引量:
2
10
作者
彭鹏
彭程
《西部皮革》
2019年第18期22-23,26,共3页
《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画论的典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之前的山水画创作的全面总结,是山水画成熟时期评述最全面的一本书。本文从景观研究视点解读《林泉高致》,重点体会和把握它的景观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天人合一
移步易景
可游
可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居可游:陶渊明田园思想审美意义新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磊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宋词审美类型研究”(15BZW095)
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武大通识3.0”一般课程“诗词与人生”。
文摘
魏晋士人园林将可居的现实需求与可游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以山水为核心突出了士人园林独特的文化意味。陶渊明的田园应置于此文化氛围中来考察,他在田园中的居处活动,与其仕隐抉择和人生思考是起伏相印的。与高门士族的山水庄园相比,陶渊明田园具有规模结构之“小”、景观布局之“简”、人与自然审美关系之“和”等特征。依托田园的生命实践,陶渊明表达了以道抗势的道统意识,树立耕隐结合的自由人格,以及称心适性的自然人生观,赋予田园深厚的思想审美意义。田园作为可居可游的文化意象,在陶诗中才开始成熟丰富起来,田园归去也成为后世士人永恒的文化情结。
关键词
士人园林
陶渊明田园
可居可游
以道抗势
耕隐结合
称心适性
Keywords
intellectuals’garden
idyll in Tao Yuanming’s poems
free and livable
consciousness of Confucian orthodoxy featuring morals against power
farming personally in seclusion
a self-satisfactory view of life based on Metaphysic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居可游”之境与北宋山水画的图式营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伟
机构
临沂市文化馆
出处
《荣宝斋》
2023年第8期124-129,共6页
文摘
基于“林泉之心”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审美的核心意识,在北宋山水画中形成了典型的“可居可游”图式,这种图式深远的影响了后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并让画面中“人迹”中的人、居、途、景元素成为山水画引导观者的必备条件,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导向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可居可游
临泉之心
图式营造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可居、可游”:一个环艺课程教学中的理念枢纽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秀召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出处
《艺海》
2015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文摘
"可居、可游":作为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理念枢纽,历史维度联通北宋山水画创作审美理想,对山水造境提出了符合人居和谐与景色优美的要求。实践维度联通民居智慧,以湘中梅山民居为例,其选址、建筑的设计以及环境的布局正好体现了当地人对人居环境一种"可居、可游"的审美追求。把"可居、可游"应用于本区域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中,既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本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
可居
、
可游
”
山水画
环艺教学
梅山民
居
分类号
TU238-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读章仕澄山水画
4
作者
陈佳珺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苑》
2014年第6期63-65,共3页
文摘
山水画以水墨的绘画语言饶有意趣地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笔墨的交织变幻表达画家内心的精神追求。章仕澄以闽西山水入画,在色墨中感受与山水共鸣同乐的意趣,营构欲游山水、居于画卷中的意境。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土楼风情
画境
乐山乐水
可居可游
分类号
J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游可居”的心灵栖息地
5
作者
宋晓静
机构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07年第2期66-67,共2页
文摘
于自然山水林泉之间“饱游饫看”并不仅仅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官享受,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慰籍,是要为心灵寻觅到栖息之地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
可游
可居
自然山水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游、可居”命题中的三元关系
6
作者
杨光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国美术》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基金
湘潭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XJ07。
文摘
“可游、可居”命题所代表的既是一种山水画技法,又是一种审美标准的确立。该命题所描述的是一种时空连续体,其中所蕴含的行走与停留等动作本身便指示了一个时间性的维度,同时也指示了主体动态性的观照视角。这一命题范畴内的构图内化了观者的目光,使画面成为审美主体精神活动的载体。时间、空间与审美主体的精神活动由此构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同时,在山水世界以外,山水世界、外部世界与审美主体又构成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三元关系。这层三元关系中的审美主体不仅可以呈现自己的精神活动,还可以呈现现实中的肉身。当然,该命题也描述了一种审美标准,对应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从这层意义上看,山水世界构成了对人类现实世界的参照与补足。
关键词
“
可游
、
可居
”
山水画
三元关系
画面空间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泉高致》中的“可游可居”之境
7
作者
茹媛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
出处
《上海视觉》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摘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提出了山水具有“可游可居”的功能,“可游可居”实则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实现“可游可居”功能的主体是人,人在观照山水或山水画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流连忘返之感。所以“可游可居”的山水功能观实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史,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但又有相对一致的体现。本文从中国山水画史绘画实践中的“可游可居”和美学思想中的“可游可居”两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林泉高致》中“可游可居”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可游
可居
人文精神
Keywords
Lin Quan Gao Zhi(Flawless Taste about Woods and Fountain)
touring and living
humanistic spirit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晓峰
机构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6,163,共11页
文摘
“野水”意象展示了唐宋诗学的重要转向。中国古代诗学从唐代野字意象的逐渐增多,到宋代野水意象的异军突起,不仅意味着唐宋诗学从“大物山水”到小景山水的转向,而且从杜甫所开创的“野水”美学至中唐诗人“野水”写作传统的逐渐形成,幽远寻仙的峻险之趣,也伴随着“大物山水”的传统有所消歇,宋人萧散简淡静观自我的“野水”美学成为时代意趣。“野水”作为宋代小景山水传统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其审美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可游,更在于可居。“可游可居”作为野水此在性山水美学的具体展开,与“可行可望”的彼岸山水美学成为中国诗学的两大传统。它话语的多重生成背景和生命意蕴,不仅在于其自然平淡之趣、人格自由精神之适,也体现了诗人对精英中心集团的疏离,而荒寒无边之境与无始无终之我的未完成性遂成为野水之美的本质。
关键词
野水
杜甫
“
可游
可居
”
山水审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泉高致》之意境美学解读
被引量:
3
9
作者
彭晓智
机构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文摘
《林泉高致》是我国山水画发展至高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其中的许多理论影响了后代的大批山水画家。文章试从"可游可居"这一立论出发,来探讨《林泉高致》的意境美学。
关键词
林泉高致
意境
可游
可居
Keywords
Linquan Gaozhi
the mood of a literally work
to be fraveled and to be lived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林泉高致》中的景观设计理念
被引量:
2
10
作者
彭鹏
彭程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旅游学院
出处
《西部皮革》
2019年第18期22-23,26,共3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中国画论中的景观与游憩思想研究”(项目编号:JGYQ201603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画论的典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之前的山水画创作的全面总结,是山水画成熟时期评述最全面的一本书。本文从景观研究视点解读《林泉高致》,重点体会和把握它的景观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天人合一
移步易景
可游
可居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可居可游:陶渊明田园思想审美意义新探
程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可居可游”之境与北宋山水画的图式营造
张伟
《荣宝斋》
2023
1
原文传递
3
“可居、可游”:一个环艺课程教学中的理念枢纽
蒋秀召
《艺海》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读章仕澄山水画
陈佳珺
《艺苑》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可游可居”的心灵栖息地
宋晓静
《艺术探索》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可游、可居”命题中的三元关系
杨光
《中国美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林泉高致》中的“可游可居”之境
茹媛
《上海视觉》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
李晓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林泉高致》之意境美学解读
彭晓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林泉高致》中的景观设计理念
彭鹏
彭程
《西部皮革》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